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壶把在壶体上回转构成的内形空间,若可呼应主体形状或其线条的特点,则可起到加强整体感的作用。又如在壶底加上支脚,将壶体架空,加强造型下部的虚空间;或是在肩上架起提梁,增加壶体上部的虚空间;或是以简单的桥形壶钮形成壶顶的透空,这些手法都是以虚实对比的原理以增强造型的气势。
宗白华(1897~1986,原名宗之櫆,字伯华。中国美学研究先行者、哲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在《美学散步》中提到:“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同’。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将“全”引申到壶体,“粹”可用于壶的配件,既“粹”又“全”,才能表现一把壶的独特,如同观画,虽别无所有,却在赏笔神妙与无限空间的呼应。壶在眼前,能否让人感到其所延伸的无限空间能与天地呼应?如此才能被列为一把“好壶”。
从壶钮、壶盖、壶把到壶身,每一个细节在制壶者视之为创作品时,都不能忽视,不能让哪一环节有疏漏。壶在精实结构中隐含许多门槛,然而更多的壶却是批量生产,安装生产线,在壶的模件体系中便用“挡坯”来助成制壶的优势,确保制壶过程的稳定性,尤其是壶身部分,每一把使用模具制成的壶,只有微乎其微的差别,然后按壶身的位置与作为配件的嘴、钮、把结合为一体。
复制品的迷思
若以创造的观点来看,在创造壶的形体时可以计量,以高度的标准化和精确尺度进行复制生产,那么壶是使用性高于艺术原创性,就不可言喻了。复制进行时,会出现标准化的部分;但在同样的挡坯壶体外,必定还有细致差异之处,像壶嘴的变换、壶把的伸缩,只要在细部“动手脚”,壶便产生了个l生化的差异。
惟而对可复制的壶,一个个排列在原形或稍作装饰的序列之中,在壶家眼中或以复制为耻,更难将绝对原件和复制品差异而予以切割。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哲学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倘以技术手段加以复制,就会丧失其风采神韵。”那么今日被玩家视为珍藏品的“名家壶”,是否也必经此试炼:也得面对复制后丧失风采神韵的风险与考验?
壶的创造力若被毁灭了,那么藏壶家又如何审视手中的一把壶?又能用何种角度去观壶知本性?
一把壶生机盎然,必定具备使用上与视觉上的稳定性。壶的平稳与安定出自其造型丁艺,壶的造型必以形体中心为轴。轴线恰如其分聚集,整把壶的重心就在这条中轴线上,向上延伸到壶盖、壶钮,向下延伸到壶底。视觉上,轴线下端的壶底成为基础,其大小影响一把壶的稳定性。
中轴线往左右延伸,壶的肩部、腹部变换即将牵动壶整体造型。冈此壶底大,重心下移,壶的腹部较矮,也会让壶较为稳定,造型与重心自然往下,壶看起来就会较为稳定;反之,壶体高,底部小,中轴线向上提升,壶的重心跟着上移,壶的造型就会看起来较轻巧。
精巧的壶稳重却不笨重,造型上的巧思安排化解了壶底冈体积大带来的视觉呆滞感,灵活应用嘴或把,让壶造型的整体结构趋向均衡。
壶体、壶嘴、壶把均衡配置
一把壶的嘴或把有任何一方过重,会使壶的造型失去准头,偏离中轴线,整把壶不是头重脚轻,就是左有失衡。壶由稳定性发展到均衡性,得靠构成壶的三大元素:壶体、壶嘴、壶把的均衡配置。同时,配合持壶的稳定性,存使用上有助注水的流畅。
一般相信,制壶家必依循一定规范严格选配壶嘴,或设立壶把种种形式,并不会草草了事。制壶家会建立制壶守则来保卫壶的文化传统。这即所谓制壶的“正宗”法则。若是偏离此法则,壶器必会褪色了,壶的造型之美被忽视了,取而代之的是扩张制壶家的名气。如此名壶也只算是“虚名”罢了!
那么什么是“正宗”制壶法则?终究造型上的美而言,必须考量到壶嘴与壶把的对应,制壶家得以人体为度量之法,来看制壶的方寸,拿捏得宜,就可将壶的中轴与核心做最有效的配置:就是将壶嘴安装比壶把外倾,让原本双平行线下的壶嘴拉到平行线外,如是壶嘴和壶把存视觉上,多了一层活力洋溢的触动,这正是藏壶家心日中量度好壶的第一要件。
方寸之间辨古今
一把壶到了眼前,轻轻在壶把与壶嘴扩展平行线,就可以展开寻找壶的“方寸”所在,更可确立壶身、壶嘴、壶把三位一体的布置。
清康熙孟臣壶遇上当代仿古壶,它们的壶盖都具有高水墙,但两者前后相距两百年,壶的形制依然不变,只是胎土变化略有差异。如何才能辨壶古今?不能只用款识当佐证,关键点在壶神韵!神韵又怎么看呢?
清康熙孟臣壶形制的壶嘴若纤纤玉指般丰润,气韵生动,怡然自得;而后仿的壶嘴,尺寸口径如一,看来神似,却不经意露出它的真面目。三角形法告别“模糊年代”
判断壶的年代是门大学问!是康熙年制或是乾隆年制?概约性的断代法常令壶家陷入迷恋中的迷惑,身处灰色地带而无法自持。告别“模糊年代”吧!专注在壶的神韵,就知其真相:
将壶放入倒立等腰三角形的度量规制中,马上可以看出壶的比例问题!应用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度量一把壶,可分下列三个步骤:(1)先用壶底为中心点;(2)壶口为顶线;(3)画出等腰三角形。
壶把与壶嘴的位置若已站在量度的高曲度上,正说明此壶的整体均衡良好,在等腰三角形线条中的壶形,更应以壶应具有的气韵意趣为宗旨。P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