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动物们也会和人类共处盛世、分享太平。春秋时郯国的祖先少嗥登基即位之时,就有凤鸟莅临他的践祚大典。后来,他竟因此一律移用鸟名来作为自己朝廷的官名。这本戋戋小册即是从此说起,希望以独特的视角、超文体的表达兼顾着文学性、学术性与趣味性,构建出一个以《诗经》及其中的鸟兽虫鱼为主题的、有古今中外的显人晦士参与的、不乏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的知识园林。
就在你打开这本书的一刹那,你就已经穿越了时空、远离了俗务;随着目光游历于字里行间,你的神形便会渐渐融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唁”的鸟语花香乡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经里的那些动物 |
分类 | |
作者 | 林赶秋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多数时候动物们也会和人类共处盛世、分享太平。春秋时郯国的祖先少嗥登基即位之时,就有凤鸟莅临他的践祚大典。后来,他竟因此一律移用鸟名来作为自己朝廷的官名。这本戋戋小册即是从此说起,希望以独特的视角、超文体的表达兼顾着文学性、学术性与趣味性,构建出一个以《诗经》及其中的鸟兽虫鱼为主题的、有古今中外的显人晦士参与的、不乏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的知识园林。 就在你打开这本书的一刹那,你就已经穿越了时空、远离了俗务;随着目光游历于字里行间,你的神形便会渐渐融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唁”的鸟语花香乡中…… 内容推荐 无论你是冲着《诗经》翻开这本书;还是因为喜欢动物,或者只是好奇于《诗经》里的动物与自己见识、接触过的走陆飞空潜水的虫鱼鸟兽究竟有何同异之处,你的举动都是有益的、有意义的。 当你无暇顾及文学的时候,你多半在忙于工作、忙于社交、忙于娱乐,而这一切忙碌的终极目标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最优质的生活无非就是“诗意地栖居”,人们不再愁吃愁穿、担心失业,不再为了养车供房而牺牲尊严和健康,朝朝暮暮与鲜活的动植物、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平共处,和爱人、亲人、友人一起慢慢变老。 目录 绪论 鸠 睍皖黄鸟 萧萧马鸣 螽之羽 跃跃毚兔 潜有多鱼 灵鹊兆喜 雀无角 猫和老鼠 沉默的羔羊 呦呦鹿鸣 狗吠非礼 壹发五猪 燕燕 鸡唱东方明 鸿雁 狐狸 暴虎 莫黑匪乌 象牙 圣人鹑居 螓首蛾眉 对牛弹琴 肃肃鸨行 凫鹥在沙 蝇营 狼跋 蟋蟀促织 君子豹变 (鸟穴)彼晨风 振鹭 鸱鹗. 寄蜉蝣于天地 鹈鹕淘河 《七月》物候历 《东山》动物群像 兄弟如脊令 炰鳖 隼飞戾天 鹤鸣九皋 《斯干》的飞动 蜴与鼍 螟蛉子 交交桑扈 匪雕匪鸢 蟊贼 雄者为鸳雌为鸯 猱升木 鹙占鹤粱 肇允桃虫 四灵 《诗经》里的疑似动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大杜鹃体长33~35厘米,整体朴素清秀,逗人喜爱。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翼表面暗褐。尾羽沿羽干两侧及内缘有白色细点,其余部分黑色。颏、喉、上胸以及头、颈的两侧淡灰色,下体其余部分白色中杂有黑褐色横斑。雌鸟羽色相似,但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雌鸟还有另外的色型:上体及下体前部满布栗红、黑褐两色相问的横斑。它们大都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开阔林地,常栖息在树顶或单独在林间觅食,吃的食物全为昆虫,而且大都是林业害虫。它们特别嗜吃松毛虫,是除治松毛虫的能手。据统计,一只大杜鹃一小时能啄食松毛虫100只。但当松林发生松毛虫灾害时,如果想用人工挂鸟箱招引它们来治虫则肯定要失败,因为大杜鹃“不自为巢”,不入巢,也不育雏,而是把卯产出寄放在松鸦、苇莺等鸟巢中,让它们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却独霸着“养母”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生气、令人流泪的事情。大杜鹃5月开始产卵,代孵期15天左右,哺育期约20多天,等到羽毛丰满,即远走高飞,10月份又回南方越冬去了。 《禽经》中说“鸠拙而安”,西晋张华注也说:“鸠,鹛鸠也。《方言》云:“蜀谓之拙鸟,不善营巢,取乌巢居之,虽拙而安处也。”在《诗经》中,鸠则“居鹊之成巢”。不过偶尔也有杜鹃会在空地上下蛋,并且孵抱、哺养她的幼鸟,这种稀罕事大概是对久已失去了的原始造巢本能的重现(详见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第八章《本能》)。古人但见别类鸟巢中育出了雏鹃,便误认杜鹃为第三者。所以,英文cuckoo(杜鹃)又具“奸夫”之意,例如骂男性第三者为“a cuckoo in the nest”(巢中之鹃),乃是一顶很不光彩的脏帽子。古蜀国百姓竟同欧洲先民一样,以为杜鹃是第三者捅足,于是编造出望帝与他的臣相之妻通奸后变成杜鹃的故事。从神话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不过是一个观察欠精者对杜鹃生态习性所作的一种阐释罢了。他一不小心就把诈骗案断成了通奸案,未免会贻笑于鸟类专家。 清朝经学家、戏曲理论家焦循并不反对训“鸠占鹊巢”之“鸠”为“鸬鸠”,但他却不承认鸬鸠是布谷,其《毛诗补疏》举证道: 崔豹《古今注》云:“鸲鹆一名鸬鸠。”严粲《诗缉》引李氏说:“今乃鸲鹆也。鸲鹆,今之八哥。”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八哥居鹊巢。”萧山毛大可亦据目所亲验以八哥占鹊巢,断鸬鸠为鸲鹪,见《续诗传鸟名》。余书塾后柘颠有鹊巢,已而有卵自巢坠下,则鸲鹆卵。盖鹊巢避岁,每岁十月后迁移,其空巢则鸲鹆居之。 鸲鹆又写作鹳鹆,后来南唐李后主见“鹆”与自己的名字“煜”同音,便“改鹃鹆为八哥,亦日八八儿”(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物以讳易》)。看来,跟雎鸠与鸬鹚同有鱼鹰之名一样,八哥与布谷则同有鸬鸠之名。相形之下,八哥占鹊巢似乎要比布谷占鹊巢文明一点。据焦循的观察,每年农历十月之后,喜鹊要迁移到其他地方去避太岁,八哥见其留下空巢,便搬r进去,好像主要也是为了产卵。由此观之,《晋书》“乌鹊争巢,鹊为乌杀”、《隋书》“乌鹊通巢”都只不过是些空穴来风似的喻辞罢了。要不然,就是乌鸦替八哥或布谷背了黑锅,真真比窦娥还冤!小时候,我也曾好奇地眺望过那高树桠问的鹊巢,但喜鹊究竟会不会盲目地帮八哥或布谷带孩子,却不得而知。恐怕等它度假回家,小八哥或小布谷的翅膀已经硬了,跃跃欲飞了。虽然《庄子》《荀子》等书都说每当盛世,人们可以“攀援”上树“俯而窥”鹊巢,而鹊还不会被惊飞,但我终究没有足够的胆量与臂力去效仿此举、一探究竟。P14-15 序言 无论你是冲着《诗经》翻开这本书,还是因为喜欢动物,或者只是好奇于《诗经》里的动物与自己见识、接触过的走陆飞空潜水的虫鱼鸟兽究竟有何同异之处,你的举动都是有益的、有意义的。 当你无暇顾及文学的时候,你多半在忙于工作、忙于社交、忙于娱乐,而这一切忙碌的终极目标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最优质的生活无非就是“诗意地栖居”,人们不再愁吃愁穿、担心失业,不再为了养车供房而牺牲尊严和健康,朝朝暮暮与鲜活的动植物、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平共处,和爱人、亲人、友人一起慢慢变老。 书籍也会随之从“超必需品”变成日常不可或缺之物,懂得享受阅读、身体放松、心态宽容的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一个社会动物”(萨特《七十岁自画像》),是一个“非动物和超动物”(尼采《强力意志》);“人的身体把我们与哺乳动物联系在一起,并且表现出早期进化阶段的很多遗迹,这些遗迹甚至可以追溯到爬行动物时期。与此相同,人的心理也是进化的产物,当我们追寻到它的起源时,它便显示出无数古代的特征。”(荣格《寻找灵魂的现代人》)影响深远的文化元典《诗经》为此提供了许多语感流畅、意境优美的例证,而且是在毫无预谋的情况之F,一如莺飞草长并不是为了博得红男绿女的赞赏。 从古到今,动物总是和人休戚与共,我们之间有互相伤害的时候,也有亲密接触、彼此依存的时候。一位北美印第安人如是说:“我们知道动物做些什么,海狸、熊、鲑和其他动物需要什么,因为很久以前人已经和它们结了婚,并从动物妻子那里获得了这种知识……白人到这个国家时间很短,对动物了解很少。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千年,而且很久以前就受到动物的亲自开导。白人把什么事情都记在本子上,这样就不会忘记;但我们的祖先和动物结了婚,学习了它们的习俗,并一代一代把知识传了下来。”(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虽然这种信仰常常只在图腾观念里、神话故事中表现出来,但无可置疑的是:人和动物之间始终保持着非同小可的关系,尤其是在面对相同的自然灾害的紧要关头。 刚刚过去不久的汶川大地震之中曾涌现了不少的英雄动物,它们帮助、激励了人类,带给了我别样的感动:它们机警,地震前的那一刻,冲进房门扯着人的裤管将人往外拉,8位民警得以获救;它们感恩,有战士隔着河给它扔食物,在它获救后,它就认定了这个恩人;它们仗义,太婆被困196小时,期间它们不停舔着她干裂的嘴唇;它们神奇,有谁能想象,一头猪被困废墟下竟靠吃木炭熬了36天而后生还…… 当然,大多数时候动物们也会和人类共处盛世、分享太平。春秋时郯国的祖先少嗥登基即位之时,就有凤鸟莅临他的践祚大典。后来,他竟因此一律移用鸟名来作为自己朝廷的官名。这本戋戋小册即是从此说起,希望以独特的视角、超文体的表达兼顾着文学性、学术性与趣味性,构建出一个以《诗经》及其中的鸟兽虫鱼为主题的、有古今中外的显人晦士参与的、不乏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的知识园林。 由于林林总总的原因,我有可能比你抢先一步体验到了残酷现实的诗意内核、玩味出了《诗经》的和谐之美,就像《列子》里那个负暄献曝的田夫,我忍不住想把我的体会细细告诉你,与你分享韵律中定格的喜怒哀乐、哀乐中洋溢的腥香生猛。 就在你打开这本书的一刹那,你就已经穿越了时空、远离了俗务;随着目光游历于字里行间,你的神形便会渐渐融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唁”的鸟语花香乡中…… 后记 本书的初稿是在2006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的工作间隙创作完成的,共63篇,都很短很随意。当时,我边写边选发了一小部分到天涯虚拟社区里,结果除了被众多网站、博客纷纷转载以外,还被《四川日报》报道为第十三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某BBS“最火的专栏”。嗣后,我又用2007年1月12日至2月3日、3月20日至24日的闲暇时光在那63篇的基础之上大刀阔斧地写就了一个52篇的版本(本书的正文即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总的篇数虽然减少了,但字数却整整翻了一番。 记得脱稿之际是这样的一种环境与状态: 街巷中已有人在叫卖“春分馍馍”,厚重的衣裤仍旧不敢离身,然而料峭的春寒还是抵挡不住盎然的春意,户外的柳眼梅腮笑了,郊外的人面桃花开了,我终于可以远离电脑坐在杨柳岸边听梁下燕来燕回、看天外云卷云舒了。此时此刻,我真想谢天谢地。如果没有天覆地载,又怎会有这温山软水?山水之间又怎会有各种各样的蛹飞蠕动?天地是人、动物、植物同居共处的逆旅,大家的繁衍生息不是相互分开和区别的,而是相互认同的,不然怎会有“all flesh is grass”“气之旺与不旺皆于动物验之”等说法?又怎会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咏唱呢? 在为本书寻配插图的过程中,我不但遇见了使四川盆地沉降、重庆抬高的汶川大地震,而且还得到了诸位相识、互爱的亲朋甚至是素昧平生的友人的热心关怀与帮助,如家妹及妹夫、《当代职校生》杂志编辑谢祥林老师、安徽籍书评人朱晓剑兄、著名土家族学者冉云飞先生、成都市图书馆肖平副馆长、贵阳才女罗潇,等等,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凉山州和都江堰市秀美的山川、动物,它们见证并促进了我的成长;顺便向为我的写作提供资料与启示的古今中外的作者们(包括本书插图的作者——日本画家橘国雄和“主要参考文献”中未提及的作者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2009年6月28日于都江堰市聚源镇 书评(媒体评论) 你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才可以将《诗经》读懂,……你不仅要懂些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还最好成为一个业余的动植物学家,才有可能对《诗经》的了解达到登堂入室的境地。……我惊叹于年轻的林赶秋兄,在如今这浮嚣的世事里,如此淡定坚执,他特出的艺术赏鉴能力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本书里可谓相得益彰。他在说到苍蝇时对周作人的不同意见,尤其令我欣赏。 ——著名学者 冉云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