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由六个大的章节和全书总结构成。本书主要探究的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连接心理空间的种种映现。研究结果表明,同样的映现原则既运作于最高层次的科学、艺术和文学思维中,也运作于较低层次的基础性理解和句子意义的生成与理解中。重要的认知运作包括类比映现(analogical mappings)、概念整合(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blending)、语篇管理(discourse management)等,而本书关注的现象则包括违实句(counterfactuals)、时间、时态和语气、隐晦性(opacity)、隐喻、虚拟移动(fictive motion)、语法构建(grammatical construction)等。
本书主要探究的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连接心理空间的种种映现。本书指出,语言和思维组织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认知运作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书中关注的认知运作包括跨空间映现、可及和扩散原则、通过视角和焦点转换而进行的空间追踪、匹配、结构投射和概念整合等。同时,本书认为,语言并非是对这些运作的编码,而是在语境的作用下提供极少的线索和提示来唤起这些认知构建。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思维和语言中的映现》导读
原书目录
致谢
1 映现
1.意义构建的重要性与相关性
2.研究目的与方法
2.1.结构与数据
2.2.例子
2.2.1违实句
2.2.2类比、隐喻和概念系统
2.2.3“赶上”和“领先”:依赖于复杂映现酌普通表达形式
2 心理空间的连接
1.认知构建视角
2.空间的建构
2.1.语篇架构
2.2.认知构建的语法手段
2.3.例子
2.3.1罗密欧与朱丽叶
2.3.2阿喀琉斯和乌龟
3.经典概念新解
3.1.语篇管理:基础空间、视角空间、焦点空间和空间的可及问题
3.2.指称隐晦性
3.3.不定词组的范围
3.4.预设投射
3.5.语法与意义
4.现实、指称和语用
4.1.歧义、内涵和语篇架构
4.2.现实与指称
4.3.语用
3 时态和语气
1.时态
1.1.视角空间、焦点空间以及时间路径
1.2.时态的顺序
1.3.言语空间的动词
1.4.认识距离
2.语气
4 类比违实句
1.类比
1.1.认知域映现
1.2.归纳图式
1.3.延伸
1.4.流动性与再分析
2.对违实句和框架的基本看法
3.扩散和撤销
4.虚构成分与真值条件
4.1.赤裸的谎言
4.2.“无中生有”的树
5.框架的合成和空间的整合
6.小结
5 匹配
1.匹配和结构投射
2.认知域运作语
2.1.王位继承者
2.2.遍野的犀牛
2.3.特工与美女
3.元隐喻条件句
6 整合空间
1.整合的基本原则
2.违实句的整合空间
3.科学思维中的整合空间
3.1.归谬法
3.2.失败的归谬法导致新发现
3.3.概念转变的方法
4.整合空间和隐喻
5.行为与设计中的整合空间
6.整合与语法
7.静物的假动
8.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
9.优化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