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普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本书为其中一册《高大巍峨的山》,由林静编著。
山是条条河流的发源地;
山是各地地界的分水岭:
山是一座人类取之不尽的宝藏:
山是一道或秀丽或雄浑的风景:
山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成为我们心中一种高大伟岸的丰碑,引来无数诗人学者为之讴歌。
《高大巍峨的山》从各个方面对世界各地闻名遐迩的名山进行了浓墨淡彩的描述,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山的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壮美高山。
《高大巍峨的山》由林静编著。
5.两条巨大的山系带
地球陆地上有两条巨大的山系带:一条是环太平洋山系带,另一条是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带。
环太平洋山系带: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包括美洲的科迪勒拉一安第斯山系、阿拉斯加山脉,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沿岸山脉,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岛弧山脉。
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带:主要为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横跨于欧亚大陆中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包括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亚洲的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这些山系向东经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及其他群岛与环太平洋山带相接。
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山系北起美国的阿拉斯加(在北极圈以北),沿北美、南美大陆西境直达阿根廷的火地岛(位于南纬53。左右),南北长达1.5万千米。
这条山系由北美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马德雷山脉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组成。山脉之间有无数的山间高原、山间盆地、谷地等。北美部分的山系海拔一般为1500米~3000米,最高的麦金利峰可达6193米;南美部分的山系,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但其中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不仅是南美洲,也是美洲的第一高峰。
高耸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美洲的天然屏障,也成为该地水系和气候最大的“分界岭”。同时它又如同一堵大墙,成为东西交通的重要障碍。
6.山脉的划分
地球上众多的山脉,各种各样,人们为了便于区分,就根据其形成原因把地球上的山分成三大类,即火山、褶皱山和断层山。
火山是由地下喷出地表的熔岩形成的。地壳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下,会冲破覆盖在它上面的岩石,喷出地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火山喷发。在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熔岩喷出地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起来,形成了高大的山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世界上最高的火山是位于南美洲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火山,高度为6964米。我国也有许多火山,例如长白山脉的白头山、我国台湾大屯山群的七星山,都是我国著名的火山。
褶皱山是由于大面积的岩层被挤压弯曲,向上拱起而形成的。如果我们轻轻地把一张书页往书的中缝推,它就会形成一个向上翘的“斜坡”。同样道理,如果岩层受到挤压,也会上翘隆起而形成山脉。我们知道,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当中。随着地壳的移动,一块大陆的板块便会与另一块板块相遇并发生碰撞挤压,从而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山脉。例如我国西南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一个典型的褶皱山,它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另外,美洲大陆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也是一个典型的褶皱山,它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断层山是因为大面积的岩层发生断裂,断层面两侧的岩层相对下降,中间岩层相对上升而形成的。断层主要是由于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从而使岩层发生破裂而形成的。我国的庐山、泰山就是典型的断层山。P14-18
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回眸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与科技的重大突破紧密相连。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不得不赞叹科技,它犹如魔法师手中的魔杖,使人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人类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视觉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话故事中的虚拟人物;电话是人类听觉的“顺风耳”,它让即使远隔重洋的亲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样述说家长里短;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人类脚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万里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当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时候,人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上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这仅仅是人类世界观的一个变化,诸如此类的认识变化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在全社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思想来指导行为,就难免会走弯路,所以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环节。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说的科普是指采用读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全社会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是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在科技上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统治,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比较单薄。所以在我国民众中开展广泛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举办各种科技讲座等,但是相对来说,图书出版无疑是所有科普活动中最为重要和易于实施的途径。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2003年以来,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已经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6.2万个,援建图书5600万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科普图书,约3.5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对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素质。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探究式科普丛书》。
该套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相信这套科普图书的出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读者对科普知识的全面需求,为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一定的基础。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