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明辉(明朝真史)/帝国真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梅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通过《帝国明辉:明朝真史》一书,以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家、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梅毅将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趣辣历史搬下荧幕。通过本书,读者将知道:朱元璋的个人“奋斗史”;朱棣“半由人事半由天”的帝王之路;性情皇帝明武宗;阉人也疯狂的“九千岁”魏忠贤;李自成、张献忠的成败……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和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梅毅最新的十卷本纪实历史文学丛书“帝国真史系列”内容始起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直至辛亥革命的历史庚续,共700多万字。本书《帝国明辉:明朝真史》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明朝历史。

《帝国明辉:明朝真史》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导读:纵欲的困惑/1

从头收拾旧山河 朱元璋的个人“奋斗史”/5

早岁已知世事艰 濠梁起兵/6

平定江南首攻坚 击灭陈友谅/17

卧榻之侧不容鼾 击灭张士诚/26

中原北望气如丝 驱朝蒙元出大都/32

再接再厉定国家 方国珍降、陈友定灭、两广归附、蜀地纳款、云南大定/39

狡兔已死狗当烹 胡蓝之狱/44

最成功最无情的篡弑者 朱棣“半由人事半由天”的帝王之路/54

独裁老皇帝咽气前的担忧 孱弱太孙不稳固的皇位/55

不成熟的“正确”选择 建文帝削夺诸藩/56

潜龙蛰伏 朱棣起兵前的准备活动/59

狂龙横飞 朱棣的“靖难”起兵/62

龙虎决斗 “靖难之役”的六次大战/64

终极目的 通往帝都的最后胜利/76

壬申殉难 朱棣残杀建文臣子的倒行逆施/82

盖棺论未定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功业得失/85

有样学样 朱棣死后的“高煦之叛” /86

太监公公要回家 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91

“仁宣之治”的休整期/91

王振当权的时代/94

“土木堡之变”/100

于谦的北京守卫战/106

明英宗的“夺门”复辟/112

“曹石之变”及诸人结局/118

人生一场戏 性情皇帝明武宗/123

保泰持盈 国泰民安过渡性帝王明宪宗、明孝宗/123

气灼天下 千刀万剐刘瑾公公的时代/124

人生如戏 荒嬉一生明武宗的后十年/137

志大才疏 窥伺龙位 不自量力的宁王朱宸濠/142

耽乐嬉游 体疲身乏 明武宗戏剧人生的终结/148

严嵩的历史机遇与一生浮沉 万事浮生空役役/151

“大礼议” 名号纷争引致的党争/151

“青词”圣手 严嵩的政治际遇/157

独相二十年 严嵩秉政时期的贪横误国/168

中空的王朝 嘉靖年代的最后岁月/176

被遗忘的盗贼 盗据澳门的“佛朗机”/177

被明清史臣弄混的国家 “佛朗机”的由来/177

请狗容易送狗难 赖着不走的葡萄牙商盗/179

气急败坏成巨盗 杀人劫货的葡国海盗/181

掩人耳目费心机 窃据澳门的“佛郎机”/182

明朝沿海“倭乱”始末 倭刀狂徒们的覆灭/185

倭寇 源远流长的祸患/186

“倭寇”大兴 嘉靖时代的巨患/189

含冤而死的朱纨/190

远见卓识的王仔/191

战胜却遭杀头的张经/193

权术过人、劳苦功高却不得其死的胡宗宪/195

力战歼倭的俞大猷、戚继光/201

明朝的抗日援朝 朝鲜半岛,大明旗迎风飘扬/207

华丽帝国背面的百孔千疮 万历中前期的时局/207

丰臣秀吉梦想的踏板 高丽半岛/210

相互被瞒骗的“和平” 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211

没有实际内容的“胜利” 日本第二次侵朝战争/217

竭天下膏血以贡一人的“富裕” 万历终结时代的明朝现实/221

关键的“下半身” 阉人也疯狂的“九千岁”魏忠贤/225

关键的“下半身” 魏忠贤最早的发迹/226

步步为营的“上半身” 魏忠贤对朝政的把持/229

耸人听闻的“绞肉机” 魏忠贤的果于诛戮/232

登时消融的权力“冰山” 魏忠贤的灭亡/238

白山黑水飙狼烟 明朝与“后金”的战争/243

抚顺、清河之战 女真旗开得胜的欣喜/245

萨尔浒大战 大明朝痛彻心肺的失败/247

辽沈大战 多事之秋的沮丧/250

河西大战 窝里斗的败局/252

宁远大战 后金不败神话的破灭/255

宁锦大战 坚城利炮的正确体现/259

内忧外困下崇桢帝的自杀选择 北京皇气黯然收/261

崇祯帝大错之一 枉杀袁崇焕/261

崇祯帝大错之二 以油浇火的“平贼” /267

崇祯帝大错之三 轻信农民军“投降”的后患/272

崇祯帝大错之四 误用杨嗣昌/275

崇祯帝大错之五 明清松锦大战的错误指挥/285

崇祯帝大错之六 与清朝犹豫不决的和议/290

李自成、张献忠的成败 杀人如草不闻声/293

狡黠驿卒成王业 李自成/294

吃人“黄虎”天煞星 张献忠/314

妇人、孺子的杀身救国 徒持金戈挽落晖/320

巴山蜀水巾帼雄 秦良玉/320

急赴国难女丈夫 定川援辽的功勋/321

抗贼御寇保家乡 与张献忠贼军的血战/323

四海狼烟美少年 夏完淳/327

香兰生雅庭 夏完淳的家学渊源及忠孝承袭/327

黄花白草英雄路 夏完淳的不屈殉国/328

冲冠一怒报红颜 明清易世之际“刽子手”枭雄李成栋的反反复复/335

“诸贼”出身 乱世沉浮 李成栋“出山”的时局/336

弘光昏庸 半壁沦亡李 成栋对清朝的降附/338

嘉定三屠 百姓切齿 李成栋亲手策划的大屠杀/340

先行鹰犬 隆武殒命 李成栋对隆武帝的歼灭战/344

铁蹄迅疾 再擒一龙 李成栋生擒南明绍武帝/346

穷追不舍 誓平两广 李成栋对肇庆的进攻/348

且战且行 抵抗重重 李成栋在两广战场连遇挫折/350

天良发现 立意反正 李成栋广州宣布归明/352

时穷节见 杀身成仁 李成栋的最后岁月/355

“圣朝”不留旧皇脉 清朝对崇祯三子及明宗室的杀戮/360

试读章节

张士诚,小字九四,乃泰州人。他自年轻时代起,就做当地盐场帮闲记账的一类杂差,很能损公肥私,凭关系让三个弟弟千上操舟运盐的营生,顺便走私贩盐。这性质与现在派出所所长让亲戚开歌舞厅按脚房一样,不算什么大恶,却无职业“道德”可言。当然,盐铁在封建社会一直是国家严管专卖的产品。由此,利润颇丰。

手中有了钱,张士诚自然轻财好施,很似《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颇得当地老百姓欢心。从人品上讲,张士诚为人是元末群雄中数一数二的“好人”,不奸险,能容人,礼待读书人,但乱世大伪,既然他没有杀妻灭子的“气魄”,根本就熬不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

由于张氏兄弟向寿州附近诸富人家卖盐期间多受凌侮,不少大户还欠钱不给,加上盐场一个保安(弓手)丘义没事就辱骂张士诚,惹得张氏兄弟杀心顿起。恰值当时天下已乱,于是他们便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夏天,忽然起事。

加上张士诚和他三个弟弟,以及一个名叫李伯升的好汉,当时一伙人一共才十八位,起事时,他们并无远大理想,只是杀人泄愤而已。就这十来号人,先冲进盐场保安室把弓手丘义乱刀剁死,然后遍灭周围诸富家,放火烧掉不少大宅院。

由于当时盐场生活极其艰辛,苦大仇深,见有人带头挑事,纷纷报名加入,共推张士诚为主,百多人聚集一起,一下子就“攻克”了泰州。接着,他攻破兴化,占领重镇高邮。胜利如此容易,张士诚便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开始过称王称帝的瘾。

转年,张士诚树大招风,大元朝的丞相脱脱亲自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青了,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终能逃出生天,率一股人马逃出高邮当流寇去也。

在天下大乱的“革命”形势下,张士诚很快东山再起,并迅速占领了江南最富庶的常熟、平江两个重镇。平江即苏州,粮仓,衣仓,钱仓,真正的大富之地。而后,张士诚势力发展极为迅速,湖州、杭州、诸全(诸暨)、绍兴、宜兴、常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泗州以及朱皇帝的老家濠州,全部被其所占领。刘福通如此勇武之人,也被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包围于安丰(寿县),出战时被杀。如果朱元璋不来救,连小明王韩林儿也会被张士诚军队活捉。有一点要弄清,张士诚打刘福通,不是所谓的“起义军”内讧,这两个人根本不是一个派系。

江南群雄,分为两大派系,即刘福通和徐寿辉的红军系,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的非红军系。红军系又分东西两派,东派名义上以“小明王”韩林儿为其主,实由刘福通掌握,郭子兴、朱元璋这一支其实就是东派红军系,在淮河流域四处闯荡。西派红军包括徐寿辉、陈友谅以及日后割据四川的明玉珍,他们的活动地点主要是汉水流域。“红巾军”之间,平时也互相争得你死我活,所以,张士诚打刘福通(又是从开封被赶跑出来的败寇),可称为天经地义之事。

而且,张士诚和元朝的关系也很好玩,起事当年他就受朝廷“招安”,还弄了个官做。但当元廷要他出兵去打濠州等地的红巾军时,老张怕吃亏,推托不去,径直占了高邮当起自封的王爷来。脱脱丞相大军百万来攻,张士诚差点就被抓住碎刀凌迟。时来运转后,他改平江为隆平郡,开弘文馆,招贤纳士,提前干起“贤德”帝王的营生。

后来,张士诚受苗军杨完者部的打击和朱元璋的挤兑,他就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木儿的“劝告”,再次投降元朝,当起大元的“太尉”来。扯虎皮做大旗,老张在几年间据地两千余里,北逾江淮,西至濠泗,东达至海,南连江浙,俨然江南一国。再往后,张土诚要当真王爷,元朝不答应,老张就自立为“吴王”,和元朝基本闹翻,连粮食也不往大都运送了。

朱元璋、张士诚二人的冲突,源于至元十六年(1356年)。本来降附朱元璋的“黄包军”【不是拉黄包车的,而是这些人以黄帕包头)头目陈保二忽然倒戈,逮捕朱元璋派来的将领,向张士诚投降。

当时老朱正忙于西线作战,起先还不敢与张士诚闹翻,派人送信一封,以“隗嚣称雄”的字眼奉承张士诚,希望两家“毋生边衅”。张士诚左右不少文人,他自己也读书,深恨朱元璋信中以“隗嚣”比拟自己,如此,朱元璋就是“汉光武”刘秀了。就因这几句话,张士诚把老朱的来使扣压,不肯讲和。于是,朱元璋派大将徐达进攻常州,张士诚派弟弟张九六来援。徐达设伏,活捉了张九六这员悍将。张士诚气沮。

不久,华云龙等将在旧馆大败张士诚另外一个弟弟张士信。连败之下,张士诚与朱元璋书信,表示愿意送黄金五百两、白银三百斤以及粮食二十万石,双方讲和。老朱得理不饶人,复信历数其罪,要对方放人让他。结果,和议不了了之。

围了数日,朱元璋军队终于夺回常州。徐达善战,又顺利攻克常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张二次受元朝“招安”。

P26-27

序言

让历史照亮未来

根据我多年金融工作的实践体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相对于漫长的历史而言,肯定都是非常短暂的,每个独立个体,肯定不能摆脱个体所处的时间、空间那个特殊的位置。所以,每个相对独立的个人,只能从“他”本身这个相对移动的“点”上,去观察过去的历史。其结果呢,就是个人所观察、所书写的历史,也应该是当下时代的那个独特“自我”在某个特殊“那一刻”的思想灼见。

由此,当我看到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这八本“帝国真史”断代史系列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我和梅毅2001年就相识,当时晤谈甚欢,相交忘年。我记得,当时我和这位行业内的年轻人所讲述的,多围绕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当时我所知道的梅毅,还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的青年才俊,我们所谈所讲,也还都是关涉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有关的人和事。

岁月荏苒,今天我忽然发现,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在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者,而且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几年不见,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似乎看上去完全脱离了证券本业。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有时候,我也会翻看一些时下流行的历史“畅销书”。我发现,现在的坊间不少历史读物,从装帧和文本看上去似乎“有趣”,但内容却往往失于简单粗鄙,搞笑打油。如此历史写作,显然太过于轻率和不负责任。我总是觉得:历史,毕竟要和“高尚”“正义”“崇高”这些字眼联系起来,应该和真、善、美的艰难悲壮和浩然之气联系起来。所以,历史写作者不能只为了追求大众的“轻松阅读”而满纸调侃。这是因为,我们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充满了血泪和痛苦,充满了仁人志士的碧血,而市面上许多看上去很“好玩”的历史写作,不仅不能导引我们正确阅读历史,而且会让年轻一代误读历史,使得本来能够提升心性意志的历史阅读,最终沦为鸡毛蒜皮的翻书消遣。

幸好,作为我们金融同行的梅毅,这位网络中鼎鼎大名的“赫连勃勃大王”,他的历史写作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他所写的历史书籍有着磅礴大气的文字,汪洋恣肆,才情洋溢。在梅毅的文本中,没有浮光掠影的文字轻薄,更没有为了讨好低俗读者的打情骂俏,字里行间充溢着民族感情,充溢着天地正气。

跬步之积,竟成千里!梅毅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十九年了,可谓是我们中国证券监管系统的一名“老兵”,但他依旧春秋正盛,年富力强。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梅毅这位资本市场的亲历者,能在巨笔弘宣中国大历史的同时,也能以一个“史官”的耐心和细心,写出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喜怒哀乐,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市场树碑立传!

是为序。

刘鸿儒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梅毅“帝国真史系列”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作家这个群体感到欣喜:因为,梅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作家自我扩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作家书写历史,其实是自司马迁以来的传统!而作家梅毅所撰写的历史著作,无论从文笔还是史实,都可以称之为“好的”。一部“好的”历史书与“坏的”历史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历史学家能够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去解析历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我看梅毅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断代史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而且风起云涌,已成“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刘鸿儒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的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的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渭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