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精华版)/尊重改变未来丛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文库
分类
作者 闫玉双//陈颖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 接纳自己的长相、性格

接纳有缺陷的自己

从一年级起,我和陆建荣就是同班同学。因为陆建荣的与众不同——小手指根部多长了一个寸把长的手指头,是个六指,又因为他姓陆,所以班上男女同学都管他叫“陆(1iu)指”。

陆建荣却毫不在乎,好像“陆指”本来就是他的大名。课余时间,每逢有同学要看看他的手指,“陆指”也毫不在意:看就看吧,又不会少了点什么。也有同学拉着他的左手,用目光前后左右扫视一番,并用手轻轻摸一摸那个多余的小手指。还有同学会戏谑地出一道算术题:5加6等于几?要“陆指”掰着手指计算。“陆指”抿着嘴唇憨厚地笑着,他懂得同学的意思,很配合地掰完了11个手指,然后就引来了同学们一阵欢快的笑声。我也摸过“陆指”的那个手指,其实跟其他手指并没什么两样,有血有肉,长着骨头,长着指甲,只是短了一截,不能自如地弯曲,看上去很像是树枝上生出的一个嫩枝丫,因为长在手指上,因而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了四年级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陆指”的态度却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他不再愿意把左手伸出来,更不要说让同学抚摸了,甚至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不过有时也会有例外,那就是当“陆指”忘了带铅笔、橡皮之类的学习用具,或者学习上遇到难题向同学求助的时候,“陆指”很无奈,很不情愿地从口袋里伸出左手,让同学摸摸、看看,但时间绝对不会长,不等其他同学上前围观,“陆指”早就抽回手去塞进口袋里了。

后来“陆指”的父母带他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陆指”也很兴奋,他说他再也不是六指了。但悲剧还是发生了。“陆指”因为期待看到伤口的愈合,提前拆开了纱布,结果伤口感染了,不得不又切去了一根手指。六根手指变成了四根手指,他又变得郁郁寡欢了,好像没什么事能让他开心起来。他把手插在衣兜里,再也不拿出来了,不管同学们怎么逗他。

我多么希望那个开心、乐观的“陆指”能够重新回来。同时,我又在想,是谁使他这么郁闷呢?也许,他身边的每个同学都有责任。尽管我们喜欢他,尽管我们对他没有一点恶意,但“陆指”、“陆指”地叫,刺激并强化了他与别人的不一样。要是我们能够把他看成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根本不在意他是多一个手指,还是少一个手指,也许,他就不会生活在压力中。

但是,作为“陆指”来说,不可能要求他身边所有的人都能以平常心对待他,毕竟他与别人不一样,毕竟我们对与别人不一样的他有好奇心。所以,我认为,“陆指”要想摆脱郁闷,重要的是首先面对自己,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对,这就是我,不管多一个手指还是少一个手指,我还是我。假如“陆指”能够接纳有缺陷的自己,那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我们期待着“陆指”能开心、快乐!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学生李昊楠

指导教师 柏参天

自信源于实力

记得我刚刚升到初中,胆怯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小心地看着自己以后三年的同学欢声笑语,却一直没有胆量去上前搭话。

我没有自信,是因为我是一个很胖的女孩子,而且很黑,几乎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另眼相看”,被人嘲笑、讽刺。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做得有多么好,都会因为我的长相而大打折扣。所以,之前我几乎很少参加大型的集体活动,也不敢去交朋友。

“劳动委员,赵雨馨,有什么问题吗?”在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傻傻地看着老师,周围响起了一些同学的笑声。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当过任何班干部。等我反应过来,连忙摇头,不由得担心起来:我真的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吗?但自己又想:可以的,我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一定要把这件差事做好!

可是,结果却让我更加失落。

“死胖子!你烦不烦啊?!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啊?!”

“你看那个胖子,还真当自己是班干部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

我终究还不是做干部的料啊……带着这种心情,我敲响了老师办公室的门。

“老师,这个委员,我可能做不了了……”

“为什么啊?我看你不是做得挺好的吗?”

“我又胖,又不好看,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怎么可能做得好这件差事……”我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谈了谈。

“呵呵,你啊,相貌和工作能力有关系吗?如果连你也因为你自己的外貌而放弃自己,你又怎么能够得到同学的尊重呢?你应该试着去寻找自己的优点,别人看不到,你自己应该看得到啊!”我点了点头,但是,我真的有优点吗?

“同学们,今天是语文测验,中午吃完饭,大家就别瞎跑了。”老师说。

要考试啊,还好昨天复习了,不行,还是再看看吧……吃过饭,我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为接下来的语文考试做准备。

考试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也算顺利地完成了。但是同学们却纷纷抱怨题目太难……

P3-5

书评(媒体评论)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和同学对养成良好习惯的感悟和践行,生动感人,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尊重理念应当转化为什么样的行动和如何转化为行动,勾画出一幅构建尊重教育习惯养成体系的草图。

——陶西平

后记

起步终将迎来进步

又一个辛苦的溽暑,《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一书终于付梓。已经记不清这是在尊重课题组里编书的的第几个暑假,似乎寒暑假已经成了我们课题组老师们集中工作的绝佳时间,没有人请假,没有其他琐事烦扰,心里装的只有这100多篇稿件。吃饭时讨论的是书籍体例,发呆时牵挂的是个别篇目的修改,我们尽力保持学生作者们的本意,努力让他们的意图得到更好地表达,因为这是一本透过学生眼睛看社会的书,是一本学生反思自我的书。

回首这些年来所编辑的尊重系列丛书,如果说1998年的《寻找自己》看到的是问题,1999年《两代人的沟通》感受到的是情感,那么今天这本书让我们得到的是思考。他们通过一篇篇案例在思考自己,思考社会,思考自然。习惯是培养人的开始,也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每个人待人处世的人格修养体现。

人最初和最终都要面对的是自己。从自己的外形到情绪,从守规矩到面对不公平竞争,每个人在镜子里,在其他人的目光中,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着定位和评价,以各种方式时时刻刻和自己对话。

比如,现在是个小姑娘就嫌自己胖,减肥话题从小持续到老,似乎“胖”成了阻碍女孩们进步的最大障碍。而我们的小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自信来自实力”,外形不是问题。这个胖胖的姑娘(小作者)用自己的努力和优异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信赖,也为自己找回了自信!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真实事例,用第一人称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对不愿意做的事情说“不”;要多承担才能赢得机会。还告诉我们做事不是为别人,更不是为了检查;不能因为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喜好;当别人不守规矩的时候自己也要坚持守规矩,因为只有守规矩才能赢得最大的便捷等。这些道理似乎我们谁都懂得,孩子们估计耳朵也听出了腰子,但是今天他们自己通过案例自己认识到了,这比成年人说多少遍都有用。我们看到,学生们能够充分地肯定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约束自己,他们用生动的实例给这些平日里的大道理做了最恰当的注脚,我们要感谢他们,是他们让空洞的说教有了鲜活的内涵。

人是群体性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构成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市面上这种书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编完这本书后,我倒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一句话:只要心里想着别人,别总惦记着“拔尖儿”,所有的矛盾都能迎刃而解。

朋友一块吃饭,照顾对方口腔溃疡咱就别吃辣的了;爸爸给自己讲题,耐心听完,别急着说“我知道了”;同学聊天,咱不能背地里发表对他人的纯主观看法;别人不愿提的往事咱就不能总挂嘴边上;即使是自己得着理了,也不能不饶人;不能让自己的习惯妨碍他人;别人比自己强也不妒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就连一扇活动门也要向里拉而不是向外推……所有这些只要咱们能顾忌对方的感受,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会让他们心里感到舒服。这关系自然就缓和许多。今天看起来是咱照顾了他人,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那么有一天,咱也一定是那被照顾的人,咱也一定会享受到被惦记着的温暖。

对人如此,对世间万物也皆如此。人是地球上的智能生物,高高占据了金字塔的硕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恃强凌弱,可以随意剥夺小动物的生命,可以随意挥霍、浪费资源。恰恰相反,人是脆弱的,只要一滴水或一口气就能够让人丧失生命,所以人只“是一根能够思想的芦苇”。应该说,人战天斗地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本书案例中这部分内容远没有“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两部分来的丰富,说明我们还没有自觉关注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我们对人的关注依然超过对自然的关注。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有关注,就会有改变,到那时,我们就不单单是爱护小动物了,而是主动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仅仅是向环境索取。

在学生们的稿件中,我们看到他们在不断地问自己:“我”能做什么?他们没有等待、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没有冷眼旁观,有的只是自我反省。我们中有很多人能够看到别人的问题,那是敏锐;还有很多人能看到社会的症结,那是责任;如果能清醒地看到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毛病,那就是人生的智慧!

108篇稿件,虽然这仅仅是部分学生的视角,反映的仅仅是部分社会现象,但是它却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是当代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他人生起点的高度,那么待人的宽厚与否决定了他是否善于沟通和合作,这将决定他的人生宽度,而能否不断反省,则决定了他是否具有持久的动力,这将决定他的人生长度。

尊重的影响是缓慢的,是浸入式的,它的效果只能通过个体的自主改变体现。而纠正不好的习惯则比培养好的习惯更困难,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头看,发现从这里起步,迎来了将尊重融合在我们血液中的进步。

陈颖

2013年8月28日

目录

尊重自己

1 接纳自己的长相、性格

2 接纳自己的妈妈

3 不勉强自己

4 把自己的状况及时告诉父母

5 避开弱点,发挥长处

6 人的能力各有不同,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7 控制情绪,赢得机会

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9 对不能做的事,勇敢地说“不”

10 绽放最美的自己

11 紧张的生活需要调剂

12 做事不为给别人看

13 不因他人议论改变自己的喜好

14 人不可得意忘形

15 守住自己的秘密

16 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17 直接说出你的想法

18 不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19 认真对待别人托付的事情

20 说话算数,信守承诺

21 坦露实情,求得谅解

22 尊重事实,不想当然

2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4 不推卸责任

25 在别人的意见中检查自己的言行

26 承担选择的后果

27 多一份承担就多一分机会

28 凡事不能只图自己合适

29 不独占友情

30 选择离你最近的目标,走好每一小步

31 别人不守规矩,自己也要守规矩

32 守规矩才能获得最大的方便

33 成功就在坚持中

34 做事情要彻底

35 坦然面对不公平

36 只要自己不倒下,没人能击败你

37 重在参与,不在乎名次

38 约束自己

尊重他人

39 他心中虚幻的世界,应该被尊重

40 接纳集体中的每一个人

41 不轻视乞讨者

42 服务不分贵贱

43 配角也重要

44 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

45 好心取代不了他人的需要

46 不利用他人的善心

47 孩子的权利不能侵犯

48 先了解清楚,再发表意见

49 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

50 从不同的意见中发现合理性

51 讲话结束前,别忙着收拾东西

52 不在背后议论人

53 不谈论别人不想说的事情

54 保守朋友的秘密

55 不该我说的不能说

56 说话要实事求是

57 顾及他人的感受

58 谩骂发泄不是爱国

59 别让妒火烧伤自己

60 向超过自己的同学表示祝贺

61 间接委婉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62 得理也让人

63 表扬要有针对性

64 赞美要面对面

65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66 在帮助别人中感受快乐

67 体谅他人

68 包容、接纳不同的风格

69 给爱表现的同学一个空间

70 接受服务要表示感谢

71 自己的习惯不能影响他人

72 影响别人要表达歉意

73 合作需要共同参与

74 后退一步,求得合作

75 把得到的帮助传递下去

76 听老人讲自己的故事

77 认真回答父母的询问

78 和老人在一起,放慢节拍

79 爱,不分贵贱

80 诋毁抹杀不了别人的成绩

81 不斤斤计较

82 用宽容之心待人

83 向与你目光相遇的人微笑

84 不乘人之危

85 给别人留有余地

86 在意别人的劳动

87 爱惜他人的东西

88 开玩笑要有尺度

尊重环境

89 对动物负责

90 不以自己的喜恶决定动物的命运

91 保护动物——如果遇到,一定要施救

92 不随便剥夺动物生命——人要有怜悯之心

93 收拾好自己的废弃物

94 不把油污倒进下水道

95 够用就行了,不必囤积

96 够用就行了,不必最新最好

97 不为炫耀而花钱

98 物尽其用

99 循环使用物品——把不需要的东西擦拭干净送给别人

100 节约粮食——吃多少拿多少

后记一

后记二

序言

非常高兴地看到《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的书稿,这是尊重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小结,也是尊重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成果。

尊重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升入学术的殿堂,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解读越来越深奥、晦涩,渐渐地,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变得越来越说不清、道不明了。于是,学校有的观望、等待,无所作为;有的把素质教育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的提出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提高素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那剩下的是什么呢?除了体质,就是习惯。所有的“素质”,最终要归结为养成一种习惯,否则就会“忘掉”而不会“剩下”,也就不会真正成为教育的成果。这就深刻地印证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尊重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好习惯。

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相对定型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反应倾向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取向的相对定型的反应,个人对事物的反应倾向体现个人的价值取向,社会对事物的反应倾向体现社会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是人们思考问题时的相对定型的方式,大多数时候,人们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惯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快捷地认知和适应周围的世界,也有助于遵守社会的行为规则。但是,如果成为一种刻板思维,就难以突破常规,进行新的创造。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行为,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进行的某种动作。因此,也可以说,习惯是基础素质的重要体现。

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学生时期培养良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效益远远高于后来的改变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们倡导尊重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共处的好习惯。个人有了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个人的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就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数人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国民的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就为建设和谐社会与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好习惯是实实在在的尊重教育。习惯受潜意识支配,而意识的积累就会成为潜意识,根深蒂固地埋进大脑深处,内化为人的素质。良好道德的培育,需要通过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养、意志的形成、行动的落实等德育过程来实现,而知、情、意、行最终要归结为养成一种习惯。尊重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好习惯,对学生一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成为他们一生持续发展的力量。

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推进尊重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养成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无疑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确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内涵和途径,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之中。当然,前提是教师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自身良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教育创新应当突出的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和同学对养成良好习惯的感悟和践行,生动感人,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尊重理念应当转化为什么样的行动和如何转化为行动,勾画出了一幅构建尊重教育习惯养成体系的草图。我相信,这会给理论工作者和一线的同志们提供许多启示和借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格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习惯决定性格。因此,我们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把培养好习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倡导尊重教育的主要追求。这样,素质教育和尊重教育也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评价、可以检验的教育了。

陶西平

2013年9月2日

内容推荐

我们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把培养好习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倡导尊重教育的主要追求。这样,素质教育和尊重教育也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评价、可以检验的教育了。

闫玉双、陈颖主编的《尊重改变未来丛书: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精华版)》着眼小事情,探讨大问题——正是这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小事,蕴涵着教育的契机;深挖这些极易被人忽视的小事,就会发现这些小事背后反映的却是人的观念。

《尊重改变未来丛书: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精华版)》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大而空的道理,只是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习惯于指向别人的手指收回来,五指并拢,放在自己的胸口,问一问:我该怎么办?一篇文章一个感悟,每一个发自内心的感悟都是对我们的启示。

编辑推荐

尊重就在你我他的关系中,是一种你重要,我重要,他也很重要的生活态度。当我们从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中都能体会到尊重,尊重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闫玉双、陈颖主编的《尊重改变未来丛书:尊重从养成习惯起步(精华版)》汇集了100篇中小学及幼儿教师的文章,讲述了100个有关尊重习惯的故事,分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尊重环境”三篇,是教师、学生的良好读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