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共5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克敬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安文学,源远流长,不论是风、雅、颂,还是汉赋、唐诗,无不在历史的年轮上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流传下无数优美动听的传说,一次次登上时代的潮头浪尖,树立起大时代的精神标杆。

吴克敏编著的《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共5册)》内容包括:赵丰的《孤独无疆》、国稳社的《彼岸的芦苇》、刘牧之的《拓跋树娥》、曹军华的《朱雀门下》、蒋书蓱的《河流传说》。

内容推荐

《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共五册,分别为《朱雀门下》、《孤独无疆》、《拓跋树娥》、《河流传说》、《彼岸的芦苇》

《朱雀门下》收供了萍踪旅影、遥念张掖、雨中走笔、纸上赏月、畅志园记、德化三日、感悟生命、太湖等雨、闪亮不应黯淡——长沙访古之等作品。

《孤独无疆》收录了精神高地、孤独的散步者、黑格尔的河流、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岁月深处的凝望、花园里的哭泣、萨特,塞纳河畔的风、想象梭罗、尼采的庄园、柏格森的生命之流、柏拉图的洞穴、狄尔泰,心灵的地平线、阅读蒙田、岁月回眸、游戏,快乐或者疼痛……

《拓跋树娥》内容包括在绥德、梁发远、南泥湾、当“黑户”、野狼沟、落宜川、小两口、“红白事”、负重期、漏粉条、依农死……

《河流传说》内容包括逝水流年、消隐的狼、月亮田、白杨树、天鹅、大雪深埋、隐隐约约的水响、河流传说、夜半歌声、雪地上的乌鸦、哀婆、一口无名的碑、玉兰花开、水流翰香、一条河流的传说与他相关……

《彼岸的芦苇》收录了文学与音乐的双翅共振——余华的散文随笔创作、灵魂朝圣与精神历险——读史铁生《病隙碎笔》、文学经典的别样解读——读书笔记集《残雪散文》读后、艺术殿堂的人文之旅——读“名家漫步艺术殿堂”丛书、回归文学研究的诗性本质——读曹文轩的理论专著《小说门》、繁华落尽见真纯——读周一良自传《毕竟是书生》等。

《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由吴克敏编著。

目录

《朱雀门下》

萍踪旅影

遥念张掖

雨中走笔

纸上赏月

畅志园记

德化三日

感悟生命

太湖等雨

闪亮不应黯淡——长沙访古之

风吹雨打风流在——长沙访古之二

关中民俗博物院游记

二赴南郭寺

夜游胡亥陵

觅石记

崆峒笛音

雪记

闲来饮茶雪窗中

太白得石

杞人的申辩

东拉西扯话心态

包公审卷

金藤阁雅集记

东大街587号

文苑记趣

大家之间

倾听陈忠实

大气仁厚陈忠实

三贤旧事

从陈忠实题词看西安报业风景

《西安日报》启用毛泽东所题报头始末

我记忆中的卫老

谒潘天寿旧居

秋走红草园

灵花自有石神佑

黄金扇

向范老致歉

投稿记趣

吴三大先生逸事

方济众画宝收藏记

求字贾平凹

贾平凹用印之秘

贾平凹题秦砖

秦岭高高气势雄——石鲁、钱松喦、傅抱石合作记

倾听秋雨润心声——与余秋雨一席谈

积淀——有关社庆书画征集的回忆

草园问答——与花鸟画家江文湛一席谈

雅玩润心

收藏,是美丽的期待

喜得玉童子

藏家记趣

缘分

白石遗作润古城

收藏记忆

岁月的光华

考证享快乐——《秦岭深处》收藏记

烟霞满纸赋沁园——书斋题名散记

“打眼”亦无妨——紫砂壶收藏记趣

题瓦当散记

字画收藏永远是现在时

少陵原下演传奇

当代长安文人斋号览趣

长安文人挽师友对联散记

墨梦沉醉

在黄土地上发掘大美——记画家刘文西

情寄山水间——记青年画家刘星

山庄之晨——读刘星新作所记

但得神似不以迹求——速写冯晓军

山水依依情悠悠——初识山水画家雷龙璋

云烟丘壑出机杼——读《雷龙璋国画小品集》有感

在墨梦中沉醉——书家赵大山写意

雄山秀水现笔端——青年山水画家刘瑜小记

速写丁伯令

大味必淡——致金石书画家丁伯令

老者——书家石宪章速写

法由古授美自我成——走近邱宗康

“邂逅”杨佳焕

伯令来电

吟赏丹青

胸中有云霞笔底生云烟——关于画家学养的思考一

腹有诗书气白华——关于画家学养的思考二

读崔振宽画作有感——关于画家学养的思考三

漓江帆影话罗铭

秦巴山居说老崔

鉴字——关于钟明善的话题

好画如美人

端庄兼流利沉着复痛快——赏卫俊秀书法

康师尧《松菊图》感怀

惠风伴我

率真质朴清新感人——读王玮珍将军诗集《白头草》有感

沉雄壮阔涵盖万有——《走进大秦岭》印象

坎坷的足迹不懈的奋斗——读《寻找大秦帝国》有感

志士情怀家国忧思——读《最后的潼关》有感

亦文亦侠郭兴文

茶民逸事

将军逸事

诚厚致远马明军

共泣杏林殇劲旅长怀圣手护新生——祭屈新中教授

禅机雅韵话“五明”

朱雀门下

友人篇

同仁篇

画廊篇

后记

《孤独无疆》

精神高地

孤独的散步者

黑格尔的河流

清晨的第一缕曙光

岁月深处的凝望

花园里的哭泣

萨特,塞纳河畔的风

想象梭罗

尼采的庄园

柏格森的生命之流

柏拉图的洞穴

狄尔泰,心灵的地平线

阅读蒙田

岁月回眸

游戏,快乐或者疼痛

一棵树的生长过程

几盆花草的命运

北方的冬天

少儿时代的游戏

讲述一条河的故事

过夏

搂柴的岁月

银杏,记忆的碎片

童年的若干个细节

月是故乡明

与足球有关的失眠

笔走天下

禅意梧桐山

大足石刻:凝固的岁月烟云

扬州风物扫描

一座城市的细节

井冈山风景线

走湘西

阅读宝峰湖

从蓬莱到长岛

拥抱观音山

相约武当山

澳门,莲的境界

解读忻州八景

禅意物象

鸟类辞典

北方,树的风景

女画家和一座村庄

乡下的事物

蚂蚁词语

汉江湿地禅意飘逸

风的感悟

成语里的动物

人与苇草

三只美丽的蜘蛛

榆树,祖父的风景

与植物有关的词语

《拓跋树娥》

上部

第一章 在绥德

第二章 梁发远

第三章 南泥湾

第四章 当“黑户”

第五章 野狼沟

下部

第一章 落宜川

第二章 小两口

第三章 “红白事”

第四章 负重期

第五章 漏粉条

第六章 依农死

《河流传说》

逝水流年

消隐的狼

月亮田

白杨树

天鹅

大雪深埋

隐隐约约的水响

河流传说

夜半歌声

雪地上的乌鸦

哀婆

一口无名的碑

玉兰花开

水流翰香

一条河流的传说与他相关

黄沙梁的隐喻——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及其它

诗心·爱心·童心——杨文丰《自然笔记》的“三心”

抒写人心的温情与坚韧——吴克敬《初婚》印象

用小说为大众写戏——何群仓《路上有狼》的创作探索及实践

我读《石泉慈善纪事》

我读《智圣鬼谷子秘传》

浸透长夜的暖意——《细溪诗文集》读感

诗意的栖居

读费秉勋的一本书

敬重陈忠实

好女如诗——桑眉印象

真情写作的力量

风·音乐·马——韩少立画“马”之精神意象

童心的缅怀与回归——我读赵心琴的绘画

禅境与诗意——杨遇泰山水画赏析

我读袁开齐的绘画

倾听余凡的世界

遥看江城

穿越时空的魅力

从《空山鸟语》说起

描写生命的真实与疼痛——华成发的绘画及书法

在和风细雨中曼舞——如洁及其笔下的月季

春天有种无名的花——读张文治山水画随感

樊大牛漫像

孤独行走的骆驼

我读杜昌义的书法

康金鸿的书法状态

如歌的行板——刘新民的书法状态

陈长吟摄影的特点及意义

梦想黄昏——走进陈耀明的摄影世界

在平凡中寻找诗意——读王仰才的摄影

记录城市的人

山光水色

上山,下山

燕子洞行记

中坝峡谷探行记

三到龙王峡

草葩淖纪事

西峡纪事

遭遇洪水记

水韵弦音

声响

一座城市的气质

饱含散文优势的作品——评蒋书蓱散文集《河流传说》何群仓

诗情与富含象征意蕴的散文杨文丰

《彼岸的芦苇》

书与人

文学与音乐的双翅共振

——余华的散文随笔创作

灵魂朝圣与精神历险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文学经典的别样解读

——读书笔记集《残雪散文》读后

艺术殿堂的人文之旅

——读“名家漫步艺术殿堂”丛书

回归文学研究的诗性本质

——读曹文轩的理论专著《小说门》

繁华落尽见真纯

——读周一良自传《毕竟是书生》

快乐地成长和成长的快乐

——读《教育无痕——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

稚嫩却蓬勃的思想芦苇

——读余杰随笔集《老鼠爱大米》

亲情的挽歌苦难的忧思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清通雅致的书话小品

——唐弢与书话写作

名士风范书生情怀

——读《郁达夫日记》

知识分子的文化阁楼

——读沈昌文随笔集《阁楼人语》

心理分析的“乐曲流”

——耶利内克的小说创作

秦之声

叶广芩:周山至水的文学志愿者

——对作家挂职制的专题研究和文化思考

情绪·情感·情调·情境

——读叶广芩家族文化系列小说

“像大山一样思考”

——读长篇生态文化札记《老县城》

水的诗学

——长篇历史小说《圣哲老子》意象解读

身份政治语境下的乡村叙事

——评何群仓长篇小说《路上有狼》

生死绝恋中的人性悲歌

——关于《路上有狼》的文本细读

文体创新中的思想之旅

——读赵丰散文集《秋天备忘录》

序与跋

蝴蝶风筝飞舞时

——序张芳红《花开的声音》

看看,他来了

——序《肖平油画选》

牧歌与梦呓

——何俊锋散文集《故乡听雨》

生活的歌者

——惠智勇诗集《峡谷履痕》

有心人的私家叙事

——李志健《人生履痕》

编与读

稿边絮语

——《周至文艺》编辑手记

边看边想

——《金周至》文化副刊专栏

凝聚核心作者做强品牌内刊

——点评《周至史志通讯》

疏离状态下的纯正与苦涩

——关于李明涛及其散文

谁解枯蓬胜艳葩

——肖平“残荷”系列油画读后记

再现语文之美

——关于景卫平的散文

无物之阵中的生存困境

——评赵永武短篇小说《离婚女人安小雅》

听与说

精神成人与心灵显影

——在周至县文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周至,文化人是有福的

——在全县文艺文化成果奖颁奖仪式上代表获奖

者所作的发言

向叶广芩这样的作家学习什么?

——在中国作协调研叶广芩挂职座谈会上的发言

附编

清静之音张兴海

勇气可嘉何群仓

林子外的一棵树王超

语言的舞者 梁库望

文章故人情 景卫平

前赴的姿势李明涛

从评论中来到评论里去张攀峰

后记

试读章节

遥念张掖

人有时真是奇怪,凡事皆求新鲜,而独对于故乡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却多有眷恋。我对于第二故乡张掖便是如此。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与武威、酒泉、敦煌古时共称河西四郡。据史书记载,汉朝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为了反击匈奴右部的骚扰和进犯,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河西走廊一带多次征战,斩断了匈奴与青海一带盟友羌人间的联系,取“张中华之大掖,以断匈奴之右臂”之意,始建张掖郡,张掖名称也便由此得来。多情而富有的祁连山雪水在戈壁滩上浇灌出了块块绿洲。张掖便是这些绿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得一年四季充足的阳光照射和丰沛的祁连山雪水浇灌,张掖有着极为丰富的物产,要不是亲眼所见、亲口所尝,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全国亩产量最高、面粉质量最优的小麦不是产自华北平原、八百里秦川,而是出白戈壁滩深处的张掖。除优质小麦外,张掖还盛产瓜果、蔬菜和葵花籽、油菜籽、蚕豆等经济作物。蔬菜中诸如内地所有的黄瓜、西红柿、茄子、大辣子等时令菜,张掖一应俱全。你若是夏季或秋季来到张掖,定会让你大饱口福。夏秋季节这里不仅有遍地飘香的西瓜、甜瓜、鲜桃、葡萄等,而且还有你从未品尝过的苹果梨。苹果梨是当地果农以苹果和雪梨杂交后培育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水果,它集苹果与雪梨的优长于一身,既有苹果的甜脆又有梨的水分,吃起来酸甜清爽。张掖还是闻名西北的冬菜生产基地。每年国庆前后冬菜成熟季节,是张掖车辆和外来人员最多最集中的日子。那几天从兰州、西宁、格尔木、玉门等地而来购买大白菜、萝卜、大葱的车辆,竟往往会使张掖的大小饭店、招待所、宾馆等一夜爆满,通往城郊菜地问的公路上,随处可见满载而归的加长汽车。直到原先一片翠绿的菜田坦露出了黑油油的泥土后,张掖才会逐渐恢复它往日的平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饮食文化。张掖市中心地带的集贸市场前有一著名的小吃街,那里个体餐饮摊一字儿排开,各种当地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搓鱼子、香头子、拉条子等都是当地面食中的精华。由于得天独厚的充足日照和昼夜间的极大温差,使得张掖的面粉比起别的地方来,具有一种独特的韧性和筋劲。用这种面粉做成的面食捞入碗中,撒上干辣面、香菜末,再浇上一大勺五香大料煮熬出来的肉汁,食用起来,简直比生猛海鲜还要带劲。

张掖人热情而好客。在张掖,凡上门者主人一律视为客,客来决无只喝茶不饮酒之理。喝酒时也决不浅尝辄止,总要喝个一醉方休。善饮是当地男子的一大特点。酒在河西走廊耗量极大,故当地县县有酒厂而无一亏损。张掖城中常有好客之人邀三五知己上门豪饮。那酒席一旦摆开,就绝不是两三个小时所能收场,而往往会喝个通宵达旦。在张掖,醉汉倒卧于街头司空见惯,且极少有人上前打扰。那醉汉们往往是倒于路边昏睡上数小时,等酒劲过后起来拍拍尘土,没事般走人。

虽然位于内陆腹地,但张掖人却绝不孤陋寡闻,相反他们眼界之开阔和对待新生事物之热忱,比起沿海来毫不逊色。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刚建成不久的张掖宾馆就派出了一支培训队伍远赴香港学管理、学服务。迪斯科、霹雳舞在中国大陆兴起不久,夜晚的张掖街头,男女青年们已跳得如痴如醉。十多年前商品经济大潮在神州大地涌起不久,张掖的个体老板就将生意做到了兰州、金昌……

在张掖生活的近十年间,当地人民群众的勤劳与质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无论春夏秋冬,每当我于黎明时分在军营外的戈壁小径上出早操时,都能见到当地老乡赶着他们那小毛驴车开始一天辛勤劳作的身影。毛驴四蹄叩击戈壁碎石发出的踢踏之声和小毛驴颈下那叮当作响的悦耳铃声,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高原之晨》图。

转眼间,告别张掖已经十年了,如今的张掖肯定不是记忆中那个张掖了,什么时候我才能再一次故地重游,吃上一碗地道的搓鱼子呢。

雨中走笔

忙碌了好久,难得今日的清闲。下班后,心无牵挂,又适逢天上飘着淅淅沥沥的雨丝,我执伞走在街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别提有多惬意。置身于这如丝如缕、如云如烟的雨中,人的思维也不由地变得活跃而浮想联翩了。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以为还应加上文人爱雨。不信请看千百年来,雨催生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思呵。且不说王维、杜牧笔下的“空山新雨后”及“清明时节雨纷纷”,仅是戴望舒一首《雨巷》便带给了我们一曲雨中美的绝唱: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

结着幽怨的姑娘

普通的巷道、普通的彷徨者,因了雨的点缀,竟变得如此的隽永而富有韵味。对于雨,尽管人们的表述方式不同,但喜爱之情却是一致的:农夫说,雨是上苍赏赐给人类的甘霖;诗人说,雨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独特的风景;摄影家说,雨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和亮点。闭起眼睛一想,烟雨朦胧的街头,你撑着一把雨伞,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漫步走着,看雨水冲刷着四周的楼房、街道、树木,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而湿润,你能不惬意、不气定神闲,不发白内心地热爱眼前的一切和这个世界么?P3-5

序言

中国是一个文学的泱泱大国,西安的文学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漫长的历史传统。作为中国曾经的十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集天地之大成,汇五湖四海之文化思想于一炉,铸造出了辉煌灿烂数千年的文学精品,成为中西方文学家和思想家膜拜的圣地。

西安文学,源远流长,不论是风、雅、颂,还是汉赋、唐诗,无不在历史的年轮上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流传下无数优美动听的传说,一次次登上时代的潮头浪尖,树立起大时代的精神标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建国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迅猛,各种思潮蓬勃涌现,而以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著名作家,以西安为中心,创作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坛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和涌动,引起了极大的注目和赞誉。

今年是2011年,新中国己过一个甲子,文学伴随着文明的进步成长成熟,迎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但也面对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思想维度和社会切面,如何把握当下,引导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和整合融合,成为新一代作家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落实市委“出人才、出精品”的指示,切实改变西安文学队伍后继乏人、精品力作不多的创作现状,在西安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文联、西安市作协首届签约16名中青年作家。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呵护蓓蕾幼芽的成长,激励、引导和支持中青年作家积极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并资助其出版,为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铺路搭桥。

播种是艰辛的,收获是喜悦的。春华秋实,一年的时间过去,我们收获了第一批的五部作品,它们是赵丰的《孤独无疆》、国稳社的《彼岸的芦苇》、刘牧之的《拓跋树娥》、曹军华的《朱雀门下》、蒋书蓱的《河流传说》。

作品出版后,我们还将举办作品研讨及宣传推介会,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参加,通过相互的交流探讨,不断提高作家们创作的艺术水平。与此同时,我们将联合相关刊物和媒体进行报道,以期扩大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影响力。

在此,给予本次结集出版的作家以及作品以美好的祝愿,并希望后继者努力前行,再创西安文学创作新高潮。

是以为记。

后记

“心灵在天空中飞翔,从此我退化了翅膀,因为我没有一件乐器,所以我才写诗的文章。”尽管至今我还未写出诗样的文章,但二十年来名士贾平凹的这段独白给我的慰藉,却是无尽的。

陈忠实先生云,文学方面的天分,说得更物质化一点是对文字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当然我不敢同陈老师一般的贤者相比肩,但对文字的敏感喜爱,有时甚至是陶醉其间却是常有的状态。优美隽永的文字常常浇灌着我的心灵。捧读她们,每每令我如沐春风、如着春雨、如饮醇醪。因而我曾在一篇名为《纸上赏月》的短文中抒发过这种快意。而“春雨着我”也是我近期拟请擅长金石者刊刻的一方闲章的内容。感谢文字丰富了我的人生,感谢文字给了我以生命的享受和快意,感谢文字使我的所思所想得以飞翔!

少年无不有着美好的希冀和高飞的梦想,把自己的生命轨迹、经历见闻、思考成果等汇编成册是我十多年前行将告别军旅生涯时的梦想。那时这种愿望和冲动竟有些强烈。此后经年转入报社工作,虽仍坚持着写作,且每每有生命的感悟、见闻的奇异、思悟的火花化为习文的嗜好。但出一本集子的愿望却如日益远去的童年,是愈来愈淡了。

承蒙关注并了解我写作状态的友人的举荐,辛卯年初将我框入西安市签约作家行列。这才推动了《朱雀门下》的产生。这里之所以用“推动”二字,是因为写这篇后记时,我刚刚读到朱鸿的《送曹伯庸先生远行》。朱鸿文中的“推动”二字用得真是贴切。不妨拿来一用。

喜爱文字,痴迷文化,每每沉浸陶醉其问,悠哉游哉是我的生活与生命状态,正直与悲悯仁爱是我的做人信条。

感谢在我的生活中与我同行并给予我关注、关怀的人们。

感谢所有参与了推动这本书出版的我的亲友们。

感谢陈忠实老师、吴克敬大兄在序中对我的写作进行了如此美好的解读!

作者

2011年7月1日于曲江翠竹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