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设历程
第一节 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社会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 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至十六大前社会制度的建设
第三节 深入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社会制度建设
第二章 社会管理制度
第一节 规范管理权责与方式:社会管理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管理格局:党政主导与社会协同、公众
参与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与原则要求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内涵: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的
基本需求
第二节 完善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目标要求和着力点
第三节 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涵:四大功能与四大构成
要素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政府主导与社会
补充相结合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目标要求、基本
方针与着力点
第五章 维护群众权益制度
第一节 维护群众权益制度的基本内涵:维护群众的合法
权利与利益
第二节 完善与发展维护群众权益制度:原则要求与着力点
第六章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节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规范管理的措施与方式
第二节 新时期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基本原则与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制度建设丛书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研究》依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阐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领域的制度建设,并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总是来源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指南。这一重大成果的现实形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相结合的产物。
社会制度是维系和谐社会关系和社会稳定的制度保障。在治安防控、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户籍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管理制度方面的滞后,使社会管理难度和风险逐渐加大。从秩序和活力并重的现代社会管理理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应实现三个方面的互动,即社会管理网络实现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刘志明编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研究》全面阐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领域的制度建设,并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