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残游记/中国古典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刘鹗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残游记》以摇串钤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短暂游历为主线,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作者刘鹗在书中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清官”滥用刑罚、草营人命的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惨痛结论;又通过老残这个精通医术又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自己挽救时弊的愿望。

内容推荐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老残游记》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目录

自叙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第七回 借箸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害马 痢犬流灾化毒龙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 暖气催成白雪辞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 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 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 济南府巧设金钱套

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反魂香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九回)

自序

第一回 元机旅店传龙语 素壁丹青绘马鸣

第二回 宋公子蹂躏优昙花 德夫人怜惜灵芝草

第三回 阳偶阴奇参大道 男欢女悦证初禅

第四回 九转成丹破壁飞 七年返本归家坐

第五回 俏逸云除欲除尽 德慧生救人救澈

第六回 斗姥宫中逸云说法 观音庵里环翠离尘

第七回 银汉浮槎仰瞻月姊 森罗宝殿伏见阎王

第八回 血肉飞腥油锅炼骨 语言积恶石磨研魂

第九回 德业积成阴世富 善缘发动化身香

附录二 老残游记外编

卷一(残稿)

试读章节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未明时看海中出日,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来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呢?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正在无可如何,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后来唐朝有个王景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于是黄大户家遂留老残住下替他治病。却说真也奇怪,这年虽然小有溃烂,却是一个窟窿也没有出过。为此,黄大户家甚为喜欢。

看看秋分已过,病势今年是不要紧的了。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朝设席,闹的十分畅快。

这日,老残吃过午饭,因多喝了两杯酒,觉得身子有些困倦,就跑到自己房里一张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才闭了眼睛,看外边就走进两个人来:一个叫文章伯,一个叫德慧生。这两人本是老残的至友,一齐说道:“这们长天大日的,老残,你蹲家里做甚?”老残连忙起身让坐,说:“我因为这两天困于酒食,觉得怪腻的慌。”二人道:“我们现在要往登州府去访蓬莱阁的胜景,因此特来约你。车子已替你雇了。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罢。”老残行李本不甚多,不过古书数卷,仪器几件,收检也极容易,顷刻之间便上了车。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说道:“人人都说日出好看,我们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二人说道:“老兄有此清兴,弟等一定奉陪。”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人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三人开了两瓶酒,取出携来的肴馔,一面吃酒,一面谈心,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其实离日出尚远,这就是蒙气传光的道理。三人又略谈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文章伯说:“耳边风声甚急,上头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这屋子里暖和,须多穿两件衣服上去。”

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只见海中自浪如山,一望无际,东北青烟数点,最近的是长山岛,再远便是大竹、大黑等岛了。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天上云气一片一片价叠起,只见北边有一片大云飞到中间,将原有的云压将下去,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过了些时,也就变成一片红光了。

慧生道:“残兄,看此光景,今儿日出是看不着的了。”老残道:“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说道:“你们看!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一只轮船由此经过。”于是大家皆拿出远镜对着观看。看了一刻,说道:“是的,是的。你看,有极细一丝黑线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吗?”大家看了一回,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

P1-3

序言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鸿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的刘鹗自幼聪慧博学,却无意以科举博取功名,反而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广泛涉猎算学、医术、治河等,积极投身实业。他曾开烟草店,也曾悬壶行医。光绪十四年(1888)黄河在郑州决口后,他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潋、山东巡抚张曜处做幕宾,帮办治理黄河,实地测绘,著书数本,供当局咨询,救黎民于水火。他曾建议清廷利用外资修京汉铁路,甚至出任外商福公司在华经理,开采山西煤矿,以求强国。庚子(1900)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京津沦陷,漕运断绝,当地居民壮者外逃,老弱饿死者不计其数。刘鹗闻讯,毅然筹款北上,以低价从俄军处购得准备销毁的太仓储粟,设平粜局,赈济北京饥困,活人无数。诸多义举,除治河一事比较成功外,其他则混了个“汉奸”的罪名,落得个开除乡籍的下场,最终被清廷以“私售仓粟”罪充军新疆,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纵观刘鹗奋斗的一生,足见他是一位勇于实践而又饱受迫害的爱国者。林语堂先生在《老残游记二集序言》中说:“其人其事,皆足有动于吾心。夫时代之不了解,乃先觉之常刑。”此言公允。

刘鹗一生除了兴办实业外,还进行学术研究,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如算学著作《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治河著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要药分剂补正》、《人命安和集》(未完),金石著作《铁云藏龟》(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字的著作,对清末以来的金石甲骨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云藏陶》、《铁云泥封》,诗歌创作《铁云诗存》四卷。当然影响最大的则是与学术无关的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凭借这部作品,刘鹗成为了一位不以小说创作为专业的著名小说家。

《老残游记》文如其题,主要写一个号老残的江湖郎中两个月的短暂游历过程。他摇着串铃,浪迹江湖,替人治病糊口,虽常与官府中人交往,却自甘淡泊,不入仕途。随着他的足迹,一幅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图卷徐徐展开。在那片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土地上,百姓在天灾(黄河泛滥)、人祸(“清官”暴虐)下,苦苦呻吟。

小说的一大看点是写出了所谓“清官”的罪恶。一般揭露官场罪恶的小说,多数在写官吏们的卑劣下流、蝇营狗苟、巴结逢迎、贪污受贿等事,以此呼唤清官。而刘鹗久历官场,发现贪官污吏只顾搜刮钱财,自知声名不好,一般不会放手胡作非为。而那些“清官”,不受贿赂并不是出于爱民的目的,而是为了求个好名声,以便日后飞黄腾达。为了升官,他们往往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为了名声,他们甚至诬良为盗,滥杀无辜。如曹州府的玉贤“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所办之人,大约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以致深受其害的百姓,虽侧目而视,却只能噙着眼泪称他:“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至多说声“天爷有眼,总有一天报应的”。老残在接连听到于朝栋父子、王姓卖杂货的儿子、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三件事后,禁不住在墙上题咏“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又如刚弼,自以为“清廉得格登登的”,在处理魏谦父女月饼毒死人案件里,他认定魏氏父女有罪的原因之一就是:“倘若人命不是你谋害的,你家为什么肯拿几千两银子出来打点呢?”对于这些“清官”,刘鹗借老残之口说:“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又在十六回自评道:“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睹,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

小说的看点之二是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读起来口齿生香。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先生在《老残游记叙》中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的了。”“明湖居听书”一节,运用虚实相生、渲染烘托的手法,借助一系列巧妙灵活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变成清晰可见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因为其艺术上的成就,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入选语文教材。1929年《老残游记》的片断译文《歌女》在《亚洲》(Asia)杂志发表,成为西方人最早接触的中国近代小说。此外,与姑和黄龙子弹奏琴瑟,与姑和桑家姊妹、黄龙子等弹奏箜篌的片断,也是状写音乐的妙文。至于大明湖千佛山的美景,桃花山月夜遇虎,黄河上打冰……这些写景段落甚至成为不少外国人了解山东济南风光的一种途径。

正如刘鹗自言:“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第十三回原评)小说中所写的人、事,有些是真实存在的。如玉贤指毓贤,刚弼指刚毅,宫保为张曜,姚云松为姚松云,王子谨为王子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明湖居听书”里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在明湖居献艺,名倾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称。对此,读者需留意。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最早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老残游记》的续集,据刘大绅说,共有十四回,今残存九回。1934年《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四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六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三回。百年来,《老残游记》中文版近二百种。本书点校,以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神州日报馆排印本为底本,参考《绣像小说》的连载本、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等,另附二集遗稿(九回)及外编残稿,使读者得窥全豹。文中明显错讹参考其他版本改正;部分假借字,在不害原意的前提下予以保留;新式段落划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利于当今读者的阅读。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斧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