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和习”问题研究方法论
一第一期荻生徂徕的“和习”意识
二第二期山本北山的荻生徂徕批判
三第三期国文学文学背景下的“和习”问题研究
四第四期东亚汉字文化圈视域中的“和习”研究
第一篇 《古事记》“和习”问题研究
第一章 序文与文体
第一节 “帝纪”与“旧辞”
第二节 原始性史料及其撰录程序
第二章 “纯正”汉文与“和习”文体
第一节 “纯正”汉文的保障性
第二节 “和习”表达的隐蔽性
第三章 “纯正”序文与“和习”文体
第一节 “纯正”表达举证
第二节 “和习”文体透析
第四章 苎环型故事素材流变及其源流
第一节 情节要素
第二节 素材流变
第三节 故事源流
第二篇 《日本书纪》“和习”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国经史子集及其影响
第一节 史书表现方法影响
第二节 经书表现方法影响
第三节 子书表现方法影响
第四节 集部表现方法影响
第二章 “盟神探汤”与“扶南王范寻判案”
第一节 “盟神探汤”
第二节 “探汤判案”
第三节 出源与变异
第三章 祥瑞灾异表现的接受与变异
第一节 祥瑞灾异表现影响研究
第二节 祥瑞灾异表现内容的变异性
第三节 祥瑞灾异表现形式的变异性
第四章 “和习”词法句法研究
第一节 依据中土文献自创的词语及搭配关系
第二节 依据汉文佛经自创的词语及搭配关系
第三节 语序倒置与训读思维方式
第三篇 《万叶集》“和习”问题研究
第一章 山上忆良诗文考
第一节 卷五散文词语考释
第二节 “甑には蜘蛛の巢かきて”考
第二章 散文表现与汉文佛经
第一节 卷五歌题歌注中的疑似佛典用语
第二节 各卷歌题歌注中的疑似佛典用语
第三节 歌题歌注中的口语词
第四节 佛典用语的变异表达
第三章 散文表现与书仪语言
第一节 书仪起首格式套语
第二节 书仪中的情貌表现
第三节 书仪收尾格式套语
第四节 书仪中的“和习”表达
第四章 “和习”词法句法研究
第一节 词法上的“和习”
第二节 句法上的“和习”
第三节 词素相同词语
第四节 “和习”与创新
第四篇 《怀风藻》“和习”问题研究
第一章 《怀风藻》诗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
第一节 容摄诗想
第二节 摘取诗句
第三节 采撷诗语
第四节 摹写诗序
第二章 《怀风藻》诗人小传与中国史书帝纪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大友皇子小传
第二节 河岛皇子小传
第三节 大津皇子小传
第四节 皇孙、文人类小传
第三章 诗歌表达与人名对
第一节 人名对
第二节 自创人名对
第三节 本土人名对
第四章 诗歌表达与地名对
第一节 源自汉诗文的地名对
第二节 “和习”地名对
第三节 创新地名对
第五篇 《常陆国风土记》“和习”问题研究
第一章 地名起源传说的记述形式及其变异
第一节 历史性传说型
第二节 当下性传言型
第三节 民间性传闻型
第四节 歌谣性传唱型
第二章 地名命名记述形式及其变异
第一节 源自中国地志的记述形式
第二节 敷衍派生的地名命名记述形式
第三章 文章表现的“和习”词法
第一节 从构词法看“和习”表达
第二节 从搭配关系看“和习”表达
第三节 词素相同词语
第四节 同素异序词
第四章 散文表现的“和习”句法
第一节 日汉敬语词
第二节 “在”与“有”混用
第三节 介词“于”频现
第四节 语序颠倒原因透析
终篇 “和习”问题研究展望
一影响研究举偶
二“和习”研究举偶
三“和习”问题研究的瓶颈
四“和习”问题研究的突破
附录
一《古事记》纯正汉文
二《日本书纪》典自史书四字成语考释
三《万叶集》歌题歌注中佛典词语考释
四《日本灵异记》“神力型”故事的比较文学研究
五《藤氏家传》贞慧诔辞的文体特征及出源研究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