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所著的《学术与信仰--宗教史家陈垣研究》字数约20万,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陈垣,涉及他的信仰、文化关怀和学术研究,尝试一方面从信仰和文化层面综合把握和分析陈垣本人,另一方面从现代学术追寻的视角探讨陈垣的研究态度、角度和方法。上篇阐按照陈垣学术研究不断深化的时间和逻辑顺序,分别探讨他学术研究的信仰、史学原因和背后的文化关怀;下篇分析陈垣学术研究的现代性,尝试与西方学术作对比,并把陈垣置于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学术思想背景下,探讨他现代学术追寻的民族情感驱动力。
刘贤所著的《学术与信仰--宗教史家陈垣研究》以扎实的史料为依据,从信仰和文化层面综合把握和分析陈垣本人,同时以现代学术的维度探讨了陈垣的宗教研究态度、学科视角和内在心态。其中,上篇论述陈垣的基督教信仰与实践,作为《学术与信仰--宗教史家陈垣研究》讨论的基础;中篇探析他宗教研究的信仰、史学原因和背后的文化关怀,阐释其中华文化包容性、生命力以及宗教与文化关系的观点;下篇将陈垣置于20世纪上半期的学术思想背景下,探讨陈垣宗教学术研究的现代性,并与西方宗教现象学做一对比。
序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由与文献回顾
第二节 研究进路与资料说明
上篇 基督教信仰与实践
第一章 陈垣基督教信仰考
第一节 三条确证资料
第二节 陈垣的信仰表达
第三节 开放、批判的圣经观
第四节 基督徒身份的隐匿
第二章 陈垣与中国基督新教本色化
第一节 参与缸瓦市教会的自立运动
第二节 参与中国教会改造与本色化的讨论
第三章 陈垣与中国天主教本色化
第一节 与天主教的早期来往
第二节 与马相伯、英敛之的忘年交谊
第三节 对天主教本色化事业的间接参与
第四节 对天主教本色化事业的直接参与
第五节 与天主教会关系小结
第四章 从交游网络比较陈垣与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之疏密
第一节 陈垣人际网络概述
第二节 陈垣与基督宗教圈
第三节 边缘与核心的悖论:四阶段比较
中篇 宗教研究与文化关怀
第五章 基督教本色化观:陈垣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基督教史:陈垣宗教研究之开端
第二节 文化关怀:陈垣的基督教本色化观点
第六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陈垣的外来宗教研究与中华文化观
第一节 外来古教:陈垣宗教研究的扩展
第二节 三方面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第三节 文化关怀:陈垣的中华文化观
第七章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从佛、道研究分析陈垣的民族文化观
第一节 佛教与道教:陈垣宗教研究的转向
第二节 转向的原因
第三节 文化关怀:陈垣的民族文化观
下篇 宗教研究的现代学术追寻
第八章 陈垣的信仰与基督宗教研究
第一节 重视研究的客观性
第二节 从教内到教外——代表中国宗教研究在视角上的现代转变
第三节 从神学到宗教史——代表中国宗教研究在方法上的现代转变
第四节 与宗教现象学比较
第九章 陈垣的信仰与外来古教研究
第一节 平等的研究态度
第二节 从差等到平等——代表中国宗教研究在态度上的现代转变
第三节 与宗教现象学比较
第十章 陈垣的信仰与佛教、道教研究
第一节 对佛教、道教的开放态度
第二节 悬置判断和尊重、不否定的态度
第三节 与宗教现象学在方向、目的上的比较
第十一章 中西学术竞争与现代学术追寻
第一节 “把汉学中心夺回北京”:历史学者的使命与策略
第二节 史学的现代性追求:工具书的编纂和历史文献学的“结账”实践
第三节 宗教专题史的现代自觉
第四节 以“汉文史料”争胜:陈垣对外语和学习西方的态度
第五节 学习人类学、民俗学之蛛丝马迹
第十二章 结语
附录一 陈垣生平简表
附录二 三重视野:清末陈垣医学文章 绪论
附录三 陈垣:《辅仁大学欢迎田枢机大会致词》
参考资料与书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