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首次推荐张清华院长编著的健康养生系列丛书,是各界朋友心理健康、快乐生活的最佳选择。
从身体到心理的体贴,从行动到生活的关注。
本书由解放军305医院院长、著名养生保健专家、全军老年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清华教您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适合中国普通百姓家庭使用,是顺应自然地养生之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家庭珍藏版)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张清华//周超龙//李洪涛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首次推荐张清华院长编著的健康养生系列丛书,是各界朋友心理健康、快乐生活的最佳选择。 从身体到心理的体贴,从行动到生活的关注。 本书由解放军305医院院长、著名养生保健专家、全军老年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清华教您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适合中国普通百姓家庭使用,是顺应自然地养生之宝。 内容推荐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请大家注意目前全人类都在追求健康,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个人,而且是整个世界。21世纪是一个长寿的时代,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因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健康是无价之宝,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 目录 第一章 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1.天天唱唱健康歌,舒心健康又快乐/3 2.无病不等于健康/4 3.健康的标志有哪些/5 4.帮你找到健康密码/5 5.什么是健康/7 6.怎样正确认识健康/9 7.身体健康的具体表现/11 8.21世纪健康人的标准/14 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新健康标准/15 10.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16 11.健康靠自己掌握/16 12.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1 8 13.一进一出看健康/20 第二章 通过症状判断健康 1.通过头发看健康/23 2.通过眉毛看健康/24 3.通过眼睛看健康/25 4.通过口唇看健康/26 5.通过耳朵看健康/27 6.通过鼻子看健康/28 7.通过舌头看健康/29 8.通过指甲看健康/30 9.通过皮肤看健康/31 10.通过额头看健康/33 11.通过异味口腔看健康/34 第三章 古今中外养生秘方 (一)古代养生保健秘诀/39 1.养生十诀/39 2.饮食养生/40 3.睡眠养生/41 4.动静结合有利于健康/42 5.古人春季养生/43 6.古人夏季养生/45 7.古人秋季养生/46 8.古人冬季养生/48 (二)古代老人的养生之道/49 1.孔夫子的养生之道/49 2.庄子的养生之道/51 3.老子的养生之道/52 4.苏东坡的养生之道/53 5.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54 6.曾国藩的养生之道/55 (三)当代五大寿星的养生之道/56 1.李素清109岁的养生之道/56 2.王云妹107岁的养生之道/56 3.徐芬郎106岁的养生之道/57 4.倪炳兴104岁的养生之道/57 5.陈永坤103岁的养生之道/58 (四)当代名人的养生之道/58 1.毛泽东的养生之道/58 2.周恩来的养生之道/59 3.刘少奇的养生之道/60 4.朱德的养生之道/61 5.邓小平的养生之道/62 6.胡耀邦的养生之道/63 7.吴阶平的养生之道/63 8.齐白石的养生之道/65 (五)国外名人的养生之道/66 1.八名法国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66 2.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养生之道/67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养生之道/68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养生之道/68 5.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养生之道/69 6.日本若月俊一的养生之道/70 (六)50岁至100岁最佳保健秘方/71 第四章 饮食与养生 1.健康从饮食开始/77 2.均衡营养有利于健康/80 3.科学饮食最佳12方/81 4.保健养生粥12方/92 5.养生水果首选18种/99 6.保健食品首选20种/104 7.中国人的每日健康食谱/115 8.日本人的每日健康食谱/117 9.“洋快餐”不利于健康/119 10.不能吃的食品千万要小心/120 11.美国人推崇的十种食物/121 12.国外长寿民族的饮食秘诀/123 13.中、美饮食各有哪些优点/124 第五章 中医中药里的养生秘方 1.中医学的养生健康理念/129 2.中医认为养生主要在于保健/130 3.养生必先养心/132 4.中医养“精”之道/133 5.中医养“神”之道/134 6.中医养“气”之道/134 7.中医排毒八种秘方/135 8.中医春季食补养生秘方/137 9.中医夏季食补养生秘方/138 10.中医秋季食补养生秘方/140 11.中医冬季食补养生秘方/142 第六章 运动与养生 1.生命在于运动/147 2.健康是走出来的/149 3.身体锻炼25项好处/151 4.怎样制定运动计划/152 5.怎样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154 6.运动能给人带来好心情/156 7.在锻炼中如何观察自己是否健康/157 8.科学健身是抵御疾病的良方/159 9.运动金字塔/160 第七章 心理养生秘方 1.什么是心理养生/165 2.心理健康的标准/166 3.怎样进行心理保健/167 4.心态决定人的命运/168 5.怎样做到心理平衡/170 6.四大心理保健秘诀/171 7.影响心理健康的八大因素/172 8.心理养生十二方/173 9.心理养生六大忌/178 10.怎样认识衰老/180 11.怎样测定衰老/181 12.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早衰/183 13.衰老从40岁开始/184 14.延缓衰老的秘方/185 15.保健养生应从这里做起/188 16.生活习惯与健康/190 17.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活习惯/191 18.良好的习惯靠自己养成/192 19.什么是合理的生活习惯/193 20.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194 21.怎样走出不良习惯的误区/195 第八章 怎样运用保健与养生 1.保健与养生/199 2.自我保健的含义/200 3.自我保健的作用/201 4.自我保健内容/203 5.自我保健的具体内容/204 6.注意自身各部分情况的变化/206 7.养生保健的最佳时间/208 8.“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保健养生法/210 9.这样生活最健康/211 10.健康养生离不开的秘方/212 第九章 怎样认识购买保健食品 1.什么是保健食品/215 2.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215 3.保健食品里有些什么/217 4.怎样选购保健食品/219 5.如何从产品外包装识别保健产品/221 试读章节 (四)当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1.毛泽东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主席在革命年代,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在建设时期,高瞻远瞩,日理万机,夜以继日为党为民操劳,但却能活到83岁高龄,是因为他注意体育锻炼和懂得养生之道的结果。 毛主席年轻时为了锻炼身体,十分注意体育锻炼,一年到头,他都坚持清晨冷水浴。春风吹来,他迎面呼唤,说是“风浴”。夏日炎炎,他赤身暴晒,说是“日光浴”。遇大雨,则脱衣淋洒,说是“雨浴”。他还徒步穿山越野,击水畅游。除此,他还做体操,练拳术,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因此,毛泽东同志长征开始时,他能抗住疟疾的困扰;在1976年5月、6月、8月三次心脏病发作时,由于他有强壮的抵抗力,经医务人员抢救脱离危险。 1941年秋,在延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的王观澜身患疾病,久治未愈。毛泽东同志知道后十分关心,给王观澜题词:“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不必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十分尊重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1947年1月,他写了“坚强的老战士,祝特立同志七十寿辰”的条幅,并为其总结养生法,概括为:“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1951年11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一师的老同学时,他进一步修改总结徐老养生之道:“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16字诀。 2.周恩来的养生之道 周恩来的饮食极为简单。他喜欢吃五谷杂粮,荤素搭配。每周的主食除了米、面以外,总要吃几餐高梁米、小米及玉米面制作的食品。 他很注意节食,保持适中的体重与良好的体形。加之他的言谈、举止、仪表及体形,确实具有东方古老文明的堂堂大国总理的风范。 周恩来的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情趣高雅。他喜欢诗歌、音乐、舞蹈等。 3.刘少奇的养生之道 刘少奇的体质相对来说显得弱些。20世纪50年代,医生建议他用温水擦身。他坚持了一段时间,认为对治疗他的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患肩周炎后,为了坚持工作,他按医生的建议,坚持每天早晚照红外线,并做徒手医疗体操。体操的做法是:手臂做绕圈运动,按顺时针逆时针各转20次,再用手臂做爬墙动作。为了有效地锻炼身体,56岁时他学会了游泳,近60岁时还认真学习打太极拳。他还喜欢爬山,东北的兴安岭、江西的庐山植物园、北京的玉泉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晚睡前散步半小时,是他几十年的习惯。他散步的特点是:慢——快——慢。 4.朱德的养生之道 朱德意志坚强,毅力惊人,只要认定要做的事,就能坚持下去,他终生坚持锻炼身体就是一例。他之所以长寿,也正是得益于体育锻炼。他能长期坚持锻炼,主要是由于有明确的目的,他说:“要革命,就要锻炼身体。身体不好,是不能为革命作更多贡献的。” 朱德早年当过体育教师,后来长期过军队生活,并且一生重视体育。在延安,已经50多岁时,还能打篮球,这早已在全党全军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仍很重视体育锻炼。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先散步,然后做自编的体操,主要以四肢、腰部、头颈及呼吸运动为主。体操后再散步,然后早饭。上午办公到10点钟左右,工间休息散步约20分钟,再继续办公到午饭。午饭后写大字,午睡约1小时,下午办公至4点左右,再工间休息散步,然后工作到晚饭。晚上有时参加会议,有时工作,有时也休息。睡前还要散步、做体操,一般大约于晚上10点~11点上床休息。他散步走得较快,70多岁的时候,还是大步流星,两臂大幅度摆动,当年的雄风犹在。无论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或者是到外地视察、出国访问,他都坚持散步、做体操。他的散步活动一直坚持到最后几年。 朱德还喜欢爬山。在北京,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爬香山,一直到1975年,89岁的时候还是喜欢爬山。到外地视察,也要尽量抽时间爬山。如他爬过福建的武夷山,广东的鼎湖山,桂林的叠采山,昆明的西山,江西的井冈山、大茅山等。1959年8月19日,以73岁高龄在庐山登上了高度仅次于汉阳峰的五老峰,1963年4月21日登上了峨嵋山的万年寺,并游览了清音阁、黑龙江栈道等处。至于高度较低的小山,真是不知爬了多少! 朱德也酷爱游泳,“文化大革命”前几乎每年夏天都到北戴河办公。每天上午、下午各游泳一次作为休息,即使是下雨天,凉风阵阵,白浪翻滚,水温降至18℃~20℃,也不中断。80岁后,还能下海游泳,他最后一次游泳是1975年8月25日,时年89岁。 朱德一生经历了众多艰难曲折,但一直身体健康,活到90高龄。他的养生特点是:胸怀宽广,气量过人;坚持锻炼,风雨无阻;勤奋俭朴,喜欢劳动;爱好广泛,兴趣高雅。毛泽东曾称赞他:“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5.邓小平的养生之道 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记者,都惊赞邓小平的精力充沛和思路敏捷,并询问他的长寿秘诀。如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见到邓小平时惊叹地问:“您看来完全没有改变,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挪威首相维洛克说:“我看不出先生有什么变化,同我所记得的您十年前的样子完全一样。”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你比过去更健康啦!” 邓小平是如何保持健康的?我们从一些报导和文章中,探索到他的健身之道是: “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我也不怕,因为高个子首先顶着。”这是1984年10月11日,邓小平在接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请教“长寿秘诀”时的答复。俗话说:“乐观者长寿”。邓小平在数十年的革命战争和建设的生涯中,起落多次,无论处于顺利情况或在逆境中,都能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医学科学认为,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可使大脑神经系统保持平衡,增强身体抵抗疾病能力,是维护健康长寿的首要条件。 6.胡耀邦的养生之道 胡耀邦向自己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要求:每天步行一万步。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样做。他腰间系着一只计步表,准确地记录着他步行的步数。他天步行两次,有时三次。每天步行一万步,一步不能少,只能超过。他天天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步表,看是不是已经步行一万步。如果不足数,他一定抽时间补足。 7.吴阶平的养生之道 年逾八旬的吴阶平教授,仍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动作灵活。他对此回答是:“我的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仍较好,这与比较重视自我保健有关。重在自我保健,就会发挥健身的主观能动性。” “我一直把自我保健作为固有生活习性,成为生活方式的自然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 (1)精神保健。不把悲伤的事久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家庭或个人的不幸,怎能不悲伤痛苦?但悲伤要伤身,乐观才是健康的根本所在。总得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豁达乐观对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2)体育保健。每天坚持半小时的健身锻炼。他认为:“多活动,多思考,会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当然要量力而行和坚持不断才有好的效果。”因此,吴老有固定的自行车健身,常踏着车子锻炼身体。他常常在晨起后,下楼散步和做广播操锻炼。 (3)工作保健。注意劳逸结合。吴老虽退居二线,但作为著名医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仍坚持工作。他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忙而有序,很注意劳逸结合。他说:“有时事情多,工作堆积起来,难免感到烦,但烦死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乐观对待,有劳有逸,打歼灭战。完成一样就是一个胜利,在工作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又增添了乐观的情绪。” (4)饮食保健。注重合理的营养。他认为营养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但长期和过剩的精粮、高脂、高盐、高糖会引起一些心血管病症。因此,他粗细粮兼吃,荤素搭配,从不挑食、过食。 (5)起居保健。不随便打乱“生物钟”。他认为“天人合一”的学说是人类在几千年的实践中总结起来的科学,起、睡定时,每天5点半就起床,从不恋床。午间小憩,晚上10点必就寝,生活极有规律,以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 (6)情趣保健。在看体育比赛中得到振奋。年轻时,吴老爱好十分广泛。生活情趣多,对身心健康极有益处,很喜欢以网球、羽毛球、文艺演出健身,以打桥牌,看京剧健脑。现在,则移情于每晚电视的体育节目。他说:“体育节目竞争性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P58-64 序言 健康的身体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实现一切理想的前提。健康从这里做起,关注每一天,健康每一刻。追求健康也许是人类惟一没有时间与疆界藩篱的共同理想,对于为所欲为而又无往不胜的人类来说,惟一无法征服和打败的,大概也就是健康了。 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白丁,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有片刻的懈怠。这恐怕是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渴望和梦想,即使到了物质丰富、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寿命已经不断延长,人们仍然在追求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身体。 许多人刚刚步入中年,在没完没了的会议、处理不完的公案、应接不暇的应酬中,便出现了疲劳倦怠、腰酸腿痛、精力不济、反应迟钝等症状,有的甚至猝死。导致中年人体质下降、慢性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营养失衡、缺乏锻炼,疲劳不能及时缓解,于是积劳成疾,甚至有人英年早逝。身体并不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关注健康刻不容缓,补充生命原动力、延缓衰老迫在眉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两个口号: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前者指的是长寿,延缓衰老,而后者则指的是在延缓衰老的同时要追求生命质量,要活得更有意义。列宁有句格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重提这句格言了。 健康是人存活的支柱。有人说,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健康也是资本,纵观历史,许多豪杰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因丧失健康而自灭。越来越多的人想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越来越多的金钱使越来越多的人过早地接近死亡。健康的身体不可能用物质去换取,也不能用金钱买到。要做到“临利害之际而不失常态”,就必须具备健康的思维,有自我调节的自觉性。 追求健康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趋势,就像美国的趋势观察家所发现的,从前的美国梦是追求享乐富足,最新的美国梦则是一种追求健康的狂热。今日的美国梦不再只满足于更好的生活,而是更健康更长久的生活。 张清华 (解放军305医院院长) 书评(媒体评论) “阅张院长作品,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鹤滨(原毛泽东主席保健医生,共和国领袖保健专家团首席专家) “阅张院长作品,健康就是有序生活,笑看人生。” ——连汝安(明朝御医连成玉第八代传人,香港国际抗衰老研究院院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