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供小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共设有4个精彩栏目:1.励志漫画,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出发,用精致的漫画还原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怎样会更好;2.名人故事,精心选取生动有趣的名人故事,让他们在名人的成长中总结经验,找到自己与名人的差距,让自己成长为更完美的人;3.推荐理由,对名人的事迹和精神高度概括,让小学生迅速了解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把名人当作自己的榜样,指导自己的成长,4.我的朗读日志,每一个精心选取的故事都蕴含着朴素又深刻的道理,给小学生总结这些道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更健康地成长。
没有枯燥的理论,全是精彩的故事;
我们为你提了最最直接的日常行为指导;
我们为你安排了最有效的情景训练;
用小学生自己的故事和名人故事对照,总结自己的成长。
最傻的人科赫
1862年,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在对新生进行面试和笔试后,亨尔教授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马上又神色凝重起来。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这届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他教学生涯中碰到的最聪明的苗子。
开学不久的一天,亨尔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积下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让他们重新仔细工整地誊写一遍。
当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时,发现这些手稿已经非常工整了。所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搞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傻子才会坐在那里当抄写员。最后,他们都去实验室里搞研究去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其实,科赫也不知道教授为什么要他抄写这些手稿,但他认为教授这样做应该有他的道理。同学们都开始取笑科赫,他们叫他“最傻的人”。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看着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突然严肃地对他说:“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学生,竟然都不愿做这种繁重、乏味的抄写工作。”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略细节。要知道,医学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而抄那些手稿的工作,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教授最后说。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他意识到身为一名医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地做最傻的人,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心态和研究作风。这种做事态度让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结核菌和霍乱菌。而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而造成的人,也是这位叫科赫的“最傻的人”。1905年,鉴于在细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科赫。
如果把科赫的经历和你周围的人相印证,你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些成功者,并不一定是很聪明的人,但他们必定是傻傻地专注于同一事物从不动摇的人。
我的故事
古往今来,那些取得成功的,并不见得都是聪明的人,但绝大多数都是认真的人。认真,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也是一种求是的精神,更是一种踏实的干劲。生活中,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对待,尽力做到最好。
学会做好一件事
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俩小孩面对面,一个小孩捋(luo)起衣袖露出手臂,另一小孩用分开拇指和食指的双手从他的手腕起到肘弯止轮番掐捏,嘴里念念有词:“工人,农民,解放军,干部,地主……”到肘弯就停止,如果是地主,于是就“噢喔”的大叫,说“糟呢,长大了要当地主”,于是那个被算出有地主命的小孩便一脸黯然。不过,往往俩小孩要好,想方设法都会在念到解放军时恰巧掐了肘弯的。现在想来,这游戏其实就是儿童早期的职业取向,是童年的梦想,当不得真的。当年玩这游戏的小孩究竞长大干什么了,很难说。反正当年被我算出当解放军的好像都没有当过兵,我也被算出了好几次当解放军,可我也与军营无缘。
这游戏倒是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要真正做好一件事真的挺不容易的。多少人在儿时都有过美好的愿望,圣人教导我们从小就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真正有多少人能够把这九字箴(zhen)言全做到呢?且不说大部分人做不到,就一般人而言,做到修身齐家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人却是如小猫钓鱼一样,陷入被人诘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境地,留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诸多笑柄。究其原因,就是做什么都三心二意难以投入,浅尝辄止,缺乏锲(qie)而不舍的精神。
有成就事业的志向固然好,而为了志向百折不挠的精神则更令人钦佩。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kui)步无以至千里。”倾心做好一件件小事,养成善始善终的品性,即使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也不虚此生。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