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帝国真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梅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通过《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一书,以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家、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梅毅将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趣辣历史搬下荧幕。通过本书,读者将知道: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王安石变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和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梅毅最新的十卷本纪实历史文学丛书“帝国真史系列”内容始起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直至辛亥革命的历史庚续,共700多万字。本书《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宋、辽、金、夏的历史。

《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导读:不朽的斑斓回忆/1

不老实的“厚道人” 宋太祖化家为国/7

英雄出于乱世 赵匡胤的青年时代/7

兵权释于杯酒 宋太祖“一手硬、一手软”的对内统治方针/10

先南后北定统疆 宋太祖的赫赫武功/16

“仁者之愚”致大惑 宋太祖“斧光烛影”的死亡之谜/21

雄龙雌凤相对决 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25

降旗飘出太原城 宋太宗攻灭北汉/26

高梁河畔尝败绩 宋辽首次主力对决战/29

“雍熙北伐”再无功 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31

懦弱与妥协:一种心理距离 “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40

聪明英悟之主 登上龙椅后的宋真宗/40

见“好”就收 “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43

退一步海阔天空 宋辽“澶渊之盟”后的双赢局面/48

喝饱就忘挖井人 寇准的结局/51

过于严肃的滑稽剧 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54

贺兰铁马彻地来 狼子野心的西夏“开国者”们/61

鄂尔多斯大草原的主人 党项羌早期的“奋斗史”/62

喂不饱的群狼 从李继迂到李德明/64

西北烽烟连年起 元昊的十数年战争/70

天让谁灭亡,先让谁疯狂 元昊的下场/83

一个人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86

宋朝太后也垂帘 真宗皇后刘氏的十一年执政/87

四面边声连角起 从宋仁宗到宋英宗/92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 吊起来卖的青年王安石/94

偏执狂的生存之道 王安石大行“新法”/97

君臣开边意未已 宋神宗末年对西夏的两次战败/101

皇后“偷汉”的政治性后果 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107

金漠银水逞英豪 亦有契丹能赋诗 漫述辽代汉诗的发展/108

齐天萧后怀恨死 传弟传子兴宗疑 辽兴宗到辽道宗/111

春来草色一万里 绝色红颜正愁余 懿德皇后萧观音的汉语诗词创作/112

龙床不容小蛇出 宫闱秘事有人知 辽朝版“斯塔尔报告”的出台/115

殿角泥香留萧字 仍旧花铃深夜语 萧观音身后的辽朝国祚/119

浪子皇帝流氓臣 宋徽宗与他的宠臣们/123

“性情中人” 宋徽宗/124

春梦绕胡沙的宋徽宗父子/129

无赖“六贼”朝堂坐/131

天堂到地狱 东京汴梁的陷落/143

残山剩水留半壁 南宋初立的艰难时局/153

出人意料的帝位 康王赵构/154

谋不见用的忠臣 李纲/156

白首将军振臂呼 宗泽/158

杭州的“政变”闹剧 苗傅、刘正彦/163

战鼓声声黄天荡 韩世忠/167

关陕失却川蜀危 张浚、曲端、吴玢/170

中原傀儡也猖炽 刘豫/176

左右逢源终得利 西夏乾顺/181

奸帝奸臣“二人转” 赵构与秦桧共位的时代/183

祸起萧墙事堪忧 淮西军变/183

顺昌大捷振军心 刘锖的胜利/187

直捣黄龙平敌穴 岳飞的信心/191

理直气壮主降派 秦桧的“议和”/194

天日昭昭毁长城 岳飞之死/199

甘为臣妾江南隅 “皇统和议”的最终签订/204

大柄若在手清风遍天下 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完颜亮/208

“蛰龙”岁月跌宕多 金熙宗时代的完颜亮/209

大柄在手任诛戮 果于出刀的完颜亮/215

文才武略兴规模 改制迁都的完颜亮/218

处心积虑一南北 一心侵宋的完颜亮/222

提兵百万汹汹来 率兵南侵的完颜亮/229

欲雪前耻反败绩 南宋“隆兴北伐”的失败/237

太师飞头去和戎 韩饨胄“开禧北伐”前后事/239

“两朝内禅”的真假戏/240

“庆元党禁”的窝里斗/244

“开禧北伐”的坏结局/249

塞马一声嘶 百年又轮回 金朝的灭亡/260

金宣宗的“三大误”/261

金哀宗的亡国“三步曲”/269

唇亡齿必寒 南宋“端平入洛”的失败/285

“亡天下时代”的关键词 钓鱼城·鄂州和·贾似道·襄樊失·临安降/287

钓鱼城:蒙古大汗的“鬼门关”/288

鄂州和:子虚乌有的“胜利”/291

贾似道:好运气不会“永远”/294

襄樊失:浴血苦战的迷惘/298

临安降:残阳如血浴江南/304

鼙鼓扬天繁华歇 丹心万古名不灭 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319

苦战扬州的英雄 李庭芝/319

江西的游击苦战 文天祥的最后努力/323

静江的誓死抵抗 马暨与娄钤辖/325

重庆的五路被围 张珏/327

悲壮的压山之役 陆秀夫与张世杰/328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最后岁月/332

试读章节

眼见北汉军派不上什么用场,李筠悒悒之下,留下其长子李守节据守上党。自率三万军马悒悒南出,与宋朝争锋。

宋军大将石守信为百战良将,又欲在新朝立大功,勇谋兼施,两军在长平一照面,就大败李筠,斩首三千级。而后,石守信在泽州城外大破李筠大军,杀掉李筠手下大将范守图以及北汉的监军卢赞。

北汉援军数千人急匆匆赶到泽州,正赶上李筠兵大败,这些人全尿,不发一矢,均放仗投降。

石守信图省事,索性下令把这几千降军全部杀个干干净净,既立威,又警示北汉不要没事派人来找死。

李筠大败之后,只能逃入泽州城内,凭城固守。不久,御驾亲征的赵匡胤赶至城下,很想亲眼观看他当皇帝后的第一次胜利。

皇帝亲自督战,宋军士气倍增,肉搏登城,终于玫陷泽州。李筠长叹一声,投火而死。

宋军入城后,顺便还生俘了北汉的宰相卫融。泽州已下,守卫潞州老巢的李筠之子李守节马上投降,其父不为宋朝“忠臣”,其子却甘为新朝“顺子”。

赵匡胤心情很好,赦之不杀,委任李守节为单州团练使(小伙子没过几年不明不白就死了,年仅三十出头,恐怕也不是什么善终)。

攻杀李筠,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后周原先占据一方的节度使们,如成德节度使郭崇、保义节度使袁彦、建雄节度使杨延璋、安国节度使李继勋等人,纷纷单骑来朝,无论真心还是假意,都不得不向大宋称臣。

收拾完李筠,赵匡胤的目光马上转向下一个目标: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从血统上讲,他实际比起后周世宗柴荣(郭荣)更接近“帝系”,因为柴荣只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与老郭没有直接的血统关系。

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李重进就与柴荣的姐夫张永德争权,二人明争暗斗,搞得不亦乐乎。“点检做天子”那块木牌,当时很多人都怀疑是李重进派人故意放置以陷害张永德。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张永德被削夺禁军职权,李重进也没捞到大便宜。后周小皇帝刚上台,大臣范质等人就一纸诏书把他打发到了京城以外的扬州做节度使。

李重进折腾半天,与张永德争权夺利,反而最终让“赵点检”做了天子,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然,到底是老李还是老赵鼓捣的那块“点检做天子”木牌,也是千古之谜。诬陷他人的匿名信,自古至今,谁都不会主动承认。

赵匡胤称帝后,马上下诏,准备让老战友韩令坤取代李重进的位置。“(李)重进请入朝,帝(赵匡胤)赐诏止之”,老李心中愈加犯疑。

李筠起兵,李重进派帐下亲吏翟守殉怀密信前往交结。翟守殉没去见李筠,反而拿着密信到汴梁见赵匡胤。当时,赵匡胤唯恐“二凶并发”,两条战线上打仗,任凭谁都心中无底。于是,赵匡胤便厚赐翟守殉,让他回去劝说李重进不要轻举妄动。李重进犹疑之间,李筠已被平灭。

平李筠之后,赵匡胤就不再客气,正式下诏徙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并派中使陈思诲带着铁券赐予老李,以示安慰之情。李重进这才回过味来,软禁陈思诲,扯旗举兵。

同时,他派人向南唐求援。可惜,南唐中主李璟先前被周世宗柴荣打怕了,从心理上畏惧中原政权,不敢掺和造反,李重进只得孤军起事。

有了上次平定李筠的胜利,赵匡胤胆气倍增,再一次御驾亲征。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一月,宋太祖率百官六军,乘舟东下。

首攻扬州,即日拔之。胜利之师,百战兵将,扬州如此牢固坚城,竟然一天就被攻下,可见李重进起兵是多么的仓猝。

城陷后,有人劝李重进杀掉中使陈思诲,老李也不失厚道,“吾今举族将赴火死,杀此何益!”言毕,阖家自焚。陈思诲旋为乱兵所杀。

赵匡胤君临扬州,人主之气顿浓,露出狰狞面目,杀掉李重进同谋者数百人,把没有自焚而死的李重进兄弟和儿子皆送闹市砍头。

杀了李重进之后,宋太祖当时还真想一鼓作气,平灭南唐。

南唐中主李璟确实害怕,忙遣其重臣严续、冯延鲁等人分数批来“犒师”、“买宴”,大献殷勤。

赵匡胤在扬州接见南唐使臣冯延鲁,鸡蛋里挑骨头,找碴寻衅,厉声责问:“汝国主(李璟)何故与叛臣(李重进)交通?”

冯延鲁不卑不亢,回答说:“李重进当时派密使,就住在我家。我们国主派人对他说:‘大丈夫失意而反,世亦有之,但应视地利天时。当初中朝皇帝(赵匡胤)受禅之际,人心未定。上党乱起(指李筠起兵),您应该彼时作反。如今,人心已定,却想以数千乌合之众抵抗天下精兵,即使韩信、白起复生,也无成功之理。因此,唐国有兵有粮,不敢相资。’正因为我们国主不出援兵,李重进才会这么快就兵败。”

赵匡胤碰了个“软钉子”,低首沉吟片刻,又蛮横言道:“虽如此,诸将皆劝吾乘胜渡江,你以为如何?”

冯延鲁躬身又是一礼,朗言道:“李重进自谓天下雄杰,陛下您神威一至,一战即灭;南唐小国,确实难敌天威神军。但是,本国侍卫数万,皆先主(李异)亲兵,誓同生死,陛下如不惜数万将士性命与之血战,可能会成功。此外,大江天堑,风涛不测,假如大宋天兵进不能克城,退又缺军资,想必事情不是特别好办。”

一席话,貌似谦恭,实则凌然不屈。言外之意,你老赵别太得势不饶人,你有天时我有地利,万众一心,胜负还真说不定。赵匡胤也笑:“朕聊戏卿耳,岂听卿游说耶!”

审时度势,国家新建,攻打南唐确实还没有把握,宋太祖暂时熄灭一鼓作气的杀心。

P12-13

序言

让历史照亮未来

根据我多年金融工作的实践体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相对于漫长的历史而言,肯定都是非常短暂的,每个独立个体,肯定不能摆脱个体所处的时间、空间那个特殊的位置。所以,每个相对独立的个人,只能从“他”本身这个相对移动的“点”上,去观察过去的历史。其结果呢,就是个人所观察、所书写的历史,也应该是当下时代的那个独特“自我”在某个特殊“那一刻”的思想灼见。

由此,当我看到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这八本“帝国真史”断代史系列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我和梅毅2001年就相识,当时晤谈甚欢,相交忘年。我记得,当时我和这位行业内的年轻人所讲述的,多围绕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当时我所知道的梅毅,还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的青年才俊,我们所谈所讲,也还都是关涉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有关的人和事。

岁月荏苒,今天我忽然发现,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在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者,而且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几年不见,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似乎看上去完全脱离了证券本业。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有时候,我也会翻看一些时下流行的历史“畅销书”。我发现,现在的坊间不少历史读物,从装帧和文本看上去似乎“有趣”,但内容却往往失于简单粗鄙,搞笑打油。如此历史写作,显然太过于轻率和不负责任。我总是觉得:历史,毕竟要和“高尚”“正义”“崇高”这些字眼联系起来,应该和真、善、美的艰难悲壮和浩然之气联系起来。所以,历史写作者不能只为了追求大众的“轻松阅读”而满纸调侃。这是因为,我们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充满了血泪和痛苦,充满了仁人志士的碧血,而市面上许多看上去很“好玩”的历史写作,不仅不能导引我们正确阅读历史,而且会让年轻一代误读历史,使得本来能够提升心性意志的历史阅读,最终沦为鸡毛蒜皮的翻书消遣。

幸好,作为我们金融同行的梅毅,这位网络中鼎鼎大名的“赫连勃勃大王”,他的历史写作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他所写的历史书籍有着磅礴大气的文字,汪洋恣肆,才情洋溢。在梅毅的文本中,没有浮光掠影的文字轻薄,更没有为了讨好低俗读者的打情骂俏,字里行间充溢着民族感情,充溢着天地正气。

跬步之积,竟成千里!梅毅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十九年了,可谓是我们中国证券监管系统的一名“老兵”,但他依旧春秋正盛,年富力强。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梅毅这位资本市场的亲历者,能在巨笔弘宣中国大历史的同时,也能以一个“史官”的耐心和细心,写出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喜怒哀乐,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市场树碑立传!

是为序。

刘鸿儒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梅毅“帝国真史系列”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作家这个群体感到欣喜:因为,梅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作家自我扩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作家书写历史,其实是自司马迁以来的传统!而作家梅毅所撰写的历史著作,无论从文笔还是史实,都可以称之为“好的”。一部“好的”历史书与“坏的”历史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历史学家能够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去解析历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我看梅毅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断代史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而且风起云涌,已成“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刘鸿儒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的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的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渭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