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一种距离我们很遥远却并不陌生的爬行动物。它们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自由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徜徉,对于漫长的地球演变来说。恐龙不过是一群匆匆过客。但是,对于整个中生代来说,它们曾经是最辉煌的陆地霸主。
恐龙从出现到灭亡,统治地球长达2亿多年,这其间谜团重重,关于那个时期的猜想也错综复杂。它们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灭亡?那么小的脑子如何控制庞大的身躯?小恐龙如何成长?霸王龙最怕什么?一切的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田战省编著的《恐龙的故事》用文字为你搭造一条时光隧道,带你穿梭于中生代的丛林之中,寻找那遗失的世界,揭开恐龙兴盛的灭亡的谜团。
2亿多年前,一种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开始登上陆地,它们在统治了地球长达2亿多年后,于6500万年前又神秘地灭绝了。数千万年后的人们看到它们庞大的骨骼化石无不惊叹,这就是中生代的霸主——恐龙。
《恐龙的故事》搜集了大量有关恐龙以及它生存年代的详尽资料,通过细致而生动的讲述,为你描绘出一个幻境般的中生代世界。
《恐龙的故事》由田战省编著。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庞然大物。作为陆地的霸主,它们曾统治地球长达2亿多年之久。恐龙种类庞大,体形和习性差异也很大。有些可以达到几层楼高,体形超过几十头大象;有些却体形小得像猫和狗;有些性情温和;有些却凶狠残暴。
恐龙主要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也就是中生代三个纪,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由于它们的体形是蜥蜴的上万倍,而且最早发现它们的骨架就好像是巨大的蜥蜴一样,所以人们最早给它们定的名字就是“恐怖的蜥蜴”。这个误导使很多人认为恐龙都是体形巨大的动物,其实它们中间也有很多体形较小的种群。有些恐龙的体形小得和今天的鸡差不多,比如虚骨龙。到_『中国,由于我国一向有‘咙”的传说,“龙”又泛指蛇、蜥蜴等爬行动物,所以在翻译时把欧文创建的拉丁文“dinosaurian”译成“恐龙”。实际上,这里的“龙”泛指远古的爬行动物,与传说中的“龙”毫无关系。
恐龙化石虽然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千万年,但是直到公元1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恐龙这个词,人们研究恐龙也就是从1820年以后开始的。当时的人即使发现了恐龙化石也不能很好地去研究。1617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罗伯特·波尔蒂就命名过恐龙的化石。波尔蒂在他所著的《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一书中就描述了一件化石,并画了一张很好的素描图。他指出,这是一根大腿骨的远端,它不是牛、马和象的腿骨,而应属于男人或女人的。此后,有人看到这个骨头以后甚至将这个骨头和巨人联系在一起,夸张地认为这是巨人身上的东西。而最后通过人们的证实,这其实是一只巨齿龙的骨头。
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并加以研究的人是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他的名字叫吉迪恩·曼特尔。曼特尔的家在英国南部一个叫刘易斯的地方。他除了行医以外,还热衷于采.集化石。他的妻子玛丽·安宁经常和他一起去寻找化石。1822年3月的一个早晨,曼特尔到乡下去看病。因为在病人家里耽搁的时间过久,妻子就去接他。当时正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各处都在兴修公路和铁路。当安宁沿着一条新修的公路行走时,她发现新劈开的岩石层面上显现出特别有光泽的东西。出于化石采集家的敏感,她立刻停下来进行采集。当她把采集到的化石放在丈夫面前时,曼特尔惊喜地跳了起来,他认为这些化石是某些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动物的牙齿和骨骼。
曼特尔把这些化石寄给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居维叶根据过去的经验,认为牙齿是大型哺乳动物,可能是犀牛一类动物的,而骨骼可能是河马化石,因此他断定发现化石的地层年代不会太古老。曼特尔不太相信居维叶的鉴定,就将这些化石送给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巴克兰教授,但巴克兰也同意居维叶的看法。然而,曼特尔还是不相信这一结论,于是他开始独自进行研究。
1825年的一天,曼特尔在英国皇家学院的博物馆观察标本时遇到了一位正在研究现生爬行动物鬣蜥的博物学家。在此人的帮助下,他把采到的化石与鬣蜥的标本作了对比,发现它们的牙齿十分相似。据此,他认为自己发现的这个牙齿化石不属于哺乳动物,而是一种已经灭绝但尚未被人们认识的爬行动物。就在这一年,他发表研究报告,并将自己新发现的动物命名为“禽龙”。但曼特尔并不是给这类爬行动物命名的第一人。
人们对恐龙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对恐龙的认识中也曾经出现过很多可笑的错误。曼特尔就在恐龙骨骼复原时犯过一个错误,使得恐龙一时间被“整容”成了犀牛。
1834年,在英国的梅德斯通矿井中人们发现了一块大石板,上面镶嵌着许多禽龙骨骼。在朋友的资助下,曼特尔以2500英镑的高价买下了这些化石。他用3个月的时间把它们修整出来,并根据这些不完整的骨骼,给禽龙画了一张复原图。本来禽龙的拇指为钉状指,那时他却错当成了一只角,把它放在鼻子上。霍金斯复原的禽龙,也在鼻子上长了角。欧文曾经担任过皇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他根据曼特尔的复原图,也搞错了钉状拇指的解剖部位。这么一来,禽龙像犀牛,而不像恐龙了。
l830年开始的英国产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曼特尔在发现禽龙之后,又于1833年发现了林龙,以后又在英国陆续发现了鲸龙、槽齿龙等,为灭绝的爬行动物建立一个统一的名称打下了基础。
1842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比较解剖学和占生物学家理查·欧文创建了“恐龙”这一名称。他主要是想概括当时已被发现的一些个体较大、像蜥蜴那样的古代爬行动物。应该说,欧文这一举动为后来研究恐龙打开了一条通道,他在科学史上是成功的。由于当时发现的恐龙不多,欧文心目中的恐龙与我们今天认识的恐龙还有一段距离。在欧文看来,恐龙是一种既像蜥蜴和蟾蜍又像哺乳动物的硕大无比的野兽。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在那时最完整的恐龙骨架就是禽龙,而且曼特尔的复原像又有些错误。
1854年,在欧文的指导下,擅长动物画的画家和雕塑家霍金斯复原了几种恐龙的塑像,他们在伦敦的帕克斯顿水晶宫以及后来的海德公园展出了禽龙、巨齿龙和林龙的复原像,但它们看起来很像犀牛。同时展出的还有空中飞翔的翼龙以及海中的鱼龙和蛇颈龙。这些前所未有的陈列品,把人们带到了远古时代,令人耳目一新,一下子轰动了欧洲。1853年除夕,欧文和霍金斯在一条复原的禽龙身体内举行了新年宴会。有21位贵宾参加了这次盛会,欧文坐在首席,巴克兰、居维叶、曼特尔等都出席了这次宴会。大家频频举杯,开怀畅饮到深夜,齐声高歌霍金斯复原远古生命和丰功伟绩。后来,这次聚会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恐龙的发现过程中还有很多巧合的事件,由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主持的中央亚细亚考察队的领导人是罗依·恰普曼·安德鲁。他按照该馆馆长、古脊椎动物学家奥斯朋的指示,于1920~1930年间到蒙古戈壁滩去寻找人类化石。奥斯朋坚信中亚是人类起源的发祥地,但遗憾的是考察队始终没能找到人类化石,而大量的哺乳动物,特别是恐龙骨架以及恐龙蛋的发现,却成了恐龙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安德鲁此后一直资助着大量的恐龙考古活动。
1947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哥斯特牧场出土了第一具完整的虚骨龙骨架,这是由1905年出生的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艾德温·柯伯特发现的。P8-10
2亿多年前,一种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开始登上陆地,它们在统治了地球长达2亿多年后,于6500万年前又神秘地灭绝了。数千万年后的人们看到它们庞大的骨骼化石无不惊叹,这就是中生代的霸主——恐龙。恐龙生活的中生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那时候你很难看到冬天的雪花,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温暖的阳光。陆地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那是一个史前巨兽的乐园。在天空中,翼龙用自己优美的飞行技术划过天际:在海洋里,一个个巨大的身影在缓缓移动;在陆地上,恐龙成为了这里的王者。历史的变迁掩盖了这些曾经蓬勃的生命,恐龙无法复活,时光也不会倒流。但是,你可以通过书中的描述,让思想穿越时空,与恐龙同行。
本书搜集了大量有关恐龙以及它生存年代的详尽资料,通过细致而生动的讲述,为你描绘出一个幻境般的中生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