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葵、何玉人所著的《昆曲创作与理论》在叙述时尽量多引一些文献资料,以使读者能对昆曲的历史和本质特征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些资料都非首次发现,但是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得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历史的经验能对今后昆曲的保护、继承、革新、发展以及其他剧种有借鉴作用。这本书的撰写以时间顺序为纵的基本脉络,每个历史时期又分为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所以,从明代昆山腔的滥觞写起,中经清代,直到当代昆曲的创作和理论一共分为六章。
王安葵、何玉人所著的《昆曲创作与理论》简要描述了昆曲剧本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分析论述了各时期昆曲创作的特点和理论研究的轨迹,论述了昆曲创作与理论研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贡献。
本书按时间顺序把剧本创作、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列为六章。明代的昆曲创作在题材内容和主题思想上都比元杂剧有所开拓,并奠定了戏曲剧本叙事——抒情——科诨的基本建构。清代的昆曲创作出现了以《桃花扇》、《长生殿》为代表的新的高峰,后来又走向衰落。演出体制上也发生了由本戏到多演折子戏的变化。20世纪前半期昆曲艺术继续衰落.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昆曲创作又出现了新的生机。
在理论研究方面,明代有许多成绩,并体现了对诗性的坚持和对戏剧性的自觉。清代则有《闲情偶寄》的集大成性质的理论著作,在昆曲音乐和表演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拓展。20世纪的昆曲研究则着眼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目前,昆曲创作和理论研究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明代的昆剧创作
第一节 昆曲的发展促成了我国戏曲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第二节 明代传奇题材的拓展和变化
第三节 昆曲剧本(传奇)创作确立了中国戏曲“叙事—抒情—科诨”的基本建构
第二章 明代昆曲理论研究和批评
第一节 诗的坚持和剧的自觉
第二节 曲论、曲律、曲谱
第三节 创作评论、表演研究、戏曲美学
第三章 清代的昆曲创作
第一节 清初昆曲的繁盛局面
第二节 清代昆曲创作的题材特点
第三节 昆曲创作带来中国戏曲“本戏—小戏—折子戏”的多种演出形式
第四章 清代昆曲理论的实绩
第一节 昆曲艺术创作论
第二节 昆曲艺术表导演论
第三节 昆曲艺术声乐论:
第五章 20世纪的昆曲创作
第一节 20世纪前半叶的昆曲创作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昆曲创作
第三节 新时期的昆曲创作
第六章 20世纪的昆曲研究和评论
第一节 吴梅对昆曲的研究
第二节 50年代以前郑振铎、周贻白对昆曲的研究
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昆剧评论和昆剧发展研究
第四节 五六十年代对古代作家作品和古典理论的研究
第五节 昆剧演员谈艺录与昆剧表演研究
第六节 八九十年代的昆剧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