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花如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丁捷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花如玉》既有民国金陵大学里如梦如诗泛涌的旧时光,也有在动荡战争背景下令人心碎的苦爱情,优美中含有凄婉,灵秀中不乏刚毅。如花和如玉,那个时代的名媛,是五月的落花,是暴风雨中孤立无助的弱小生命,既美丽动人而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小说意象淌恍迷离,语言凄清飘逸。

一个真绅士与一个伪绅士,一个才女与一个美女,一段凄美又晦暗的纠缠,使《如花如玉》有了言情昧与传奇性。但这仅是表象。作家丁捷的真实意图在于,唤起阅读者揪心难忍的内心疼痛:管你貌如花品如玉,你都经不起一个锈迹斑斑恶时代的凌迟,邪恶的刀片所划开的命运血肉,甚是凄惨。

内容推荐

《如花如玉》由丁捷编著。

长篇小说《如花如玉》描写民国苏中老区的一个揪心的爱情悲剧。地主关胜璋有两个漂亮女儿,姐姐如玉温婉聪慧,妹妹如花娇巧俏皮,她们自小在一个被窝里嬉戏着长大,亲密无间。几十里外的古镇上住着民国苏中地区著名的乡绅严孝翁,他正在经受着军方的要挟,要他出任反动政府的县长。而军方手中的牌,就是他在省城读书的儿子、激进革命青年严紫风。

一个大学纷飞的日子,关如玉与严紫风的婚礼,撕开了严紫风与姐妹俩婚恋隐情,以及严公子在南京的诸多不可告人秘密……

目录

上篇

一、择嫁良日

二、抖索的新娘

三、乱了

四、重礼

五、易嫁

六、撕夜

七、嫁妆

八、神秘的角房

九、梦与醒

十、回门

十一、和合

十二、邀请

十三、闹花灯

十四、男人的眼泪

十五、神仙会

十六、病

十七、逍遥

十八、破碎的面子

十九、人质

二十、寒心

二十一、读书

二十二、风从东南来

二十三、知遇

二十四、折断春消息

二十五、姐妹

下篇

二十六、贵客

二十七、春之惑

二十八、同名树

二十九、往日

三十、震动

三十一、家信

三十二、别

三十三、绝笔

三十四、疼痛

三十五、蜕变

三十六、弱女行狭义

三十七、追

三十八、辱

三十九、不眠夜

四十、嘱托

四十一、重逢

四十二、奔

四十三、人祸

草率的结尾

后记

关于如玉的溺毙

关于如花的身世

试读章节

史实的限制,使我不得不从一个俗套的婚嫁故事开头。

21岁的闺女,在半封建的民国时期,还不想着出嫁,这方圆百里内,除非疤麻破痴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关胜璋是个在乡里有身份的人。身份是什么东西啊,身份是面子。面子是什么东西啊,面子是别人给的评价,得当的评价,好的评价,比较稳定的评价。

眼看着又一个冬天露出了尾巴,又一个新春探出了头。方圆百里,成了人的闺女又是一批,吹吹打打、哭哭啼啼、热热闹闹出了嫁。成了人是多大?十四五、十六七吧。21岁当然也算成人,太成人了,21岁应该在奶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女儿关如玉不急,在家里写字,作诗,画梅花。但关胜璋他不能不急,他不急人家就会看他做人的破绽:哪有把女孩子捂到21岁还不嫁的?而且又是订了亲的闺女,老不结婚算怎么回事嘛。人家会骂:这关家,怎么了,养女儿像腌咸肉似的,不要脸了?哈哈。

世务,关胜璋不是不懂,是比谁都懂。闺女21岁,关胜璋不是不急,是比谁都急。进来腊月的第一天,关胜璋去了黄桥镇。黄桥有个风水先生,姓孔,看风水测命相,出名。没面子的人上门排队,请他算事;有面子的人把他请到家里,围绕一件事情的主题,把方方面面的关节都算了,万无一失啊。用现在的话说,是请孔先生做个“套餐”。孔先生见是关胜璋亲自上门来请,就二话不说,提着他的行头,上船,跟着关胜璋,趟了几十里水路,也亲自来到关家,现在叫“上门服务”来了。住上一宿,养足精神,运足灵气,第二天开算,几乎是忙了一整天。

第一个项目是看日子。结合关如玉和女婿严紫风的生辰八子,对照当年的黄历,一看,居然一整个腊月,几乎都是恶日子。孔先生说,最好到正月里,那就有至少四个好日,选择余地大啊。大冬天的,关胜璋急得满头冒热气。说起来轻巧,就相差几天,可女儿就是22岁了。22岁出嫁,这也太难听了,叫他怎么在乡邻里搁老脸啊。

孔先生起了怜悯之心。孔先生设身处境那么一想,如果自己的女儿到21岁还待字闺中,他也恨不能把日子算到19岁18岁去哦。于是,孔先生又细细地翻他的书。翻了半个时辰,还是摇头叹气。最后,孔先生说:只有一个日子,旧历新历都成双数,利于婚嫁,可是不利于出行;但不利于出行比起不利于婚嫁,毕竟是小巫和大巫,求大可以让小,路上倍加小心就是了。不过,有没有什么后患之灾,取决于闺女的命相软硬程度。孔先生要为小姐看个面相手相。

小姐大大方方出来见先生。微笑着,响亮地叫了一声先生。孔先生见到一张略显瘦削、惨白的脸,俊俏,聪慧,透出了面容。目光明澈,但有些冷峻藏在眉宇间,不细心看不见,不眼尖看不懂。孔先生与小姐交会了一下眼光,孔先生把目光极快地撤了,小姐的眼睛却对他一个礼节的含笑。

孔先生在心里慨叹了一下,隐约感觉眼前这位不是一个平常的女子。难怪21岁还不思嫁啊。再去看手掌,心里更慨叹了。孔先生每天都在看手相,女孩子的手掌,不知看过多少,从来没有看到这么清晰的慧线。孔先生就下结论了。她把关胜璋叫到一边,说,这孩子,能扛得住自己命里的凶险。不要紧,就选腊月22的日子吧。

P3-5

序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到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金陵女子大学任教汉语言文学。当年正是这个学校建校99周年,校方在轰轰烈烈地筹备第二年将举行的百年校庆。我被抽调到校庆工作小组,负责整理校史,并编撰学校百年大事记。

校综合档案室在一座百年老楼的三楼。从楼道开始,幽暗深远的层面上堆满了各个时代特色的文件柜,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杂物。很少有人光顾这里,若果不是百年校庆的需要,恐怕一辈子我也不会踏进这样的地方。虽然南京的夏天炎热难耐,但这里却一片阴凉,你进去不由得头皮发麻。空气中飘散着发霉的尘埃,仿佛还有许多百年阴魂停滞在里面,恋恋不舍地游离其中。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历史角落,我经常在里面浮想联翩,也许只有这样的角落,才能够安全地躲藏这些阴魂。100年了,金陵女子大学数十代学子已经作古,但是她们的教室或者学生身份的某一些印记,还被珍藏在这里,没有人打扰,以尘封就是几十个上百个春秋。

校长是一个严谨而又风趣的古典文学教授。他在我接手校史整理工作的第一天,亲自陪我到这个老楼来了一趟。他说这是学校的“藏宝阁”,一个学校没有历史就是一个真正贫瘠的学府,就如同一个人嘴上没毛,资历肤浅。校长还亲自带我钻进屋子最西北角的一个大房间,让我看一堆东西。在这堆东西里,我看到了民国中央大学的许多著名人士的遗像,还有徐悲鸿这样的大画家的画稿。

校长指着这堆东西说:“这里面有很多我们了解或者不了解的人物,与中国的教育历史,具体说与这所学校有一些渊源关系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你感兴趣,整理好校史要用的材料后,可以从中寻找到精彩的历史故事,你绝对会收获一笔文学财富。”校长打趣说:“如果找到好故事,写出来出版,稿费请我客。”第二天,校长为我配备了几名助手,中文系历史系教育系和美术系四个系,各抽调出一名学生志愿者,三女一男。校长自己很羡慕自己为我做的安排,说男女搭配,再苦的工作也不累,他自己都想来取代我的位置啦。

几天后,就是在校长指示的那堆杂物中,我的一个女学生助手的一声尖叫,把我彻底带进了一个传奇。

在那一大堆遗像画稿中,女学生展开一张捆扎的画布。其中的一张油画草稿在拭去灰尘后,露出了两个灿烂的身体。这张画在女生的尖叫中,被我们包围。我们五个脑袋,僵持在画面上方。

这两个灿烂的身体是两个表情哀怨、互相缠绕着的年轻女子,赤裸地躺在一地细碎的花瓣中。傍晚的阳光如同赤金,把她们的肤肌镀成了厚重色调。她们的上方,是一棵行将枯萎的苍老玉兰树,枝叶上布满了斑疮,与年轻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不懂美术,凭着直觉,也能够感受到这幅作品传达给我的一种奇特的信息,或许这就是艺术品的魅力。那个尖叫的女生,是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的小袁。她的那一声尖叫,暗合了我们后来的重大发现。这幅作者不详的画作,没有被当成垃圾处理掉。在小袁的建议下,美术系的老师做了研究,企图证明它是历史上某个大家的作品,比如在这个学校前身执教过的徐悲鸿大师,比如画类似风格人体的徐同时代画家常玉;抑或他们那些后来成名成家的学生,比如还活着的杨建侯先生、谭勇教授。在我与小袁开展的一系列寻访研究后,证实名家作品的可能性很小。用专业的眼光看,这件作品只是一个不错的习作,充满才情和意味,却欠缺艺术技法上的功力。可能就是一幅青年教师或者学生的习作,或者是一个作业碰巧被哪个教室或工作人员喜欢,就收了起来又很快被遗忘了而已。

如果不是小袁撕开画布的夹层,那么这件习作隐藏的故事,今天甚至未来,永远不会走出尘封。小袁发现画布的后背好像是双层的。她花了一个晚上,终于启开了双层画布。画作原本的画布背面呈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张污秽不堪的画布背面,岁月的侵蚀和胶水黏合又剥开造成的破损,使得这些污秽代表的文字内容难以辨认。但是,细心的小袁还是找到了一行破碎的文字:如花如玉。

我们一致认为,这毫无疑问是画作的题目。显然是描述青春的肉体美丽。可是,我们也有新的疑问,描写青春美丽的成语“如花似玉”,为什么作者要改成“如花如玉”呢!文字习惯中好像也没有这样的用法,尽管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变。

还是小袁聪明。她说:“老师,你看会不会是一语双意?既是用如花如玉形容美丽,这个词同时又是画中两个女子的名字?”

我的眼前一亮:对啊,太有这样的可能了!

小袁又在乱七八糟的字迹中,找到了几句粗暴的话:反动派……资产阶级臭婊子……一对下流胚……这些话更是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后来,我和小袁在浩瀚的校史整理过程中留着心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1961年的一份金陵女子大学校刊上,发现了一篇署名铁石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会议批判了金女大校友中的败类张宜涵、董炳良娇、陈澈、关如玉以及唐辰等等……”此“关如玉”是彼画中的“如玉”么?这个线索真是太重要了!

校史整理工作结束后,我们腾出时间继续寻访,终于找到了87岁的退休老教授“铁石”王之鞠。可惜王老先生身患老年痴呆,只是在清醒的时候零星地提供了一些线索。但是,这些宝贵的线索终于使我们证实了“如花如玉”是一对姐妹,其中,如玉是金女大的毕业生,解放后去了香港,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的媒体上发表过一些针对国内政治运动的“反动文章”,70年代中期去世。最为重要的线索是,关如玉祖籍苏中地区的如海,地主家庭,她的姐姐或者是妹妹关如花,是苏中老区著名的恶霸严紫风的老婆。而如海,正是我的老家,严紫风的故事,我们童年时代多有耳闻过,那些关于他作恶的毒辣细节,对我们幼小的听觉心理,造成的刺激是很难忘记的。

事情越来越有意思。

沿着这个线索,后来,我终于在老家找到一本1983年印刷的内部文史书籍,由如海县委革命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编制的《如海革命一、二战时期》。这本宝贵的资料不光记载了严紫风和他的老婆关如花的反革命历程,还使我得到更多相关惊人的发现。比如:严紫风的父亲是清末进士、著名的爱国革命人士严孝谦,苏中革命斗争期间陈毅、粟裕、惠浴宇等革命将领,当年都在他的墓碑前做过纪念。80年代后,如海县还专门修建了严孝谦纪念馆。9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带未婚妻子小袁来我老家,也专门去纪念馆参观并瞻仰老先生。一进馆门,院子里赫然挺立着以棵巨大的广玉兰树。馆长见我们呆立在这棵树前,就赶紧介绍说,这是严孝谦老先生亲自栽的树,他生前酷爱广玉兰,爱其形正茂,爱其品高洁,你看,这树至少也七八十岁了,而我们馆,就是在严家大院故居的遗址上修成的……

1996年春天,我和小袁结婚,特意登门拜访已经退休的金女大老校长,如果不是当年安排小袁这个学生志愿者来当我的校史整理助手,我不一定能找上这么漂亮的才女老婆;还有,我也许没有机会去发现这个姐妹的传奇。我要去答谢校长这个“大媒婆”,并汇报我对姐妹资料追踪研究的成果,以及把这个传奇写成一个长篇的打算。校长那天很开心,吩咐我一定要快点写出来。校长还记得他领我进校史老楼说的话,“稿费要请我客哦,呵呵!”

虽然是当小说写,但是毕竟是以历史事实作为素材,我不想编写得脱离事实太远,边写边查资料,束缚了我的想象力和行文进展速度。90年代后期,已经从学校辞职经商的我,在一次校友聚会活动中,得知老校长患上癌症。为了兑现予他的承诺,我匆忙停下手中的经营,一头扎进故纸,压缩提纲,先写作了姐妹故事的前一部分10万字,交给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可是,没有来得及等书出来,校长就离开了我们。一段时间后,书出版了,一段并不完整的仓促文字,竟然进入新华书店的畅销榜,并很快加印。城市早报也用两个月连载这个小说。我平生第一次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只有我自己和妻子小袁清楚,这样的眼泪,当然不是这篇仓促诞生的粗糙文字的催生。而是产生这些文字的缘由,以及它们相关的人的离去,催生了我的伤感。

姐妹小说并没有因为一时激起的喧闹,而宣告完成。我并没有停滞我对姐妹传奇的深度追寻。2008年,中国举国迎接奥运并为它的成功弹冠相庆,紧接着是悲凉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让我们幸运的是,我们这个古老历史的过度在迅猛发展了30年后,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动荡,竟然无比坚挺稳定。2010年元旦,我坐在北京嘉德国际拍卖会迎新年南方艺术拍卖上海专场里,听着此起彼落的艺术品报价和成交声浪,为我们这个国家感到无比自豪。突然,幻灯上打出来的138号拍品,让我大吃一惊:

油画《如花如玉》;作者不详,创作年代约1950、1960年代;起价30万元。

我失态地从座位上跳起来,举起手中的牌子……

一幅重新出现在视线里的作品,一个神奇巧合的缘分,填补了又一个10年我在世俗里奔波里对姐妹的关注空白。我决定再次停顿一下自己所谓的事业,说难听点也就是些狗屁的赚钱糊口的勾当。趁祖国形式一片大好,人民群众吃得饱穿得暖,腾出写作时间,回到那个从百年学府里找到的历史里去。而且,现在写这个故事,正好可以从一个整数世纪年代前开始。

那个用起价拍来的油画,静静地倚在我书房的墙边。我在新年后的一个夜晚起笔,记忆其实跟眼前这幅画作上的人体一样,你随时可以把它的年轻把它的澎拜找回来。凝固的油彩不是那么容易褪色的,你面对画作上的人体,幻想前世与她们遭遇,你就不会按照她们100多岁的年龄,去感受苍老的历史褶皱。你感受的,是从她们的青春体温开始。

100年前的一个冬天,雪花在飘散在长江下游北岸平原上的一个乡村,雪花美丽地展开飘姿的浪漫,却无法逃避无情时空却对她尽情的吞噬……

后记

《如花如玉》出版发行后,还算是一本好卖的书,两个月内加印,并上了新华书店当季度销售排行榜的第四名。《城市晨报》做了连载。连载结束时,许多读者打电话追问报社:“这就结束了?这也太仓促了吧。”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负责人则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指出:《如花如玉》的故事我感觉你刚刚写出了一半,最后一节显然是为了结束而结尾的,不光行文仓促,潦草,情节过于简单,而且不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他建议,为了赶出版,可以先这样处理,但是以后有了时间,掌握了更多资料,应该把这个故事“写完”。

此后的几年,我一直没有放弃追踪如花如玉姐妹的历史行踪。

书评(媒体评论)

《如花如玉》既有民国金陵大学里如梦如诗泛涌的旧时光,也有在动荡战争背景下令人心碎的苦爱情,优美中含有凄婉,灵秀中不乏刚毅。如花和如玉,那个时代的名媛,是五月的落花,是暴风雨中孤立无助的弱小生命,既美丽动人而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小说意象淌恍迷离,语言凄清飘逸。

——著名艺术家、南京博物院院长 徐湖平研究员

丁捷的小说往往由爱切入,但绝不是单纯的爱情和性爱故事,不是简单爱恨情仇与歌哭。他试图为挣扎在黑暗中的人性寻找到一丝真爱的亮光,以维护心灵的高洁与生命的尊贵,体面地走向一个可能美好的未来。

——著名文学评论家 张学昕教授

一个真绅士与一个伪绅士,一个才女与一个美女,一段凄美又晦暗的纠缠,使《如花如玉》有了言情昧与传奇性。但这仅是表象。作家丁捷的真实意图在于,唤起阅读者揪心难忍的内心疼痛:管你貌如花品如玉,你都经不起一个锈迹斑斑恶时代的凌迟,邪恶的刀片所划开的命运血肉,甚是凄惨。

——著名书评家 雷雨

历史是挂小说的钉子,从并不遥远的年代走来的《如花如玉》,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变迁的缓慢和艰难。中国历史漫长而深奥,历史的文本过于寂寞和清冷,而小说家的结构和重新解读,让她变得刺激而美妙。

——人民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