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吟当代作家,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安康人,1980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先后任《汉江文学》杂志主编,《美文》杂志副主编、副社长,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陈长吟散文选(美文的天空)》收入了作者103篇文章,内容包括《莲湖巷》、《守心的老墙》、《心灵底片》、《彩陶女》、《巴教授与流浪狗》、《野唱》、《水写的大字》、《声音的方向》、《私奔的民歌》、《生活密码》、《拥抱激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长吟散文选(美文的天空)/作家文库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长吟 |
出版社 | 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长吟当代作家,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安康人,1980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先后任《汉江文学》杂志主编,《美文》杂志副主编、副社长,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陈长吟散文选(美文的天空)》收入了作者103篇文章,内容包括《莲湖巷》、《守心的老墙》、《心灵底片》、《彩陶女》、《巴教授与流浪狗》、《野唱》、《水写的大字》、《声音的方向》、《私奔的民歌》、《生活密码》、《拥抱激情》…… 内容推荐 《陈长吟散文选(美文的天空)》是西安出版社“作家文库系列”中最新的一本,收入著名散文家陈长吟多年来的散文精品和最新创作103篇,27万字。分“心灵的底片”“生命的写真”“行者的风度”“书生的情怀”“美文的天空”5辑,其中不少作品曾获过各种奖励、曾被选刊转载,或在网络上流传受到读者好评。 《陈长吟散文选(美文的天空)》由陈长吟编著。 目录 空灵之美(代序) 心灵的底片 莲湖巷 守心的老墙 心灵底片 彩陶女 巴教授与流浪狗 野唱 水写的大字 声音的方向 私奔的民歌 生活密码 拥抱激情 爱情的作用 爱情的质量 爱是心灵的救药 回乡是永恒的主题 失去故土的人 母亲的电话 送母亲上路 艺术需要“一根筋” 南方情思 生命的写真 一个有病的画家 一个书法家的爱情 一个陪酒女的自述 一个婚介所长 独腿卖书人 一管竹笔走天下 一个女孩的泥塑梦 惠怀杰的壶口 阿拉旦的草场 王宗仁的名片 行吟者和谷 驼铃声亮 少默老人祭 与塬同眠 独舞 行者的风度 红寺湖 抚仙湖 红枫湖 花溪 拂晓神河源 蜀河古镇 小城安康 汉江船韵 汉江船歌 看水不急 随水远行 墨染的西递 香积寺 翠华意境 淳化 浅水原上 高原短章 心系云南 藏地随笔 西域札记 总在路上 长镜行吟走天涯 书生的情怀 个人生活 白纸的诱惑 放弃也是进步 故乡是口井 千古文人乡居梦 自己的声音 水墨 闲书不是等闲书 风景的知音 水涌文长 袁枚的壮游 沈从文的成才之路 金基德的水与船 马悦然的眼泪 荒原听《狼》 摄影家长寿 神游的乐趣 旅行使人清醒 两方砚台 热闹生活,寂寞文章 红豆与佛珠 佩玉的男人 玉憾 自在书生 关闭自己 木佛记 写作是什么 摄影是我的影子 人生阶段论 美文的天空 美文的天空 读周涛 怀特的散文 韩少功的山水 晓看云起 与c女士谈散文创作 散文是红酒 散文是散步 语言是散文的血液 词语是作家的生命 孤独是文学的营养剂 我喜欢的十种书 且听那瘦瘦的叹息 我们沿河行走 父亲山的守望者 《散文网刊》卷首语 散文生活 试读章节 莲湖巷 在西安市城区偌大的版图上,要找到莲湖巷都很困难,因为它太小,总共不足百米长。有些图上只划了个“——”,没见写巷名。 还是条封闭的巷子,走进去然后掉头再出来,那一头不通。不过也好,曲径通幽,能藏东西。 巷子里住着十来户居民,一个单位。 外地人来西安,在地图上看半天,也捞不出莲湖巷,向本地的朋友打听,也有不少人搞不清它的位置。我常接到电话,问莲湖巷怎么走?我在电波声中不厌其烦地解释:在老城内玉祥门里的莲湖路,莲湖公园东门口南隔壁,你乘出租到大莲花池街派出所门口下车,旁边有条小胡同进来就是。 巷里唯一的国家单位,是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一栋三层小红楼,默默无声地藏在巷里。 小巷的邮政编码是:710003。单位传达室的电话是:87272187。我的电话吗,就不说了,留点个人隐私。 我的办公室在三楼角上,窗下就是公园。公园面积不大,但还算精致。我看书累了,就站在窗前看风景。有时公园里正在练舞蹈,一群人摆着好看的姿势;有时正在齐声歌唱,老人们手捧词曲夹子非常认真;有时也在这儿选外景拍摄婚纱照,反光板映在新娘的脸上美丽多彩;有时花开了,众多的蝶儿在那边肆意蹁跹。树丛后面有一条露天长椅,经常见不同的恋人们坐在椅上拥抱热吻,他们自己可能觉得很安全,但却被我居高临下地观赏无遗。不过我是安全的,站在窗玻璃后边,外边瞧不见,这是隐藏的好处。但我没有偷窥癖,也无意于艳羡别人,在三楼上办公那是单位给的“特权”。不过看着楼下火热的生活场景,人心里倒有一股温暖踏实的感受。 公园里有个湖,面积很小,然可以划船,看到有人在足球场般大的湖中荡桨,我就忍俊不禁,纯粹是小孩子的把戏嘛。 记得我们单位有人说,这个湖对咱单位好,水是有灵气的。但一个权威的人用权威的口气说,湖水太小了,养不住咱们。咱单位呀,龙多。 小红楼隐在莲湖公园的屁股后边,与公园仅一墙之隔,若在楼与围墙之间搭一块长木板,就可以直接进公园而不必绕圈子。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未被单位采纳,估计公园也不会同意的。据说这块地皮还是公园的财产,小巷也是硬挤出来的。那么,说不定哪一天,公园要扩大,我们就得拆迁搬走。这一搬,莲湖巷就彻底从城区地图上消失了。唉,建筑也有它的命运啊。 不过你放心,小巷即就被突然抹去,它曾经的辉煌,总会有人记住。 莲湖巷注定要在历史上留名,这是有原因的。 二 找莲湖巷的人,有一多半是冲着贾平凹来的。 小楼大概在1985年建成,此前,文联办公的老院子坐落在市中心的钟楼之下,因为要扩充新建钟鼓楼广场,据说是在一位大人物的关注下,才迁建到这巷子里来。贾平凹是第一批上楼的人,那时,他只是一个编辑,低头看稿,埋头写稿,抬头投稿。20多年过去了,他成了知名作家、文联和作协的主席、杂志主编。一般的情况是,职务高升,楼层下降,但他的办公室,一直在三楼上没动。其实他也不需要动,大人物都是“我自岿然不动”。 可以说,贾平凹是从这小小的莲湖巷里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在他那闻名的小说《废都》中,就有关于莲湖巷及文联大楼周边地理环境的勾勒,有《西京杂志》编辑部的故事,有来去匆匆文化人身影的速写。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环境描写常常会带些真实的影儿。 有文友看过小红楼曾说:这楼的造型与贾平凹的“凹”是一样的。这倒是真的,此楼结构奇特,南、西、北三面建筑,朝东留下了一面开口,活像个立体的“凹”字。不过当初建小楼时,贾平凹还没当文联主席,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和影响力。此乃巧合,抑或是天意吧。 来找贾平凹的人,有以下几类情况: 一是报刊出版社的编辑。平凹出名以后,不用自己再往外投稿了,只要有新作,各路编辑会上门索取。因为哪本杂志用了他的文章,此期杂志就好卖。他的长篇小说还未杀青,就有许多出版社的编辑住在西安静候,那几十万册的首印数,自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一不小心得了大奖,出版单位也会光荣榜上有名啊。 二是求字的各界成功人士。平凹的书法,已经进入了商品领域,成为特殊的礼物。很多单位或个人,想打通关系办事,就将贾字作为“敲门砖”,别看那张宣纸又轻又薄,写上贾体书法以后,敲门的力量一点儿也不弱。平凹怕扰搅,便抬高字价,欲吓退求字者,却反倒有增无减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用在莲湖巷很合适。P3-5 序言 空灵之美 代序 陈长吟“向往边疆”,“向往自然”,并且“总在路上”不停地寻觅,“经常是一副行者的模样”,于是,就写了不少散文。结集出版的有《山梦水梦》《山韵水韵》《山亲水亲》《这方乐土》《那片裸土》《行色匆匆》等多部。他善于以细致入微的笔墨,描绘山情水韵的面貌,显示大自然的内在本色和美学品格。他不重复他人的古老话题或诉说某种哲学理念,但贯注了自己对山水自然和家乡风土的挚爱之情,因而,作品洋溢着一种源于生命直觉的鲜活体验。语言清丽纯净,像被汉江之水过滤似的,有一种飘逸空灵、如诗如歌的美感。 他描写汉江两岸的吊脚楼,几百间齐整地排列着,“姑娘媳妇们身倚栏杆做着手工,宛若那彩衣花裙升飘在半空中的仙女。有一条白亮的石板路,从江边一阶一阶铺上镇街去,真似细软绵长的云梯。”(《吊脚楼》);他在《夜泊》《水孕》《水路》《莲花石》等篇中,描写小船在汉江上箭一般行驶,两岸有一排排的吊脚楼,或者一座座小村如一块块翡翠般悬在山中。尽管时有险滩激流,但船工凭着一只船、一根篙就可以“闯天下”。夜泊时那醉人的情歌,还有那充满野气的爱情。这使人想起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但又分明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石梯渡》中那个深山小村,绝大多数人“只认得扁担而不认得‘一’字”,忽然有个青年考上了大学,“全村人倾家出动”,为他送行的人“从江边到山腰,书写山里人生命的新篇章”。 陈长吟描写海南、云南、西北等地的游记也各具特色。尤其是西域之行的系列散文,将大西北奇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的故事传说融合起来,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和思想意蕴,比之他描写陕南山水系列的作品,表现了别一种豪雄之气。 摘自《中国当代散文史》(张振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书评(媒体评论) 陈长吟散文的背后有着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编辑经验,十分在意散文文体的敏感和随意,注重散文诗的意境和心里的暗示,带动了一批散文作者。 阎纲评论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位能抒情的人,散文细腻优美,有浓郁的地方性。抒情性散文是一个路子,古人这么写的,今人也这么写,写得好,读者是广泛的。陈的散文已发出新的变化,但感情的真挚和抒情诗意依然是他的基调。 贾平凹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看到了是一回事儿,又要形象精妙地写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儿。真正的诗篇都是灵魂,真正的戏剧都不是表演。长吟的散文写得真实、全面、生动,文学性与史料性俱在,我一直珍贵地收藏着。 王宗仁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我能从他的散文中读出一种女性的柔情蜜意,一种天地间被天风灌注的生命之歌。这种真情像贝多芬的音乐,也像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发出略带悲感但健康明朗的回声。 王兆胜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长吟是散文家,也是一个摄影家,他的笔下,常有摄影镜头的角度和感觉,画面感极强。语言简洁,思想有了穿透力。明晰透彻的思想配以简短精练的语言,长吟的散文像箭一样,有了一种穿透的力度。 邢小利评论家,《小说评论》杂志副主编 文以载道,长吟的散文里,总潜伏着天伦大道;文以尚德,长吟的散文里,总孕育着地理厚德。秀色可餐,美文也可餐。长吟的许多散文,是名副其实的美文。这样的文字,养眼眼受活,养心心自在。 孔明散文家,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