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复活的艺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智利)埃尔南·里维拉·莱特列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埃尔南·里维拉·莱特列尔所著的《复活的艺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以其独到视角和辛辣笔锋,通过描述一个自称基督再世的人的一生,展现了上世纪前半叶智利北部某硝石矿区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那里贫瘠、愚昧、落后,充满欺诈、暴力和龌龊的行径。小说的结尾并不出奇,却相当感人。小说的特点在于结构和语言的创新,颇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因此,《复活的艺术》是本值得一读的小说。

内容推荐

埃尔南·里维拉·莱特列尔所著的《复活的艺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内容简介:无业游民多明戈·萨拉特·维加少年时起便自称受到天启,为基督的化身。他隐世得道后四处布道、显灵、赐福,人称埃尔奇基督。布道过程中,萨拉特偶闻智利北部硝石矿区有个笃信圣母的妓女马格莱纳,便兴奋不已,因为他正要找寻这样一位集圣女与妓女于一身的奇女子,让她跟随自己传教,同时做他的情人。《复活的艺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中可马格莱纳却不能答应埃尔奇基督,原因则要从她的身世说起……

试读章节

正午的酷热中,小小的石子广场仿佛飘浮在烈日反射的光芒里,此时,埃尔奇基督跪倒在地,仰头望天——阿塔卡马①的烈日曝晒之下,他的头发显得更加黑亮——心头一阵狂喜。真不是吹牛:他刚刚让一个死去的人活了过来。

多年以来,他四处布道,传播劝人向善的理念,给出劝告,赋予积极健康的思想——顺便说到末日审判就要来临了,爱后悔的人们,有罪的人们,你们赶紧吧,趁现在还来得及——但这经历第一次让他感到如此高尚。而且,这事儿还发生在阿塔卡马沙漠的炎炎烈日之下,或者更加确切地说,发生在硝石矿场中心广场的不毛之地上,一个最不可能出现奇迹的地方。最后,好像这一切还不够似的,那个死者的名字叫做拉撒路②。

在他走遍全国,四处布道的这段时间里,一路走来他治愈了无数身患绝症或饱受病痛的人,有一次还将一位被医学认定无法救治的,奄奄一息的病人从垂死的病床上硬生生地拉了起来。一路上,他被一拨拨各种长相的各类病患追随着——这还不算那些自己走着来,或者被拖来,希望奇迹降临的各种瞎子、瘫痪病人、畸形人和残疾人——他给所有人都涂了圣油,为所有人祈福,不分信仰、宗教或社会阶层。通过他手的触摸,或者借助以草药为基础的家庭偏方——他也向他们分发这个——这位上帝的使者有幸能够让这些不幸的可怜之人中的某人恢复健康的话,哈利路亚,兄弟!如果不能,也哈利路亚!他何德何能,何以对万能的主的神圣旨意表示赞同或不赞同。

但是,让死人复活又是另一回事。这是一项更伟大的艺术。到现在为止,每当某个死者家属走近前来,抽噎着恳求他行行好,去他(她)家看看,能不能为我那个睡梦中死去的儿子做点什么,堂基督先生;或者去给我妈妈涂个圣油吧,她感染了肺结核,刚刚去世了,我可怜的老妈啊;有时候甚至还表示要把家里值钱的物件送给他,既然他不接受金钱的馈赠;所有这些时候,就像在另一些类似的时候,埃尔奇基督总会重复一句话,像贴在杂货店商品上的标签似的:“很抱歉,我亲爱的兄弟,亲爱的姐妹,我很抱歉,但是复活这门崇高的艺术是专门属于圣明的主的。”

当那些风尘仆仆的工人老油条们抬着工友的尸体找到他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说的。当时,他正情绪激昂地谈论着人类的某些发明所蕴含的某种魔鬼力量无论对虔诚的天主教徒,还是信奉上帝或圣母的任何信徒的心灵都会造成某种不良影响。就在这时,矿场的工人出现了,他们穿过人群,把尸体从最外围一直送到埃尔奇基督脚下,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了滚烫的地面上。就像人们告诉他的那样,这个可怜的人,明显死于心脏病突发。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同时开口说话,带着某种内疚和不安。那些看上去有些中暑的人们告诉埃尔奇基督,说他们中午吃完星期四小驴肉之后,为了能够“有劲儿穿过地头”,正想热热闹闹地一起去小酒馆喝上两口,悲剧就这么发生了:他们的工友,突然之间,双手捂住胸口,就像被雷劈了一样,直挺挺地躺倒在地,连一句再见都来不及说。

“他就在这里,先生,”其中一人说,“看看您是不是能比那个游手好闲的教徒做的事情更多一些。说实话,诊疗所里只有消炎用的高锰酸钾和外敷的膏药。”

面对人群的好奇,埃尔奇基督不为所动。恰恰与之相反,他披着那件差点被太阳烧着的紫红色绸缎斗篷,一动不动地盯着死者看,目光空洞,仿佛饥渴的人在沙漠中看到了幻境一般,又似乎进退两难,正在做着艰难的内心抉择。短暂的一段时间——对他来说,这一段时间似乎像永恒一样漫长——带着某种孩子气的夸张,他的目光离开了死者,双手蒙住眼睛,张开了嘴,变换的声音中蕴含着无限的痛惜:

“很抱歉,我亲爱的兄弟们,我什么也做不了。复活这门崇高的艺术是专门属于圣明的主的。”

但是矿场的工人们并不是来听用像玻璃纸一样的漂亮话儿包装起来的拒绝的。他们把埃尔奇基督围在中间,近得都快可以用手摸到他浓密的胡子了,他们不停地要求、请求、恳求,请他看在圣明的上帝分上,堂基督先生,您至少试一试啊。试一试又费不了多少事儿。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您那双圣手放到他们朋友的尸体上——就像几天前他们看到他为矿上的病人做的那样,然后再说上几句“万福马利亚”、“上帝保佑”之类的话就行了。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您一定比他们更懂得要跟天上的那个老头儿说些什么才能打动他。说不定,您说话的时候正好赶上上帝老人家心情好,他就会同情他们的工友,这个勤劳的工人,和别人一样努力干活,自己撒手去了,把一名年轻的寡妇,和一嘟噜七个孩子,扔在这个滚滚红尘之中。先生,您设想一下,七个小崽子啊,像军舰上的七个舱位等级一样一个挨一个,而且还都没有成年。

“这个可怜的小拉撒路,现在他的尸身就躺在您面前,”另一人说,他跪在尸体身边,摆弄着死者的双手,在他的胸前摆放成十字形,“可以说,这个家伙是您的老乡,先生,根据我们从报纸上得到的消息,他和您一样,都出生在科金博省的一座茅屋里。”

埃尔奇基督抬起双眼,望向东方。一时间,他仿佛被空中的秃鹫吸引了目光,它们围绕着一大盘腐肉缓缓地盘旋着,而矿场灰扑扑的墓地就矗立在它们的下方。随后,他不停捋着厚重的下巴颏儿,仿佛对要说的话斟酌再三,最后,他还是带着歉意开口了:

“亲爱的兄弟们,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己出生在哪里,但是却没人知道自己会葬在哪里。”

工人中块头最大的那个,鼻子下的八角胡子上方长着一个大大的痦子,看上去怎么都像是这群人的头儿——老狐狸古铁雷斯,其他人都这样恭敬地称呼他,他礼节性地摘下做工时戴的帽子,他似乎知道布道者对死去的母亲怀有的近乎病态的情感,睁着那双传说中狐狸一般的眼睛,用内疚的语气坚持着:

“可怜的拉撒路,先生,您可以看到他躺在那里,他不但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模范的丈夫、慈祥的父亲,同时也是这片土地上某个尊敬母亲的孝顺儿子,是他可怜的老母亲的唯一牵挂,他特意把老母亲从南方接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P3-6

序言

埃尔南·里维拉·莱特列尔出生于1950年,幼年在智利北部沙漠地区的硝石矿场度过。十一岁那年全家搬迁到安托法加斯塔市。不久,因为家庭变故,年幼的莱特列尔独自一人留在了安托法加斯塔市,以卖报为生。几年之后回到硝石矿场工作,先是做邮差,后来就当上了矿工。十九岁那年,他当起了背包客,四处旅游,足迹踏遍南美洲的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阿根廷等多个国家。旅行中的一次遭遇让他下定了决心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故事真实得让人心酸:某家电台举办诗歌比赛,奖品是一顿免费的大餐。当时的莱特列尔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听到“大餐”二字,立马精神为之一振,虽然此前从未写过任何文字,但是他却觉得自己当时仿佛缪斯附体,提笔写下了一首四页纸的长诗。结果果真赢得了比赛。“饥饿”是莱特利尔进行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此后,莱特列尔许下宏愿,立志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作家。1973年,他回到潘帕斯高原,再次当上了矿工,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接受基础教育。

不过,当作家这个愿望似乎不那么容易实现,1988年,莱特列尔才自费出版了诗集《诗歌与药膏》,一共才印’了五百册,还得亲自上门推销。1990年,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反响平平。真正让莱特列尔声名大噪的,是他1994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伊莎贝尔女王唱民歌》。这部作品一举夺得了当年的智利国家图书阅读大奖,成为当代智利小说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之作。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莱特列尔坦言自己“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并以此为生,以此为乐”。

莱特列尔的第二部小说《献给金鸡独立的天使的颂歌》1996年再次获得智利国家图书阅读大奖,他的作家身份再次得以确认。到2011年,他一共创作了十三部小说,其中2010年的《复活的艺术》更是摘取了西班牙阿尔法瓜拉出版社的2010年度最佳小说的桂冠。

莱特列尔的小说大多以智利北部潘帕斯高原的硝石矿为背景,《复活的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小说讲述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智利潘帕斯荒原上,布道者埃尔奇基督四处云游,传播福音。他偶然得知“虱子窝”硝石矿场有个虔诚的妓女马格莱纳,就赶到那里,想说服马格莱纳和自己一起去传播福音。当时“虱子窝”的工人罢工正处在最紧张的时候,埃尔奇基督对罢工表示支持,不想却惹上了麻烦。矿场管理者找个借口就把他抓了起来,还把为他求情的马格莱纳赶到了潘帕斯荒原上。勇敢的马格莱纳在荒漠中搭起帐篷继续工作。荒漠中马格莱纳的帐篷和门口长长的队伍一时之间成为热议的话题。矿场管理者只好妥协。罢工取得了胜利,马格莱纳也回到了矿场,但是埃尔奇基督却因为想要带走马格莱纳而遭到了工人们的一致排斥。最后,他不得不在新年前夜孤独地转身离去……小说最后,埃尔奇基督又变回到一个名叫多明戈·萨拉特·维加的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复活,开头那次是埃尔奇基督“复活’’了一名猝死的酒鬼,却很快发现自己被人捉弄了;结尾的那次是埃尔奇基督真的复活了马格莱纳的鸡欣弗洛萨,却无人相信。此外,小说中还暗含了另一种“复活”:多明戈‘萨拉特.维加自认被上帝选中,是拯救这个世界的“弥赛亚”。他四处奔走,传播福音,做着和耶稣基督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也受到了信徒的认可,甚至被众人称为“埃尔奇基督”,最后却随着人们热情的退却,退回到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暗指普通人从宗教到世俗的“复活”。

评论界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是很多年之后拉丁美洲文学第一次出现崭新而富有原创精神的作品。小说的宗教意味不言而喻:人物设置、人物的名字,以及埃尔奇基督展示的所谓“圣迹”,无不和《圣经》中的故事一一映证;故事发生的环境无疑向读者展示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智利矿工们的困苦生活。此外,作者笔触老练,行文流畅,语言风格极为鲜明,大量使用智利“方言”以及矿工们的日常用语,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崔 燕

2011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