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重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张振学编写的《道德高于一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精辟深刻的论述,阐释了道德的深刻内涵以及道德修养的简便途径。无论你是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员工,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必要沉下心来好好读读本书,因为只有重建全社会的道德高地,只有驱除自己心中的乌云,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星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高于一切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张振学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德重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张振学编写的《道德高于一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精辟深刻的论述,阐释了道德的深刻内涵以及道德修养的简便途径。无论你是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员工,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必要沉下心来好好读读本书,因为只有重建全社会的道德高地,只有驱除自己心中的乌云,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星空。 内容推荐 张振学编写的这本《道德高于一切》阐述的是道德问题,其实也是管理问题。靠什么管理社会?靠什么管理国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什么管理自己?表面看靠的是制度,实质上靠的是道德。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道德高于一切》既可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自省读本,也可作为各行业新老员工和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培训手册。 目录 第一章 心纵如马,道德为缰——道德是人性丛林的最高准则 1.人格需以道德滋养 2.道德需要良心的检阅 3.道德是一种责任的修炼 4.铁肩担道义,责任著良知 5.守住做人的道德底线 6.事无巨细,唯道德是尊 7.仁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8.道德是责任最明亮的眼睛 9.道德具有感召人心的独特魅力 第二章 社会秩序的实质来自心灵秩序——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守护神 1.诚信开天下,道德载万物 2.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3.道德是秩序的无形维护者 4.道德信仰可将社会的天空照亮 5.善良是人类美德之本 6.君子爱财,取之有德 7.用美德守住心灵那片净土 8.和谐社会呼唤道德回归 9.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第三章 道德与法律在互动中构建人类文明——德治贵在治心,法治重在治行 1.道德水平是衡量国家文明的尺度 2.道德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既理智又温馨 3.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令人悲悯的 4.让法律为道德良知保驾护航 5.化法律与道德冲突为协调并用 6.社会文明要靠道德和法律互补 7.敬畏法律,是践行法治精神的前提 8.回归伟大的道德时代 第四章 从管理道德到道德管理——道德既是管理工具,亦是管理目标 1.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2.管理道德是组织肌体的中枢神经 3.道德让管理竞争优势凸显 4.让道德的光辉洒满管理的每个角落 5.人性管理是道德的根本性归依 6.制度设计体现管理道德的水平 7.道德管理在于开发人的精神能量 8.让敬业成为员工的一种道德自觉 9.道德是基业长青的擎天柱 第五章 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标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 1.官员修身正德是行权理政的根本 2.品德是为官之基 3.官德是道德教化的风向标 4.领导干部要把官格与人格统一起来 5.官德丈量着领导的高度 6.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 7.官德体现在官与民的关系之中 8.正官品先正人品 9.做人不踏底线,为官不越原则 10.勇于担当是一种可堪大任的官德 11.把修身当成每日必修课 第六章 小成靠智,大成靠德——道德是一种人人敬畏的力量 1.德才兼备:千古用人标准 2.虚伪的道德撑不住成功的腰板 3.有才无德者难成正果 4.智高德薄者笑不到最后 5.成大功业者必有大德奠基 6.沧海横流方显巨人品格 7.道德是留给子孙最好的遗产 第七章 道德提高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仁爱是道德的华美外衣 2.践约是文明社会开出的美德之花 3.小细节彰显大道德 4.尚荣知耻是立德之基 5.自我谴责是社会道德发展的润滑剂 6.最有序的地方必有美德驻守 7.人人有爱,处处逢春 8.让道德的甘霖滋润每个公民的心田 9.弘扬雷锋精神,推进道德建设 第八章 人人都应按套路出牌——尊崇道德,从我做起 1.职道德在于做好本职工作 2.诚信是维持社会稳定关系的基础 3.从修身做起,赢在起跑线 4.口德,让你的语言闪烁文明之光 5.礼貌是教养开出的花朵 6.强化网德,道德没有虚拟 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8.为别人搬开绊脚石,为自己铺路 第九章 恪守道德,勿须提醒——让遵守道德成为习惯 1.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做人的底线 2.让恪守道德成为习惯 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4.信义是价值永恒的信条 5.廉以修身,俭以养德 6.学会用自律竖起道德的标杆 7.从道德的受惠者到道德的授惠者 8.踏破道德底线的代价 第十章 走出道德洼地——成功人生因道德而精彩 1.诚实是赢得信任的法宝 2.走出“看客”的包围圈 3.良心是有意识地奉行道德 4.中正品方之人是职场极品 5.谎言腿短走不远 6.道德洼地不可居 7.与人绝交不出恶声 8.占领道德高地,方显高尚人格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3.道德是一种责任的修炼 责任是一种道德,道德也是一种责任。道德责任是履行其他各项责任的推进剂。道德责任是一种超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之上的无形的、至高无上的责任。但是,它又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责任,而是必须借助于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而道德责任与其他责任相比更为根本,主体正因为有了道德责任,才有自觉履行其他具体责任的行动。 因此,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的依据和前提,社会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责任。这种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规范参考系中,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对自己某一具体行为善恶性质的自觉控制力;二是对某一责任行为的执行力度或认真程度;三是对行为后果自觉承担的充分认知。也就是说,道德责任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自律的道德承担,正如康德所说的,道德责任是我们的自觉,并承诺道德法则对我们的约束。甘心情愿地接受约束,并在实践中坚守,才会让道德责任熠熠生辉。 而勇于坚守道德责任者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其人。 宋濂是我国明代的著名学者,也是个极其重视守信的人。年轻时代,留下了许多守信的故事。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名人请教,时间是事先约定好的。谁知将要出发时,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怎么去得了?”宋濂回答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耽误拜师的时间了,那是一种失约。失约,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也得出发。”说罢,就冒着大风雪出发了。 一直走了一天一夜,宋濂如期赶到了老师的家门口。 当意外地看到这个全身湿透的年轻人站在自己面前时,老师感动了。他说:“年轻人,你这样的守信,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北宋时代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年少时就是个诚实守信的学子。他的学问和良好的名声,都与他的诚实守信品格有关。 14岁那年,晏殊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了朝廷。他这种情况,本来可以不参加考试就直接做官,可是他不愿意,一定要参加考试。 考试时,他的卷子交得特别快,而且文章也写得特别精彩。他不费劲地从1000余名学子中脱颖而出。最后一关是接受皇帝的殿试。没想到,一见皇帝的面,他第一句话就是:“皇上,臣下上次考得好完全是一次意外,因为那考题是老师以前多次给我做过的。我要求皇上再试我一次。”皇帝十分惊异于这个年轻学子的诚实,就再出一道题,让他当时就应对。结果考得又很出色。 皇帝当着众臣的面说:“我看重晏殊倒不只是他的学问才气,更重要的是他是个诚实的人。这样的人难得啊!” 2006年4月3日,第1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揭晓。从首届只有本市的数十个演员申报,到本届的海内外17个剧种、150名演员报名。以诚信为基础,依靠“纯洁公正”,上海的白玉兰已经香飘四方。 建设诚信的“白玉兰”,作为评委会主任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功不可没。谁都知道,没有这位诚信的表演艺术家,哪有诚信的“白玉兰”?在16届白玉兰奖颁发之际,人们一致同意将“白玉兰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袁雪芬老人,道理也在于此。 讲到白玉兰奖,就不能不说像白云一样冰清玉洁的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在她当主任的16年间,“白玉兰”始终没有闹过丑闻。袁雪芬有句名言:“吃饭勿到,送礼勿要。”她说的,也是全体评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有一年,在评奖前,袁雪芬所在的上海越剧院一位同事来看她,同时来的是家乡剧团的几位客人。家乡的客人来到,她是很高兴的。但是,当客人送给她一条沉甸甸的金项链,并要她在评奖时“照顾照顾”时,她马上不高兴了。她厉声对客人说:“快把那项链收起来!至于评奖,那应该是公正的。评奖没有一点诚信,还评什么奖?”她不客气地硬是把客人“撵”了出去。 白玉兰奖评选有一套铁的规则:凡是“送礼者”,一律取消评奖资格;评委看戏后,一律不到后台私自与演员接触;评委不擅自对外发表观后感,因为那样会被人误解为整个评委会的意见;评委绝对不能收受来自任何一方的请客送礼…次,一位评委在推不掉的情况下,收受了别人的一点小礼,后来也是自己主动向领导反映的。袁雪芬知道后,十分愤怒,狠狠地批评了对方。最后还是作了警告处分,并要求他以后不再重犯,如再犯,定然开除出评委行列。 这些定下的规矩,袁雪芬老人自己是身体力行的。在评委统一口径前,她总是守口如瓶。一旦作出决定后,就基本上不更改了,即使自己有独特的看法也不例外。应该说,演艺圈内的腐败现象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像袁雪芬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遵守规矩,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难看出,从宋濂到晏殊,再到袁雪芬,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在于对道德责任的坚守。的确,道德责任成于坚守。坚守是一种严格的自律,是一种对承诺的兑现,是一种对原则的践履。它源于一个人的道德自信与自律,源于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忠诚与企盼。坚守是艰难的,因为它须经受社会大熔炉的焚烧与冶炼,才能射出强光,让社会阴暗的一面在它的灼照中无所遁形。 P10-12 序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高尚与卑微;它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它更是一种力量,鞭策着人们与真为邻,与善为伍,与美同行。 我国向来就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度。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及后来“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语言,是人们纯洁内心弹奏的最美妙的音符。从尧舜禅让到孔融让梨,从舍生取义、以身报国的革命先烈到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是人们崇高品德绽放出的最美花朵。翻一翻中国的历史,不管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现代史,无不闪烁着道德的光芒,无论何时都会让人们心潮澎湃、无限敬仰。 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物质达到了空前的丰足后,社会道德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贫乏。当众生喧嚣几乎遮蔽凶手连捅受害者八刀的残暴,当留日学子将屠刀挥向自己的母亲,当瘦肉精和染色馒头大行其道,当躺在车轮下的小悦悦面对的只是路人冷漠的眼神……面对这一切令人咂舌的惨剧,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么了?!我们的社会俨然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 “经济在发展,道德在滑坡”、“市场在繁荣,人心在恶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管理者面临的不争事实。是谁糟蹋了我们的道德?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良心?是谁折杀了我们的诚信?是谁倾覆了我们的公平?是谁掀翻了我们的正义?面对社会上不断上演的一幕幕道德沦丧的丑剧,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课题已经展开,警钟已经敲响,挑战已经到来:拯救道德,拯救诚信,拯救人心,拯救公平,拯救正义,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精神,器就是物质,两者必须平衡,才能维持社会的和谐关系。人类几千年来都一直被这两者撕扯着,纠缠着,社会管理者也一直在做着平衡的努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曾经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国家,人们的社会生活,处处被绑架上了道德法庭,接受道德的拷问和质询,乃至于忽略甚至践踏正常人性的底线,“道德杀人”曾经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这无疑代表了时代的巨大进步,但我们需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物质主义的糟粕之中,导致道德上的虚无、沉沦、扭曲与异化。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只有真正构成平衡关系、和谐关系,才能重建我们这个民族和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高地。 道德是一种心灵的自觉,体现为自觉的信守,自觉的遵循,自觉的修正,自觉的行动和自觉的习惯,并最终上升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管理境界。 道德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动机管理和效果管理,“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和“做到什么效果”必出于一种自认为合乎某种情理的动机,也必产生某种影响社会舆论和社会关系的效果。这种动机总是源于对某种欲求进行满足的目的,同时在效果上又不背离于自身对善恶判断的标准,而正是这个标准才具有了一种对动机的实施进行制衡的力量,这便是道德的力量。这个标准也就是道德标准。如此说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而只有大家趋同并形成共识的道德标准,才具有至高无上的普世价值,才是管理者们应该倡导并竭力推行的社会道德标准。 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是站在心灵制高点上的公正的法官,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道德问题不能完全靠体制,个体的修炼和塑造同样至关重要。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官员也好,学者、公众也罢,都应上有对精神信仰的敬畏,下有对制度约束的顾忌,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视道德失范现象,正是为了促进道德重建。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身边依然有不少人,固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有着自己高尚的道德追求和道德操守。道德重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精辟深刻的论述,阐释了道德的深刻内涵以及道德修养的简便途径。无论你是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员工,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必要沉下心来好好读读本书,因为只有重建全社会的道德高地,只有驱除自己心中的乌云,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星空。 本书阐述的是道德问题,其实也是管理问题。靠什么管理社会?靠什么管理国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什么管理自己?表面看靠的是制度,实质上靠的是道德。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本书既可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自省读本,也可作为各行业新老员工和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培训手册。 作者 2012年2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