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克塞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晓//周建忠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东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靠敦煌市,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库木塔格沙漠相邻,南依塞什腾山与青海省为邻。甘青藏公路穿越县境南北。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总面积3.3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56%,其中耕地占0.01%,天然草场占29.56%,林地占0.09%,荒地沙漠占68.22%,城镇占1.56%,河流、湖泊占0.56%。

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全县地形狭长,东西长42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1500米至5798米,平均海拔3200米左右。阿尔金山、党河南山与塞什腾山之间(苏干湖盆地)广布戈壁沙漠,高原盆地苏干湖地表平坦,海拔2800米~3000米。

境内祁连山西向余脉与阿尔金山东向余脉连成一片,纵贯全境。阿尔金山、党河南山、塞什腾山、土尔根达板山、野牛脊山等5条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环绕全县。这些高山峻岭,其雪线以上终年积雪,现代冰川遍布。

境内河流主要有大、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青石沟河,均发源于上述高山地带。其他的间歇性(季节性)小溪小河,主要源于上游冰山和高山积雪融水,流程短,渗漏大,水量小。山区还有泉眼,水量丰沛,水质佳。湖泊主要有大、小苏干湖,水源系大、小哈尔腾河,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其中大苏干湖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属咸水湖;小苏干湖蓄水约为O.24亿立方米,属淡水湖。

全县气候属青藏高原高寒型农牧业气候区。南部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北部属温带干旱气候。荒漠化气候特点明显。干旱少雨,四季和早晚温差大,冬长夏短,冰雪常存约9个月。年均气温3.5℃。7月份平均气温为16.7℃,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10.80C。年降水量120毫米,且分布很不平衡,多集中在5月一9月,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左右。日照时间长,全年在30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34%左右,蒸发量为2500毫米,为降水量的二十多倍。无霜期90天。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立体气温分布明显,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寒潮、暴风雪、冰雹、霜冻、大风和沙尘暴等。

刚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古属三危地。战国、秦、汉时为月氏、乌孙等部落驻牧地。今阿克塞县的当金山以北地区,汉属西域都护府,三国、西晋时隶属西域长史府,东晋时先后为前凉、前秦、后凉等所辖。北魏时当金山以北属西戎校尉府,以南属吐谷浑;隋时分属鄯善郡、西海郡、敦煌郡;唐时属沙州;宋时为西夏所辖;元时属沙州路。明代设安定卫,今阿克塞县境大部分归其所辖。清初属沙州卫,后沙州改为敦煌县,阿克塞属安西直隶州。1929年青海建省时,当金山以南归青海,以北属甘肃敦煌县。阿克塞的哈萨克族原驻牧于新疆阿尔泰、哈密和巴里坤一带,因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从1929年开始向甘青边境迁移,长期过着流浪生活,主要游牧在阿克塞、安南坝、哈尔腾、海子一带。随着迁入甘肃的哈萨克族的增多,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于1938年在玉门县区地方设立“哈民设治局”(后移址于5K,门赤金),1941年2月撤销。1942年12月废除了百户制,改以军队编制统治哈萨克族。1944年,甘青新三省会议议定鱼儿红、玉门、安西、敦煌南山一带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居住和放牧地。除1946年部分返回新疆外,留在阿克塞地区的哈萨克族四处漂泊,历经沧桑,直至新中国成立。1951年1月,人民政府在敦煌设立了“安置流散哈萨克族工作委员会”,5月,人民政府驻阿克塞地区的工作组由海子转移到前山的博罗转井,哈萨克族牧民也随后搬往前山,逐渐安定下来。1953年3月底到4月初,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青、新边境哈萨克族头人联谊会暨各族团结会”,并拟定了《甘、青、新边境各民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萨克族的协议意见》,规定“以花海子(色勒屯)为中心,东至哈尔腾东端的托逊堡、西至安南坝,南至海子的南端,北至燕都尔士(现燕丹图)的地区为哈萨克族居住和放牧的区域”。从此,甘肃境内的哈萨克族人民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漂泊流浪的生活。1954年4月26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正式成立,县府设在博罗转井。

阿克塞县以县城西十多里处的阿克塞沟而得名,“阿克塞”系哈萨克语“纯洁”的意思。1998年9月,县城迁至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红柳湾镇。现在全县辖2乡1镇,10个行政村。P3-5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两任省委书记苏荣、陆浩亲作总序。原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和原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出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人事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辑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既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外聘美编房娴等人的智慧和心血。甘肃文化出版社编辑主任原彦平是本丛书执行编辑之一。他为各册图书的编辑付出了细致而繁重的劳动。

原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家昌、副部长马成洋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管钰年、李玉政、袁爱华、何远志、卢旺存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盂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在本丛书的编校出版阶段,甘肃文化出版社的王奕、温雅莉、李兰玲、贾立、原彦平、郧军涛、周乾隆及马映峰、王天芹、周桂珍、蒋潇、陶伟、何荣昌、宋姝鹏、史春燕、韩凤娜、马高强等以绣花般的细致,挑剔出所有的瑕疵,使该丛书的质量得到了最终的保证。

《阿克塞哈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阿克塞的哈萨克族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从新疆迁徙来的,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与整个哈萨克族有其同一性。然而阿克塞的哈萨克族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习俗,本书侧重介绍了阿克塞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及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其现实意义。我们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主要参考和引用了散见于民间的民歌、习俗以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等,特予声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热情支持、帮助及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目录

沧海桑田

自然地理概况

建置沿革

军阀马步芳的血腥统治

民族自治县的诞生

安置救济,重建家园

边界勘察

牧区马背教学

六七十年代的交通

全省唯一一个跨入全国“百强县市”的自治县

全省最早实现农牧民定居的自治县

民族历史

哈萨克族历史渊源

哈萨克族语言文字

部分哈萨克族牧民东迁甘肃

哈萨克族部落组织

民歌谚语

哈萨克族民歌

阿肯弹唱和对唱

喜庆类民歌

哀伤类民歌

宗教节日歌

哈萨克族谚语

民俗风情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先民对大自然、动物的崇拜

哈萨克族的命名习俗

哈萨克族礼俗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的居住、服饰、饮食

哈萨克族的诗歌音乐

粗犷优美的民间舞蹈

哈萨克族的竞技游戏

哈萨克族禁忌

华美的手工艺品

神奇实用的民间医疗

四季游牧

一个遥远的传说

四季转场

转场时举行的“巴塔”仪式与禁忌

朴素的天文知识和历法在转场中的应用

转场过程中的衣食住行

占老传说

金鞭子与毒蛇的传说

白天鹅与将军的传说

黄头绵羊的传说

十二生肖纪年的传说

火神的传说

青牛项地球的传说

当金山的传说

敦德冰川的传说

英雄阿尔金的传说

乐器、乐曲、舞蹈的传说

冬不拉的传说

天体的传说

人物春秋

办经学堂的阿都巴依和儿子哈米

第一任政府主席阿通拜克

被冤屈的胡斯曼·沙布尔巴依

第一任县委书记马秀峰

“教育先驱”

穆斯塔法·努尔哈孜

团结、争取民族上层人士的来推夫

用生命保护羊群的阿谢凯及女儿萨尼亚毅

三进深山争取民族上层人士的李万祥

牧区发展的带头人塞力克

风景名胜

古迹文物

塞上明珠大小苏干湖

土尔根达坂冰川奇观

敦德冰川及哈尔腾

国际狩猎场

安南坝野双峰驼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盘羊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脉最高峰柳城子生态

自然林

红柳沟丹霞地貌

物华天宝

广袤无垠的草原

森林与土地

丰富的野生植物

珍稀的野生动物

丰富的矿产资源

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小吃

后记

序言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甘肃的过去,把握甘肃的今天,展望甘肃美好的未来。

甘肃曾有过骄人的辉煌和繁荣。地处黄河中上游的甘肃,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以秦安大地湾为代表,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以及羲皇和女娲的故事,都是灿烂的远古文明的见证,辉映着先民智慧的光芒。有文字记载并给华夏文明以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更是不胜枚举。周王朝的先祖就发祥于泾河流域和陇东地区,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先祖就崛起于天水一带。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曾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产生了李广、赵充国、金日碑、窦融、张芝、王符、马超、姜维等众多的英雄豪杰。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甘肃境内沿丝绸之路主干道上出现了一批旷古胜迹,这就是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为代表的众多佛教石窟。进入隋唐时期,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河陇地区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如。织,《资治通鉴》记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政治上,李唐王朝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关陇贵族,众多的陇右籍政治家、文学家纵横政坛与文坛,风云一时。那个时期,可以说是甘肃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甘肃也有过长期的萧条和凋敝。自宋而降,随着海路的开通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甘肃渐渐地失去了区位优势。成为偏僻之地。加之历史上各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在这里进行激烈的碰撞。使陇原大地烽火连绵,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生态毁坏,更兼天灾频仍,经济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到了近代,左宗棠坐镇陕甘时。发出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感叹。即使如此,这块土地因众多民族的融合繁衍,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甘肃正坚韧地走向崛起和复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甘肃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甘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依托资源开发,建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电力、机械制造、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产生了众多“共和国第一”,一批新兴工矿城市拔地而起,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面对贫瘠的土地,陇原儿女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建成了以景电、引大为代表的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将陡峭的山坡地修建成层层梯田,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建立。聚集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甘肃的全面振兴带来了宝贵的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甘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地区的兴衰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甘肃必将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甘肃各族人民淳朴敦厚、热情豪放的性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兼容并蓄、开放豁达的胸襟。在历史的长河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历史的进程,我们深深地感到,每一代人都承担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图强,加快发展,为甘肃的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知史明志,我们应当多一点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求无愧于历史。

我们坚信,甘肃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是为序。

2007年4月

内容推荐

《阿克塞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由周德祥等编著。

《阿克塞史话》简介: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南端,北与敦煌市为邻,南与青海毗连,西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隔漠相望,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辖2乡1镇10个行政村,总人口9100人,生活着哈萨克、汉、回等11个民族,共有归侨、侨眷2200人,素有“塞外侨乡,塞外明珠”的美称。全县以畜牧业和矿产开采业为主,矿产中石棉产量最大,有“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的美誉。

编辑推荐

周德祥等编著的《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

《阿克塞史话》是一部集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地方文史类读物。它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描述了阿克塞县的地域文化、民族历史、民俗风情、轶闻传说、人物春秋,风景名胜等,是一部向干部职工和群众进行乡情教育的好教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