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企业的得力员工,进入企业,就必须摆正心态,以企业为家。只有摆正了心态,才会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发挥自己的专长。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在工作中要注意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检视自己的心态,提升自我洞察能力。
在工作中,永远记住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及时汇报,反馈进度。选择了从事的职业,就要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特长在工作中发挥并加以运用,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加强学习,将知识、技能学到手,努力做一个知识型人才。只有这样你才会脱颖而出,被公司领导重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成为企业的得力员工。
郑一群编著的《做最得力的员工》紧紧围绕“得力”这两个字做文章,结合古今中外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详尽为你讲述了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得力的员工。
得力员工是指与创造绩效及对公司发展最有影响作用并在某方面“不可代替”的员工。这一概念有两个层次:“与创造绩效及对公司发展最有影响作用”,这是“得力员工”的内容。但从广义的角度上讲,一个组织系统的成 员都是对绩效有贡献的,而对公司发展“最有贡献”会因判断标准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那么,甄别“得力员工”的关键就是第二个层次:不可代替代。
郑一群编著的《做最得力的员工》紧紧围绕“得力”这两个字做文章,结合古今中外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详尽为你讲述了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得力的员工,让自己真正成为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进而创造辉煌业绩与前程。
《做最得力的员工》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适合员工个人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教材,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阅读和培训大有裨益。
公司是船你是船员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曾对即将走入职场的学生们说:“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而应该把公司看作是自己开的。自己的事业生涯,只有你自己可以掌握。不管什么时候,你和老板的合作,最终受益者也是你自己。”
但是,这种心态在当今的职场却并不多见的,员工们基本上都认为:“公司是老板的,我只是为老板打工,工作付出得再多,干得再出色,最后得到好处的永远是老板。”
在部队中,每一个军人都非常清楚,他必须和他的长官、他的战友风雨同舟,否则他牺牲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在战场上就意味着生与死,每一个错误都可能意味着死亡。没有长官的智慧,没有战友的配合和掩护,你是无法独自完成任务的。
有个企业家被问到为什么喜欢航海时。他的回答是,航海和经营企业有很多的共同点: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就像一艘船要破浪前进需要全体船员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一样。
所以,作为企业的得力员工你必须树立“公司就是我们的船”的理念。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把自己工作的公司看成是一艘船,这样你才会竭尽所能、主动、高效、热情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用心去打造属于自己的“船”;还要将你的上司、同事看成是和你风雨同舟的伙伴,你们是一艘船上的合作者,而且只有每一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艘船才会前进。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将和这艘船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与船同生死、共命运。所以,你不但要为你的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保护你的船,不让它在中途抛锚。
王某在一家只有二三十个人的计算机配件制造公司工作,他的老板刘某,只是一个比他大3岁的年轻人。就在王某到公司的第3个月,公司接到了一个大的订单,为某计算机公司加工60万张硬盘。这对当时的公司来说,已经是个很大的订单了,这笔订单能否顺利按时完成,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将关系重大。公司上下马上就忙碌了起来,将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了。
然而,商场风云变幻莫测,一方面由于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所生产的硬盘出现了严重的质量缺陷,被全部退货。对于王某所在的小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公司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欠了银行的债。银行知道消息后,不断上门来逼债。后来,连支付水电费都成了问题。
但老板刘某还是四方筹借到了发工资的钱。发工资时,老板召开了会议,向员工阐明了公司面临的窘境,并提出希望员工能够和他共同来应对这场困难,在了解公司的境况后,许多员工都选择了辞职。还有一部分员工认为公司走到这一步,应该完全由老板刘某承担责任,所以他们向刘某要求给予支付失业赔偿金。其中就有以往对刘某表示过忠心的人,这使刘某感到很伤心,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他们的赔偿协议书上签了字。那些原本没打算索要赔偿金的员工见此情景也纷纷要求赔偿,刘某都一一满足了他们。
当看着那些平日里那信誓旦旦说要和自己共同打拼的员工离他而去时,刘某感到了自己十分孤单,他以为公司就剩下了他一个人。但当他走出自己的办公室时,他惊讶地发现还有一个人安静地在工作,这个人就是王某。他是一个平日里并不怎么接近刘某,也很少和刘某交谈的员工。看到这个情景刘某非常感动,他走到王某面前对他说:“你为什么没有向我索要赔偿金呢?如果你现在要,我会给你双倍的。我现在虽然已经身无分文了,但我相信我的朋友会帮助我的。” “赔偿金?”王某笑了笑,“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离开,为什么要索要赔偿呢?”“你不打算离开?”刘某显得非常惊讶,“难道你认为公司还有希望吗?说实话,我自己都失去信心了。”
“不,我认为公司还大有希望,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在公司就在;我是公司的员工,公司在我就该留下来。”王某说。刘某被深深地感动了,“有你这样的员工,我当然应该振作起来!但是,我不忍心你和我一起吃苦,我事实上已经破产了,你还是去找新的工作吧。”
“老板,我愿意留下来和你一起吃苦。公司发展好的时候,我来到了公司,如今公司有了困难,我就离开,这太不道德了。只要你没有宣布公司关门,我就有义务留下来。你刚才不是说你的朋友愿意帮助你吗?如果你把我当作朋友,那么就让我来帮助你吧,我可以不要一分钱。”
王某坚定地留了下来,并把自己的积蓄全部借给了刘某。刘某为了偿还银行和员工的赔偿金,卖掉了自己的加工车间和所有的设备,也卖掉了汽车。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转变了经营的重心,开始给一些软件公司寄销软件。这种方式的投入很小,公司很快就有了转机,两个人忍受了半年的艰苦后,公司终于开始盈利了。此后,公司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一年多后,公司就由负债转为盈利了。
一天,工作之余,王某和刘某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刘某说:“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是你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在当时我就想把公司的1/3股份交给你,但当时公司还没有脱离困境,我怕拖累你,现在公司终于起死回生了,我觉得是时候把它交给你了。同时,我真诚地邀请你出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刘某说着,将聘书和股权证明书一起交给了王某。
在商场上,当然一次的失误并不会意味着死亡,但没有一个老板喜欢这种事情一再地发生。而且,你所从事的企业发展不顺利,你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最后倒闭,你还得重新选择职业。所以,你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的发展也是保障你个人利益和发展前途的基础。因而,企业就如同一艘船,它需要所有船员(员工)全力以赴、共同配合把船划向成功的彼岸,同时,这条船也承载着它的船员(员工),避免他们掉入大海。
其实,老板和员工都是这条船上的一员,只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而已。在企业这条船上,老板是船长。这个职位赋予他的不仅有权利,还有责任,他要思考船的航向,要避免触礁或者碰到冰山,还要保障一船人的安全。你一旦进入一家企业,就如同上了一条船,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船在中途不会出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也是企业的主人,公司的兴亡不仅和公司里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维系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身上。所以,上了公司这条船,员工就必须和公司共命运,必须和老板风雨同舟。
P8-11
“得力员工”是近来人力资源管理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很多公司的老总和人力资源总监都认同这一概念,他们都认为得力员工很重要。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得力员工?对于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只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是企业的得力员工,但在不同的时间,是很难衡量员工的价值。如技术人员开发出来的产品,在未产生效益时,你很难看出他们比销售精英更重要,并且对他们加于奖励,结果大家会觉得不公平。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得力员工?是不是业务精英和技术人才就是“得力员工”?
得力员工是指与创造绩效及对公司发展最有影响作用并在某方面“不可代替”的员工。这一概念有两个层次:“与创造绩效及对公司发展最有影响作用”,这是“得力员工”的内容。但从广义的角度上讲,一个组织系统的成员都是对绩效有贡献的,而对公司发展“最有贡献”会因判断标准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那么,甄别“得力员工”的关键就是第二个层次:不可代替性。
某一角色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或短期难以代替的,即使他(她)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十分重要,或对绩效似乎没有直接贡献,但一旦他(她)缺位,就可能带来连锁的、甚至是重大的损失(显性的和隐性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这种员工就是不可代替的员工。西方《人力资源会计》中,也有学者从“价值会计”的模式提出“稀缺人力资源价值”的概念。如:赫奇曼和琼斯的“内部竞价模式”提出,他们认为只有稀缺的人力资源才有价值。
“稀缺人力资源价值”与职位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不能认为只有CEO、CFO、CIO等角色才是老板的得力员工。例如,假设打字员A,随时有很多人能代替她,那么,A就不是得力员工。但是如果A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中做得十分出色,不可代替,那么A就是得力员工。可见,相对于其他一般的打字员,该打字员绝对是得力员工,尽管她在公司的职务很低,然而她得力的角色能力存在一定的“不可代替性”。
所有的企业老板和管理者都知道,得力员工如同自己的左膀右臂,能让自己在管理工作中感受到如虎添翼的成就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得力员工往往少之又少,目睹企业中那么多员工,能做到称职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找个得力员工实在是很难。得力员工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所以,对于不能事必躬亲的管理者来说,得力员工显得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目前职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让自己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甚至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金牌员工,就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企业得力的员工。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得力员工,首先要明白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无疑,忠诚、爱岗敬业、勤奋是作为一名得力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企业的得力员工,进入企业,就必须要摆正心态,以企业为家。只有摆正了心态,才会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发挥自己的专长。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在工作中要注意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检视自己的心态,提升自我洞察能力。
在工作中,永远记住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并要及时汇报,反馈进度。选择了从事的职业,就要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特长在工作中发挥并加以运用,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加强学习,将知识、技能学到手,努力做一个知识型人才。只有这样你才会脱颖而出,被公司领导重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成为企业的得力员工。 在工作中不固执己见,不逃避责任。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勇于面对,想办法去解决,多思考,多问,多提合理化建议,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汇报领导,而不是一股脑的将问题留给领导。要主动与部门负责人交流,与同事加强沟通与合作,多提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多从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有责任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不在多而在于精,看人、用人、识人的首要条件不是看学历,也不是看经验,而是看人的忠诚度和创新精神……”,这是某企业一位董事长的精辟论述。作为一名得力员工只有忠诚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多了解企业发展资讯,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处理好人际关系,少说话,多做事,多观察。说到不如做到,我们在工作中就要鼓励小改小革,把自己的工作不仅干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力争使自己的工作中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得力员工,需要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要心存善意与真诚,勤于思考,踏踏实实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被企业认可,被领导信任;只有这样,你才会无往而不胜,最终成长为企业的得力员工。
本书紧紧围绕“得力”这两个字做文章,结合古今中外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详尽为你讲述了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得力的员工,让自己真正成为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进而创造辉煌业绩与前程。
本书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适合员工个人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教材,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阅读和培训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