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公布了一条消息:世界上有三个长寿地区,分别是巴基斯坦的劳扎、前苏联的高加索和厄瓜多尔的毕路卡邦巴。报告称,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平均寿命特别高,尤其百岁老人的比例,甚至高出世界其他地区8~12倍。
消息发布后,即被世界各国的媒体迅速转载。当时正在希腊罗德岛度假的美国大出版商——纽约洛兰德出版公司的老板萨拉·何塞阅渎此项报道后,喜出望外,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当即决定,出版一套探索这三个地区长寿奥秘的书一定会赚钱。于是,他停止休假,立即飞回纽约,并通知手下6名实力派记者立刻分赴这3个长寿地区采访,两周之内赶回来交上书稿,3周之内推出这套关于探索百岁奥秘的丛书。同时并紧锣密鼓地在全美各大媒体打出广告,信誓旦旦地向世人承诺在3周内出书,征订单随即从纽约飞向全美各地。果然不出萨拉·何塞先生所料,这套《百岁奥秘》还没有上市,便备受社会欢迎,很快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万份订单。
但是,出乎萨拉·何塞先生预料的是,由于种种原因,6名记者虽然尽r最大的努力,还是未能在两周之内赶回来交上书稿。书不能如期出版,为此不得不交付巨额违约金的萨拉·何塞先生因极度焦虑,彻夜难眠,血压上升。一天早上,人们发现已经身亡的萨拉·何塞。经医生鉴定,他是因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年仅52岁。
《百岁奥秘》在萨拉·何塞死后不久出版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6名记者探寻到的长寿奥秘很丰富翔实,其中最重要的是,那里的人们奉行的处世原则是:返璞归真的环境,与世无争的处世之道和清心寡欲。
欲望,人皆有之。欲望是人奋斗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有欲望才‘有希望”,毋庸置疑“欲望”是成功的动力,拿破仑将军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这种强烈的欲望所形成的巨大力量,才驱使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使其成为傲视欧洲的雄狮,其名言曾激励着多少人奋发向上。从这个方面来说欲望并不是贪婪的代名词。那些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欲望,不仅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更能催人奋进。如果说欲望能催人向上,但欲望也是一把双刃剑,欲望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古往今来,多少人几经拼搏得以功成名就,却也有人贪欲无度,在金钱、美色、权力等旋涡中不能自拔,最终身败名裂,所以人们常说“欲望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却是恶魔”。哲学大师叔本华曾说:“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萨拉·何塞先生因强烈的欲望未能实现,以致心珲失衡、过度焦虑,突发脑溢血死亡。显然,这就应验了欲望带给人的不只是希望还有失望、痛苦甚至悲哀。
故事提醒人们,在欲望的暴风雨中,如何对欲望进行理性的节制和引导。这对防治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因素导致的“白(白领)、骨(骨干)、精(精英)”英年早逝,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要让公众真正理解“拥有健康才能创造财富,财富靠资本和劳动力质量,劳动力质量受教育和健康的影响”的理念,不要死于无知!
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没有欲望?说的不错,人绝不可能没有欲望,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就难有生存的活力和生命的动力。有人曾说:“消灭欲望,就是消灭你的心灵。没有热情的人,就不可能起来行动,就没有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关键是如何对欲望进行有效的遏制和调控。否则,不仅成为欲望的奴隶,也难于在驾驭欲望的过程中真正享受生活的快乐。
因为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望着那山高”,说的是欲望永无止境,到后来往往是身不由己,难以驾驭。不论是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还是从廉洁自律等方面,人不能为物所累。战国《荀子·正名》“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意思是说欲望虽然没有尽头,不能满足,却可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古今中外的警世名言也好,民间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也罢,如果确实能对其中的哲理进行深思,就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些名言和理论,均来源于生活和实践,那么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应该让其服务于实践,运用于生活。但是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如何把握欲望,如何对欲望适度调控,自我心理素养将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当你面对某项事情犹豫不决或难以定夺时,不妨试一试,以不变应万变,采取“冷处理”的“缓兵之计”。P2-5
行为决定健康,这不仅仅是一个战略,重要的是给人类的健康提供了一个指导思想。这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伴随增多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导致慢性病(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肿瘤等)有增无减的事实,正在向人类行为与健康发出严重警告!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灵魂,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告诫世人这一健康理念之价值是何等的重要。
行为决定健康之思想,正是大众健康所追逐的方向,只要奉行其本意,健康就掌控在自己身上。
——杨志寅
有关《行为决定健康》这套科普丛书的构思,可以说从三年前就已开始了,起初曾写了几篇专业和科普方面的文章,已分别发表在《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健康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大众医学》、《健康时报》等报刊上。刊发后有不少专家和读者来信或来电,给子热情赞赏和鼓励。但是,当我听到这些支持言语的同时,也感到了大众对健康科普作品的需求,对健康问题支招的渴望,对健康观念的正确认知。当然,这一切都应是医务工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人类的健康或疾病的治愈,不能完全依赖或寄托于高精尖的医疗手段或设备,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人文精神,人文是心灵的希望,教育是社会的希望,健康行为是健康的希望。若是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塑造,那就有悖于“上医治未病”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人文精神。因为医学必定是“人学”,医学科学不仅是纯学术性的,而且还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健康教育中有了心灵的沟通和碰撞,那才真正是健康科普的希望。
下面的调查数据充分表明,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亟待重视和加强。2009年我同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在2010年5月22日举行的“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北京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引用的最新研究结果也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有67%的农村受众希望获得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科技知识和信息。目前城镇居民对这方面的需求虽然尚无数据支撑,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这一比例应该更高。
之所以说行为决定健康,那是囚为健康的身体源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习惯。健康的最大敌人是人自己,自己是健康的主人,健康在我不在天,要勇于战胜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要勇于调控自己,要勇于“主持”自己,健康就掌控在自己手中。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目前,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类死因分析均显示,较多的慢性病是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所致,因此从多角度讲,提高大众的健身防病意识,也更是一种智慧。
以这种方式撰写健康科普文稿,目的就是让大众接受,能否如愿,还是受众说了算。不过有一点,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是在用心策划,用心说话,用心选插图,每一环节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也感觉,健康科普文稿的撰写不是“小儿科”,一篇好的科普文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比专业方面的文稿还要多。当然,每个人的感觉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人之常情。支持,不论是素材的提供,还是插图的创意等。他们的奉献精神时刻都感动着我,尤其要感谢的是刘克智教授和杨
杨志寅
2010年6月
关于健康,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之初,就在《宪章》中给出明确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中加入了道德健康的内容,健康的范围涵盖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1992年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有了可操作的定义,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健康的根本和基石。
24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又道“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之说,大意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疗疾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应该沣重疾病的预防,防病患于未然。西方谚语也说:“1盎司的预防胜过1磅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至少80%的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40%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可以肯定,只要遵循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就可以把健康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于中,远离疾病,使生命之树常青。
把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地转换为大众需要的信息,并非是件易事。既要不失科学的严谨性,还应该贴近生活,幽默轻松。一部好的医学科普图书应该是:科学知识贯穿始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让专业人士认同、让普通读者接受。由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教授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系列丛书《行为决定健康》堪称是医学科普图书的精品。该系列丛书采用“一个小故事、一句谚语、一句名言、一段歌词”的方式,引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或给出一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对策,以科普图书的形式对健康四大基石进行诠释。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可作为大众健康保健枕边书。本书是杨志寅教授健康教育的最新力作,也是作者自己数十年健康生活经验的总结。它从健康观念到健康生活方式,从健康生活细节到各种疾病预防,为读者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健康生活方案。形式轻松活泼,内容针对性强,让大家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则灵。
《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丛书中科学的理念,通俗的语言将打动每位读者的心,给渎者带来健康福音。心动不如行动,健康仅靠心动不干亍,关键在于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健康伴随您一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王陇德
2010年7月
驾驭繁忙的工作,掌控自如的生活,有海涵天地之心态,才能确保身心健康,才能彰显人生快乐,这才是大智大慧的人生,知人生者,知驾驭也!健康体魄是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拥有健康时,难以察觉到它的价值,而一旦失去健康,再意识其重要,则为时晚也!
《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丛书中科学的理念,通俗的语言将打动每位读者的心,给读者带来健康福音。心动不如行动,健康仅靠心动不行,关键在于行动。
行为决定健康之思想,正是大众健康所追逐的方向,只要奉行其本意,健康就掌控在自己身上。
《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丛书中科学的理念,通俗的语言将打动每位读者的心,给读者带来健康福音。心动不如行动,健康仅靠心动不行,关键在于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健康伴随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