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掌中有健康(完全图解)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王志金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手部分布着一百多万条末梢神经、血管,与人体各个脏器、中枢神经等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发现,人体在人的大脑皮质的投影接近一个倒置的胎儿形状,而手在这个投影中占的位置近4/5。双手有众多的经穴、奇穴、病理反射区、病理反应点。有对全身生理机能激活的作用,几乎人体所有器官在手上都有对应的穴位。

在我国古代,智慧的祖先们已懂得通过观察手掌的纹理,来预测身体的健康状况。中医圣典《黄帝内经》中就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病矣。”到清代,手诊已有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有不少专著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书旨在向大众普及一些最基本的手诊、手疗知识,让人们能够以最简捷的方式,及早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内容推荐

您是否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您是否因为医院的高额费用和繁杂程序而惧怕去医院看病?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您的烦恼,那就是观察您的手,手是人体健康的观测站,通过手,我们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征兆。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配图,深入浅出地向您介绍手诊、手疗方面的知识。让您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随时随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呵护自己的健康。

目录

第一章 手诊原理

 一、手诊基础——掌纹

 二、掌纹的形成

 三、何谓手诊

 四、手诊与西医

第二章 手诊基础

 一、手态

 二、手色

 三、手背

 四、指象

1.指形

2.指态

3.手指与疾病

 五、指甲

1.指甲的构成

2.指甲的甲形

3.指甲纵、横纹

4.指甲的色泽

5.半月痕

第三章 掌纹的生理意义

 一、主线

1.生命线

2.智慧线

3.感情线

 二、辅助线

1.事业线

2.健康线

3.太阳线

4.障碍线

5.金星线

6.性线

7.肝分线

8.放纵线

9.悉尼线

10.土星线

11.贯桥线

12.腕横纹线

13.指节屈褶线

14.孔子目纹

15.颈椎线

16.变异线

17.寿线

18.异性线

19.美术线

20.水星垂线

21.便秘线

22.川字纹

23.鸡爪纹

24.断掌

25.异常纹

 三、九宫

1.坤宫

2.离宫

3.巽宫

4.兑宫

5.中宫(又称明堂)

6.震宫

7.乾宫

8.坎宫

9.艮宫

 四、手掌酸碱区划分

第四章 常见疾病诊断及保健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流感

2.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扩张

4.肺气肿

5.肺结核

 二、循环系统疾病

1.高血压

2.低血压

3.心脏病

4.淋巴结核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下垂

2.慢性胃炎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肠炎

5.肠道寄生虫病

6.胰腺炎

7.脂肪肝

8.肝炎

9.肝硬化

10.阑尾炎

 四、神经系统疾病

1.中耳炎、耳鸣

2.头痛

3.眩晕

4.神经衰弱

5.脑动脉硬化

6.脑出血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

1.糖尿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

3.更年期综合征

 六、泌尿系统疾病

1.前列腺炎

2.肾炎

3.肾结石

 七、生殖系统疾病

1.痛经

2.月经不调

3.子宫肌瘤

4.乳腺增生

5.慢性盆腔炎

6.卵巢囊肿

7.性功能障碍

8.不孕不育

 八、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

1.颈椎病

2.肩周炎

 九、癌症

第五章 手疗

 一、常用手部保健穴位

1.专收面口疾病——合谷

2.养颜养心——内关

3.清心火,安心神——劳宫

4.失眠“特效药”——神门

5.预防脑卒中——阳溪

6.颈肩腰椎病的

“救星”——后溪

7.专治落枕的落枕穴

8.小病杂病找少府

9.感冒咳嗽有鱼际

 二、常见病手疗

1.高血压

2.低血压

3.感冒

4.咳嗽

5.慢性咽炎

6.慢性支气管炎

7.哮喘

8.胃痛和胃溃疡

9.痔疮

10.便秘

11.头痛

12.失眠

13.神经衰弱

14.晕车

15.贫血

16.痤疮

17.更年期综合征

18.糖尿病

19.肥胖

20.牙痛

21.假性近视

22.老花眼

23.中耳炎

24.颈椎病

25.肩周炎

26.腰肌劳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手态

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观察掌纹只是一部分,还要看手的整体形态——手态。手态是身体状况的“第一印象”,也是我们身体的“地基”。

一个健康人的手,它的大小、胖瘦首先是和我们的身体配套,成比例的。身大手小,或身小手大,都不标准。其次,手的大小还和个人体质、性别有关。通常体质偏阳的人手大,体质偏阴的人手小,男子的手通常比女子的手大,北方人的手通常比南方人的手大。

健康人的手还应该光滑润泽、形状饱满、富有弹性,这是气血充足,身体各机能平衡的表现(见图2—1)。

那么,出现哪些情况表明有健康隐患呢?

(1)手大

如果身材娇小,却有一双不合比例、不协调的大手,就是一种病态(运动员要特殊考虑,因为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常人的不同,手的大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手大,一是容易发生关节痛,二是容易患肾病,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

对儿童而言,手大往往是体内缺钙或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生长过程中如果内分泌比较旺盛,会造成骨架偏大,手部也很僵硬。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手关节不灵活,有可能是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关节之间,手指与手指之间缝隙很小,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当双手不明原因地持续肿胀、变大,更要引起警惕。双手增大的同时还出现了脚、嘴唇、鼻子、耳朵等器官增大、增厚的现象,那就需要到医院确诊是否患有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因脑下垂体增生或肿瘤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皮肤和骨骼异常的增生性疾病。

(2)手小

把手轻轻合拢握成拳头,拳头大小约等于自己的心脏大小。如果手明显偏小,说明心脏也偏小,心脏功能较弱,容易出现心悸、心慌、头痛、疲乏的症状,同时血压偏低。出现这种状况应当加强锻炼,锻炼心肌,让心脏逐渐变得强健有力。

(3)手干瘦

如果只是单纯的人瘦手也瘦,通常和常年消化功能不良有关;如果同时手指间缝隙较大,成年后还容易患神经衰弱。

但当手不仅仅瘦,还失去了弹性和光泽,骨多于肉,这就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女子气血不足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痛经、不易生育等症状;男子气血不足则容易出现性功能低下,发生前列腺疾病。手干瘦到缩起来如同鸡爪,则几乎是血枯之象(见图2—2)。枯代表枯竭,是一种黑色无华、晦暗的颜色。到血枯时气血就非常衰败了。

(4)手肥厚

正常的手应该是肥瘦适中的,人变胖的时候手跟着变胖也正常,但人瘦手胖,或手超出正常情况的肥厚就有问题。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浮肿,浮肿对应的是肾脏、心脏的功能。如果是脂肪堆积太多,要考虑高血压和高血脂,或是体内胆固醇偏高(见图2—3)。

胆固醇可沉积在手足部肌腱处,当你握紧拳头,发现手上有淡黄色的硬肿块,那是肌腱黄色瘤,暗示可能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有这种病的人自出生起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就高于普通人,但无明显外在症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容易在青壮年时期就引发心脏病。

(5)手缺乏弹性

健康的手应该是软硬、厚薄适中,富有弹性,握手时有力;反之,手过硬、过软都有问题。

手过于软薄无力,表示元气不足,精力差,容易生病。如果手软得可以朝掌背方向弯曲,可能是脾胃虚。  手过于硬直,缺乏弹性,表示体内气血不够通畅,积滞较多,老人有肾虚和骨质疏松的可能,小孩则脾胃虚。手硬直而瘦者,则消化能力不佳。

如果手掌上某个区域的肌肉皮肤有凸起,说明有增生的情况;有凹陷,则表示对应的脏腑萎缩或功能减退。

(6)手感异常

手的温、凉、干、湿等状况同样是身体的晴雨表。

温暖润泽,富有弹性,这是好手感。健康的手还是冬暖夏凉的,如反季节地夏热冬凉,代表身体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异常手感分列如下。

①手感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冒、发烧类的炎症,实火,会越摸越热。另一种是开始热,再摸时却变得不像开始时那样热了,这是虚火上浮,会导致出现紧张、失眠多梦、烦躁、口干、咽喉炎等症状。

②手感凉:寒性体质,阳虚,气血循环不佳,怕冷,容易疲劳、感冒,女子容易月经不调。

③手感干:皮肤干往往是肺不好的表现,容易感冒,容易患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④手感湿:心火盛,紧张,容易疲乏,脾胃积热,以致手汗多。

⑤手感黏:内分泌失调,容易热、出黏汗,糖尿病人多见。

⑥手心凉手指热,或是手心热手指凉,又或者一只手凉一只手热,这种寒热交错现象,被称为阴阳失调。人处于阴阳失调时,往往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多穿一件怕热,少穿一件怕冷;虚不受补,会出现烦躁、失眠多梦、咽喉痛、手脚冻等症状,女子月经不调。

(7)凹凸

一般情况下,手部皮肤是平滑的,不会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如果哪天手部出现凹凸不平,则要留心是否是病变的信号。

凹陷:和周边皮肤相比,呈点状、斑状的凹陷。手部皮肤凹陷提示对应的脏器功能萎缩,气血不足或者某个脏器被切除。

凸起:和周边皮肤相比,呈点状、斑状的凸起。皮肤凸起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体内有炎症。如手部咽喉区皮肤有凸起,色泽红白相间,表示咽喉易有炎症。

②某个脏器有慢性病,患病时间较长。如手部胃区有黄茧样的凸起,可能患有慢性胃病。

③机体发生恶性病变。中间略呈尖形的凸起,呈淡黄色或咖啡色,具有不规则边缘,这多是肿瘤的信号。

二、手色

手色包括手掌颜色变化之“色”和手掌润泽程度之“气”两个方面。皮肤明亮润泽,即是“有气”,晦暗枯槁,则为“无气”。有“气”无“色”,即使有疾病也能较快恢复,有“色”无“气”,则元气已损,身体恢复较慢。“气”不易把握,因而有五不看之说:刚暴怒后不看、心情不好不看、环境光线不合适不看、饮酒后不看、色欲过多者不看,此时要么体内气机不平,要么心绪不宁,都非佳时。心绪平和、光线适宜时,看到的手色才准。

手色分为健康色和病色两种。

健康的颜色应该是稍稍偏黄,白中透出淡红或粉红色,明亮润泽。因手色会受饮食、气候、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把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的中指两侧面的颜色作为参照值。

其次,在寻找手色的参照值时,还可采取以下方式:

(1)全手掌色和手腕色对比

手掌越红,血黏稠度越大,甚至血脂偏高。有的人每天吃大鱼大肉,其实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手掌变成“朱砂掌”。“朱砂掌”越重,人越容易疲倦,所以吃得太好,未必对健康有益。

(2)手指色对比手掌色

如手指头偏红,手掌偏白,属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3)手指头对比手指节

如指节间颜色偏暗,有青筋,多有积滞,表明消化系统不佳。

掌色过深、过浅、色泽分布不均,或出现异常色,都属于病色。《灵枢·五色篇》中提出,五色含五脏,“青色”——肝胆,“赤色”——心脏,“白色”——肺,“黄色”——脾,“黑色”——肾,五色也代表着五种病症,分述如下。

(1)白色

白色属寒症、虚症、炎症。

寒分两种,一种是受风,或吃凉食导致脾胃不适、腹泻之类临时性的寒症,只要注意保暖,多吃温暖易消化的食物,身体很快就能恢复;另一种是失血造成的“血虚”,或是元气受损造成的“阴气虚”,这就需要多加调养。如在手掌某一区域出现白斑或白色,则表示对应的器官有感染现象,或机体出现疼痛。全掌,包括指甲都呈白色时,则提示有贫血。

(2)黄色

黄色属湿症、虚症。

中国人属黄种人,手掌呈淡黄色而且富有光泽是正常的,这里说的黄色是比常态的颜色偏重。

湿症是中医里的一个概念,如肝炎、肠功能失调、倦怠、腹胀、没有食欲,都是湿症的表现。

黄色还是慢性病的先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疼、慢性贫血等,具体症状还要看是手上哪一块区域颜色变得淡黄、晦暗。

如果手呈灰土黄色,无光泽,身上其他部位皮肤也有类似颜色,可能是体内胆汁排流有障碍,应防止慢性胆道、胆管狭窄等情况发生。手色接近金黄色时,一定要特别留意,这可能是早期肝病的征兆,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此时,手、身上皮肤、巩膜等也会出现黄色),要及时就医确诊。

(3)红色

自然的淡红色或浅红色,是皮下血管畅通的正常表现。但如果颜色过红,就要考虑是否由血压升高造成的。

拇指或小指根处肉厚的地方发红,同时面颊和颈部也呈红色,要小心肝硬化发作。

手的局部呈鲜红色或出现鲜红点,表示脏器正在出血。

手掌从正常的浅红色逐渐转变成暗紫色,这说明心脏出现了问题。心脏发生功能性障碍,导致血流缓慢,血管内血氧饱和度降低,手掌呈暗紫色。

(4)青色

青表肝,反映肝的健康状况。当人的情绪不好又无从发泄,或血流不畅时,都会出现青色。如在脑区出现青色则表示脑血栓形成;在心脏区出现青色则表示心肌缺血,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5)黑色

这里的黑色指手掌整体色泽黯淡无光,不是黑种人那种有光泽的黑亮。

当手掌呈黑色,晦暗无光泽时,表示身体机能非常差,曾患重病或长期服药,或是肾脏疾病;老人手部出现黑斑是生理性衰老的表现。当不仅手掌呈黑色,黑色还蔓延到手指头,同时手掌局部有边缘模糊不清、凸起的黑色斑点,这可能是肿瘤病变、癌症的信号,要尽快到医院确诊。

即使手掌偏黑,或呈现其他病色,但手还有红色,有光泽,表现明润、含蓄,即是“善色”,说明即使生病,还有底气,气血未衰,可以通过调节实现痊愈;当全掌光泽全无,即是“恶色”,说明气血两亏,肾气也很虚弱了,要么患危症、重症,要么因久病身体极度虚弱。颜色越暗,身体机能衰败得就越厉害,越难调节。

P10-15

序言

最熟悉、使用最多的事物,有时却最陌生、最不了解。

就像我们的身体,每天它都在自动运行,可你是否了解体内有多少条经络,各个脏腑器官是如何互相配合,互相运转的呢?就像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双手,你知道它会给你传递什么信息吗?

人体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以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紧张繁忙的生活。很多疾病初起时症状轻微,即使有一些不适往往也被忽略或忍受过去,等病情恶化,有所发现时已到中晚期,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回天无力。因此那句名言“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无知,既有不知道如何正确保养的无知,也有疾病已生却不自知的无知。后者,也是小病变成大病的主要原因。病初起尚未成形时,为“未病”,治“未病”远比治“已病”更具有意义。在“未病”时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调养保健,防病养生,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

如果把身体比喻为树干,手就相当于枝叶。如果叶子在不应枯萎的季节枯萎,表示大树缺乏某种元素或生病了,手上出现的信息也反映着身体的状况。

窥一斑而见全豹,手是身体的观测站。手部末梢神经集中,血液循环和微循环极其丰富,经络穴位众多,手指又是阴阳交汇之处。全身气血运行和身心状况信息会直接传递到手部。

心情烦躁时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揉搓双手,压力大时手心会冒汗,这是手和心理状态的联系;手指干瘦,手上没有光泽,斑点众多,表示气血不流畅,这是手和身体机能的联系;手凉,被扎破时流血很少,表示体弱、气血不足,这是手和生理状态的联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身体的信息写在手上,观手可知健康,观手可晓疾病,观手还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说,手虽小,却内有大乾坤。学会手诊,只要细心观察手掌,就可及时发现“未病”,提早预防和调养,平时又能通过手疗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呢?

王志金

2010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