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村上春树1Q84纵横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河出书房新社编辑部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杰作?大败笔?——35位日本文坛权威学者眼中的村上春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解剖《1Q84》!用看一本书的时间,了解三本书的精髓!

《村上春树1Q84纵横谈》(作者河出书房新社编辑部)收录《为什么非要展开这样的故事?》、《应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对时间推移的微弱抵抗》等文章。

内容推荐

《村上春树1Q84纵横谈》为河出书房新社编辑部汇编而成,书中选取的35位作者均为日本当今最具权威和话语权的文学评论家。《村上春树1Q84纵横谈》译者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秘书长魏大海老师。

《村上春树1Q84纵横谈》收录《为什么非要展开这样的故事?》、《应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对时间推移的微弱抵抗》等文章。

目录

为何导入露骨的娱乐性?——超大跨度的“世界文学”

杀王之后——反抗近代体制的作品《1Q84》

这是站在“蛋”一方的小说吗?

幻谈

相对化的善恶——奥姆真理教事件14年后到达的场所

脱离“父亲”的方位

深入鉴赏《1Q84》的注释集——奥威尔、契诃夫、雅那切克

扭曲的都市与历史的故事

为什么非要展开这样的故事?

应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侮蔑生命的、“死亡物语”的反复——该小说犯了文学性错误

识字障碍的巫女会梦见吉里亚克人吗?

平行世界与小小人们——关于反复强迫性

不问写什么,但问怎样写——为了不被表象所蒙蔽

《1Q84》——聆听的寓言故事

近似即颠覆——村上春树与《1Q84》的透明世界

我的“小小人”

生存在10岁——深绘里被封禁的10岁的印记

200Q年的文艺艳俗——村上春树的《1Q84》和深绘里《空气蛹》的随意读解

围绕《1Q84》的激烈辩论

从海里捞起五反田君和玛莎拉蒂——横在青豆面前!

作为阴谋文学家的村上春树

在秋叶原街魔事件之后读《1Q84》

这里有超越感伤的批评吗?

作为开端的1984、1968遗存

声音的故事、故事的声音——《lQ84》及其隐喻

对“空气蛹”与原力黑暗面的考察

读“小小人”不如读莱瓦尼瓦

天吾为什么杀死了青豆?

世界由骨与皮、血与肉构成——村上春树和奥斯特的故事

“小小人”是为何物?

对时间推移的微弱抵抗

超越“蛋与墙”

关于村上春树——疲于奔命的冒险

有关《1Q84》的84个文化关键词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极高。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是完全隔绝的,且与传统的日本文学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感觉就像棒球的击球手已跑过本垒,令后续跑垒的球手望尘莫及。

记得《海边的卡夫卡》出版时,我曾回答朝日新闻的采访说,“这是一部世界级水平的作品。”有人笑答道,你太夸张了吧。如今看来我说得没错。虽说诺贝尔文学奖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此作毕竟已被列为参选作品。人们热议此作的原型正是所谓山岸会,我却对此等说法毫无兴趣。因为,那与这部小说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

简单说来,尤为重要的是这部力作中导入了露骨的娱乐性,其意义显然是不同以往。在日本读者眼中,或将之看做《职业杀手》。就是说,抨击邪恶以“纠正”法律所难以裁判的案件。在日本社会中,女性总是处于弱势,许多案件上了法庭也难以解决。于是以现代社会与江户时代的类似之处为线索,适时地出现了所谓的职业杀手。曾经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采纳了所谓硬汉小说的形态,因而十分出彩,《寻羊冒险记》也是如此。此次导入,却并非因为“职业杀手”精彩,而是因为职业杀手对应于村上绝对拒斥的日本电视的娱乐性。不同之处正在于,他“发现”并“引用”了那种娱乐性。

这种素材和登场人物等在作品的整体性关联方式中贯穿了借代的表现手法。例如主人公青豆的面孔扭曲变形,仿佛变成了他人的面孔。这时出现的一个情节是那只吃菠菜的德国牧羊犬死去了。这或许与大力水手的形象相关吧。青豆在图书馆里的举动,令身后的高中生大惊失色,我就联想到那位有着脱臼般下巴的外国大叔大力水手。这在外国也是一样的吧?大力水手犬的内部爆发,也许正是青豆的面孔最后将要消失的伏笔。另外,虽说不是手蟓治虫的漫画,但在其他作品中出现的牛河这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此次仍以同名上场,角色也相同。处处可见有意引用的媚俗化的娱乐性,事物则以可“置换”的形态登场。如果用电影进行类比,就是以前的“巴尼”和“捉鬼敢死队”,实景中混入动画。而且,只有刻意导入如此大规模的娱乐性,才能通过小说整体性地表现隐含的纯文学性或文学性深度。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就有日本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界定不明的争论,有人提出应拆除娱乐与纯文学之间的藩篱。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作品形式来证明。村上的这部作品就是一个答案吧。不如说此番是换了一个言说方式:过去老师总是说“这样不行”,而现在则说“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得如此精彩呢?”这次不像以前那样争论导人娱乐性是否更有趣,而是在方法论方面进行思考。我认为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深刻。

与之有些近似的作品应是中上健次的《千年的欢乐》和《奇迹》。说一个题外话,某黑帮分子狙击了山口组的第三代头目,逃跑被抓后惨遭私刑,指甲和牙齿全被拔掉,面目全非,腐烂尸体数月后在神户六甲山中被发现。此人名叫鸣海清。我好像在哪儿听说过,中上《奇迹》的主人公也是以这个黑帮人物为原型的,应该还拍过电影。那刚好是1978年我去加拿大时发生的事件,记得我一直追踪后续报道,还希望他能逃之天天。在村上的小说中出现了动手之后变脸的情节,我就想起鸣海清狙击山口组第三代头目的事件。面孔扭曲变形,不改换面孔就难以生存,就是这样的世界。改换面孔也是一种借代吧?《千年的欢愉》与《奇迹》都是中上健次把陋巷般的世界扩大化打造出来的,这与村上龙《走出半岛》中导人朝鲜元素有所不同。不如说这里展现了一种新的关联方式——深度潜入其文学,才能感触他的娱乐性并遭遇黑帮的世界。这里还有一处不同,即一方(春树)飞扬一方(中山)沉潜。相似之处在于,皆以其各自的理由和不同于之前的方式,拆除了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藩篱。

在此我想做个回顾。那个宏大的小说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是由极小的、简陋的、微不足道的场面支撑的。说实在的,那正是这部作品最令我揪心的地方,亦关系到这部作品的最高成就。

男孩曾帮助过受人欺侮的女孩,于是,某日在旁无他人时,女孩来到身边默默地仰头凝视着他,并握住了他的手。这就是小说中一方主人公青豆和另一方主人公天吾相遇时的唯一场面。而一切由此发端。一个是NHK收款员的孩子,另一个则是“证人会”——类似耶和华证人宗教团体的会员之女。如此渺小的场面支撑着偌大的世界,就是这部小说堪称“精彩”之处。也就是说,这里一方面展示的是如此具有娱乐性的特效世界,其中展开的是宏大、深刻、善恶“可代人”的故事,而其对立处安排的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赤贫、简朴的插曲。

或许有人会持怀疑态度。话只能说到这里(笑)。这个庞大的世界原本就是由那些惨不忍睹的、丑陋的东西所支撑。我想,这篇小说一旦被翻译出来,那般“精妙”的核心就将显现,既可传达给纽约的读者,也可传达给秘鲁的读者乃至南非的读者。

以前,村上春树的小说是按照他自己的审美眼光、集成了合乎要求的美妙素材而构成。他所厌弃的日本事物比比皆是。他不吃拉面嘛!但是经历了《地下》之类的体验后,他逐渐感到——必须首先着眼于丑陋的素材、身边的素材或实际存在并影响着自己的素材,于是才有了今天这部作品。“感觉阴森的小说”或“晦暗的小说”当然不能成为小说。但是,如果核心中缺少“阴森森”或“晦暗的”感觉,小说的基础也不存在。例如,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就有“阴森森”和“晦暗的”感觉,但在小说中沐浴的月光下,它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感觉。精彩的小说中都会发生这种现象。村上的这部小说也是如此。

比如阿根廷人也会读到这部小说,这样的书也适合销往那里。当然日本的读者也是形形色色的,但国外的读者层具有压倒性的广泛性。世界上既有非常富裕的地方也有极为贫穷的地方,而后者的读者也具有压倒性的广泛性。这样的作品在非洲也会有读者,我深信不疑。钢锥杀人那般异国情调职业杀手与异教的故事,或异教会员的纯朴女儿与贫穷的NHK收款员之子的故事,这些皆有共通之处。自《天黑以后》,村上春树写作的主要考虑对象就完全限定在英语读者层。我认为,他自己也认定非此不可。

我在阅读这部小说之前,曾经撰文论述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水井意象。因为今年春天有机会去了美国的大学,我想整理在那里讲课的材料。在琢磨此事时我发现,有趣的是村上作品中除了水井的形象还曾出现过电梯的形象。电梯是水井颠倒的形状。同时观察水井和电梯便可知道,村上的水井形状从初期的《且听风吟》到《奇鸟行状录》就一贯性地出现,而在《奇鸟行状录》第三部的最后显示出一种形状后就消失了。在其后的《斯普特尼克恋人》中:主人公去希腊时听人说,“这座岛上已经没有水井了”,且否定说“电梯”与渡船不同,不会有满员的情况。这是借登场人物之口宣告——已来到无水井无电梯的世界。

但是,如果埋掉水井将会怎样呢?世界会怎样变化?读过作品就会知道,此次的《1Q84》有所表明——“水井”确实出现了。我想这里表明的是,到有水井的《奇鸟行状录》为止,村上的小说都是隐喻的世界;而在水井消失之后,它就变成了借代的世界。村上的新作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

从隐喻的世界转向借代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儿呢?要想充分说明这一点还得多用些时间(笑)。借代的世界有《斯普特尼克恋人》、《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一系列作品,就《天黑以后》的关联方面讲,这里的叙述者是“我们”。但村上此作中的“我们”,却变成了两个月亮俯瞰这故事的世界(笑)。作品的人物则在仰视“我们”,于是“我们”变成了两个月亮悬于空中。  这部作品问世时,评论家和批评家别说什么“可能要出BO()K3,所以还不好评说”。我想,还不到谈论奥姆如何之类局部问题的时候。那样做,未必能应对此般事态。P1-5

后记

村上春树《1Q84》中文简体字版在京首发。首印量高达一百二十万册。这样的媒体简讯挺邪乎或令人振奋。有报道称,该作已在日本创下单月销售的最高纪录,至2009年底,半年时间两卷合计销量达230万册。与此同时,《1Q84》的译著在韩国、台湾等地,都有相当惊人的销售业绩!目前,美、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巴西、阿根廷等40多个国家,也竞相购得了《1Q84》的版权。村上春树赚得盆满钵满。人们将《1Q84》赞为一部“绝爱”之书、时代之书或命运之书,一系列溢美之词“新亮点”、“高峰”、“万众瞩目”、“广泛关注”、“最大战果”、“最被看好”云云不绝于耳。那么,究竟当如何看待村上的这部新作?究竟当如何看待村上新作的热销现象?此乃文化人该当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并不是好卖的图书,就一定是值得文化人如此追捧的对象。

本来,翻译完这部论集,作为译者的工作已经完结。论集究竟说了什么?读者只需拨冗阅读即可。当初也没有将此翻译当做多么重要的工作。但是,完成翻译、同时面对如此怪异的出版现象时,我还是感觉我们作为译者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尤其对于国内的众多村上文学读者或“村上迷”。我觉得,一般读者盲目跟风是情有可原的。但作为学者或文化人,就应当在为热销晃眼、迷惑的同时,沉下心来仔细地阅读作品,且关注日本国内或翻译了村上此作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者、文化人,是怎样看待和评述村上文学的。通过翻译,我肯定日本文学、文化界的理性态度。我们翻译的这部译著就是一个明证。怎样看待村上春树,根据个人的文学理念和喜好,当然会各有不同。问题在于,论集中的相关学者或作家翻译家,各以十分理性的评说,准确表达了自己对村上新作及其热销现象的客观看法。这些评说,无疑有助于引导日本文学走上更加健康的道路。事实上在翻译这部论集时,我们曾十分明确地感知了日本当今的社会文化状况——这种各抒己见的理论方式,颇似日本国会中执政党、在野党的激烈辩论,你说的未必是正确的但你有如实表述的权利,不必考虑其他人事上、经济上的种种牵制,这显然是一种良性的文化氛围;当然,论集中多数论者对于日本文学的执着与认知水准也是令人钦佩的,其实这也是日本读者市场的一个直接反映,必须承认,尽管日本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出版销售亦不景气,但因有着这样一个潜在的、良性的文学环境,才有可能出现动辄数百万册的销售量。而恶性地、片面地一味追求作品的可读性或销售量,等于是缘木求鱼。完全失却了理性声音的、非理性的阅读市场,究竟要把读者引向哪里?同时那样,也不可能促成日本那样的文学出版奇迹。我们知道,国内文学出版业也有动辄数十万的销售业绩。但能否像村上这般具有持续性后力?令人怀疑。

作为译者,说实话对中国当前的文化市场持厌弃态度,那些自称为文化人或文化使者的名流,在做什么?甚至不惜去做庸俗性文化现象的伴娘。我们并非无分析地否定村上的这部新作,而是借村上贬斥当代中国一种庸俗的文化风习。只要获奖,只要好卖,只要经济效益惊人,就无分析地大肆吹捧,连文化人假装的那点矜持都已荡然无存。此时,我才感觉翻译这部论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价值并不单纯在于理论了村上新作的作品本质和热销现象,而在于邻国日本知识阶层文化态度或文化姿势的翻译与绍介——或将起到观照式的促进作用。

说实话,我原本不喜欢村上的作品——不喜欢那种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明明媚俗却又装得很纯粹。村上的小说有这种倾向。但我不是照样翻译了村上热销图书的相关论集么?实话实说,多半出自对于“村上现象”的特殊好奇。到底怎么一回事呢?想必读了原由河出书房出版的这部论文集译著,读者会有相对清晰的认知。再有,村上的确早已盆满钵满。干吗什么都得占全了呀?干吗还那么在意这个、那个奖?说透了也是贪得无厌和矫情。话说回来,没准儿正是人们的这般热捧或骂贬,才使村上和出版社得以如此喜形于色。如今就是这样的一个世道嘛。越有人骂越红!有本事你也来来?别看着人家红眼,掉你自己的价。当然,小说的读者形形色色,完全没必要根据一类读者、论者的标准或喜好,来完全不起作用地发牢骚。

魏大海

2010年6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集中的相关学者或作家翻译家,各以十分理性的评说,准确表达了自己对村上新作及其热销现象的客观看法。这种各抒己见的理论方式显然体现了一种良性的文化氛围。“村上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想必读了原由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这部论文集译著,读者会有相对清晰的认知。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魏大海

大家都说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村上春树世界的集大成之作。不过我却认为,作品的主题却未必火候成熟。

——川村凑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文本中,总会在某处具有自我评价式的元素。在《1Q84》中的这种倾向尤为显著。

——石原千秋

这部小说在文学性方面出现了完全的错误。

——佐佐木中

批评家必定会说“没读懂”,那就姑且作为凡夫俗子妄解的记录吧!

——千野帽子

我从《1Q84》中强烈地感受到人类之手操控时间世界引发的悲哀。

——新元良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