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民币怎么办(中美经济冷战和未来大趋势)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赵晓//吕彦博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民币的问题,是中国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当你勤劳却不富裕而大洋彼岸的人不劳而富,当人民币在国际上越来越贵而你手中的钱却越来越毛,当你银行的存款利率怎么也赶不上通胀的速度,当你努力理财但“财不理你”时,请翻开由赵晓、吕彦博编著的这本《人民币怎么办:中美经济冷战和未来大趋势》,或可为你一释胸中疑云,并帮助你更好地打理明天……

内容推荐

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世界为应对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启动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却难以躲避债务危机的泥潭,相比之下中国则在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之下成功化解经济危机的威胁并实现了经济连续稳定增长,这种东西方经济形势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使得中国超过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尽管保持足够规模的外汇储备对于一个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国是必要的,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是,这种纸面上的资产在当前我国外汇管理制度下,实际上是一笔花不了的债务性资产。长远来看,如果中国身处“债主也犯愁”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经济将为美元所绑架、为美国的经济损失埋单,使中国错失重新崛起的机会。

同时人民币对全球主要货币升值,以及国内通胀高企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复杂形势,人民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外升内贬”的局面,使得人民账面上的“钱袋子”很沉,但是手里实际购买的“菜篮子”却很轻。这对中国国内的投资、消费、对外贸易、股市楼市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等各个层面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另外,在人民币相关的问题讨论上,中国缺乏对实体经济的足够关注,人们似乎忘记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根本”。对此我们分别从政府、企业和普通居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并强调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政府货币层面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打开人民币密码的终极之匙,要从大国崛起的战略角度出发积极应对,最终要依靠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来实现。

通过回顾英镑、美元等国际货币交替兴衰的历史可以发现,当今世界以主权信用本位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和不稳定性。回顾近几十年来全球所发生的主要金融危机,无一不是因信用体系的崩溃造成的信用危机引发所致。丢失自己的信誉必将使本国的货币越来越有可能被替代。围绕国际货币霸权展开的竞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一种常态。以货币竞争为典型代表的金融之争,其背后是大国诸侯综合实力的较量。亚洲地区要想摆脱美国咳嗽而自己无端吃药的困境,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美元化”,摆脱对于美元的依赖,加强亚洲地区区域内的贸易往来,构筑并完善自己的信用体系,对抗复杂动荡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而这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崛起将成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中国在未来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中占据制高点的唯一选择。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和人民币的崛起已经日益影响到传统强国——美国和欧洲在全球的利益,未来中美在亚太地区围绕影响力的争夺与竞争将会加剧,而人民币将成为其中的焦点,甚至引发中美之间一场新的冷战!人民币怎么办问题的焦点并非人民币汇率升还是不升的问题,而是中国能不能在有限的时机内发展和壮大自己,以在新一轮的大国博弈中占据主动的问题。

人民币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但其中的道路注定不平坦。为此,中国应当围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核心战略,积极谋篇布局,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各个层面做足相应的准备。面对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发难,我们认为中国应当坚持自己的根本立场不动摇,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外汇率的稳定,同时积极推进汇率改革,最终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人民币崛起引领中国复兴和亚洲崛起。

本书《人民币怎么办:中美经济冷战和未来大趋势》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人民币升值,我们准备好了吗”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央行如何管理人民币谈起”讲述人民币的相关政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走向;第三部分“人民币密码的终极之匙”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大国崛起才是解决人民币问题的根本之道;第四部分“人民币背后的投资风云”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层面分析如何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困局;第五部分“世界货币的前世今生”通过回顾国际货币兴衰交替的历史,指出了货币战争的背后是大国力量的博弈,并剖析了未来世界货币体系可能的格局;第六部分“人民币走向世界”则展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和策略。

《人民币怎么办:中美经济冷战和未来大趋势》由赵晓、吕彦博编著。

目录

序言(刘纪鹏)

自序:即将到来的中美经济与金融冷战

摘要(中英文)

第一章 人民币升值,我们准备好了吗

 是谁在推高人民币

 外汇:债主也犯愁

 出口企业前路未卜

 菜篮子和钱袋子

 社保的三座大山

第二章 从央行如何管理人民币谈起

 央行是个大管家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这道闸

 庞大的外汇储备背后

 汇率改革应对人民币升值

第三章 人民币密码的终极之匙

 国家账单

 政府发动机

 节约悖论

 产业变迁

 大国崛起方是王道

第四章 人民币背后的投资风云

 楼市冷暖

 股市晴雨表

 实业为王

 大宗商品

 警惕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背离

 应对之道

第五章 世界货币的前世今生

 “信用”背后的大国博弈

 世界经济霸权的血雨腥风

 未来世界货币孰强孰弱

第六章 人民币走向世界

 货币国际化是强国必经之途

 迫在眉睫的人民币国际化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破冰之旅已经开启

 警惕“温柔的陷阱”

 国际化还有多远?

 人民币国际化策略

尾声:人民币崛起的大国博弈

参考文献

附录网友微博热议“人民币怎么办”

后记

试读章节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也扬言要拿下中国(Take on China),声称鉴于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维持贸易顺差,美国应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进而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税,最终迫使人民币升值。克鲁格曼的言论为美国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2月中旬,130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奥巴马政府“动用一切资源促使中国结束汇率操纵,不再利用被低估的汇率来促进出口”。他们呼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灌水,并敦促白宫在4月中旬发布的半年汇率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2011年1月3日,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在微博上谈及中美关系,并借机显示美国将“毫不放松压力”,会继续施压中国让人民币升值。当日在Twitter上有用户询问吉布斯有关奥巴马对2011年中美关系的打算。吉布斯回复说,“他们必须就议程中的汇率及贸易问题、朝鲜问题和人权问题做出一些事情”。报道说,此举凸显华盛顿方面希望看到他们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行动产生切实结果,并对此毫不隐讳。

2011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更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该预案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绑定,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压低本国货币币值,以及为本国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一旦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被认定低估,美国将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以所谓“货币失衡”为借口,将汇率问题直指中国,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如果该法案经众议院投票通过,并经奥巴马签署生效后,将对中国出口造成很大冲击。

中美贸易摩擦已有多年,关键在于两国的贸易差额,虽然两国统计口径不同使贸易差额结果不一样,但都反映出中美贸易长期顺差且不断扩大的趋势。从美国经济的结构看,对外贸易只是美国经济的一小部分,中美贸易是更小的部分,中美贸易差额变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小,并不会构成美国经济长期的发展障碍。所以,人民币汇率调整对美国经济没多大实际影响,来自美国的压力其实更可能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活动结果,但中美贸易长期而稳定增长的顺差是压力的基础。

美国屡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指责称人民币被“低估”,给美国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但事实是,人民币汇率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内储蓄率过低、借债消费和失业等问题。和历史上任何一个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类似,美国出现贸易赤字主要是其经济增长模式和国际贸易分工决定的。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但期间,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状况依然没有好转趋势。同样,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元和马克升值时期,日本和德国也保持着对美国经常账户的盈余,美国的贸易赤字并也没有缓解。

与当年日本及德国同美国的行业内贸易不同的是,当前中美的贸易是行业间的贸易,这是一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商品上的竞争较弱。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轻工业消费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如航空等以及农产品,人民币升值只能使得美国的赤字从对华转移到其他国家上,这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

同样,人民币升值难以改善美国的就业市场。因为中美间的贸易主要是行业间贸易,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是逐步挤压我国的成本优势,造成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向其他低成本市场转移,但美国就业市场并不会因此而受益。

就短期而言,奥巴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更多在于政治层面,在临近选举之时,转移内部的矛盾并以此获得更高的民主党支持率。如同其医改法案,短期内的经济影响比较有限,相比之下其政治意义以及对于美国民众的影响则比较大。内部医改、外部逼迫人民币升值或是奥巴马政府的政治战术方针;另外,从历史看,民主党一向在贸易上对华态度比较强硬。

香港《文汇报》发表社评认为,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图谋一箭三雕:一是配合美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二是中国坐拥庞大美债,人民币升值将稀释债务;三是美国通过干预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崛起。

P5-7

序言

即将到来的中美经济与金融冷战

作为一个20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思考中国经济与命运的经济学者,在当前这一历史时段,笔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两个 这两个问题与中国的前途、与中国老百姓的命运可谓息息相关。

其一,是中国内部的改革。

很显然,中国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改革的十字路口,改革的使命正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而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命运。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成长,中国人民的需求正越来越从经济需求转向社会需求、政治需求和心理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与政府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中国比较突出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大力改革去提供综合层面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中国进入到2012年,将面临30多年来真正最为困难和严峻的经济环境,欧美经济复苏业已变得遥遥无期,世界经济早已步入百年一遇的漫长寒冬,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也会随之变大,各种矛盾今后有可能超越经济层面存在的矛盾。如此,中国的领导者必须从社会、政治、文化乃至宗教等各个层面继续深化改革。

有关中国改革的思考,笔者将另行写入专著并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推出。此不赘述。

其二是中国对外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是早晚的事情,但因为2008年美国的金融海啸,中国崛起的进程提前了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国的崛起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在2010年柳溪全球领导力峰会上,作为第一个华人演讲者,我向全世界讲了如此一番话:“过去2000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以及福音的广传;过去1000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是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以及由此引发的近现代文明的兴起;过去500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以及美国的崛起;而今天,全球最重要的事件是中国又回来了,中国将回到了她历史上的领导位置 ”

在中国崛起的历史性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是人民币的崛起。人民币的崛起将最终承载中国崛起的最重要使命,也将成为中国崛起的最伟大的标志。

同时,很自然地,人民币崛起所引发的挑战也将是巨大的。西方领导了世界500年,现在世界在重回亚洲时代,而人民币的强势崛起意味着世界的控制权将真正从西半球彻底转移到东半球,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由此必将引发一系列冲突。冲突的本质根本不是人民币汇率升与贬的战术性冲突,而是一种货币挑战另外一种货币的战略性冲突。

我们不会忽略中国改革的重任,中国的进一步崛起无疑需要通过重启改革之路来完成,练内功永远是最主要的,人民币的崛起也主要是靠内部的改革来完成。然而,中国崛起包括人民币崛起的外部挑战同样不容置疑。在与某财长的交流中,他直截了当地和我谈到,人民币的崛起一定要过三关,一是国内经济自由关,二是国内政治自由关,三是美国阻挠关。所谓国内的经济自由包括货币兑换自由以及资本进出自由,所谓国内的政治自由,是指中国的公共治理需要转向更具公信力的现代性政治,这一切当然都要由中国深化内部改革来完成,但外部的挑战同样需要认真来思考和面对。

笔者注意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之争逐渐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话题。从2002年美国支持日本施压人民币升值开始,到2011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几乎每一年美国人都会拿汇率来说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只是以善良的角度去讨论人民币究竟该升还是该贬、该升多少,以及是否要交由市场决定等技术性问题,中国政府也基本上选择了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去让人民币渐进升值,进而缓解中美摩擦的办法。

但我们的观察与判断却与此不同,我们认为,中美货币之争的焦点根本不在于人民币升值多少。事实上,人民升值与否、人民币汇率如何调整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人民币崛起势必动摇美国的全球霸权进而美国的根本利益,这才是战略性问题。

我们预计,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冷战即将展开,或者事实上已经展开。

笔者还想提醒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如何改革的观点多来源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教科书,然而对于30年市场经济之途的观察,特别是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海啸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弱肉强食之后,真实世界残酷地启示中国人,这个世界上固然不可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也根本没有童话般完美的标准市场经济。美国完全可能会运用包括军事战争与货币战争等在内的超经济手段来扼制中国,这是所谓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经济”一部分。

此外,真实的世界更多可能是一个被少数“超主权垄断经济体”控制和操纵的世界,这些经济猎手同样会把手伸向人民币。关于这方面的著述已有一些,如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以及何新的《统治世界》。对于这些论述,不少人简单地斥之以“阴谋论”而不屑一顾,但国外的一些最新研究显然不容许中国人如此心宽、大意。最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学者们在对全球几千万个企业的数据进行了数理研究后,就发现巴克莱银行、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等147个高度关联的金融机构竟然拥有全球40%的财富,控制着全球经济并导致全球市场动荡,也就是说全球金融动荡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公司在背后翻云覆雨。

可以料想,在一个博弈甚至于到肉搏的世界上,无论是美国还是全世界的金融财团们在控制了西方世界后,绝不会放过中国这块大肥肉,他们完全有可能相互勾结,一起将魔爪伸向“红色中国”。高盛公司在2010年10月末发布积极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国投资策略报告《2011年前景:增长的堡垒》,转身却建议客户卖出全部中国股票,造成中国股市暴跌,就让中国人领教了一下金融战争的味道。

如此,围绕着人民币的崛起势必引发的中美之间的经济与金融冷战,以及中国和这些“超主权垄断经济体”之间的争斗,就值得中国人全力关注!当下,多数中国人眼见的只是美国对中国形成的地理包围圈,却未能关注到美国同样将布局无形的金融包围圈。这是远远不足的!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必将成为中美之争的焦点,围绕人民币崛起所引发的货币战争,中国要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故此,我们想借此书来思考并提醒,中国人既要有市场与改革的思维,也要有控制与反控制、操纵与反操纵的思维。我们相信人民币必然崛起,中国必然崛起,但在此之前,中国必经历漫长的改革阵痛和煎熬,中国需要有大国崛起的决心和勇气。

谨把此书献给中共十八大后的中国,献给所有关心这个国家命运的人们!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对本书的观点和内容提出宝贵的意见。

赵晓

2011年11月写于书香园

后记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达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殷强亲自到我家交流,促成此书的写作与出版以及长期合作关系的形成;感谢肖小琴编辑,她对本书的成稿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文字编辑和润色工作,没有她的辛勤工作,很难想象这本书能够在第一时间面世。

感谢证券分析师岳安时对本文的数据更新提供的支持。

感谢付维会(博士候选人)对本书摘要的英文翻译工作。

感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经济研究组的相关研究人员对本书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关注赵晓微博的各位网友们的围观和热心讨论,感谢关注中国经济和中国命运的所有读者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写作最持久的动力。

2011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超美过程中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赵晓教授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我非常赞同,是一本值得认真读一读的好书。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王建

赵晓以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敢于揭示中美两国经济之争、资本市场之争、货币之争的内涵和未来,其思想之精华正是体现在这本书中。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任何已经或正在认识到金融之争就在我们身边的人,都应认真一读。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刘纪鹏

金融危机凸显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也现实地提出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氛围下,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或者贬值的讨论更多是涉及到短期的周期性因素。而人民币在这样的货币体系大变革的过程中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选择。我很高兴看到赵晓教授在这个领域的思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世界各经济主体的一个大博弈,各方势力在其中明争暗斗。本书前瞻性地描绘出人民币汇率的变革之路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使人民币放眼予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未来与美元分庭抗礼,甚或取代其独占鳖头,相信对读者将大有裨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

本币的崛起一定要有本国的思想、本国的理论以及本国经济学家的独到见解。

——华夏时报总编辑 水皮

中美经济战,近看汇率,远看实体经济。赵晓先生对中国经济的热爱,加上一如既往的冷峻观察,以及不被外界动摇的信念。让他独立于经济战观察的最沿线。

——著名财经评论员 叶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