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主人翁申纪兰是一个老劳模,一位老人大代表,一名老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农家女儿的六十年,也是共和国的六十年。单从文字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位“国宝级”老人的朴素和扎实。
给你一个最真最真的申纪兰,你来看,看这个世上,有这样一个也许和你完全不同的生命站在西沟,无论多大荣誉、诱惑,她都能守住自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申纪兰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主人翁申纪兰是一个老劳模,一位老人大代表,一名老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农家女儿的六十年,也是共和国的六十年。单从文字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位“国宝级”老人的朴素和扎实。 给你一个最真最真的申纪兰,你来看,看这个世上,有这样一个也许和你完全不同的生命站在西沟,无论多大荣誉、诱惑,她都能守住自己。 内容推荐 申纪兰曾先后13次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过她);她和邓小平合过影;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习近平、李鹏、朱镕基、薄一波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她赴苏联见过斯大林;作为新中国的妇女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接见过她;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 她是中国最特殊的人物,建国以来每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都出席。申纪兰见证共和国的成长,申纪兰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是中国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 60年风风雨雨,作为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女性,申纪兰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是申纪兰第一次披露心声,第一次总结自己,第一次亲笔自传,将自己这60年的所做所想所最不能忘却的所有一切,都完完全全地呈现了出来。 申纪兰,作为全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这本名为《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的书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述说了她从一个农家女儿到劳动模范再到人大代表的人生历程,也记录了我们的祖国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到屹立东方的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历程。 目录 1943年,我是个普通的劳动妇女 1944年,只要是人能做的活,就难不住我 1945年,支援上党战役 1946—1948年,发家致富谁都想 1949年,在西沟参加妇救会工作 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上),我倒成了接生员 1951年(下),担任西沟初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 1952年(上),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1952年(中),争取同工同酬 1952年(下),第一次走出西沟 1953年(上),参加全国妇女大会,我见到了毛主席 1953年(中),去丹麦参加世界妇女大会 1953年(下),我入党了 1954年(上),光说不干,就没人听你的 1954年(下),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西沟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 1956年,这一年最累了 1957年,向七条干沟进军 1958年(上),西沟成立金星人民公社 1958年(中),炼钢铁,修水库 1958年(下),参加群英会,在周总理家做客 1959年,参加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1年,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来到西沟 1963年,西沟学大寨 1964年,一个罕见的丰收年 1965年,找水 1966年,打井 1969年,最后一次同毛主席握手 1971年,我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 1973年(上),一纸命令,我离开了西沟 1973年(下),回到西沟 1974年,在西沟和太原之间跑 1975年,听周总理作报告 1976年,一生的信念 1977年,李顺达回到西沟 1978年,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0年,跟上党的形势 1982年,这个弯一定要转 1983年(上),分地 1983年(中),从省妇联卸任 1983年(下),他就是对西沟贡献最大的人 1984年(上),重建经济合作社 1984年(中),带干部走出大山 1984年(下),去大邱庄学习 1985年,开始办铁合金厂 1986年,再去大邱庄 1987年,办厂中的两件事 1988年,参加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9年,没钱能打出个井来 1992年,我做的还太少,可党给了我很大荣誉 1993年(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 1993年(下),修建李顺达纪念亭 1994年,西沟吃上了自来水 1995年(上),中央领导视察西沟 1995年(下),西沟最后一位“五保户” 1996年,忠孝难两全 1997年,核桃露厂投产 1998年(上),跟上形势不容易 1998年(下),我不懂,我也不挡道 1999年(上),省里给我配的车 1999年(下),西沟的“五年规划” 2000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接受记者提问 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 2002年,铁合金厂三号炉建成 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4年,“三农”问题 2005年,盖房 2006年,我对党是一颗忠心 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9年,习近平副主席来到西沟 2010年,我的感受 试读章节 1953年(中),去丹麦参加世界妇女大会 5月19日,我们三十个代表从北京坐火车出发,一路上处处受到热烈的欢迎。到满洲里改乘苏联的火车。车上的工作人员对我们招待得太好了,送饭呀送水呀,光怕我们饿着渴着了。那时候我有些晕车,不想吃饭,苏联朋友以为我嫌他们的饭不好吃,都来问长问短。我要多吃一点饭,他们就非常高兴。沿路每一个车站,都有成百上千的苏联妇女和小孩子给我们献花,向我们招手,一见面就高呼“毛泽东万岁”。到了莫斯科,苏联全国妇联的姐妹们都亲自到车站上迎接,并让我们住在莫斯科最好的旅馆里。 从莫斯科又坐火车到德国,德国的妇女,把我们当做亲姐妹一样招待,送给我们“马克思纪念章”等礼物,请我们在柏林参观。临离开时,她们又派人亲自把我们护送到海边。上船前,给我们准备了最好的饭吃,又在海边组织了舞会,连做饭的大师傅也出来和我们一起跳。 6月4日,我们到达了开会的地点,丹麦的哥本哈根。 大会开了六天,听说有八十五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有八百多位代表及来宾一千多人。各国的代表都在大会上讲话,介绍本国政府怎样发展生产,怎样帮助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各国妇女平等自由地幸福生活。说到美国,美国的妇女和男人一样工作,赚的工钱只能顶男人的十分之六到十分之七。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结了婚的妇女就找不到工作。在瑞士和西班牙等国,妇女们根本就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南非联邦的黑人妇女连走路都得走在男人后边。 与这个完全不同的是,苏联代表团里有好几个集体农庄女庄员。她们是社会主义生产竞赛中的劳动模范,胸前都挂着明晃晃的金星奖章。她们说:“苏联男女真正平等,妇女和男人一样,可以管理国家大事,苏联最高苏维埃有二百八十个女代表,地方苏维埃的女代表占三分之一。妇女跟男人一样,可以参加各种劳动,参加各种学习,参加各种工作,管理工厂,管理集体农庄,开火车,驾飞机,什么事都有妇女参加。男女同工同酬,谁做得好做得多,谁得的也多。”因此,苏联妇女的生活过得挺好。罗马尼亚的妇女代表说:“罗马尼亚是朝着苏联的道路走的,罗马尼亚的妇女,和男人一样参加各种劳动,一样待遇。政府对妇女特别照顾,妇女产前产后休假,工资照发,还给发生育补助费。”一位匈牙利的英雄母亲在大会上讲话,她说:“我们的国家和苏联一样,对妇女照顾得很好,孩子多的,就是英雄母亲,还要特别照顾。我有十二个孩子,我就当了英雄母亲。我丈夫在工厂做工,每月工资也很多,政府还发给我们子女津贴费,政府还另外给了我们一所房子。现在孩子们有的上中学,有的上小学,有的到了幼稚园,一家吃的住的穿的都很好。” 参加大会的妇女代表里面,有黄种人、白种人,还有黑种人。有工人、农民,有教员、医生,还有大文化人。虽然大家过去大部分都没有见过面,说话也听不懂,可是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参加这次大会,谁都是为了争取全世界的妇女和男人享受平等的待遇,为了争取一个和平的世界,保卫全世界的孩子和家庭。朝鲜、越南、马来西亚三个为保卫国家独立而奋斗的妇女代表团,没有得到丹麦政府的入境签证,不能参加大会。所有的妇女代表都很气愤,一起向丹麦政府提出了坚决的抗议。会议期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组织了一次文艺晚会。丹麦的妇女们为了让大家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三国的代表见面,就把这三个国家的国旗竖在晚会的台子上。当时,全场欢呼一片,人们的手快要拍肿了还在使劲拍。大会最后一天晚上,主席台上又广播了朝鲜等三国妇女代表的讲话录音。这时候,人们像看到她们一样,像看到这三个国家的人民一样,一个一个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法国代表举着越南的国旗,英国代表举着朝鲜和马来西亚的国旗,都走到主席台上。尤其是播放越南代表讲话的时候,全体法国代表都一起站了起来,直到讲完才坐下。 有位日本画家献给大会一只小小的和平鸽,这是日本一个老太太让她捎来的。希腊和土耳其代表献出来的礼物,都是爱国妇女在黑暗统治的监狱里一针一针做成的手工。咱们中国代表赠送大家的礼物更多,到会的妇女每人都分到一条上海织造的真丝头巾,上边还绣着全世界妇女大团结的图案。 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咱们中国妇女代表团特别受人尊敬。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德全大姐和副团长章蕴大姐在大会上做完报告的时候,全场人们都一齐站起来热烈地鼓掌,并用中国话高呼“和平”和“和平万岁”。印度等国的代表团,在发言时都表示要认真地向咱们学习,走中国妇女的道路。不论哪个国家的代表,都是带着尊敬的眼光看待咱们。英国有一个代表,她的孩子在朝鲜参战叫咱志愿军俘虏了,她说:“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救了他的命。”6月9日晚上,有一个代表四十六个丹麦士兵的青年士兵,主动到大会上讲话,他说:“我们丹麦士兵永远不和苏联、中国的军队作战!我们要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要求赶快结束朝鲜战争!”大会献给他一大把鲜花,他马上又把鲜花献给了李德全大姐。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代表,因为受反动分子的欺骗宣传,对咱们中国很不了解,她们以为中国很穷,妇女们还都缠小脚。看到咱们代表团团员们都穿得漂漂亮亮、大大方方、个个身强力壮的时候,她们的看法很快便转变了。我们告别丹麦回国的时候,好多丹麦人送了很远,最后还送给咱代表团一面旗,他们说:“丹麦人民和中国人民永远友好。” 开完世界妇女大会,我们回国时又路过苏联,代表团还在莫斯科参观了三四天。我参观了革命博物馆、工业博物馆、莫斯科大学和地下铁道。以前咱常说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民很幸福,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次我到了苏联,只是路过了两次,没有多住,光在莫斯科参观了一下,没有到农庄参观,可是我也亲眼看了很多东西。我在苏联的火车上看见的女干部很多,车站上女干部也不少,修铁路的也有妇女,凡是我到过的地方,都有很多妇女在工作。我就想:苏联老大姐甚也能干,咱可得好好学习哩。我参观过莫斯科大学,里面住的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弟,这真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劳动人民自己享受。一路上我看见树林是一片一片的,羊是一群一群的,庄稼地是一眼照不到边的,男男女女一群一伙地劳动,有很多在地里使用的机器,咱见也没见过。 这年7月,我们代表团坐火车回到了北京。出国一个半月,我长了见识,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劳动,我成了劳动模范,而且当选为出国代表,和全世界的妇女共同’办理全世界的大事,我觉得太光荣了。我能得到这样大的光荣,发动妇女参加了农业生产,做出成绩,争到同工同酬,都和西沟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李顺达、支部委员宋金山的帮助有关。要没有西沟党支部的领导,没有党支部书记李顺达、支部委员宋金山的帮助,没有村里妇女的努力和男人们的理解,我也不会做出这些成绩。 我甚时也不敢忘了劳动,忘了党的领导,忘了为人民服务。 P57-63 序言 温暖 这本书弥足珍贵。 主人翁是一个老劳模,一位老人大代表,一名老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农家女儿的六十年,也是共和国的六十年。 申纪兰,作为全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这本名为《忠诚》的书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述说了她从一个农家女儿到劳动模范再到人大代表的人生历程,也记录了我们的祖国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到屹立东方的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历程。 西沟是她的标志,劳模是她的身份,人大代表是她的责任。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二十几岁的农家女儿,当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全国劳模,当全国妇联执委,出席世界妇女大会,受毛主席接见,被周总理请到家里做客,一步一步带领西沟人开山、种树、致富,巨大荣耀融入巨大的责任,党的不尽恩情化成永恒的信仰。 “没有在旧社会活过的人,很难理解我心中的恩情,也不会想到我们这个国家是怎走过来的。我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当这个干部,就得为党为国为人民服务。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你要当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唯一标准就是你干的事情,哪个对,哪个不对,才能总结出你自己这一生到底是甚人,是为人民,还是为自己了,是一心向党,还是私心太重,最后的结果就在这个上边哩。” 这就是申纪兰,她很朴素,走路快,做事快,不讲多高深的话,却六十年不改本色,六十年勤勤恳恳,六十年艰难跋涉,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我和申纪兰同志相识已三十七年,她是一位让我敬重的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我们又有缘在一个代表团,往事新情,让我难以忘怀。 1974年,我从内蒙古调回山西省委工作,妻子调山西省妇联机关。申纪兰同志以其声望时任省妇联主任,但大部分时间仍在基层,并不驻机关办公。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各方面很不正规。我们由外地调来,第一件头痛的事就是没有住房,孩子又小,四处奔波借住,十分狼狈。老申知道了这件事,找到我妻子说:“我这个主任关心干部不够,让你们为难。不要费劲了,你们小两口和孩子就住在我的办公室吧。反正那房子长年空着,也是浪费。”说着拿出了钥匙。我们再困难,也不敢接这把钥匙呀。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多年以后还常记起。 还有一件事。当年申纪兰参加各种会议活动较多,机关常要代她填表,当时她从省到县已兼有多种职务,有各种头衔,但她每次都要叮嘱工作人员:“前面那些填不填都行,村支部书记这个职务一定不要落下。”她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常说,劳动模范离开了劳动还算什么劳模。 虽相识多年,我却一直无缘到她的西沟村一看,直到前几年春天终于有了一次机会。西沟,真是深山大沟,前沟后沟沟套沟。老申已是七十八岁的人了,领着我翻梁下沟如履平地。她先领我看西沟发展史的源头,解放前的沟底破窑,又看如今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村里依山而建的层层窑洞,比城里鳞次栉比的水泥楼房更令人赏心悦目。在坡上她指着一孔破败的窑洞说,那就是当年她的引路人、老劳模李顺达逃荒来这里落脚的地方。 我奇怪这大山里的交通之便,不管哪条沟,车子都可进可出。原来这里也有老申的功劳。过去山区多年通不了路,老乡头年买个猪娃抱着上山,第二年长成大肥猪,却抬不下山。山货运不出,看病难,上学难。作为人大代表,申纪兰对这种关乎民生的现状很是揪心,2001年她在全国人代会上正式提出议案,请政府关注山区交通建设。交通部负责同志立即率人到太行山区调查部署修路。政府亦相应拨款。现在山区已村村通公路、通班车。这通车之便还带来另一情况,常有外省市的村民慕名到西沟来,向人大代表申纪兰反映本地的民情和积案,老申都认真听取。 从西沟回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人大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说话;而要能代表人民说话,先得自己不脱离人民,永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以申纪兰的资历,从一届代表当到十一届代表,已是全国名人,就是任何一个文体明星也未有她这样在媒体上占据的时间长。上到中央下到省市,她不知曾结识过多少领导,多少大人物,她也有多次机会去高就他职,但她从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从没有借机为自己办一件私事,三个孩子也都是平头百姓。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是欧洲唯一没有被荣誉宠坏的名人。申纪兰顶着名人的光环已半个多世纪,却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她确实以代表的身份为人民办了不少事,有的还是很不一般的大事,但她从来不说,也不让媒体宣传,这正是她最让人敬重的地方。每次到北京开人代会时,总有许多人围住她签名,又有人买了很多首日封让她签名,这成了她的一大负担。我常劝她适当谢绝,她却说:那是人家对咱的信任。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专题记者在采访结束后问她,如果用两个字概括自己,她会选哪两个字。申纪兰毫不犹豫地说:“忠诚。”这是一位让很多接触过她的人感怀的伟大女性。她经常说:“我最感谢党的是,没想到(旧中国)四万万五千万逃荒要饭,没想到(新中国)十三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好日子,共产党多伟大!”这是多么简单、直接、朴素的感情。 六十年不短,写下这六十年不易,走过这六十年更不易。 所以它很珍贵。 读完申纪兰所述六十年经历,同样要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我想说的是:“温暖。” 这种温暖来自于一个从土地里走出来的劳模对土地的感情,来自于从“男女同酬”走出来的人大代表对人民的情感,来自于对自己的领路人老劳模、共产党员李顺达同志一生的恩情与敬重,来自于对解救了自己和全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一生的忠诚与追随。 梁衡 2011年6月2日 后记 我的感受 有个德国的记者采访我说:“你在中国解放妇女,我们德国的妇女也需要解放呀。” 我说:“我没能力解放妇女,中国妇女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男女同工同酬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社会下才成功的。解放妇女,解放她们的劳动力才是第一条,这刚是个开始,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是个长时间的事儿。” 他就看着我笑了。 对于五十年前那次男女同工同酬,我的感受是这样的: 我1929年出生,在三个旧农村生活过,那时的实际情况就是,我们家里有个男人吧,谁来找来,问有人没有,本来我就是个人,我就说没有,不在家。一个家,男人不在就没人了,你们想想我们多难呀。我在西沟争取同工同酬,是解放妇女的半边天呀。我也是真正遇到了好时候,要是没有共产党,也解放不了,要没有社会主义,也解放不了。 一个家,在家庭显不出你的劳力来,不算你个人。 还有一句话,家里男人不在了,就是刚生下个孩子,是个男的,他就能落户,我们这个女的落不了户。我在西沟和妇女们一起争取同工同酬,后来记工就记上申纪兰,我劳动了还能给男人记上工?转转折折的,这都是封建思想的斗争,也不是男人和妇女的,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看不起妇女,妇女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在政治上受压制,在经济上受损伤。劳动,不承认你是个劳动人;在家里,你不算个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妇女的地位,我就得出这个结论。 解放妇女是个世界问题,我不是说我做了多大的事,我是走到这一步心里可不容易呀,我就为女人撑腰做主,走出家门,参加社会;走出家门,参加劳动;走出家门,建设社会主义。我这个也不是光为了争功,也是为国家添斤添两。 从建国到现在,有六十多年,共产党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我这六十年跟着党走也不容易。我是个没知识水平的人,劳动给了我巨大的荣誉,党培养了我,李顺达带着我,西沟百姓支持我,我走到了今天。共产党这些年是摸着走,把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带向富强,多难呀!没有了公社,我在西沟领着大家致富办企业,一摔一个跟头,多难呀!没有在旧社会活过的人,很难理解我心中的恩情,也不会想到我们这个国家是怎走过来的。我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当这个干部,就得为党为国为人民服务。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有私心,就不是当干部;你要当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唯一标准就是你干的事情,哪个对,哪个不对,才能总结出你自己这一生到底是甚人,为人民,还是为自己了,一心向党,还是私心太重了,最后的结果就在这个上边呢。 有记者问过我:“你这一生要用两个字来说,是什么?” 我说:“忠诚。” 我忘不了共产党,忘不了李顺达,没有他们就没有西沟,就没有我申纪兰。 在这条路上,就像薄老说的风风雨雨,我这个腿疼也是个教育,不疼了就赶紧走,疼起来我慢点走。哎,走走它就不疼了,我想这个越走越好,我这个老了,还得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