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人在小孩子面前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确,年纪不是白长的,一分经历就是一分财富。但是我们不能自恃年长就对孩子进行压制。否则,孩子又怎肯把你当成朋友,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呢?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总是表现得非常强势,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一旦孩子进行反驳,他们就会振振有词地说:“我是过来人,什么不知道?这都是为你好,你好好听着就行了。”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孩子的成长欲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两代人的沟通,不利于教育思想的传输。
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兼作家唐·艾里姆、珍妮·艾里姆夫妇研究:女孩是通过建立关系和维护关系来理解世界并适应生活的。他们在《养育女儿》一书中这样描述道:女孩通过与她们的伙伴分享感情以获得支持和理解。女孩走进一间有人的屋子时,她会注意到一人群,她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人的相互关系怎样,自己怎样与人群中的个体成员建立关系。女性大都如此,喜欢面对面交流。
女孩有这样的特性,妈妈本该知道,可是她的成人思维让她忽略了同一性别的这一特性,她只把女儿当成孩子,只负责为女儿提供经验,输送智慧,忘了女儿也需要交流,忘了女儿也需要倾诉。而作为爸爸,男性本身在交流方面和女性就有一定的差异,男性一般会利用交谈来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同时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经常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和妻子发生矛盾,可是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继续用这样的交流方式来对待女儿。
女孩在表现得非常有“智慧”的父母面前,发现自己被看成一无是处的孩子,她就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父母的“智慧”在这里成了教育的绊脚石。那么,父母到底错在哪里,又该怎样避免问题的发生呢?
第一。如果你的教导是以不信任女儿为前提的,那么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教育女儿时,父母可谓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他们总是在女儿犯错最多的地方反复唠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她纠正。可问题是,父母的指责越多,孩子往往犯错就越多,而且经常会重蹈覆辙。以至于父母会“发疯”,认为女儿诚心和自己作对。但其实那可能是女儿在父母那看不到信任,对自己也失去信心的结果。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女儿,父母的担心和忧虑会更多,他们害怕女儿变坏,一失足成千古恨;害怕女儿不能好好把握自己,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于是,父母的唠叨也随之增多。
“闺女啊,放学后就要回家啊。”“不要跟社会上的不良小青年交往!”“别谈恋爱啊,你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和男生一定要保持距离。”……对于十几岁的女孩来说,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那直接涉及她的前途和未来,因此,父母在这方面所付出的精力会更多一些。这当然无可厚非,而且这些嘱咐也充满了殷殷爱意。可是再仔细分析父母的这些话就会发现,这是以不信任女儿为前提进行的告诫。父母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你还太小,你还不能自己应付这个可怕的社会,所以,你必须按照我告诉你的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安全地长大,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你自己的幸福未来。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十几岁的女孩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发展完善,成长让她们越来越渴望自己面对问题,面对社会的一切,虽然她们依然稚嫩,可是她们愿意进行各种尝试,通过真实的触摸来了解社会,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来建立自己的关系系统。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就越是愿意自己走自己的路。父母的不完全信任让她们感到恼火,让她们对自己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这会在她们的内心造成一种冲突,让她们不知所措,父母的唠叨越甚,她们的逆反心理可能就会越强。
因此,在与青春期女儿对话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否认她为前提。
第二,时代不同了,你的经验可能不适合当今孩子的成长需要。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你的成长经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而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变了,你的成长经验很可能已经不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了。当你还是按照你自己的经验一相情愿地要求女儿时,她也会有一个分析和判断——别忘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小丫头了。一旦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你的经验是错的,她就会对你产生怀疑,认为你的观念已经落后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还无法全面判断一个人,她会通过个别行为来进行总结性判断,一旦把你当成一个“老古董”,她就不会听你的了。你唠叨得越厉害,她就反叛得越厉害。表面上你看到女儿乖乖听话,实际上她根本不告诉你她的真实想法。
世界处于变化之中,教育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人们崇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念显然出现了弊端,成长中的孩子不但需要智能培养,还需要情商培养,而要进行情商培养,“不闻窗外事”是万万不行的。
当然,更多的时候你的经验是对的,女儿以她稚嫩的思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但是这并不表示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她。教育的话还要好好说才行。如果你不尊重她,不能感受她的感受,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对她进行枯燥的说教,那么你的教育只会劳而无功。
不管怎样,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有一种自我崛起的冲动,尽管在现实面前她们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她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欣赏,渴望与知心朋友沟通,只要父母和女儿在一个平面上,尊重女儿的个人意识,她自然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也愿意听从父母的劝告。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