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极熊的钝爪(俄罗斯北方舰队)/大舰队丛书
分类
作者 大舰队丛书编写组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方舰队是俄国的主力舰队,苏联解体后,实力有所下滑,但仍不失为世界一流的著名舰队。大舰队丛书编写组编著的《北极熊的钝爪(俄罗斯北方舰队)》结合大量历史资料,用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介绍了俄国北方舰队的发展历史、编制沿革和涉及的人物、事件、武器等,带领读者走近常年雄踞于俄国北方的“钢铁巨兽”。

内容推荐

大舰队丛书编写组编著的《北极熊的钝爪(俄罗斯北方舰队)》内容简介:早在沙俄时期,北冰洋地区便有一支舰队,由兴起到没落,俄海军积累了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红色北方舰队也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眼中的最大障碍。不论资本主义国家海军如何强悍,北方舰队都能以它的雄厚实力傲视群雄。

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海军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海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由于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和军事无法得到有效的平衡,所以,现代的北方舰队无论是从舰艇数量,还是从战斗力上都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叉无可奈何的衰退期。但是,俄罗斯人一直没有放弃远洋海军的计划。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只巨大的“白熊”又将用它那厚重而锋利的臣掌重重地拍在地球的海洋上。

自北方舰队建立之日起,就一直遭受着战争的洗礼,苏芬战争、卫国战争……在一次次作战任务中,不论是配合作战,还是护卫海上航线,北方舰队都从没有让俄罗斯人失望过。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北方舰队却失去了它的威力和实力。想要重塑往昔的辉煌,并非易事,有限的经济实力,使得军费预算捉襟见肘。因而不管政府如何重视,俄罗斯海军在重新崛起的道路上都走得异常艰难。

《北极熊的钝爪(俄罗斯北方舰队)》是一本军事战史类书籍。

目录

1 肩负重任,红色舰队应运而生来

 第一节 俄罗斯帝国的海军历史

 第二节 重生在红旗下一红军北方舰队

 第三节 苏芬战争——北方舰队经受的第一次洗礼

 第四节 卫国战争一在战火中历练

 第五节 功勋卓著——将侵略逐出北极圏

2 红色铁幕后的钢铁洪流

 第一节 战后发展一北方舰队一家独大

 第二节 苏联国防体系中的核军事化

 第三节 反舰导弹——苏联战略新宠

 第四节 美苏两国远洋博弈

 第五节 从“莫斯科”号到“库兹涅佐夫”号 ——苏联人的航母梦

3 从水下出击——苏联的核潜艇战略

 第一节 苏联海军新战略—一核潜艇遍布全球

 第二节 “海底黑洞”——“基洛”级潜艇功成名就

 第三节 暗流汹涌——冲破美国人的反潜封锁线

 第四节 冰海潜航,红旗插上了北极点

 第五节 “台风”核潜艇列装——覆盖全球的导弹防御网

4 步履蹒跚——苏联解体带来的阵痛

 第一节 全面收缩防御——冷战后俄罗斯海军的战略调整

 第二节 有心无力——北方舰队大幅裁军

 第三节 肢解“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俄罗斯航母时代的终结”

 第四节 “库尔斯克”号遇难,北方舰队积弊缠身

5 复兴之路漫漫——新时期的北方舰队

 第一节 捉襟见肘——海军复兴之路困难重重

 第二节 精兵简政——俄罗斯的新时期海军战略

 第三节 壮志凌云——建设核动力航母

 第四节 军演不断——发出重新崛起之强音

 第五节 强强联合——北方舰队复兴的希望

后记潮起潮落——记俄罗斯北方舰队百年兴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十月革命的号角

在第一次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中,西欧国家迅猛发展,而俄罗斯帝国仍然实行着封建农奴制,海军的装备还沿袭着过往的木帆船舰,而使用蒸汽船舰的西欧国家,在军事实力上跨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日俄战争中俄罗斯帝国落败,海军武器装备被消耗一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更显没落,失去了当年称霸欧洲的雄风。这样的状况让壮志未酬的俄海军官兵对沙皇的统治极度不满,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家破人亡的战后惨景,让革命的种子迅速蔓延,革命已经蓄势待发了。

1905年,俄号称火力最猛、装备最为先进的黑海舰队装甲舰“波将金”号水兵英勇起义,声援当时在敖德萨举行罢工的工人们,这场自发的工人和官兵起义让沙皇政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们悍然出兵镇压,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前去镇压的水兵也对这些起义士兵抱有同情,“镇压”变成了“欢呼喝彩”。

后来,苏联导演爱森斯坦依照“波将金”号的英勇起义事迹拍成享誉海外的不朽电影《战舰波将金号》,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虽然水兵起义以失败落幕,但它掀起的革命浪潮却是难以遏制的,许多地区的青年们纷纷起义。

终于在1917年2月,饥饿难耐、饱受战争之苦的彼得格勒工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的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工人起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得了海军的极大配合,当时水兵们对于各地发起的起义活动大力支持,他们也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同年的7月发生了流血事件,工人和官兵们纷纷起义,临时政府用武力镇压革命,起义者遭受了血腥镇压,六百多名工人死伤,血流遍地,令人触目惊心。

于是,被镇压的布尔什维克党就在1917年11月,发起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当时前身为波罗的海巡洋舰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用它沉闷而有力的炮声发出了攻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吹响了十月革命的号角。

这艘战舰在之后的苏联卫国战争中沉于港湾,战争结束后,被人们重新打捞并修复,从1948年起,它成为十月革命纪念物,停泊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供人们缅怀瞻仰。见证苏联崛起的名舰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对马海峡作战中,“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被派遣去远洋增援。经历近乎全军覆灭的局面后,得以逃脱。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芬兰湾作战的“阿芙乐尔”号受伤,在船厂返修。列宁特意到“阿芙乐尔”号上演讲,他的一番言论让水兵们深受教育,决心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此时从战场上退下来的“阿芙乐尔”号开始慢慢脱离俄罗斯帝国舰队,被沙皇政府察觉,将其转为教练船舰,不再参与作战。

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舰上船员水兵自发起义作战,热情高涨,充分展现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渴望。

同年;影响世界的重要历史事件十月革命,就在“阿芙乐尔”号,这艘意为罗马神话里司晨女神所带来的曙光的巡洋舰所打响的第一炮中,热烈开场。

正是在1917年11月7日,那个对苏联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尼古拉耶夫桥下停泊着的“阿芙乐尔”号上,电台广播了列宁同志签署的《告俄国公民书》,向全国以及全世界宣布着这个伟大的革命即将铺天盖地而来,它将结束人们愁云惨淡的日子。

当晚9时45分,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的进攻就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_声炮响下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因为这声炮响,世界历史记住了“阿芙乐尔”号。1923年起,它被编为训练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波罗的海舰队用“阿芙乐尔”号拆下的9门火炮组成一个特种炮兵连,英勇守卫在阵地上,“阿芙乐尔”号上的水兵们则用剩下的l门主炮积极作战,在战斗相当不利的形势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沉。

直至战后,这艘功勋战舰才从海底被打捞起来,重见天日。

为了纪念它的丰功伟绩,1948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被授予了红旗勋章和十月革命纪念舰的称号,作为历史的伟大见证,一直停泊在涅瓦河畔,成为一个著名的海军博物馆。P20-22

序言

北方舰队——俄罗斯海军的中坚力量

俄罗斯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军事强国,它不仅国土面积广大,海域也极其辽阔。从版图上看,俄罗斯的海岸线从波罗的海绵延至北太平洋,拥有世界上最漫长的海岸线。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直接决定了俄罗斯组建一支强大海军来捍卫国家领土安全的必要性。

俄罗斯海军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辉煌鼎盛。也曾没落萧条。究其根本,海军的壮大与否与国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休戚相关。

沙皇彼得一世上台伊始便深刻领悟到:如果没有牢牢掌控在手中的不冻港口,那么纵然有着广阔的领土,也是无法走向世界的。因此,他做出历史性的抉择——发展一支可以在世界称霸的海军舰队。

在他的努力下,第一支正规编制的海军——江河舰队终于建立了,这支舰队也就是后来的波罗的海舰队。

通过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成功地击败了瑞典,占据了波罗的海的霸主宝座。这一场从内陆走向近海的战争预示着俄罗斯帝国将华丽地登上世界海洋霸权争夺的舞台。

但就算是伟大的彼得一世也未能一举实现俄罗斯帝国的远洋海军梦——冲出波罗的海。一是由于波罗的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海,它通向大西洋的出口被当时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所控制;二是由于它的东岸所处纬度较高,每年有一半时间都是海面冻结,无法通航。俄罗斯帝国通过波罗的海向外扩张的计划被迫搁浅。

穷则思变,彼得一世并没有气馁,而是很快把目光投向黑海和地中海海域,为此积极“磨刀”,增强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军事实力。但在彼得一世有生之年,这些宏愿都未能实现。

取得终年不冻港的计划在彼得一世抱憾死去后被叶卡捷琳娜二世接了过来。她秉持着和彼得一世同样的海外扩张信念。在她的努力下,黑海舰队闪亮登上历史舞台,完成了俄国人想在黑海“洗靴”的梦想,将黑海海域划入俄国的领土范围。

俄罗斯帝国海军在这两位雄才大略的杰出君主打造下曾达到了发展的巅峰,但在他们相继过世后,海军建设又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由于俄罗斯帝国不思进取,固守原有的海军建设机制,使得整个海军走向老牛拉破车的艰难处境。

终于,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了,封建腐朽的沙皇俄国被推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海军的发展建设被列入了发展纲要。

就在红色军旗下,前身为沙俄北冰洋舰队的北方舰队被建立起来,并迅速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眼中的最大障碍。不论资本主义国家海军如何强悍,北方舰队都能以它的雄厚实力傲视群雄。  1939年,苏联在与芬兰的战争中,被称为最年轻舰队的北方舰队第一次经历了大规模军事作战的洗礼。浴火而生,北方舰队越战越勇,在北冰洋这块领地上,它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方舰队成为苏联海军的中坚力量,不论在军事指挥作战上。还是在武装力量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在这个阶段,苏联主要实行近海战略,但之后苏联做出了调整。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约三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海军从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参差不齐的军队,成长为一支能够媲美美国海军的远洋海军。

面对日益强大的苏联,美国也惧怕三分,不得不改变一贯的“战略抗衡”的全球战略,转而向意识领域进行扩张和渗透,树立起战略敌人的意识。

当时垄断海上霸权的美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正以航空母舰为主力发展着海军力量。为此,苏联海军秘密地研制出了能够抑制美国的利器——周期较短、花费较少的潜艇,它作战灵活,隐蔽性绝佳,可以有效地威胁美国航空母舰的安全。苏联还开始加大投入研制弹道导弹潜艇,弹道导弹潜艇后来成为苏联远洋海军当中最重要的一员。

苏联军事上的强大直接表现为政治上的强势,这令超级军事大国美国坐立难安。在其霸主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美国一方面积极地发展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向苏联放出烟雾弹——导弹制胜论。

在美国全力打造“导弹制胜论”的假象影响下,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认同了这一观点。他的决定直接改变了苏联海军的发展方向,苏联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在核导弹研究上,而航空母舰却只能坐在军事建设的冷板凳上。

直到“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美国亮出了它的秘密武器——航空母舰,这才让赫鲁晓夫深刻意识到必须发展航空母舰,并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航空母舰的建造上。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国军事力量的竞赛又添新项目——核武器,为此,美国和苏联都分别开辟了大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场。

由于北极地区是美苏两国的中间地段,距离两国都很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故而北极地区一直是全球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方,而守护在那里的北方舰队也是苏联最重要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强大的海军需要稳固的经济基础做支撑。然而,当时的苏联经济走势并不乐观,由于过多地专注于军事力量的构建,而忽视了可使国家稳健发展的内驱力——经济的发展。尽管军事规模可与美国抗衡,但在经济上,苏联却处于尴尬的境地,它的国民收入仅仅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

经济和军事无法得到有效的平衡,问题相继出现:苏联军费很快难以保证海军支出;一些军事装备也因为年久失修而难以使用;海军正常的远洋训练也困难重重,甚至连士兵们的正常生活保障都无法提供;军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军队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也随之下降;苏联一度引以为傲的航空母舰编队也只能被搁浅在近海;偶尔有支潜艇部队在远洋训练,也仅限于核潜艇,其他的潜艇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只能停放在港口,遭受风吹日晒。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苏联海军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海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无论是从舰艇数量,还是从战斗力上都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衰退期。

面对已经没落的俄罗斯海军,普京一上台便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助其重振雄风。他曾多次强调俄罗斯的远洋舰队计划是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停止的,各大洋都要有俄罗斯舰队的存在。他深信只有海军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强大。因此他在战略火箭军是去是留的问题上,一直持保留意见。他关心海军的发展动向,一直没有放弃远洋海军的计划。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只巨大的“白熊”又将用它那厚重而锋利的巨掌重重地拍在地球的海洋上。

后记

潮起潮落——记俄罗斯北方舰队百年兴衰

早在沙俄时期,北冰洋地区便有一支北冰洋区舰队,由兴起到没落,俄海军积累了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红色北方舰队也应运而生。自建立那一日起,北方舰队一直在遭受战争的洗礼,芬兰战争、卫国战争……

彼得大帝开辟了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历史,这几乎改变了俄罗斯帝国当时虽然腹地广阔。却总受到外来国家欺负的窘境。军事上的强大,使得俄罗斯帝国在国际间地位一再攀升。此外,俄罗斯帝国对外扩张的野心也膨胀起来。

但俄罗斯帝国的海军在一味地守旧和不知变通中很快走向没落了。随即取而代之的是红旗政权下的新生海军力量。其中被誉为最年轻的舰队的北方舰队被建立起来。变成了苏联海军的重要军事力量。

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方唯一的不冻港,北临白令海和北大西洋,路连北欧多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苏维埃政权领导下的北方舰队正是在摩尔曼斯克市这个重要的军事港口驻扎。

从苏维埃时期起,北方舰队的前辈们就战功显赫。伟大的十月革命以后,外国列强为了将刚刚出生的苏维埃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1918年,英国军队和俄罗斯白卫军在北莫尔斯克和阿尔斯克登陆,并试图占领苏维埃北方地区。但是,它们的计划破产了。在这次战役中,北德维纳区舰队起了重大作用。

1939年至1940年的苏芬战争期间,北方舰队经受了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洗礼。这次武装冲突虽然时间不长,但使北方舰队获得了一定的战斗经验,特别是舰队与陆军协同作战的经验。

随即,德国见缝插针,立即将战火引向苏联,企图在苏联与芬兰艰辛一战还未喘息之时坐收渔翁之利,很快发起了侵略战争。此时北方舰队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越发成熟。

面对强大的德国舰队。北方舰队主要以潜艇和航空兵来破坏敌人海上交通线,成功地完成包围滨海地带、配合陆军作战以及保护苏联在海上的交通线等任务,粉碎了德军统帅部妄图在短期内攻占重要军事基地摩尔曼斯克和科拉半岛海军驻泊点的作战计划,将侵略者统统赶出北极圈。

在旷日持久的二战期间,北方舰队克服战争初期装备差、实力软的问题,英勇顽强地完成战斗任务,经受了严格的考验。从战争开始,北方舰队就出动舰艇和航空兵以火力支援等多种方式配合苏联第14集团军的侧翼活动。潜艇支队则在北挪威海频频阻击德国海军和商船队。同时,北方舰队也阻止了希特勒准备在1941年占领摩尔曼斯克的企图,并为战时盟军支援苏联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联各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个战争期间,北方舰队共护送外国护航运输队的船只约1500艘,本国护航运输队的船只2500多艘,击沉击伤敌舰280艘。为了胜利,舰队也付出沉重的代价,损伤损毁船只100多艘(包括驱逐舰3艘,潜艇23艘),战斗减员3万多人。

二战后,苏联虽然成为了世界强国当中的一员,但是一直只能居于老二的位置,而作为老大的美国,其军事力量让苏联望尘莫及。

为了应对美国海军的威胁,苏联奋起直追,增加了海军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大力地发展相关工业,其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几乎倾尽所有。这期间有不少水面舰艇、潜艇、辅助船只等等被生产制造出来。如大型的“莫斯科”号舰载机巡洋舰,后又发展出的“库兹涅佐夫”号等等,都是为了实现苏联发展远洋海军的梦。但当时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并不稳定,同时海军政策实行的是近海防御,主要是为了配合陆军作战,故而航空母舰的发展还未得到完全重视。

1956年,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带领苏联海军进行军事武器装备的生产制造。同时对船艇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海上的兵力主要是学习和模仿美国的海军军事,这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海军,并找到其薄弱环节服务。

苏联军事终于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军队的人员超过了300万,军校林立。军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挑选,队伍整体素质非常高,在作战指挥上拥有一批优秀人才。当然在军事武器装备上,苏联一直紧跟美国,所研制出的新型核武器,被大量地装置在军舰、潜艇和战斗机上,具有极强的战略威慑力。可以说当时的苏联军事实力已经如日中天,是美国的头号对手,被称为世界两极之一。

苏联第一艘“海底黑洞”——“基洛”级潜艇投入现役之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感觉到恐惧。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完美地将噪音降到一个低值,从而保证了潜艇良好的隐蔽性。在作战上,这无疑是如虎添翼。

苏联解体后,北方舰队划归俄罗斯。目前,北方舰队是俄罗斯海军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装备有潜艇42艘(其中战略导弹核潜艇14艘、攻击型潜艇28艘)。水面作战舰艇18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8艘、导弹驱逐舰5艘、护卫舰4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5架、战斗直升机30架。

北方舰队目前主要部署在北莫尔斯克、摩尔曼斯克、波利亚尔内、北德文斯克等基地,下辖两个海军陆战旅,参加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其作战能力之强、作风之硬朗至今仍令车臣恐怖分子闻风丧胆。

然而2000年以后,“K一159”号核潜艇沉没、“库尔斯克”号沉没、“圣者达尼莫斯科夫斯基”号多用途核潜艇失火等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北方舰队的士气,对俄罗斯海军的发展来说也是雪上加霜。

随着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自2008年开始,俄罗斯海军已经开始向世界发出了他们正在重新崛起的信号。近两年俄罗斯军费开支达‘720亿美元,其中的25%被分配给海军。俄罗斯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也多次表示要全力支持俄罗斯海军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2009年,首艘“北风”级潜艇“尤里·多尔格鲁基”号在圣彼得堡加入现役,“亚森”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首艘潜艇“北德文斯克”号于201O年加入现役。

2011年时任海军作战部长的加里·拉夫黑德上将在对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分委会的陈述中提出:“俄罗斯海军正在重新前进。”

如今,北方舰队重振雄风,通过经常性地与各国演习交流、船艇的更新换代,提高军官士兵的士气等方式,向世界表达了俄罗斯将重回大洋的热切期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9: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