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欲望教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菲利普·罗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菲利普·罗斯所著的《乳房》和《欲望教授》与《垂死的肉身》,构成“凯普什系列”三部曲,勾勒了其主人公凯普什教授从年轻时到垂暮之年的情感经历,其中既有现实主义的白描,也不乏卡夫卡《变形记》式的魔幻,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人类社会情感与欲望所经历的变化的文学投影。

内容推荐

菲利普·罗斯所著的《欲望教授》讲述:年轻时的凯普什曾追求绝对的个人自由,遵从欲望的召唤,放纵自我,但这样的生活让他心力交瘁;最终他获得回归生活正途的机会时,却犹豫不定,生怕自由被婚姻囚禁。他成了比较文学教授,一面准备开设课程,讲授欧洲小说中的情欲,一面思索人生:自己无异于一个“欲望教授”,跌跌撞撞地奔波在追求学术理性和追逐肉欲满足两条道路之间……

《欲望教授》出版于《乳房》之后,却是《乳房》的前篇,追溯了大卫·凯普什教授的半生经历,反映了他在“变形”之前的经历和内心斗争、作为情欲的牺牲品在欲海中沉浮的情形。

试读章节

赫比·布若塔斯基真是个锋芒毕露的人物。我从一开始就很崇拜他。他是我家开在半山腰的度假旅馆的活动主管,还是乐队指挥、低音歌手、喜剧演员和司仪。他在游泳池边教伦巴时,经常穿着紧身游泳短裤,展现出他健美的身形。其他时候,他总是穿得花里胡哨的:上身一件深红色和米白色相间的“懒人”休闲夹克,下身一条浅黄色的宽松收腿裤,裤腿由上至下逐渐变窄,底边收紧到他的白色多孔帆布鞋的正上方。他口袋里总放着一片没拆包装的黑杰克口香糖,嘴里还吊儿郎当地嚼着另一片。我母亲嘲笑说那是张“贫嘴”。他腰间系着时髦的鳄鱼皮细皮带,上面挂着一串金钥匙链。下面的裤腿里,他的一个膝盖和着自己脑中刚果鼓的鼓点不停抖动着。从四年级开始,我就和老板一同设计旅馆的宣传手册。我们在手册上力捧赫比,说他是“犹太的库加特,犹太的克鲁帕——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后来,我们还把他称作“丹尼·凯第二”,总之,就是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一百四十磅重的二十岁小伙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托尼·马丁第二”;也要让人们知道,凯普什家的皇家匈牙利旅馆不是毫无名气的地方。

赫比脸皮很厚,爱出风头。和我一样,我们旅馆的客人也差不多同样被他迷住了。一位新来的客人在阳台上的清漆柳条摇椅上还没坐稳,前一周从炎热的城里过来的一个老客人就开始向他讲述这位犹太奇人的故事。“你就等着看那孩子黝黑的皮肤吧!他就是这种皮肤——永远晒不伤,只会晒黑。从他第一天晒太阳开始就是这样,这孩子生来就是这样的皮肤。”

赫比喜欢说自己是我们旅馆的王牌人物,尤其是我母亲不认可他的时候。他因耳膜受损,整个二战期间都和我们在一起。客人们总会坐在摇椅上或棋牌桌边,议论他的残疾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造成的。有人说,并不是老天剥夺了赫比的参军资格,不用他去打东条英机、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而是可能有别的什么原因。听到这种说法我很气愤,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不过,想到赫比为骗过征兵局的人,拿着根帽针用来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通常带有装饰性的长而直的针。或牙签——甚至碎冰锥——故意把自己弄成残疾我就觉得可笑!

“我觉得这种事他做得出,”甲欧维茨说道。“那个大骗子鬼头鬼脑、浑身是劲,什么都做得出!”“你可别这么说,他不会那样做!那孩子和别人一样爱国!我告诉你他是怎么变成半聋的吧!他是让那砰砰的鼓声给震聋的。你可以问问这儿的医生,看我说得对不对,”乙欧维茨说。“哦,要是那孩子会打鼓,”丙欧维茨说,“你现在就可以把他送上洛克西剧院的舞台。我看,恐怕就像你说的,他去不成那儿的唯一原因是他连鼓声都听不清。”“可是,”丁欧维茨说,“他也没很明确地说有没有拿工具或其他东西把自己弄残了。”“他故意吊你的胃口,装得有模有样。他总是装出一副对什么都充满热情的样子——他其实就这么点本事。”“拿这事儿四处调侃不太好吧!犹太人哪有闲心管这事儿!”“得了吧!一个孩子穿得那么时髦;整天健身,只为拥有一副健壮的体格,还要练习打鼓。你觉得他会只为了躲着不上战场,就去残害自己的身体吗?”“你说得对,说得太对了!金!”“哦,你这张牌打得我措手不及,你这畜生!我干吗一直抓着这些杰克不放呢?谁能告诉我吗?喏,你知道有些东西你没发现吗?你没发现像他那样帅气、滑稽的孩子。他长得那么帅,又很滑稽,还那么痴迷打鼓,我在娱乐圈还没见过他这样的人。”“他在游泳池边会是怎样呢?站在跳板上呢?要是比利·罗斯瞧见他在水里那样扑腾,他明天就会出现在《水中漫舞》里。”“就他那声音也能演吗?”“只要他别瞎胡闹——好好唱就可以了。”“那孩子如果好好唱的话,都能上大都会歌剧院世界顶级歌剧院之一,大都会歌剧院了。”“他好好唱的话,可以去唱诗班领唱。看在上帝的分上,他绝对没问题。他一定能打动你的。你可以想像他那黝黑的皮肤在白披巾的映衬下会是什么样子!”我正在游廊护栏的一头摆弄着英国皇家空军喷气式战斗机模型,他们终于注意到了我。“嘿,小凯普什,过来,你这小家伙偷听我们说话。长大后想做什么呢?听我说——先别洗牌了。凯派勒赫,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P1-4

序言

罗斯的手电筒:照进人心隐秘的深处

(代序)

虞建华

菲利普·罗斯曾这样比较自己与当代美国文坛另两位重量级人物的不同:“约翰·厄普代克和索尔·贝娄将他们的手电筒照向外部世界,将世界真实地再现出来。而我则挖一个小洞,将我的手电筒照进这个小洞的深处。”他的自我评价言简意赅,概括了其作品的主要特征: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赜索隐,表现心灵的碰撞。罗斯是个多产作家,如果要选出其最典型、最富个人特色的几部作品,《欲望教授》应该位列其中。张廷俭博士如今将这部长篇小说适译成了中文,给我们提供了一睹大师风采的又一个机会。

菲利普·罗斯是当今美国文坛资格最老、名气最大、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1959年,他写就《再见,哥伦布》,获得1960年全国图书奖;1969年,他的《波特诺的怨诉》问世,作品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由此成为当时美国文学界关注的焦点。至今,他依然新作不断,始终站在美国文学的前沿,每一部作品的问世几乎都是文坛大事。进入新千年时,《时代》杂志把罗斯评为当代“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没有“之一”。2006年,《纽约时报书评》面向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作家、学者和编辑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是:“近二十五年出版的美国小说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是哪一部?”在得票较多的二十二部小说中,罗斯的作品占六部,比例惊人。近几年,他常常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野,但每每与之“擦肩而过”。这与他作品的主题、内容和风格有关。罗斯总是直面生活,洞察人心,犀利无比,令批评界叹服;但他在小说内容和人物塑造方面总是无所顾忌,让许多读者感到不安。《欲望教授》就是这样一部毁誉参半的小说。

谈到《欲望教授》,我们必须提到菲利普·罗斯的另外两部小说。其一是《波特诺的怨诉》。小说描写了一个犹太青年以性放纵对抗自我压抑和传统道德。结果,他不但未能摆脱内心的焦虑,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作品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批判和谩骂之声甚至盖过了心平气和的评价。但在争论偃旗息鼓之时,该小说已牢牢确立了其当代文学经典的地位。如果说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青年一代的写照,那么《波特诺的怨诉》则是下一个十年的文学标志,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做了生动的文化阐释和心理解析。

另一部相关作品是中篇小说《乳房》(1972),出版于《欲望教授》之前,但却是这位“欲望教授”的后传,展示了《欲望教授》的故事结束后,小说人物继续朝某个极端发展而产生的心理后果。该小说脱离写实层面,走向了超现实:《欲望教授》中的主人公大卫·凯普什变成了一只硕大无比的女性乳房。他感到无地自容,但又无能为力,希望一切只是梦境,只因为自己太沉溺于卡夫卡的小说,成了幻觉的受害者。作家通过“变形”将人物内心的焦虑和困惑“外化”,表现精神异化的主题,继续讨论自我与社会、欲望与道德以及想象与真实等问题。  1977年出版的《欲望教授》反映的是主人公“变形”之前的经历和内心斗争,追溯了大卫·凯普什教授的半生经历,着重描写了他在欲海中的沉浮。凯普什大学期间获得富布赖特访学机会,前往英国研究亚瑟王传奇和冰岛传奇文学,但欧洲的文学进修变成了情欲之旅。他认识了两个瑞典女郎,终日沉迷在疯狂的性爱游戏之中,让年轻人最狂野的性梦想变成了真实。他向往这样的生活,却又心存恐惧。他担心纵欲寻欢将毁掉自己的前程,于是“逃”回美国,到斯坦福大学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但他未能潜心修学,而是与迷人且浪漫的海伦热恋、结婚。之后却发现妻子沉湎于年轻时疯狂恋情的记忆中难以自拔,婚姻以失败告终。离异后,他独居纽约,学术上渐渐取得了成就,后来他与美丽善良、通情达理的女教师克莱尔同居,找到了新生活的港湾。然而再一次面对婚姻时他退缩了,害怕自己的感情难以维持。小说结束时,凯普什仍迷失在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之中。谙熟卡夫卡名作《变形记》的文学教授,最后在《乳房》中经历了象征性的变异。

这三部小说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它们都是内省自白式的,因此小说的人物塑造重于小说情节,人物的心理刻画重于人物的行为描述;第二,它们共同塑造了一种当代美国的文化类型,并反复对这一类型的人物进行探讨;第三,小说的主人公都表现出对性的痴迷,把性当作反叛传统文化的武器,以情欲填补空虚,因此小说探讨的都是精神危机的主题;第四,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犹太人,但对族裔身份和宗教都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在美国社会中找不到归属感,处在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局外感、边缘感和异化感的笼罩之下;第五,小说人物都执意要在当代西方社会中寻找有意义的行为方式,但他们一无所获,都是失败的追求者。找到了这些共同点,我们也就找到了作家菲利普·罗斯。

在《欲望教授》中,我们能看到菲利普·罗斯最擅长的主题和最熟悉的人物。他笔下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卷入理智和情感冲突的现代知识分子,就如小说主人公凯普什那样,在灵与肉、爱与欲、理智与情感、道德与本能的冲突中苦苦挣扎,试图获得内心的和谐与自我的平衡。小说标题反映的正是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欲望”所代表的感性,另一方面是“教授”所代表的理性。在遵从欲望和遵从社会可接受的行为规范之间,小说主人公踌躇不定。年轻时的凯普什曾追求绝对的个人自由,遵从欲望的召唤,放纵自我,但这样的生活让他心力交瘁;最终他获得回归生活正途的机会时,却犹豫不定,生怕自由被婚姻囚禁。他成了比较文学教授,一面准备开设《文学34l》课程,讲授欧洲小说中的情欲,一面思索人生:自己无异于一个“欲望教授”,跌跌撞撞地奔波在追求学术理性和追逐肉欲满足这两条道路之间。

我们需要把小说置入二战后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中进行解读。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强劲的发展,以至于人们常用“丰裕社会”来概括战后的美国社会。这一提法出’自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加尔布雷斯的著作《丰裕社会》(1958)。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经济学家哈罗德·法特更是乐观地宣布:“美国六十年代的巨大经济能力标志着人类跨越了一个重大历史分水岭。”但是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的头上,尤其是原子弹的摧毁性力量,让美国人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文明产生了怀疑。随着消费主义而来的,是对生活得过且过的享乐主义态度,对权威的不信任和对规范的无视,共同酿成了六十年代的反正统文化运动,及其后在美国大肆泛滥的性解放。反正统文化的思想代表诺曼·布朗提出了“泛性主义”和“狂欢的自我”,号召打破五十年代以前的道德禁忌,提倡释放本能欲望,让压抑的爱欲获得升华。青年人跃跃欲试,背弃主流社会确立和认同的行为方式,寻找、尝试、体验一种另类的生活。传统认识观念与行为规范正经历着巨大的、颠覆性的挑战。

菲利普·罗斯是犹太人的后代,小说中写的主要也是美国的犹太人。这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种族大屠杀中,经历了休克性的精神创伤。像菲利普·罗斯这样在战后长大的一代,希望摆脱犹太人沉重的受难历史,活在当今,张扬地表现自己“美国人”的身份,常常试图通过性自由表明接受同化,拥抱自由不羁的美国城市文化。但犹太民族有着自己深厚但又相对封闭的宗教和文化传统。这种“犹太性”体现在很多生活规范中,是这个族裔群体的生存之本,一旦瓦解,就会使个体陷于文化归属的困境和边缘人状态,产生危机。美国的犹太青年潜意识中常有故意触犯犹太禁忌的冲动,而婚姻和性领域的“违规”举动对犹太传统和家庭规范构成了颠覆性的威胁,因此尤其能显示出青年人反叛传统、摆脱禁锢、成为自立的人的愿望。冲动过后,当他们发现犹太文化和价值观其实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时,他们又对年轻时的荒唐感到后悔。

推而广之,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国,二战后的文化风范与传统道德之间的矛盾与碰撞,以及由这种矛盾与碰撞所引发的问题和焦虑,超越了犹太民族的范围,具有更普遍_的代表性。一方面是美国性文化,另一方面是传统价值观念,在两者)中突的大背景之下,菲利普·罗斯再现了美国当代青年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也探讨了性认识、伦理继承、身份归属和文化同化等问题。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典型性,能够激起知识界年轻一代的共鸣。他们往往有一种冲动,追逐堂吉诃德式的幻想中的崇高,而这种追逐常常表现为对一种能够让人性完全释放的绝对自由、自主状态的渴望。但他们在“自由世界”里感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迷惘。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他们的生活实践体现的是本我与超我或者快乐原则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由于社会制约的存在,人性的完全释放很难实现。这种以性解放为象征的绝对自由,让罗斯的小说人物求之不得,弃之不舍,结果造成情感上的无根性,窜行于理想与欲望、现实与幻觉、过去与现在各种相互作用力之间,无所适从。

《欲望教授》带着读者走进人心隐秘、黑暗的深处寻迹探幽。小说故事主要不是跟随事件发展而展开,而是描述事件在人物内心激起的波澜。翻译这样的小说是颇需功力的。多年来,张廷俭博士孜孜不倦,译笔不辍,乐在其中,已出版译著七部,包括六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他功力深厚,尊重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这些在他翻译的当代美国名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代表作和成名作《爱药》中可见一斑。一般说来,优秀的汉语译文离不开译者三方面的素养:一是对外语原文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能力,二是使用汉语恰到好处地再现原作的能力,三是异国文化对译者的浸润。张廷俭博士这三方面的素养兼而有之。良工不示人以朴。他在《欲望教授》的翻译中同样下足了水磨工夫,细微之处拿捏到位,对小说的语气和情调把握得当,引入疾读。阅读的乐趣随之而来。此实乃作者之幸,亦是读者之幸。

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罗斯的这部重要作品。相信读者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驰骋美国文坛半个世纪的作家。

2011年5月

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书评(媒体评论)

《欲望教授》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文学成就之列。

——《村声》

小说《欲望教授》深刻且优雅……实乃大家手笔。

——《纽约时报书评》

没有哪位作家能像罗斯那样得心应手地将严肃糅合于荒谬之中。

——《时代周刊》

五十多年来,罗斯的作品激励、刺激并娱乐了大批的读者,而且读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他的想象力不仅重铸了世人对犹太身份的认识,除了对美国小说的贡献,他也为全世界的小说写作注入新的活力。

——布克国际奖评委会主席里克·杰寇斯基

菲利普·罗斯擅长书写现代知识分子,《欲望教授》的主人公大卫。凯普什便为一例。罗斯探赜索隐,将“手电筒”照进凯普什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再现了这个在学术与肉欲之间跌撞奔波的“欲望教授”的心灵冲突。

——虞建华

菲利普·罗斯应该位于索尔·贝娄和约翰·厄普代克之间。这样说不是基于某种商业的或者学院批评的顺序,而是说他们比肩而立。

——孙甘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