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利于宝宝长身体
在我国,目前1~3岁幼儿多以家庭喂养为主。受传统饮食习惯、生活观念和家庭文化层次的影响,幼儿喂养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有的营养过剩,小小年纪就成了小胖子。有的营养缺乏,面黄肌瘦。研究发现,要确保幼儿健康生长发育,保证三种营养供给平衡十分重要。
热能平衡
幼儿热能除满足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消耗外,还需满足身体物质的增长需要和排泄损失。其相对需要量高于大人,一般每天每千克体重420~462千焦。如果能量供给过高,虽然保证了幼儿生长,但同时造成幼儿肥胖或超重,也可能会造成成人后肥胖潜在的体质代谢机制。
在幼儿喂养中,有些家长经常以满足宝宝的嗜好为主,而且有喂养次数过多、摄食过多的现象,如此,宝宝胃肠始终处于充裕状态,这对宝宝健康不利,喂养中须注意避免。
蛋白质平衡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当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以及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如腹胀、水肿、贫血等现象。而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引起便秘、肠胃病、口臭、舌苔增厚等现象,增加体内氨类毒副产物,加重肝肾负担,使钙的排出增加,影响幼儿生长。
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高,而且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上。一般婴幼儿的供给量标准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4克,2岁幼儿每天40克,而且动物性蛋白质、豆类蛋白质要在1/3以上,以满足对优质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钙平衡
钙长期缺乏,会使宝宝发育迟缓,出牙迟,出现钙抽搐、枕秃、钙圈、易烦躁、哭闹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软骨病。我国2岁幼儿的钙供给量标准为每天600毫克。只要保证幼儿牛奶、豆制品、绿叶菜的供给,就能满足钙的需要。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能单靠补充钙剂或促钙吸收因子来增加幼儿钙的吸收,必须依靠整个膳食的平衡。
人体营养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幼儿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搞好平衡的关键是合理喂养。对幼儿来说,合理的喂养应是保证总量和优质品,多种类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多餐次且定时定量,以保持能量、蛋白质、钙的相对良好的平衡。
均衡营养利于宝宝脑发育
我们不仅要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更重要的是要养育一个聪明的宝宝。对脑的健全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有脂肪、维生素c、钙、糖、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八种营养素。同时,宝宝大脑发育有几个重要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要给予相应的营养补充。
孕期是宝宝大脑细胞分化、数量增殖、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胎儿在出生前已形成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细胞数量已达到顶点,出生后不会再进行增加,而只能是细胞质量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说,胎儿如果在细胞增殖分化期就营养不足,出生后即使喂养再好,脑细胞数目也不可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孕期补充营养是切实可行的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有效途径。
婴幼儿期是脑细胞数量调整、体积增大、功能完善、神经联结网络形成的关键时期。饮食中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摄入,是保证宝宝大脑正常发育的基础。
婴幼儿大脑发育十分迅速,脑重量出生时为390克,9月龄时已达660克。均衡营养有利于宝宝的脑发育。
宝宝的平衡膳食谱
轧和乳制品
乳类食品是优质蛋白质、钙、核黄素及维生素A等的重要来源。尽管幼儿期生长速度减慢,但对钙、磷等无机盐的需求仍较高。乳中钙含量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幼儿骨骼生长和牙齿形成所需钙的重要来源。乳中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又易于消化,赖氨酸含量相当高,是大米和小麦蛋白的极好的补充。因此,乳类食品是幼儿期重要的辅食品,不能从饮食中取消。1~3岁幼儿每日应供应牛奶400克左右,4~6岁学前儿童每日应供给250克左右。但也不应过量,因牛奶虽富含大多数营养素,但铁、维生素c等含量过少,饮用过量会影响对其他营养素的摄取。
谷类食品
谷类为幼儿期膳食的主食。谷类食品主要是供给热能和某些B族维生素,但由于其摄入量大,也是蛋白质及其他多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选择谷类食品时,应注意品种不能过分单一,应将各种粮食掺和使用,如在大米、小麦等主食中加入少量玉米、小米、高粱、豆类、薯类等,如此可起到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并可改善口味。谷物与乳类、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品搭配,蛋白质的质量也大大改进。米、面等食品的加工应粗细适宜,一般以选标准米、标准面为宜。
糕点、快餐类 市售的多数糕点食品其主要成分为粮谷类,这类食品主要提供能量,在营养上达不到正餐的水平,不能代替正餐,故有时可以作为幼儿主餐间的能量补充,而不能作为主食。近年来由于强化食品的发展,一些糕点强化了易于缺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铁、锌、赖氨酸等。在选择这类食品时,应根据幼儿目前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状况而定,以免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
肉、禽、鱼、蛋及走豆类
蛋白质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不仅含蛋白质丰富,且所含为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数量多,种类全,最利于幼儿生长发育,每日膳食中应安排一定数量。大豆类食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千张等,所含亦属优质蛋白质,其赖氨酸含量较丰富,可以补充谷类食品中赖氨酸的不足,将豆类和谷物蛋白质结合使用,其蛋白质价值接近肉类,用其代替也能满足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一般要求动物类和豆类蛋白质的摄入量能够达到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
蔬菜、水果类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来源,是幼儿不可缺少的食物。新鲜蔬菜维生素C含量高,绿叶蔬菜含量更高,故幼儿膳食中应多选择绿叶蔬菜和红、黄色果蔬。除维生素外,果蔬还能提供一定量的铁和钙,但吸收利用率较差。如能同时吃些肉类,则会大大增进蔬菜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果蔬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也是很重要的。另外,果蔬体积大,纤维素多,利于疏通肠道,有助于防止便秘。水果还能刺激婴幼儿食欲,有利于消化,给幼儿适当供应,是很有必要的。给幼儿选择蔬菜时,应着重考虑其营养价值和新鲜程度。要尽量选用既经济,营养价值又高的新鲜果蔬,不宜用罐装食品及存放过久的食品。
P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