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易经与策略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许文胜//孙虹钢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中国哲学普及读物。

大国崛起,正成为浩荡之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以文化复兴为基础。当前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国学热、中华文化热,就是其表征。顺势而为,恶补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从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已经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在我们已经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基础发展,想要可持续地均衡成长的话,中华智慧,更是必须。从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到《周易》,再到诸子百家,儒释道合流,以《易经》哲学体系为核心的中华智慧传承至今。

内容推荐

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从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到《周易》,再到诸子百家,儒释道合流,以《易经》哲学体系为核心的中华智慧传承至今。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以《易经》为核心的太极思维中,有很多超级智慧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趋吉避凶。

目录

第一章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变化策略

 1.什么可以变,什么不可以变?/3

 2.太极大智慧:道,法,术/5

 3.“在不易中变易”,从而做久,做大,做强/13

 4.争购三鹿,将是史上昏招之最!/18

 5.4秒钟毁了莎朗·斯通20年的淑女伪装/21

 6.“范跑跑”现象:本能vs职业道德/26

第二章 穷则变,物极必反——中庸策略

 1.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极端与不极端/31

 2.中庸生存策略/33

 3.中庸发展策略/40

 4.河南某民营教育集团兄弟相争,如何解决?/43

 5.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x-点/45

 6.成为合乎时宜的少数人:巴菲特&索罗斯/47

 7.郎咸平的策略:玩极端,赚眼球——这样很害人哦/49

 8.五谷道场犯了两个错误/54

第三章 分阴分阳,叠用柔刚——关键策略

 1.一阴一阳之谓道/59

 2.直击关键点,四两拨千斤,小药治大病/61

 3.“美苏大战”——发现对方的软肋,一举歼灭/64

 4.兼顾之策——假如我是华为……/68

 5.谁再次点了谷歌中国的色穴?/71

 6.心口不一的星巴克/74

 7.“没”女的太极策略——玩笑中的智慧/78

第四章 求之于势——刨新和嗣胜策略

 1.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87

 2.创新策略——时、空、人的变化/89

 3.借——急速成长的秘密/91

 4.中美3G博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94

 5.哀兵,胜,宗已经赢了整个棋局/98

第五章 天人相应——生成策略

 1.五行能量适合,就是最好的/107

 2.品牌是个什么东西?/110

 3.太极解码雅虎的失之交臂/116

 4.由苏珊大婶想到的中国企业品牌之道/118

 5.大闸蟹火爆的秘密:阳澄湖大闸蟹,正宗“骗局”?/120

 6.企业不妨向动物们学学过冬/125

第六章 上善若水,化危为机——转势策略

 1.谋定而后动/131

 2.没逻辑才成功,有保险才长青/132

 3.感性营销:简单技术,变化随时/136

 4.恒源祥,趁机树起生肖文化的大旗/140

第七章 产业、区域、社会发展策略建议

 1.近年来给部分地区提的发展意见和建议/145

 2.先发制人——中国矿产资源制胜战略建议/148

 3.中国制造的唯一出路:好东西在国内做起来!/153

 4.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高,是常态/155

 5.关于IPO的建议:设定范围,集合竞价,自动配售/156

第八章 内明外用,继往开来——老大策略

 1.老大的智慧/161

 2.都会说居安思危,但很难坚持做到/163

 3.牛人们为什么不挨骂长不大?/166

后记:天时浩荡,复兴中华!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2.太极大智慧:道,法,术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一说“道”,很多人马上就昏掉了。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和尚、道士们都讲究修道、悟道。还有很多很多顿悟了“道”的故事。一万个人,能说出一万个关于“道”的定义来。结果,“道”就越发让人不明白了。

其实,“道”这个东西,没那么玄妙复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宇宙变化规律”而已。

“道”这个字,是“首”在“走”的意思。首,表示首要、首脑、首先……就是“老大”,最大的老大,就是老天。天,在《易经》中为乾卦,表示宇宙。上下四方日宇,古往今来日宙,宇宙的运行(走),轮回往复,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去发现、认识、把握、运用之。宇宙的运行规律,就是道。人类的万年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过是在做一件事:不断地去了解“道”,不断地去修正自己对“道”的认识。

咱总说要讲“道理”,就是讲究“道”之“理”也。咱说别人“你知道么”,其实就是在拷问他,知不知那个“道”。

而《易经》被证明是研究宇宙变化规律的大智慧,几千年来,对人类的天文学、地理学、政治、军事、科技、医药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还在继续影响着人类。人,生乎天地之间,不过是宇宙问的一种智能生物而已。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由人构成的组织、国家、市场……也必然要遵循宇宙变化规律。

但是,宇宙运行规律还是很大、很玄,和咱的生活、工作、市场博弈、员工管理……怎么相关呢?咱周围,什么东西才是符合“道”的?

很简单,董仲舒说过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道”这个东西既然是变化规律,那么它自己就是不变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变化规律呢?不变!不易,就是“道”的本质特征。咱想一个道理:一种文化能传承几千年,其中一定有一些核心东西是从来不变、永远不会变的,这就是“道”。只有“道”,才真正够“普世价值观”的水准。

股市有涨就有跌,有跌还有涨,这就是道。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绝对可以保证炒股赚钱。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道。所以,香港回归了,澳门回归了,台湾也必然会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生、有灭。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能长生不老么?不可能!企业能基业常青么?同样不可能!

道者,不易。欲知如何变,必须先知道什么不变。只有道,才是应该而且必须“坚持”的。

同仁堂成立于1669年,340年来,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从来没变过,就是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简单说,就是“必不敢偷工减料”。这就是道1340年来,制药的方法、技术、配方、品类等等变化大了去啦,但是,他们核心的东西始终没有变过。这,也是同仁堂能始终保持高信誉度的关键。

想想你自己,在你做的事情当中,有没有什么理念是可以一百年、一千年不用变的?如果有,说明你找到了你的“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根本战略,每个人给自己的定位,都应该有那么一条符合“道”的东西,这是做人、做事、做企业之本源。我们研究企业、组织、国家的兴衰,总能发现:其实根本的原因都非常非常简单,就是常识。看上去不起眼、经常被忽略的常识,其实往往符合“道”。比如说“物极必反”,常识吧,但是很多企业、老板就是不愿意相信,总觉得自己可以持续不断地超常规发展,可以不断地上升、上升、上升,结果呢?咔嚓,完蛋。

你找到自己的“道”了么?

如果还没有,那么,现在,放下手头上的所有事情,去找吧!

光有道还不成。道毕竟是内在的规律,是大原则,是基本常识,这个可以作为战略指导思想。但是,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能只站在那里讲大道理,还必须要“做”。做人做事,必须要有适合的系统、体系、流程、制度、办法——这就是“法”。同仁堂说,我们要做不偷工减料的好药,这是道。那么,怎么做呢?您得有方子吧,药方,就是法。用方子,您还得把不同的药材称重、加工吧,这也是法。

法,就是方法。方法,要成体系,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解决方案”。在企业里面,“法”,就是整个的管理、控制体系,包括软的规则体系和硬的流程体系、质量体系等等。人、财、物、产、供、销,各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一套”。我们平常认识的特能干、特有办法的聪明人,也都是“一套一套”的。这就是“法”。

法必合于道。不符合道,或者不太符合道,怎么办?变法呗。《易经》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经常变化、与时而变的,就是这个“法”。法者,时易。

P5-7

序言

太极,易,思维定胜败

中华复兴,大国崛起,正成为浩荡之势!如果说几年前有些奴性心态比较顽固的人还对此有所怀疑的话,现在,特别是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以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威武的国庆大阅兵,应该可以让那些崇洋媚外、鼠目寸光的人闭嘴了吧!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西方文化衰竭了以后怎样呢?我的看法是:自有东方文化在。……我理解的不是对等的融合,而是两个文化发展阶段前后衔接的融合,而是必以一方为主的融合,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吧。”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以文化复兴为基础的。当前,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国学热、中华文化热,就是其表征。孟子说:“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顺势而为,恶补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从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在我们已经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基础发展,如果想要可持续、均衡地成长,中华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过去,在管理方法和经验上我们要学西方,因为中国当时没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觉得东方的智慧显得更重要。”

那么,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是儒,是佛,是道?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是近年来被多次提到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还结绳记事的8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就做出了8个描述宇宙运行的符号——八卦,认为世界是由天、地、水、火、山、泽、风、雷8种自然现象构成的——这是《易经》的源头。另外一位老祖宗燧人氏发明文字,还是在这之后的事。到了距今3000年前的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安阳)7年,推演出了《周易》。而这部书,在周文王身后的几百年间影响了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终于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超级文化大繁荣——诸子百家。

从那时到现在,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而且不断地融合各种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也正在“中国化”(十七大报告)过程中。所以,中华文化的主脉,就是以《易经》哲学为根源的思想体系。

其实,不只诸子百家皆出于《易经》,就连我们从小开始学的辩证法思维,也是由《易经》哲学体系“出口转内销”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查查欧洲哲学史,尤其是莱布尼茨、黑格尔等人的治学过程,在此就不赘述了。

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从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到《周易》,再到诸子百家,儒释道合流,以《易经》哲学体系为核心的中华智慧传承至今。

不学易,不可以为相。——唐·虞世南

不知易,不可以言太医。——唐·孙思邈

《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黑格尔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他在批判党内一点论的倾向时说:“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21页)毛泽东同志引用的这句话,出自《易经》。

2009年年初,温家宝总理讲:“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而信心的增强,源自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信条,也是中国人于危难之际不畏惧、不退缩的文化源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会对未来抱乐观态度,坚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念,我们会永不言败,坚韧前行!”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以《易经》为核心的“太极思维”中,有很多超级智慧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趋吉避凶。

太极智慧.普世价值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中华智慧才能拯救世界!

中华复兴,文化为基。而大国崛起,必须以价值观输出为标志。这种价值观必须能够为全人类所接受,即“普世价值”,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包括民族和国家问题,也包括企业经营、员工激励、品牌发展、爱情、婚姻、家庭、炒股等问题。

中华文化当中有这样的普世价值观么?

当然有啊!

如何避免贵州瓮安、上海袭警那样的事再发生?如何避免企业里面频频出现极端情绪?……如何从根本上杜绝“9·11”重演?其实答案早就在那里摆着。请你有空去趟美国的纽约,到联合国总部大楼去溜达一趟。在其三楼走廊的一端,有幅画镶嵌在墙上,那是美国近代著名画家Norman Rockwell的作品。画面上,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男女老少们都默默地思考着。画面上写着: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

中文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198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里根代表美国将这幅画送给联合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中华文化输出到世界的第一个价值观。我不想我的妻儿死于非命,我也不去你那里涂炭生灵;我不想自己的房子被毁,也不去你家掠夺资源;我不想自己的财产被骗,也不去做内幕交易、设计金融陷阱坑你……其实,这个道理说得更深刻些,就是两个字:忠恕。

中华文化普世价值观一:忠恕

忠,表示坚持自己的原则。

恕,表示可以包容、宽容、接纳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固守自己的原则,同时尊重别人,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心胸,就能够“海纳百川”。

做人、创办企业,如果能做到内忠外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力量,不同而和,获得最多的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被迷惑、不走瞎道、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中华文化普世价值观二:安危

所有帝国的衰落,很多国家、企业的消亡,都是过于“牛”造成的。而真正的望族、百年老店,它们能够独立于世都是因为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世界上唯有中华文化薪火相传5000年,其中,多难兴邦、未雨绸缪等深重的危机意识,是一个核心价值观。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人,时时都在强调忧患意识。一个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才是成熟和自信的;一个时时保持危机感的企业,才能活得长久。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之所以能长时间处于世界前几富的位置上,和他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密不可分。盖茨经常说,微软距离倒闭最多18个月。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出门想着带把伞”。

中华文化普世价值观三:中正

中,即中庸。很多人对这两个字一直有误解,以为中庸就是“折中、平均”,其实,中庸是指不玩绝对偏颇,不是非黑即白那么弱智,而是通过有效的、动态的控制,维持协调均衡状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几个核心意思: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

正,是说位置不歪、立场不偏、责任不失、信念不倒、品德不败,该说的说、该做的做、该拿的拿……不该的,就保持点距离。如果上梁正,下梁就没啥大问题。

从金融危机.透析西方逻辑推理的致命“软肋”

多数管理理论的问题是:只能解释,不能预测。你成功了,我就说:“嗯,你这样做就对了。”同样,你明天败了,败了的原因呢?就再编一套。那么,为什么理论只能解释过去不能预见未来呢?

我们总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年度、季度或月度的经济统计数据。全球经济增长率是多少,GDP增加了多少,CPI下降了多少等等,看得我们是眼花缭乱,真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所有这些数据的取得都是与西方的逻辑推理密切相关的。那什么是西方的逻辑推理呢?简单说就是假设一个命题,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从而形成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推理。

说到西方经济预测也是在应用这个方式,将一些看似可靠的数据作为前提假设,然后构建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预测结论去证明前提假设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是,有的时候,事物发展的轨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试图凭借一些看似可靠的数据和简单的模型架构就将事件预测准确是不大可能的。往往在推理的过程中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样就造成了预测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一些看起来预测得比较准确的数据也是通过不断修正得出的,真是事后诸葛。

而且,西方经济学家们的预测结论还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在预测中逐渐形成双重标准,对自身持谨慎悲观的态度,而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却将经济前景描绘得乐观夺目。这一点真是令我等“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我们只能用动机不纯来理解和体味西方经济学家们预测话语中的滋味。

说到这些西方经济学家擅长的逻辑推理预测的事例还有很多,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金融危机严重期间,美国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搁置众议院审议通过的时候,一位西方的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站了出来,他很乐观地预测说,美国的这场危机将在两个星期之内结束。如果这则预言还算有一定意义的话,那就是在当时可能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人心的作用,算是一种提振公众信心、化解危机的希望良方。但是半个多月后,这个粉饰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可见这个预测是何等的荒谬和滑稽。现在,源自美国的这场危机并没有在他所预测的短时限内结束,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可能,波及的范围之广,影响的程度之深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位英明的决策者,让他根据纷繁庞杂的大量统计数据,做出正确的结论,可能吗?我看根本就没有这个希望。在2008年年初,美林证券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6%,而世界银行的估算结果却与美林证券大相径庭,不是在增长,而是在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将降至3.3%。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样都是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做的预测,但是两者的统计口径、方法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预测结果千差万别,预测缺乏同一性。各个机构可谓是众说纷纭,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看了更是一头雾水。

所以说,西方的逻辑推理是不科学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是必将崩溃的思维模式,充其量只是西方特有的一种意识架构罢了。西方的逻辑推理是线性的,是机械和呆板的。而真正将事件预测准确的实质在于,要对宇宙天体能量有一个准确和清晰的把握。虽然宇宙万象的能量是变化无常的,但是在万物的运动变化中却蕴藏着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对能量来说,变中自有不变,动中自有其静,动与静都是相对的。这里的预测就是透过能量的属性直击事物的本质,从而预测出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

透过易学的发散思维,根据每一年的天体运行的规律和能量变化就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当年将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当西方的逻辑推理理论在关键时刻遭受重大挫折,惊现崩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有充分理由不断关注和挖掘我们祖先留下的最宝贵的知识财富——《易经》。

后记

天时浩荡,复兴中华!

中国文化衰落的反思

纵观整个中国的发展状态,自清朝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思想及科学理念。固然,西方理念带给我们许多有价值且实用的技术,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现代中国人都已被西化了。

西方文化的本质是以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形式逻辑和实证科学的分析为基础的,而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就是建立在此方法体系之上的。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中国的文化是落后的文化,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过,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更改的: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公元1730年之前,遥遥领先于世界,全球重要的发明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众所周知,基础性发明的难度要远远超过渐进性发明。而西方的自然科学往往是在使用中国的技术进行渐进性发明,然后申请为自己的专利,取得社会的承认。

那么,为什么现代中国的科技不能像西方一样发达呢?这是中国文化被割裂的结果!自清代以来,中国文化不但没有被继承下来,而且还出现了文化倒退的现象。比如,自中国第一个朝代——夏以来,一直都被作为中国文化本源、国家管理者必读之书的《易经》,现已沦落到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算命书的境地。

由于现代对科学的研究采用西方的方法体系,因此,中国的许多科技理论无法被认知。像实用价值极高的中医,由于其基础理论同西医的分析性理论不同,而被认为是经验医学。这种思维观念直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在现代中国被认知。

就像2003年的SARS,只要采用中医手段,治疗效果就好,而采用西医的方法,死亡人数就增加。但人们对中药却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中医不仅有其理论,其医学前瞻性和系统思维也远远超过西医,但不学习《易经》,如何掌握它呢?

灿烂的东方文化是否真的要退出历史发展的舞台了?20世纪末,普遍有一种说法,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也许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有一点可以确认:“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这一点,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科学理论的创新中就可发现端倪:在60年代后,世界上的15项重要科学理论的发现,有13项之多同东方文化的来源《易经》有关,同时,西方的许多科学研究开始采用东方文化《易经》的整体思维模型。

现在日本对中医书籍的收藏是全球最丰富的,要想查阅,我们要去日本看。日本根据中药改良的“和药”,在全球的销量是中国中药的50倍。

在美国著名的巴诺书店有大量研究《孙子兵法》的书籍,而古老优秀的太极拳在商业上竞被跆拳道打得落花流水……

作为现代中国人、中国的媒体和中国的教育机构,不应当努力反思这个问题吗?

书评(媒体评论)

不学易,不可以为相。

——唐·虞世南

不知易,不可以言太医。

——唐·孙思邈

《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德·黑格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2: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