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
分类
作者 郑雄飞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雄飞编著的《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旨在平息争议和改进实践,主要探讨“土地换保障”是否成立,以“土地”交换“基本保障”是不成立的甚至是错误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农村人口可以用土地权益来添置“补充保障”且必须遵循“民生三角”的基本原理。

内容推荐

郑雄飞编著的《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讲述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土地换保障”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旨在平息争议和改进实践,主要探讨“土地换保障”是否成立,其内在的理性是什么?在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切入,通过实践描述、理性分析和理论推演,从“利益需求”、“权利保护”和“抗风险能力建设”三个维度对“土地换保障”进行了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研究发现,当前流行的有关“土地换保障”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具体而言,以“土地”交换“基本保障”是不成立的甚至是错误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农村人口可以用土地权益来添置“补充保障”且必须遵循“民生三角”的基本原理。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理由

 1.1.1 研究缘起:“土地”链接两大战略

 1.1.2 实践基础:机制的磨合

 1.1.3 学界的“张力”:相关研究综述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厘定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目的与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2.4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书结构

第2章 “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以成都市为例

 2.1 选择“成都”的原因:典型性分析

 2.1.1 西部明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2.1.2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政策投入重镇

 2.1.3 城乡一体化:实践创新的前沿阵地

 2.2 成都“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

 2.2.1 “征地补偿安置”模式

 2.2.2 “双放弃、三保障”模式

 2.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模式

 2.3 “土地换保障”的类型与实质

 2.3.1 “土地换保障”的类型概括

 2.3.2 “土地换保障”的实质破解

第3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一)

 ——基于利益需求的视角

 3.1 “三维审视”的缘由与逻辑起点:资源配置的研究

 取向

 3.2 从利益需求视角看“土地换保障”

 3.2.1 政府的意志力和行为取向分析

 3.2.2 农村人口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2.3 村集体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2.4 企业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3 小结:“土地换保障”中参与主体意愿和行为取向的

 概述

第4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二)

 ——基于权利保护的视角

 4.1 农民拥有哪些权利

 4.1.1 国民权利

 4.1.2 村民权利

 4.2 “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学理分析

 4.2.1 基于公民权与村民权二者结合的人权视角

 4.2.2 基于自物权与他物权二者结合的物权视角

 4.3 “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现状评析

 4.3.1 当前法律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建构状况

 4.3.2 对“被征土地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3.3 对“双放弃、三保障”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3.4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

 评价

 4.4 小结:权利保护视角下“土地换保障”的综合评估

第5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三)

 ——基于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视角

 5.1 “土地换保障”之前农村人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5.1.1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

 5.1.2 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

 5.2 “土地换保障”为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1 为被征地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2 为“双放弃”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3 为放弃或出让“承包经营权”农村人口提供的

 风险防御机制

 5.3 从抗风险能力建设角度对“土地换保障”的评估

 5.3.1 基于“风险树”的分析方法

 5.3.2 对“土地换社保”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评述

 5.3.3 对“土地换保障”内在风险的评述

 5.4 小结:“土地换保障”抗风险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

第6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一)

 ——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

 6.1 资源配置的方式和主体

 6.1.1 计划机制与政府

 6.1.2 市场机制与企业

 6.1.3 志愿机制与第三部门

 6.1.4 三种机制的融合: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

 伙伴关系

 6.2 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民生三角”

 6.2.1 资源配置的模型结构

 6.2.2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7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二)

 ——基于“民生三角”的思考

 7.1 “土地换保障”的道德应该:经济社会转型中利益

 格局的变化

 7.1.1 “人一地关系”:人口自由流动与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

 7.1.2 “地一权关系”: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统筹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7.2 “土地”与“社会保障”之比较分析

 7.2.1 “土地”和“社会保障”的属性及其衍生权利

 束的分析

 7.2.2 基于“土地”和“社会保障”异同的分析

 7.2.3 小结:基本保障不能换,补充保障可以换

 7.3 “土地换保障”的实践理性:基于“民生三角”的

 思考

 7.3.1 以农民的利益需求为导向,公平配置城乡

 资源

 7.3.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切实

 保护农民权利

 7.3.3 加大投入,强化能力建设,多方合作共赢

第8章 结束语

 8.1 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特色

 8.1.1 主要的研究成果

 8.1.2 主要的研究特色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0: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