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明清昆曲和近现代昆曲研究均出现了繁盛的局面。近年来的昆曲研究除了关注理论之外,对昆曲发展的现实生存环境多有涉及,力图从立体、综合的角度考察昆曲的存在状态。吴新雷所著的《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前半部分先介绍昆曲研究的历史渊源,后半部分则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曲研究的新气象。以点带面,前后呼应,理出头绪脉络,给读者勾勒出了昆曲研究的整体态势。
吴新雷所著的《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是考察20世纪前半世纪昆曲研究情况的专著。书中结合时代背景,联系昆曲的演唱实际,对1901年以后至1949年之前有关昆曲的著述和剧评进行了总的评估。其中涉及昆曲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涉及理论界的交锋和争鸣,涉及报章杂志上的评论和剧谈,书中作了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前半部分先介绍昆曲研究的历史渊源,后半部分则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曲研究的新气象。以点带面,前后呼应,理出头绪脉络,给读者勾勒出了昆曲研究的整体态势。
总序
导论:昆曲研究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从魏良辅到汤显祖和沈璟的论争
第二节 吕天成的《曲品》与王骥德的《曲律》
第三节 明代后期的演唱论著
第四节 评点之学
第五节 格律谱和歌唱谱
第六节 李渔和清代的《曲话》《剧说》诸作
第七节 清代的演唱谈艺著作
第一章 20世纪之初的昆曲论坛
第一节 传统曲学的继承与昆曲盛衰的时论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交汇和新旧“戏剧观”的交锋
第三节 兼容并包,重整旗鼓
第二章 曲学大师吴梅及诸家论著
第一节 吴梅的生平及其曲学特点
第二节 吴梅的曲评曲史之学
——从《霜崖曲话》到《中国戏曲概论》
第三节 吴梅的曲律曲谱之学
——从《顾曲麈谈》到《南北词简谱》
第四节 吴梅曲学的深远影响
第五节 黄人、姚华、许之衡和天虚我生诸人的著述
第三章 订谱专家王季烈及诸家曲谱
第一节 王季烈的生平及其曲学造就
第二节 清宫谱与戏宫谱交流融合的新成绩
——从《集成曲谱》《与众曲谱》到《正俗曲谱》
第三节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经验之谈
——《螾庐曲谈》和《度曲要旨》的理论价值
第四节 刘富梁等文人订谱和殷溎深等艺人传谱的贡献
第五节 《昆曲新导》等简谱本和刘天华五线谱译本的出现
第四章 前半世纪的昆曲论坛
第一节 民初上海昆曲论坛之一瞥
第二节 天津昆曲论坛之一瞥
第三节 北京昆曲论坛之一瞥
第四节 30、40年代上海昆曲论坛之一瞥
第五章 南北昆曲演出评论及剧谈
第一节 有关南昆“新乐府”“仙霓社”的评论
第二节 有关“荣庆社”等北方昆弋班的评论
第三节 有关曲社串客及客串的评论
第六章 昆曲的文献整理和专题研究
第一节 曲本、论著等文献的整理及研究
第二节 升平署档案的整理及研究
第三节 有关昆曲史的研究
后续与展望:新中国成立后昆曲研究的新气象
第一节 一出戏救活昆剧后的重大收获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新成果
附录
度曲刍言(俞粟庐)
《长生殿·哭像》曲折跋后(俞粟庐)
吹弄漫志(黄南丁)
近百年来昆曲之消长(曹心泉口述邵茗生笔记)
五十年来昆曲盛衰记(丁丁)
昆弋剧源流考(市隐)
昆弋剧社人物考(市隐)
河北省昆曲会的人才(田禽)
参考书目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