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将帅故事/中华古代文史故事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云风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争是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是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战争造就将帅。将帅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勇敢勇猛,冲锋陷阵,用血与火书写了威武雄壮而又残酷血腥的篇章。

《中华将帅故事》从中华历史上众多将帅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十三人,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正面将帅,突出他们在治理军队方面的见地作为,在运筹帷幄方面的深谋远虑,以及在临阵作战时的坚定果决、机动灵活、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气概;反面将帅,揭露他们从发迹到败亡的种种丑恶行径。本书由张云风编著。

内容推荐

战争造就将帅。将帅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勇敢勇猛,冲锋陷阵,用血与火书写了威武雄壮而又残酷血腥的篇章。中华历史上的有为将帅,大多是杰出的军事家,有的还是军事理论家。《中华将帅故事》从众多将帅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十三人,采用故事形式,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正面将帅,突出他们在治理军队方面的见地作为,在运筹帷幄方面的深谋远虑,以及在临阵作战时坚定果决、机动灵活、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气概;反面将帅,揭露他们从发迹到败亡的种种丑恶行径。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将帅,历来是国人敬仰和崇拜的偶像。《中华将帅故事》展现将帅的风采,讴歌将帅的功勋,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从中吸取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军队,随时听从召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而战斗,哪怕流血、献身也在所不惜!本书由张云风编著。

目录

姜尚——西周开国第一功臣

孙武——兵家鼻祖

田穰苴——严正执法,怒斩监军

吴起——任将任相,战功卓著

孙膑——传奇人生,光辉业绩

乐毅、田单——败齐败燕,奇功异勋

廉颇——负荆请罪,老当益壮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

王翦——忧贫取信,一战灭楚

蒙恬——万里长城,民族象征

韩信——狡兔死,走狗烹

周勃、周亚夫——安刘平叛,父子双忠

李广——威震匈奴的“飞将军”

卫青、霍去病——大漠狂飙,舅甥英雄

马援——马革裹尸,死后蒙冤

班超——投笔从戎,建功西域

关羽、张飞、赵云——“万人敌”的虎将

周瑜、陆逊——雄姿英发的少帅

司马懿——谋略权变,高深莫测

羊祜、杜预——儒将的气质与风度

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李靖、李勋——生当其时,名载史册

程咬金、薛仁贵——寒门大将演绎出传奇故事

安禄山、史思明——巨蠹豪逆,暴兴亟灭

郭子仪、李光弼——国家再造的中流砥柱

李晟、李恕——平叛擒凶,父雄子勇

曹彬、潘美——宋初为统一而战的名将

狄青——士兵起升任枢密使

李纲、宗泽——抗击异族入侵,书写壮美篇章

岳飞——青山埋忠骨

伯颜——深略善断,攻灭南宋

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于谦——立帝卫京,清白人生

戚继光——平倭安民,海静波平

袁崇焕——筑城戍边,无辜冤死

洪承畴、吴三桂——“导盲犬”与暴发户

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名垂青史

年羹尧、岳钟琪——功高震主,武臣巨擘

关天培——禁烟抗英,血战虎门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左宗棠——用兵新疆,威震天山

刘铭传——临危受命,抗法保台

袁世凯——窃国大盗,跳梁小丑

试读章节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传统的军事大国。齐桓公曾是春秋第一霸主。但到了春秋晚期齐景公时,齐国的风光不再,沦落为二等或三等国家,幸亏有宰相晏婴的苦苦支撑,才在诸侯国中保留了一席位置。当时,齐国军事力量薄弱,导致邻国时时入侵。西邻晋国侵占了阿、甄地区(今山东阳谷、甄城),北邻燕国侵占了河上地区(今山东德州、河北沧州)。齐军面对强敌,基本上是每战必败,丧失大片国土。因此,齐景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应对。

这时候,晏婴推荐了一位将军叫田穰苴。田穰苴,说来和孙武是同一个先祖,就是田完。田穰苴属于田氏庶出旁支,其祖父和父亲时家道败落,早与田氏豪族没有什么关系。田穰苴是在民间长大的,青年时从军,几年后升任小小的军官,没有任何名气。晏婴和他有过接触,认为他很有军事才干,足当大任。齐景公不以为然,说:“田穰苴这个人,寡人从未听说过,怎能把军权交给他呢?”

晏婴说:“田穰苴虽是田氏庶出旁支,然其人文能服众,武能威敌。陛下不妨见上一见,试试他的才能。”

于是,齐景公召见田穰苴,试着和他谈论军事问题。不想,田穰苴对答如流,论述用兵方略,头头是道,颇具真知灼见。他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为正。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他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特别强调指挥战争的六大要素:一要顺应天时,二要依靠地利,三要备足物资,四要上下一心,五要讲究兵器的配合使用,六要掌握敌人的情况。他主张从严治军,进人敌国作战时,“无暴神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焚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者,不应伤害他们。

齐景公听了田穰苴这些话,乐得心花怒放,感谢晏婴推荐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将帅。他当即任命田穰苴为将军,统领齐军抵抗晋国和燕国的入侵,收复丧失的国土。田穰苴非常谦逊,说:“臣出身卑贱,陛下将臣提拔于低层行伍之中,位于大夫之上,士卒未必亲附,百姓也未必信任。人微权轻,难以服众。因此,臣请求陛下任命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作为监军,这样最好。”

齐景公没有理由反对,特任命自己宠信的大臣庄贾,前往田穰苴军中,担任监军。田穰苴欢迎庄贾监督军务。二人见面后约定:次日正午在军营门口相会,共同整顿军队。

第二天,田穰苴早早到达军营,命在门口树立木表观察日影,设立沙漏计量时辰,等待庄贾。庄贾平素骄纵,以为自己出身尊贵,深得国君宠信,现在又出任齐军的监军,应当摆一摆架子,大可不必着急。整个上午,亲戚朋友设宴,为之送行;他则不紧不慢,开怀畅饮,乐不可支。午正时分,田穰苴没有等到庄贾,下令推倒木表,撤去沙漏,自己进入军营,集合部队,宣布军纪:然后带领士兵,列队操练。直到傍晚时,庄贾才满面红光,大摇大摆地来到军营。

田穰苴毫不客气,责问说:“为何迟到?”庄贾满不在乎,咧嘴笑着说:“亲戚朋友设宴送我,多喝了几杯,所以来晚了,嘿嘿。”

田穰苴板起面孔,愤怒地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听到鼓声冲杀时则忘其身。如今,敌国侵人我国,邦内骚动,士卒正在边境浴血奋战,国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的身家性命,全系在监军身上,而监军怎能因为有人送行饮酒而迟到呢?”

庄贾想要分辩。田穰苴问执法的军正说:“军法对迟到者的处罚,是怎样规定的?”军正回答说:“当斩!”

庄贾听了“当斩”二字,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抖。他忙命随从报告齐景公,希望国君能救他一命。随从前去报告尚未回来。田穰苴果断地下令,将庄贾斩首示众。此举使三军将士,无不战栗。

不一时,齐景公派遣使臣,手持符节,乘车驰人军营,声称国君赦免庄贾。田穰苴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他又询问军正说:“军法对擅自在军营乘车疾驰者的处罚,是怎样规定的?”军正回答说:“当斩!”那个使臣惊惧万状。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臣,不可杀之。”他下令将赶车的驭手斩首,同时砍断马车的左辕,杀死左侧的骖马,进行象征性的处罚,以维护军法的威严。

田穰苴军令如山,严正执法,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魄力。他从严治军,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很快,齐军开赴前线,抵抗晋国和燕国的入侵。行军途中,他对士兵的宿营、挖井、垒灶、饮食、疾病、医药等问题,亲自察看和过问,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朝廷发给统帅的钱物,他全部分配给士兵,自己只领取其中的一份。尤其照顾身体虚弱的士兵,关爱他们,就像关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全军上下,形成了合力,乐于为国家而战,回报他们的统帅。

齐军抵达前线,休整三天,投入战斗,人人英勇,个个争先,就连伤病员,也纷纷请求上阵杀敌。晋军和燕军面对奋勇不怕死的齐军,自愧不如,急忙撤军后退。田穰苴麾军追击,没多久便收复了阿、甄、河上等地区。

田穰苴为齐国建立了功勋,凯旋回师。临近国都,他命军队返回驻地,解除战时状态,并举行了誓盟仪式。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田穰苴,并把他送归府第。接着,齐景公尊田穰苴为大司马,由他统领全国的军队。后来,史学家常把“司马”用作田穰苴的姓氏,称他为司马穰苴。

田穰苴执掌齐国军权,使田氏家族更加显赫起来。这引起了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的忌恨。他们联手向齐景公进谗,声称田氏家族势力强大,于国不利。齐景公说到底是个昏庸的国君,听信谗言,罢免了田穰苴的职务。田穰苴被迫在家中闲居,研究兵法,不久因病而死。

一百多年后,田氏夺得齐国政权。齐怀王时,命人将田穰苴的军事论述整理成书,定名为《司马穰苴兵法》,简称《司马法》。齐怀王运用兵法中的战略战术思想,强化军队,四处征战,屡屡获胜,一度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盟主。司马迁称《司马法》的内容“闳廓深远”。宋代编辑“武经七书”为武人必读教材,其中就包括《司马法》。P17-20

序言

人类社会自产生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便有了战争。战争是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是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中华历史五千年,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后,战争随之而出现。在整个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各种战争从未间断过,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战争造就将帅。将帅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勇敢勇猛,冲锋陷阵,甩血与火书写了威武雄壮而又残酷血腥的篇章。

将帅是“将”与“帅”的合称,泛指在战争中领导作战和指挥作战的将军与统帅。最早的将与帅是有区别的。《公羊传·隐公五年》:“将尊师众,称某帅(统领)师;将尊师少,称将。”《国语·齐语》:“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也。”据此可知,帅比将统领的军队要多。后来,将与帅都用作官名,二者并称,是为将帅。

中国的官制完备于西周。西周设有司马一职,掌管军事。司马之长称大司马,“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夏官》)。春秋时,各国诸侯以卿统率军队,通称将军或军帅。如郑国以詹伯为将军,晋国以魏舒为军帅。另有尉,也是军中将领。战国时,将军正式成为高级武官名称。南方的楚国和越国,将军还称柱国,以示他们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秦朝置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另置将军,统兵征战。西汉初沿袭秦制。汉武帝时,太尉改称大司马,位居众官之首;再置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及左、右、前、后将军等,出征时封加名号,班师后名号取消。另外,还有楼船将军,统领水军。卫青任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既掌管全国军事,又负责统兵征战,具有双重责任。魏晋南北朝,将军名号繁琐,权位各异。如魏、晋有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四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将军、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将军等,北魏、西魏、北周则有柱国大将军、上柱国大将军等。这期间,征战的将军还称都督中外诸军事。从隋朝开始设有兵部,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唐朝沿隋制,征战的将军有时称总管、大总官。唐玄宗在边地设节度使,节度使逐渐掌管地方军、政、民、财大权,以致酿成安史之乱,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五代统军的将军称都指挥使。宋朝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设枢密院,其首长称枢密使,通常由文臣担任,掌管全国军事,将军位卑权轻。明、清朝战时置大将军、将军,战争结束即废止。清朝还把将军作为皇家宗室的爵号,有时也授予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自秦朝至清朝,都很注重皇家禁军建设。统领皇家禁军的将军,秦、汉称郎中令,魏、晋称中郎将或领军将军。唐朝设大将军,其下有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将军等名目。后周称都点检,宋太祖正是凭这一身份,发动政变夺得皇位的。明、清朝多称提督,负责保卫皇宫和京城的安全。

帅通常又称元帅,春秋时有此称谓。《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作三军,谋元帅。”《国语·晋语》:“公问元帅于赵衰。”注云:“元帅,上卿。”上卿相当于宰相,可见当时元帅与宰相的官阶相等。唐高祖起兵反隋,设左、右元帅。唐玄宗设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和行军元帅,“元帅”正式成为官名。元帅多由皇家亲王担任,副元帅由德高望重的武将担任,行军元帅由普通武将担任。元帅前加“大”字,即为大元帅。北宋灭亡之际,宋徽宗之子赵构(南宋高宗)曾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假意勤王抗金。金国设有都元帅和左、右元帅,位高权重。元朝在各行省置都元帅府、元帅府,其元帅实是行省一级的军、政首长。

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孙子兵法》把将帅列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指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生命的掌握者),国家安危之主(主宰)也。”“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周到、周全)则国之必强,辅隙(漏洞、缺陷)则国之必弱。”书中明确提出将帅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智”是多谋善断,“信”是赏罚有信,“仁”是爱护士卒,“勇”是勇敢坚定,“严”是明法申令。据此,后世便有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中国历史上的有为将帅,大多是杰出的军事家,胸怀全局,精通谋略,治军严格,调度有方,能够审时度势,实施正确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夏、商、周朝,文臣和武将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周武王兵伐商纣王的实际指挥者姜尚,既是宰相,又是将帅,一战而成为西周开国的第一功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兵器广泛使用,兵种增多,兵员增加,战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将帅施展智慧和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孙武、吴起、孙膑、乐毅、廉颇、白起等名将名帅脱颖而出,为当时的战争增添了浓重的传奇色彩。

战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属于争霸和兼并性质,很难用正义与否准确划分。“武”字的造法很有讲究,由“止”与“戈”合成。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说:“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这是古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说,用武装斗争手段,制止滥用兵器,这叫做“武”。换言之,就是以战止战,通过战争制止战争、消灭战争,实现和平。秦始皇叱咤风云,统一天下,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后所进行的战争,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就是正义战争;反之,就是非正义战争。在封建社会,一大批杰出的将帅,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而战,为抗击异族人侵和抵御外国侵略而战,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昂扬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些将帅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平叛、御敌的重任,威风八面,气贯长虹。尤其是在清初和近代,西方殖民者和亚洲的日本,疯狂扩张,肆意侵略中国,瓜分中国,甚至企图灭亡中国。郑成功、关天培、左宗棠、刘铭传等,奋起率领中华儿女,英勇抗击异国侵略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尊严,很多人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功勋彪炳史册,英名千古流芳。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许多战争带有民族战争性质。民族战争固然残酷血腥,固然造成破坏,但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家事”,战争过后,自家兄弟仍是自家兄弟,互相交往,和睦共处,在交往、共处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诚如鲁迅先生两句诗所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中国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广袤疆域的开拓与奠定,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各个民族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将帅。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世界各民族中首届一指,无与伦比。

中华将帅中很多人还是杰出的军事理论家,留给后世很多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军事理论著作。宋朝,它们被编辑成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合称《七书》或《武经七书》。这些著作,闪烁着将帅们人格、谋略、智慧和功业的光芒,永远是中华政治史、军事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和遗产。

本书从中华历史上众多将帅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十三人,采用故事形式,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正面将帅,突出他们在治理军队方面的见地作为,在运筹帷幄方面的深谋远虑,以及在临阵作战时的坚定果决、机动灵活、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气概;反面将帅,揭露他们从发迹到败亡的种种丑恶行径。古代一些帝王和宰相,如汉高祖、唐太宗、元太祖、清太祖及曹操、诸葛亮、谢安、多尔衮等,也曾为将为帅,也是出类拔萃的军事家。他们的事迹在《中华帝王故事》、《中华宰相故事》中已有记述,这里从略。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将帅,历来是国人敬仰和崇拜的偶像。本书展现正面将帅的风采,讴歌将帅的功勋,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从中吸取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军队,随时听从召唤,为祖国而战斗,哪怕流血、献身也在所不惜!

张云风

2012年1月于西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