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治贪第一帝(遥看雍正治贪)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马东玉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正人先正己:惩贪领袖的资质

连平头百姓都知晓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整顿百官之风,领导人,尤其是主要领导人,“一把手”,必须做到个人、家庭子女的清正廉直。个人没做好,歪风邪气,贪得无厌,想让百官清正根本不可能。

“一把手”做不好,中央大员看得清楚。做一点坏事,大员会十倍做坏事。中央大员做坏事,地方封疆省市大员看得明白,他们会百倍做坏事。如此一层看一层,到州县和乡镇村官,便只会做坏事,不再做好事了。何谈官风?何谈整顿?所谓无官不贪,便是这么形成的。

看看历史上那些贪侵盛行的时代,哪回不是因为上边先出问题?

满天下人都知道的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她自认为数十年为国家辛苦,自己过个生日多花点银子完全应该。她却不知这么做直接影响李鸿章等手握军权,却只向她讨好而不抗战的一批人;为她操办庆典的中央各部大员不仅不问甲午战事,还正好借着操办庆典大捞油水。如此一来便使日本大踏步进入中国,造成中国划时代的割地赔款,官场也更加黑气弥漫。

再如,慈禧在宫中器重阉人安德海,也自认为让这个“小安子”为自己的生活做点事,没啥了不起。然而这个“小安子”却仗着慈禧的宠信作威作福,宫中和地方官员也走“小安子”的门径大做坏事。“小安子”不仅敢养着军队、妻妾、乐队;还敢干预政事,破坏成法,无所不为……

还有,就是个人做得好,但却管不住家庭子女,也难当惩贪和治官的重任。

还说人们熟悉的,慈禧太后的小叔子,被戏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他同当时的西宫皇后那拉氏联手发动北京政变,控制了清政府的最高统治权,又与慈禧太后组成“垂帘”与“议政”的联合统治。

恭亲王年轻睿智、英姿勃发,领导了中国近代的首次“自强”运动,是很有作为的政权主持人,目光远大的改革领袖。他与慈禧皆值盛年,慈禧27岁、奕沂30岁,皆有治好国家的想法。他们对道光、咸丰以来的腐败政治和官场,都有治理的决心,他们也的确作出了重大成绩。他们曾大刀阔斧地整饬贪官和冗员。他们联合诛戮两江总督何桂清、捕杀北京政变的功臣胜保。

被革职的贪员、冗官一大批。如云贵总督福济、陕甘总督乐斌、安徽巡抚翁同书、福建巡抚瑞殡、内阁学士巴彦春、光禄寺卿雷以诚、兵部满员庆英、直隶顺天府知府蒋大镛等。而地方州县官员更多皆以“品行污下”、“曲意钻营”、“性情冗劣”、“玩法营私”、“疏懒怯懦”等罪名罢斥或惩处。

对他们的整顿吏治,湘军统帅曾国藩曾给其九弟曾国荃写信:“两宫太后和议政王恭邸力求激浊扬清,赏罚严明,……谕令皆严切异常。吾辈忝当重任,不恃无意外之罚,而恃无可罚之实。”(《曾国藩全集》,第二册,第920页)曾国藩的家信反映了慈禧和恭亲王奕当时对吏治整饬的严厉,尤其对意气用事的“老九”曾国荃不放心,怕他犯事闯祸,撞进吏治整饬的网中。这封信写得很长,让“老九”牢记“廉、谦、劳”三端,不贪财、不贪功、劳心自省,避免被整饬。发,确实博得满朝文武和地方大员的拥戴、敬畏和好评。

但是,不久便出了问题。

首先是慈禧以为天下太平,自己对国家社稷拯救有功,也该享受点了。于是出现宠信太监安德海,朝纲紊乱等现象。恭亲王则联合地方大员,杀死了胡作非为的安德海,从此慈禧与奕发生了矛盾。

慈禧的宠阉被杀,一方面要报复奕诉,另一方面享乐之心再次膨胀。她怂恿顽劣无度的同治皇帝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

当时奕沂正在发动一场改革运动,急着要开工厂、办学校、搞外交、造轮船,处处需要资金。而圆明园的浩大工程,要花费大笔银子。尤其是中央管钱的内务府贵宝、文锡等人,打算借机会中饱,勾结地方,上下其手,加紧怂恿太后和小皇帝,挑拨矛盾,攻击“新政”的领导奕,以达其贪侵之目的。

围绕修园大事,朝中一时闹翻了天。恭亲王为让“新政”大业顺利进行,联合朝中大臣,跪求皇帝停止圆工。当时出现了近代史上颇有名气的十重臣跪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吴语亭:《越缦堂国事日记》,第三册,第1155页)

但是,同治皇帝因有母亲支持,就是不同意停工,还说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要修复圆明园送给母亲,尽孝道。

大臣们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提出了皇帝不做皇帝的事情,出宫“微行”逛妓院的丑事。这可是极为严重的事,十重臣相当于西方国会的最主要成员,相当于当代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皇帝不理国事,出去胡为那是“不堪为君”的大事,重臣们全不支持君主再当国君,可是要被废弃的。

此事严重,连慈禧也坐不住了。儿子丢了皇位,皇太后她就当不成了。P1-3

目录

第一章 正人先正己惩贪领袖的资质

第二章 老农顶带

第三章 刚毅果决、坚韧不拔惩贪领袖的性格

第四章 “振数百年颓风”治国与治官

第五章 擒贼先擒王

第六章 治理清查,从中央开始

第七章 各省地方的清查亏空

第八章 贪官污吏无处逃;

第九章 迈柱与江西的清查

第十章 田文镜与河南的清查

第十一章 李卫清理盐务

第十二章 “革命不分先后”杨文乾与福建的清查

第十三章 耗羡归公堵塞贪污渊薮

第十四章 高薪养廉

第十五章 取缔陋规

第十六章 不许搞特权“绅民同差”

第十七章 穷人的丁税,让财产多的拿

第十八章 财产登记和追缴公款

第十九章 旗官和旗人也不许搞特权

第二十章 严惩旗人恶势力

第二十一章 “惟视其人如何耳”

第二十二章 双刃剑

第二十三章 秘密武器

第二十四章 观风整俗

第二十五章 移陋俗,倡新风

序言

清代康雍乾三朝被称为“康乾盛世”。在封建社会末期,这百余年的相对兴盛,与三朝的多方面兴革有关。魏源曾说:“康乾盛世”的出现是“圣祖垦之,世宗褥之,高宗获之”。在康熙治理的基础上,雍正坚定不移地整顿官风吏治,造成严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为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繁荣,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康熙接受前明“官方隳裂,吏治窳敝”终致败亡的教训,曾积极整饬官风。然而他晚年多病,诸皇子殊死争位,弄得他心力交瘁,政治随之紊乱,风气颓败,官场黑暗。

雍正继位,对此认识深刻,认为“人君图治,首在治人”,务期振数百年之颓风,以端治化之本。

自登极之日起,他整贪侵之风,正陋弊之风、倡勤俭之风,十三年未尝一日松。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评论说,雍正正官风、清吏治、惩贪墨,使居官望风革面,“实为千载一时”。(《文史通义》内篇第五十页)

雍正抓官风、整贪污的最大特点是,不走形式,不手软,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从中央到地方,无论王公贵族、六部尚书、将军督抚、是满是汉,一律清查。一个月内,就查处中央官员贪案数百件;三年之内,地方官多数被罢,“原任已寥寥无几”。

惩贪使官风好转,国库收支正常,又追回贪款,使库藏充裕。康熙末年库存仅八百万两,到雍正五年,库存已高达五千万两。(《清经世文编》第二十六卷,《掌故丛编》,第四辑)

官风好转,库藏充足,成为走上“盛世”的条件和基础。

章学诚说:“雍正年府州县官盛称杜绝馈遗,搜除积弊,清若自守……不知彼时逼于功令,不得不然。”(同前文引书)

雍正惩贪治官,确实值得借鉴。

马东玉

2011年初夏于大连

内容推荐

《中国治贪第一帝(遥看雍正治贪)》由马东玉编著。

《中国治贪第一帝(遥看雍正治贪)》内容简介:日本历史学者佐伯富说 “谚语云,王朝基础多奠基于第三代。雍正帝正是清入关后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盘石,即为雍正所奠定”。

英国人濮兰德讲到雍正之才智 “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折,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

日本文化首都京都大学历史教授盛赞雍正节俭支出,称”雍正朝后宫一年支出费少于明朝万历帝后宫一天支出费用”。

英国历史学者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青皇朝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地分析问题并有魄力地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了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虽然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雍正未能了解与解决明清第三帝国作为内敛式王朝的根本问題,但清朝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于雍正一朝的改革。

编辑推荐

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十三年,国库从接手时的所剩无几到卸任时的国富民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雍正在位期间没有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极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领导和监督体制。

马东玉编著的《中国治贪第一帝(遥看雍正治贪)》从正人先正己惩贪领袖的资质、老农顶带、刚毅果决、坚韧不拔惩贪领袖的性格、“振数百年颓风”治国与治官等二十五章节进行了讲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