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方便智慧/敦煌心灵之旅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净因法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方便,有灵活变通、舍难取易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采取省时省力的方法,例如出门会选择最短、最轻松的路程,选乘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同样,在追求学问和人生智慧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死守一种观念和方法,要懂得变通,教育工作者常说的“因材施教”也是如此。

火宅喻、化城喻、药草喻、穷子喻、系珠喻、良医喻和髻珠喻,合称“法华七喻”。七喻原是宣扬大乘佛教精神,在本书中,则着眼于故事里种种善巧之计和方便法门。

本书告诉你何为方便智慧。

内容推荐

《敦煌心灵之旅》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由敦煌名画、佛经故事、处世智慧三部分组成:敦煌名画——众多权威专家亲临敦煌观摩、拍摄,以高清影像集中呈现敦煌壁画的顶级真迹——凌空飘舞的飞天、庄严肃穆的罗汉……穿越千年的彩色艺术尽显盛大辉煌和惊人之美;佛经故事——生动的壁画描绘的是经典佛经故事,五百强盗修成正果、善事太子人海取宝、九色鹿舍己救人……故事丰富离奇,情节曲折动人,是一堂堂诱人的人生修行课;处世智慧:著名佛学大师净因法师等智者的修行心得和人生感悟字字珠玑,为身陷生活、职场和心灵等困境中的现代人指点迷津,读来可谓醍醐灌顶、受益终生。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书中告诉你何为方便智慧。

目录

写在出发之前

第一站 救儿出火宅——火宅喻

 大宅起火·危城中的心灵

 诸子不惊不怖·心灵的超越

 包车诱山诸子·心灵的盲点

 诸子喜获大牛车·智慧的导引

 寓意

 壁画艺术导赏

第二站 化城取宝——化城喻

 取宝路险 令人裹足·心灵的羁绊

 取宝人畏难欲退·懈怠的心灵

 导师幻化大城·成功的智慧

 继续前进·精进的心灵

 寓意

 壁画艺术导赏

第三站 奇妙的花草——药草喻

 众生平等 众生有别

 寓意

第四站 穷子认父——穷子喻

 穷子离家·最无私的心灵

 父子相逢·自卑的心灵

 秘密寻子·智慧的培育

 掏粪二十年·成长的苦旅

 富翁认亲儿·成功之旅

 寓意

第五站 醉客怀珠——系珠喻

 赴宴醉酒

 客人浪迹他国·行事的智慧

 客人重遇主人·自省的智慧

 寓意

第六站 良医解痴毒——良医喻

 诸子误中毒·心灵的迷失

 孩子拒吃药·良医的智慧

 良医施巧计·心灵的自立

 寓意

第七站 压轴的封赏——髻珠喻

 国王论功行赏

 寓意

经文锦囊

试读章节

这个故事可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孩子虽遭大火围困,仍然“不惊不怖”,看似荒谬,但却深刻。孩子贪玩,没察觉将要降临的灾难,是因为无知,也因为不理解灾难有多严重。他们的父亲于是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为饵,就是那些羊车、鹿车和漂亮的牛车,成功劝诱孩子脱离苦难。就像我们平日做事,可以运用各种权宜之计、尝试不同方法达到目的。

故事中的火宅,代表了欲望对人的祸害。身处现实社会,人追求名利无可苛责,而财富、名誉本身也并不坏。可是,追求无度,欲望就是苦。更甚者,欲望叫人迷失,明明是苦,却以苦为乐,还乐此不疲地与人竞争追逐。更糟的是,利欲熏心,使人用不适当的方法去追求,无异于引火自焚。纵欲,贪财,好名,欲望太强,产生贪心、憎十艮、嫉妒,才令世界变得痛苦。

孩子的父亲引导孩子离开火宅,就如佛陀也用各种方法,引导世人明白过度的追求、无尽的欲望,是烦恼的根源,使得我们摆脱世间的引诱和煎熬,获得身心自在。

“火宅喻”是法华七喻之一,在敦煌莫高窟描绘此题材的作品共二十八幅,隋代有两幅,绘于第419、420窟的窟顶,以第420窟最为著名,结构繁密而严谨,为经变绘画的代表作。后期的法华经变力求将经中各品(品即佛经章节)的情节收入,表达主题因而不明显,画面亦缺乏感染力。

隋代第420窟法华经变的火宅喻结构繁密、用色深沉凝重,是隋代这个短促时期的独特风格,与前代壁画多作疏简之构图有别。而到了唐代,庞大的经变构图,虽然已成风气,但色调上已趋于明丽而着重青绿设色,亦与此时期之风格大不相同。

北魏与西魏时期的佛经故事绘画,采用连环画形式,有些将画面分成不同区域,连环发展;有些则用横卷形式来描写故事情节。隋代开始,从佛经内容衍生之经变画逐渐出现,内容多出自几种佛经,如《法华经》及《阿弥陀经》等,画面结构繁密而复杂。在用色上,北朝多以开朗鲜艳的石青、石绿、朱砂与赭石为主,与唐代有近似的地方,隋代此铺的颜色则偏重深沉的蓝色色调,这和其前代或后代都很不相同。隋代经变绘画具有疏简及繁密二体,于用色上,二体之壁画极其相近。此铺火宅喻极能代表隋代经变密体一路的特色,而其中左下部描绘火烧宅院、野兽奔窜的局部(图见30页),更能显示这个时期、这种风格的独特手法。

隋代是山水画的重要过渡时期,景物和建筑不再是“人大于山”的情况。以这个火宅喻的局部看来,人与房屋的比例较之前代,已经合理得多,但仍远不及五代及两宋以后那样比例精确。画中的房屋仅容纳数人,其他阁楼、围墙等的描绘,就显得象征性多于真实性了。不过较之前代,描绘更见细致。以整铺观之,则楼阁的壮丽,亦具体而微地表达出来,曲折的墙垣,组成了庞大的建筑群,颇具装饰性。

焚城的恐怖感,在这一局部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大火在瓦脊和地面焚烧,火的写法很图案化。恐怖感是靠着人物、走兽的惊惶纷乱情况来表现。中间这座宅院,屋内一人向外张望,似乎不知如何是好。屋外则见群狼乱窜,有些在追咬着忙乱的人,有些则在撕吞着尸体。墙垣上、地上更有群蛇乱爬。这些动物都是用写意的方式,粗粗写来,但是神态生动。它们张牙舞爪的凶悍神态,更在其姿态中尽现。至于深沉的用色,对比着熊熊火光,更加添其恐怖感。前代壁画的动物,虽然都用意笔兼工带写的方法为之,但装饰及图案意味十分浓厚,像此铺充满动感者为数不多。此铺壁画,已开始透露宋元以后写意动物画法之先河。

局部的最精彩处,在于大屋檐上的两只鸟。雀鸟是用白色绘写了其身形,然后用颜色勾描出眼、嘴、翅膀及鸟脚。写得兼工带意,十分传神。雀鸟的神情,似因见灾场情况而惊惶得呆着,但又似在冷眼看着一个恐怖颠倒的世界。明清之际,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大师如沈石田、陈白阳、恽南田、华新罗的作风可以从此寻觅源头。  从这个局部,已可见整铺火宅喻经变的命意,可说是“一勺水而知海味”了。

不同宗教都流传着天火焚城、善信获救的故事,在西方绘画中亦有不少近似题材,如果将火宅喻与之比较,可以发现不少相近的处理手法。如描述希腊英雄故事与圣经中天火焚城等场面的绘画,都像此壁画一样,着重描绘人物在天灾中混乱、惊慌及恐怖的情况。P26-30

序言

“方便”——有灵活变通、舍难取易的意思。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期望获得种种方便以节省人力和时间,例如出门会选择最短、最轻松的路,又会选乘最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理解佛教的哲理,也有捷径和工具,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方便”,就是用灵活的方式,阐释道理,让人更容易领悟。

佛教以哲理著称。抽象思维往往与形象思维密切相关,世界各文明体系的哲学和宗教传统,说理时都离不开一些隐喻或譬喻,只是角度各有不同:比如水的意象,在道家哲学中,是用来形容“道”的柔顺处下的性格;在儒家哲学中,则用以论证人性本善;中国佛教各派也喜欢用水波之喻来阐明本体与作用间的关系。它们都是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式阐明抽象道理。

佛经常运用隐喻和譬喻,这种表现形式,即是一种方便之法,《妙法莲华经》(又称《法华经》)正是其中一个典范。经中最广为流传的火宅喻、化城喻、药草喻、穷子喻、系珠喻、良医喻和髻珠喻,合称“法华七喻”。七喻原是宣扬大乘佛教精神,在本书中,则着眼于故事里种种善巧之计和方便法门。从这个角度解读,七喻中的不同人物和处境,揭示人性的特点,如火宅喻讲人的愚昧,化城喻讲人的软弱,系珠喻讲人的无知,良医喻谈人不知惜福,药草喻肯定人的天赋各自不同,而穷子喻和髻珠喻则谈发掘个人潜能的技巧。这些人性的特点是古今如一的,在某些方面,现代人面对的问题甚至更加尖锐。更重要的是,故事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些譬喻对现代人领悟人生智慧仍有启发意义。

姚治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1: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