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军、罗世滨编著的《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是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分析论证,从经济泡沫角度入手,剖析了国内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利弊,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及开创性,是不可多得的研究经济泡沫的著作。本书用简明、风趣的语言论述复杂高深的道理,通俗易懂;同时,列举了大量数据,运用了各种经济专业名词,有一定的专业高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吴学军//罗世滨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学军、罗世滨编著的《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是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分析论证,从经济泡沫角度入手,剖析了国内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利弊,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及开创性,是不可多得的研究经济泡沫的著作。本书用简明、风趣的语言论述复杂高深的道理,通俗易懂;同时,列举了大量数据,运用了各种经济专业名词,有一定的专业高度。 内容推荐 吴学军、罗世滨编著的《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有了货币,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 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 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 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目录 第一章 逃不掉的泡沫大破灭 第一节 逃不出的金融投机 金属货币的进化 金属货币下的投机游戏 投机的最高境界——货币成为掠夺工具 第二节 无处不在的泡沫迷幻 郁金香泡沫 南海泡沫 华尔街大崩溃 硬通货虚化为不靠谱的信用 现代金融幻术 第三节 疯狂、惊恐与崩溃 识别投机狂热 崩溃时刻的到来 疯狂、惊恐、崩溃 第四节 泡沫破灭的导火线 泡沫导火线探秘 泡沫可以杜绝吗 第二章 流动性泛滥与中国泡沫 第一节 泛滥的流动性 超发的货币 繁荣与泡沫共生 与泡沫共舞 隐蔽的滞胀 财富的“乾坤大挪移” 第二节 隐蔽的吸金黑洞 “看空”中雄起 泡沫黑洞 国企黑洞 炫富的时代 第三节 泡沫的制度基础 日本泡沫的制度基础 东亚泡沫的制度缺陷 金融自由化与泡沫 计划体制下的“短缺”与“泡沫” 中国泡沫的制度基础 再读明斯基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发展历程 调控声成为涨价的协奏曲 房地产泡沫的国际比较 房地产泡沫刚性的制度成因 第三章 激荡30年的喜与忧 第一节 高歌猛进的30年 30年发展神话 令人称赞的五大成就 第二节 30年神话的背后 寻找坐标 历史的选择 异化的GDP 倾斜的天平 第三节 “国富民强”的玄机 国富与民强 分配功能的异化 隐性收入与灰色收入 高发的腐败 贫富悬殊如云泥 夹板中的中产阶级 走向民富国强 第四节 脆弱而孤独的大国 踌躇于身份的认同 脆弱的社会结构 曾经的主流日益边缘 受制于人的外向型经济 孤独的行者 第四章 繁荣背后的动荡隐忧 第一节 增长与破坏共生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沉重的“地耗” 第二节 断裂的城乡关系 扭曲的城市化 房地产绑架城市化 凋敝的乡村 第三节 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的隐忧 效法“东亚模式” “东亚模式”拐了一个弯 被误读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背后的陷阱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第五章 动荡中的生存之道——我们将走向何方 第一节 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路径猜想 警讯与预期的变化 慢撒气还是“砰”的一声 日本步入“失去年代”的启示 中国会崩溃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吗 第二节 未来经济的路径选择 危机是转型经济的成人礼 误入渐进式改革陷阱 “软着陆”是大势所趋 制度创新奠定未来 第三节 自求多福——危机中如何生存 泡沫破灭终将到来 高手死在抄底里 金银靠谱吗 外币与本币的纠结选择 大宗商品还会持续看涨吗 紧抓住农产品与土地 警惕中国股市 回归实业与高科技 试读章节 货币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也是绝大多数人向往的好东西。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趋之若鹜,唯恐其少。对于什么是货币,我们一般人倒是搞懂了,那就是钱嘛,但经济学家似乎还没搞懂,因此,经济学上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有说货币是金属的,有说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有说货币只是一个名目的,还有浪漫主义者认为货币是一层美妙的面纱,遮掩在商品之上,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这就玩得有些深沉了,搞得我们连货币还是不是钱都有些怀疑了,而这正是经济学家的高深之处,说的都是你搞不懂的。那正是我要说的,我说的如果你都懂,我就不如不说。 我们一般人也不要因为搞不懂货币究竟还是不是钱,就白认智商低下,以为自己真是没学问,其实“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看来经济学家们也没怎么搞懂。如果真是搞懂了,这个世界也就变成他们家的了,国王都只好做他们的仆役。他们绝大部分和你我一样,都在为饭钱发愁,只不过咱操心的是面包钱,他们操心的是血燕之类。好点的、搞过一些大萧条研究的都已经出任中央银行行长或者美联储主席了,其实也是天天为钱犯愁。 金属货币的进化 货币的进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到最后谁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 原始社会,人们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受限太多,需得是双方正好需要彼此的东西方可达成,且一般无法找零,吃亏或者上当大约是免不了的。好在原始人质朴,也就不太往心里去,但终归是感觉不顺,回去可能还得受到族人或者不定是哪个老婆的唠叨。于是聪明人开始寻找一种能被交换双方接受的中介物。这种中介物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被使用过。 作为交易中介物的货币,首先得稀缺.如果是用空气做中介,说,这一堆空气是你的了,你把那群羊给我,这个买卖肯定就黄了;其次是易于保管,时间久了也不会腐烂;最重要的是得有一群人认同。因为金银铜等贵金属稀少,看起来还闪闪发亮,大家就很稀罕,因此它们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成为货币。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话听起来有点费解,但在他那个时代是真理。因为是真理,所以就没必要俯身以就,高高在上就足矣,不需要一定让你搞明白,你搞不明白它也是真理。这就是货币本质的金属论,货币也就等于金属,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测其成色、称重量,很麻烦,后来就有权威机构站出来铸造成色、重量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既不需要测试成色,也不需要称重量,无疑方便得多。货币的统一推动了交易的发展,但同时也为投机和泡沫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青铜币。青铜那时属于高档奢侈品,非一般人家可以使用,主要功能就在于盛“三牲鱼腊”、“四时之和气”以供祖先晚上享用。当时最主要的货币还是天然海贝。 到春秋中期,出现了包金铜贝,也就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彰显其华贵,但流通并不多,更大的作用是养眼。战国时期黄金与铜铸币并行,但黄金似乎更多地用于离间和行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黄金为上币,一般用途是赏赐;铜币为下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外圆内方,这就是后来我们尊称为“孔方兄”的那个“兄长”。自此之后,铜钱的式样基本定型,历代相沿。铜钱作为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货币一直流通到清朝末年。外圆内方这种形状其实是为了浇铸方便,后来被我们赋予了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色彩,比如,圆形代表天,方孔代表地,追求天地之间的和谐,等等。也难怪,钱这个东西就是神秘。P5-7 序言 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实际上是财富的快速再分配,是天堂,也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了薄薄一层纸,天使晚上睡觉说的梦话,地狱中也清晰可闻。我们当然是愿意到天堂里与天使共眠,而不是躲在纸后面听梦话。 但很遗憾,绝大多数投机者都被魔鬼抓到地狱的黑暗深处去做苦力了,有幸聆听天使梦话的只是少部分主流经济学家,因此他们对天使梦话的不同解读也就成为下一轮泡沫中的畅销书。 本书不是解决天堂和地狱问题的,我们也不能聆听天使的梦话,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做苦力,只是做苦力之余,难免会生出一些想法。之所以说是想法而不是思想,是怕上帝他老人家发笑,也怕读者诸君哂然。想法比思想要简单得多,看见美女就想多看看,看见美食就想去尝尝,这些都是想法,而不是思想。 思想是不屑于这些的,因为过于低级。其实,做一个好的思想者很不容易,首先得姿势正确,弯腰屈膝,右手托颌,目光深沉,如罗丹雕像《思想者》一般;其次得恰好站在地狱之门的顶上,可以俯视在不知不觉间走向地狱的众生,并为他们多舛的命运深怀悲悯。 我们有的只是想法,因为自己或许也正在“思想者”的注视之下,那沉重的目光似乎在告诉我们“慢点,再慢点,前面就是地狱!”我们因此觉得心里隐隐作痛,有时候就难免想开溜,或者想在路上多停留一会儿。 其实这很难,因为泡沫的盛宴已经开场,已经有很多人在享受饕餮大餐了,还有少部分人正在漏夜赶往盛宴途中,而肥胖溜圆的大厨们则系着围裙忙不迭地在门口拱手招呼。“守夜人”也赶来了,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拉着大厨的胖手一个劲地称赞“您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英雄”。 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与泡沫共舞已经成为必然。面对泡沫这个妖媚动人、才艺多方、身着镂空拖曳长裙的美女,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琼瑶笔下纯情的美少女,很不幸,她已经是饱经沧桑的少妇了,“她的最大成就,就是当好拉客的妓女”。我们需要与泡沫共舞,但千万不要被这个窈窕少妇的外表蒙蔽双眼,我们应该在最后一支安魂舞曲响起之前离开,而不是在舞会结束后留下来收拾。 人类在与泡沫的共舞中,不断被忽悠,这是对人类这种高智商动物的莫大讽刺。因此有一些听到过天使梦呓的学者颇为不服,他们不相信在资产泡沫破灭以前,无法确切预测泡沫是否存在。在他们看来,历史就算不会重复,也会押韵,跑不了调,泡沫的一些先行指标还是可以在破灭之前被识别的。 是的,本书也将这些列举出来了,但麻烦的是先行指标有时行得过于超前了,在市场参与者看来没有多少指导价值,他们需要看见“哧哧”冒烟的导火线。很可惜。有时导火线或者是自行熄灭,或者是威力不够,泡沫小挫以后还可以再创新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泡沫只有在破灭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泡沫,而泡沫的生成与成熟其实也很不容易,中途难免会被放些气,经历一些挫折。挫折越多,泡沫就越成熟,其中的某些挫折可能就将部分投资者吓出去了,也可能将新的投资者吸引了进来,而当最后一根“哧哧”响着的导火线燃尽时,也许很多人已经不以为意了。 泡沫经济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们看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有,但其表现形式却是“短缺”,“短缺”的背后其实是投资饥渴导致的整体“经济增长泡沫”,经济中充斥着虚假、无效,甚至是有毒的增长。并不能带来民众福利的同步提升,很多时候反而会损害大众福利。 市场经济中,资产泡沫的破灭是市场对经济的“强制清算”。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经济无法通过市场完成“自我清算”,泡沫经济的破灭通常伴随着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动荡。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资产泡沫破灭过程也远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痛苦和深刻,并会对政治和经济体制形成强烈的冲击。政府介入经济的程度越深,冲击越大。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创造增长神话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经济。不敢说房地产泡沫是否超过波斯湾“明珠”迪拜一千倍。但也远不是所谓的“结构性泡沫”了,其绚烂程度远非沙漠中的港湾可以相比的,“豆你玩”、“蒜你狠”那都是小菜,仅仅将宛如有中华文明印记的玉石、红木和一切真真假假的古董泡沫,呈献在西亚人面前,就会将他们羡煞。 可惜。古老文明依然绵延的只有中国,日本泡沫时再有钱要装文化也只能天价购买凡·高的《向日葵》,轮不到自己的菊与刀,而中国随意炒炒玉石。价格一年涨几十倍是可能的,无他,泡沫印上文明使然。 但很遗憾,再绚烂的烟花也只是过眼云烟,再刚性的泡沫也终将无情破灭。泡沫破灭对于成长中的经济体而言是经济的“成人礼”。面对“成人礼”的到来,有的跳过一次悬崖后,成为“大人”;有的需要实行“割礼”。丢弃一些东西后方可以成熟;有的则需要独自跨越冰原,或者背负一块沉重的石头游过海峡……如果以为在“成人礼”上喝点酒闹点事,或者任性狂欢一阵就可以通过,那只可能迷失。 泡沫破灭是痛苦的,尤其是当泡沫被当作经济体的“成人礼”时。在经济的“成人礼”面前,各国经济体应对措施的不同使得各国经济状况大相径庭:有的通过彻底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再造,顺利走向了成熟;有的则心怀侥幸,希望蒙混过关,因此从“无所不能”跌入“失去的年代”:有的则既不愿彻底割掉“包皮”,也不能独自行走冰原,因此依然在萧条的烂泥塘里打滚。 泡沫破灭是“清算”,也是重建。经济体制的某些缺陷导致的泡沫,唯有通过制度系统性的改革方可跳出泡沫破灭后的泥潭。 我们与泡沫的决战才刚刚开始。如果我们将泡沫的破灭视为新的改革推动力,并以此凝聚人心,形成新的共识,我们完全可以从制度上奠定未来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是有缺陷的。在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看来,这种制度无法永远存在下去,它会被自己的成功毁灭。被列宁称为“布尔什维克死敌”的凯恩斯也认为不确定性使资本主义经济并不能自动实现均衡,因此需要国家的干预。以凯恩斯正统继承人身份自居的克鲁格曼①在面对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时也承认“最近一连串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能发现一个没有不确定性、永远均衡、持续繁荣的经济模式。事实上,由于人性的缺陷,我们也不可能期望建立起没有任何缺陷的经济制度。 美女都已老去,剩下的只是蒙娜丽莎武的微笑和飘荡在大观园上空煎药的余香。如今中国的“美美”们要么姓“郭”,要么姓“卢”,不是“红十字商会总经理”,就是“吸血鬼美人鱼”兼“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来头都大得吓死人,但其本质却不过是利益的代言人,是泡沫。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期待更好的制度、更人性的发展、更和谐的社会。正如顾准所言:“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经济增长本质上应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同步改进,而不是数字和货币的游戏。 本书是泡沫经济的附带产物,也许亦属于泡沫。书中一些东西还是碎片式的,较完善的系统性似乎还是缺失。这是力有不逮的缘故。我们希望这些碎片都在一根隐隐的丝线串联之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启示。 是为序。 吴学军罗世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