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受益终生的孔子名言/受益终生的哲人名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盛文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盛文林编著的《受益终生的孔子名言》选取了孔子最具影响力的名言,并加以解说,圣人的这些名言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广大读者都能从圣人的名言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升华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内容推荐

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扎下了根,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从这座精神宝库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和营养呢?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阅读经典,直接和圣人“对话”。

盛文林编著的《受益终生的孔子名言》从《论语》中选取了孔子最具影响力的名言,并加以解说,编写了这本《受益终身的孔子名言》。圣人的这些名言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希望广大读者能从圣人的名言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目录

为学之道

学而时习之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以贯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修身之本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不迁怒,不贰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不怨天,不尤人

好德如好色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当仁不让于师

君子有九思

处世之风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义以为质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居家哲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事父母几谏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成人之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交友原则

里仁为美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听其言而观其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告而善道之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为政基础

为政以德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举直错诸枉

民无信不立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欲速则不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试读章节

古往今来,“学而时习之”,并且“不亦说乎”的读书人有很多。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沈麟士就是一位“学而时习之”,并且“不亦说乎”的人。

沈麟士是武康县人,自幼家贫,家里靠种地为生,有时也搞点副业——打草帘子上街去卖。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沈麟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干活儿。沈麟士聪明好学,非常羡慕那些有机会上学的孩子。他恳求父母用卖草帘子赚的钱买了些书,日夜诵读。倘若遇到有不认识的字,他就向邻居家上学的孩子请教。

沈麟士学习非常勤奋刻苦,经常在打草帘子的时候把书放在旁边,一边编织草帘子一边看书,口里还不停地诵读着。到田间干活,他也把书带着,有空就拿出来读上几段。

由于学习勤奋,并且不断温习学习的知识,他20岁左右就精通《诗经》《论语》《尚书》《左传》《史记》等书,并最终成了一名了不起的学者。  

元嘉年间,宋文帝让尚书仆射何尚之整理古籍,编撰五经,这需要一些学识渊博的学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于是,文帝颁诏,让各地有才学的人进京参与这项工作。消息传到武康县,知县就推荐了沈麟士。

在编撰五经的过程中,沈麟士出力最多。书成之后,宋文帝非常满意,何尚之也对沈麟士渊博的学识与勤奋的工作精神赞叹不已。何尚之感慨地对朝中大臣说:“想不到山野之中也有这样出类拔萃的学者啊!”

朝廷本想就此把沈麟士留下来让其在朝中任职,但他疾病缠身,只好谢绝了。五经编撰完之后,他又回到武康老家。由于得到了皇帝和尚书仆射的赞赏,沈麟士的名望更高了,各地有名学者都争着与他交友。此后,他也开始招收弟子。成百上千的读书人慕名而来,有的干脆把家搬到沈麟士的家乡来住,有的学生甚至在他家旁边盖起了房子,定居下来了。

沈麟士从少年时代至去世前夕始终笃学不倦。在他去世的前几年,家里起了一场大火,把他一生辛苦积攒起来的四五千卷书籍烧毁了。然而,他并没有因为年龄大和没有书籍而放弃学习。当天夜里,他就向别人借来了书籍,开始了新的抄写工作。这时他已经是80岁的人了。如豆的灯光照着这位伏案抄写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使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学者的优秀品格。临终前,他终于又抄写了两三千卷书籍,并给《周易》《尚书》《论语》《老子》等数十卷书做了注疏。

在历史上,不但“学而时习之”,而且还“不亦说乎”的人有很多,“人不知而不愠”的千古美谈也不少。据《世说新语》载,戴逵与谢安同是东晋的高官,谢安恃才傲物,向来就瞧不起戴逵,戴逵也知道这一点。

有一天,两人相见,攀谈起来。谢安对戴逵仅谈起鼓琴和写作的问题,其他的事就不屑与谈,流露出轻蔑的神气。

P2-3

序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当时对威望和社会地位较高者的尊称,孔丘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诲人不倦”的老师和闻名于各国诸侯的社会活动家,深受人们的尊重,所以人们称他为“孔子”。由于孔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后人又称其为“圣人”。

孔子的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可以说是一个“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学而不厌”的伟大学者。正因为好学,所以他娴熟六艺,掌握了许多知识,积累了许多智慧。相传,孔子曾运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孔子发现当时的社会和周文王和武王时代相比,已经“礼坏乐崩”,必须重新界定道德的基础。于是,他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构建了儒家的哲理基础。

在“仁”的基础之上,孔子又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教育和美学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线。

在教育思想上,孔子首次提出了“有教元类”,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还有很多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内容,如学习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勤学好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除此之外,孔子还在修身、居家、交友等多方面都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思想成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并深深地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今天,我们这些中华儿女怎样才能从这座精神宝库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和营养呢?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阅读经典,直接和圣人“对话”。

为此,我们广泛翻阅资料,选取了孔子最具影响力的名言,并加以解说,编写了这本《受益终生的孔子名言》。圣人的这些名言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希望广大读者都能从圣人的名言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升华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