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术(中国用心大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卫东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术:中国用心大智慧》为李卫东集先秦诸子著作名句而成,本书凡所取言,将世事人情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言近而旨远,辞约而理尽。立言醇正而切于人情,近于理而无迂阔难行之说,亦无刻核过高之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饱含人情味。可在轻松愉快之中,领略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内容推荐

本书《心术:中国用心大智慧》总分六卷,识心、仁德、自信、立志、圆通、藏拙。编著者李卫东遍览往古先哲、至圣之说,根植于现实人生,汲取其中精华,形成名言警句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述修心养性之道、为人处世之理,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的点滴修为紧密融合,让那些古老的道理焕发世道风采。

《心术:中国用心大智慧》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一、前言/1

二、心术原文/1

识心第一/2

仁德第二/2

自信第三/3

立志第四/4

圆通第五/4

藏拙第六/5

三、心术释评/6

识心第一/7

仁德第二/36

自信第三/73

立志第四/102

圆通第五/139

藏拙第六/172

试读章节

【释评】所谓“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就是说一个人外在的行为一定是主观想法的结果。

“相由心生”有个典故:据说唐宰相裴度年轻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一行禅师给裴度相面之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预示他将来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就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

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禅师看他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贵为宰相。

后来果如禅师之言,裴度得以出人头地。依照一行禅师的意思,裴度脸相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因其不停断恶、修善的结果,所以相随心转。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有一个相貌潇洒的雕塑家。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丑,不仅脸色难看,五官似乎也不协调了,神志、神态都发生了变化。从前的自己面相和善,心地善良,而如今看上去狡诈、凶恶、古怪,越看越觉得可恶可憎。他疑心自己生了某种怪病。于是遍访名医,然而均不见效。为此,他很焦虑。

偶然的一个机会,他游历一座庙宇,就向长老诉说苦衷。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须先为我做一点工作——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像。

雕塑家接受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观音是善良、圣洁、宽仁、正义的化身,她面相慈祥,神态安然。雕塑家在塑像过程中不断研究、揣摩观音的德行言表,不断模拟她的心态和神情,以致于达到了忘我的程度。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观音。

半年后,观音塑像完成了,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得神清明朗、端正庄严了。于是,他感谢长老治好了他的心病。而长老却说:“其实你的心病是你自己治好的。”雕塑家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自己变丑的病根。

心善则相善,万事由心造,一个人的心灵修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表神态。而内心充满感官声色追求的志向,盼望享乐,内心也会堵得满满的,内心也不会有片刻安宁。

台湾星云大师讲过,有一个日本的高僧,叫泽庵宗彭禅师。某天,有个商人拿了幅裸体仕女图,故意来请他在上面题字。商人想,泽庵宗彭一定会尴尬地推辞。没想到,泽庵宗彭不但没有拒绝,还一面欣赏一面赞叹:“多么好的一幅画啊!”随机提笔在画上题写到:“佛卖法,祖师卖佛,末世之僧卖祖师;有女卖色身,消众生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原本想看禅师笑话的商人,见泽庵宗彭禅师如此心胸坦荡、磊落自在,反而惭愧不已。泽庵宗彭禅师一生提倡“无念无想”的禅风,所以即使是为一幅裸女画题字,也能自在地题字:“心不留亦影不留”,让不怀好意的商人折服。在禅者眼中,世间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有如过眼烟云,因此心不会为女色牵动,更不会产生一丝念想,因为他早就泯除人我、净秽、男女差别妄想,而能自在无碍。

人为万物之灵长,与其他生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能够控制欲念,修炼心灵,从而赋予生命一些本质的东西,若舍此,则人与动物似乎没有多少区别。

【原典】故致虚极而守静笃者,内圣而外王。

佚名氏注: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昔孙叔敖三得令尹,无喜志,三去令尹,无忧色;许由让天下而弗受;晏子与崔杼盟,临死地不变其仪。此皆知其所以来,又知其所以去。动静莫不在我,故能遍览万物而有所深通也。

【释评】能够致虚极而守静笃的人,可以内圣于心,外王于事。  尘世间纷繁扰攘,无数人或为金钱、地位,或为荣誉、幸福,殚精竭力,奔波劳碌。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得到了金钱,丧失了良知;提高了地位,丧失了人格;得到了荣誉,失去了健康;得到了幸福,却发现结局不幸。

所以寻找快乐的过程,最终变成自寻烦恼的过程;努力打拼,却在收获苦恼愤懑,一旦陷入此种心境,则颇令人泄气。

如何破解?老子早为世人开出一剂良方,即“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说过,世界上什么人的心态最好?他认为是婴儿,即所谓“赤子之心。”

美国一家著名报纸以一千美元征求最佳答案:有一艘船载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另外两个分别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不料在海上发生了意外,为了挽救另外两个人的生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必须把一个人扔下去,那么应当把谁扔下去呢?

这件事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报纸收到了来自各地的不同答案,大家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三个人的工作谈起,从不同方面论证他们的重要性,一时间全国陷入对物理、生物、数学哪一个更重要的大规模争论中,谁也无法说服谁。

最后,奖金得主竟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他的答案很简单:把最胖那个扔下去!生活其实很简单,就如这个简单的答案一样,复杂起来的原因往往是自己本身。

人们往往习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但真正的智慧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给生活设定了太多目标,功名、利禄、荣辱、生死等等充斥内心,心灵就会失去了稚子般的宁静,也无暇以虚空来容纳更多的东西。

本来,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内心因被物欲塞得太满,思想也被幻象搅得纷乱不堪。因此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致虚极,守静笃。越单纯,越简单的心境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也越能直达人心的本真。

P22-24

序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心养性,在传统文化中所占分量极重。古圣先贤,无论孔、孟、老、庄,在很多著述中都有立身处世的论述,甚至有些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其他历朝历代的著述当中,类似的名言也数不胜数,这些是留给后人的思想精华。

古人云:“伏魔先自伏心,驭横先平此气。”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做人必先从持心养性开始。传统文化看来,一个人不能治其心,则不能善其身,不能善其身,则不能修其家,不能修其家,更谈不上治国、平天下。中国人如此注重修身养性,这跟中国文化伦理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古人谈到心术、学术之异。曰:心其主也,学其辅也,二者皆不可不正。明吕坤也说:“心术,学术,政术,此三者不可不辨也,总是心术诚了,别个再不差。”在心术、学术、政术三者之间,心为其主,学为其辅,三者皆不可不正。一个人在学术上的修为正不正、在政术上的作为正不正,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术”正不正。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行,当检身心于平日,痛下历练功夫。小成靠智,大成靠德,明白做人做事之道,近可益于自身,远可造福社会,心术也者,尽存斯焉。

因此,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为的深浅,不仅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前途和走向,而且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欲有为于天下,必先有为于一身,欲有为于一身,必先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起点,就在于如何修炼内心,内心纯正、强大,则可以含蓄于内,而发扬于外。

本书总分六卷,识心、仁德、自信、立志、圆通、藏拙。编著者遍览往古先哲、至圣之说,根植于现实人生,汲取其中精华,形成名言警句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述修心养性之道、为人处世之理,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的点滴修为紧密融合,让那些古老的道理焕发世道风采。

《心术》一篇,为李卫东集先秦诸子著作名句而成,本书凡所取言,将世事人情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言近而旨远,辞约而理尽。立言醇正而切于人情,近于理而无迂阔难行之说,亦无刻核过高之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饱含人情味。可在轻松愉快之中,领略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作者谨识

2011仲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