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顺妈黄爱莲--从北京到波色太浓》内容介绍:“顺妈”——因为作者为著名歌手顺子的妈妈。作者黄爱莲出身名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冀朝鼎、冀朝铸、熊式一、许渊冲、黄育贤,都跟作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黄爱莲女士用自传体的叙述方式将她的家族史、自己的奋斗史、爱情史以及如何培养优秀女儿的教育史。内容精彩,故事接连不断,充满浓重的传奇色彩。充满强烈的励志色彩。这些属于生命底色的东西会激发逐渐麻木的现代都市人尤其是年轻人久违的热情,勾起每一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内心激情。装帧精美,厚重精致,不少珍贵照片首次披露。著名歌手顺子妈妈的第六本书!精细披露顺子成长、成名史!最具传奇经历和奋斗精神的励志读本!
《我是顺妈黄爱莲--从北京到波色太浓》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黄爱莲女士是位美籍华人女钢琴家,是中国流行乐坛著名歌手顺子的母亲。称她为一名传奇女性并不为过。
《我是顺妈黄爱莲--从北京到波色太浓》以自叙形式,围绕她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展开,极富阅读性。首先是她的“独特”身份,她与冀朝鼎(实际的生父)、黄育贤(中国"水力发电之父")、熊式一、许渊冲、冀朝铸等人的渊源关系;其次,她是第一个录制弹奏《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女钢琴家,也是第一个在波色太浓创办音乐节并延续至今的中国人。她的经历曲折,前三十年她在中国接受传统的音乐学院教育,“文革”后,她独自一人到美国、法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等地闯荡,个中故事和离奇遭遇都成为创作素材,颇有新鲜感。再者是她的执著精神:对于追求,整本书从头至尾都表现了黄爱莲坚持梦想的信念,无论是那段时光的葛沽改造、身怀六甲,还是身处异乡,虽然途中阻碍重重,但她从未放弃过追逐自己的“音乐梦”;对于感情,她照料双亲、培育后代,还时刻保持一颗少女心,在受了几段情伤后,仍不气馁地期待着属于她天长地久的爱情到来。她所倡导的积极奋发的精神对广大读者而言,起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具有正面意义。整部自传,前半部分在法国城堡旅行中开始,以回忆、现实交错穿插的手法,道出了作者一个个家族传奇与一段段坎坷往事;后半部分则是讲述作者走出中国,闯荡三大洲的特殊经历。用她女儿,顺子的话说:“包含了她几乎整个生命的故事,用她自己独特的风格来讲述。它是真诚的、有趣的、传奇的,又有娱乐性的,而且很丰富。”相信跌宕的情节、细致的文风会让读者了解一个非凡女人、知晓一个非常年代。
我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但是因为她给了我生命,更重要的是她让我的整个人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的父亲黄育贤是水力发电站的总工程师,所以他一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工地上。我的生父那时等于“不存在”了,因为我还不知道这个家庭的秘密,所以,我的生命是紧挨着我妈长大的。
等我懂事开始认字时,我家在上海愚园路的客厅里就摆着一架钢琴,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只有高层人物或受过西方文化影响的家庭才可能摆设钢琴。我家的钢琴不是个摆设,我妈会在上面弹出很多很好听的曲子,除了古典小曲、库劳的《小奏鸣曲》,克莱门蒂的简易小曲,当然还有舒曼的《童年情景》等。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记得钢琴周围常常坐着很多各种年龄层次的人。妈妈在钢琴上弹琴教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喜欢在旁边听他们唱,这些朴素的朗朗歌声至今仍时常清晰地在我的耳边响起。
我在妈妈弹琴的双手下钻来钻去。最喜欢看她把左手张得大大的弹巴赫小曲左手的八度音程。不久,我妈就变成了我的钢琴人门老师。
我学得很快,虽然大多数时间是在我妈手里那卷报纸的敲击下度过的。
刘老太的裹脚布和赋格曲
妈妈自己也在继续学钢琴,一天她把我带到她的钢琴老师、中国钢琴教学的前辈、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著名的老志诚教授家里,要我开始跟老先生上钢琴课。
老先生的家在北京西直门内一个胡同里的老四合院中,有个小石狮子紧看着大红门,中庭是些苍郁的盘根老树。正厅中央就很时髦地摆放着一架大钢琴,比我家的立式琴要大,是三角的,很老旧,漆都剥落了,但是上面有外文字母,好像还是名牌。
我先弹,是《拜耳》的入门乐曲后面的几条复杂一些的曲子,我的曲子短,课很快就上完了。后面紧接着是妈妈上课。当然她弹得比我深多了,是巴赫的二声部和三声部的创意曲。这些曲子是复调式的赋格曲,两个手要弹出两个到三个声部,就是几个旋律同时进行。
我听不大懂,就溜出去到院子里乱走。突然看见一个老太太端着一盆还冒着气的热水一拐一拐吃力地往另一间屋子走去。
“小姑娘,耍不要跟我来?”
我的眼睛瞪大了看她那一双小脚费劲但快速地移动着。
“来嘛!看我洗脚好不好?”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刘老太太,老先生的管家婆,老先生自己一辈子没结婚。
我跟刘老太太进了这间邻近客厅的边房小屋,我帮刘老太太把热水盆稳稳地放到了地上。刘老太太端给我一个小木凳儿坐,自己就坐在了床边。
“别怕。看我这双老小脚被折磨了六十年,它都快比你那6岁小人儿的脚还要小呐!”
我赶快把自己穿着一双黑布鞋的小脚缩到了小木凳底下,气都不敢出,刘老太太说话挺和气,但眼神却十分厉害尖锐。
我听见客厅传来妈妈弹的钢琴声,心情稍微有点松了下来。
眼前刘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开始脱去小鞋,把那紧紧缠在拱起的脚背周围的白带子一圈一圈地松下来,手掌里的白带子越来越长,她就顺手把它们挂在床边的铁栏上。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刘老太太有条不紊的动作。一会儿,一个像馒头般可怕的畸形小脚就全裸露了出来,我赶快捂住了眼睛,从五指缝里我只偷看到了这只脚的一个弯曲了的大蹰趾。
客厅那里的巴赫创意曲的赋格反复了一遍,是行板,不紧不慢的。
接着,刘老太太把另一只脚的白带子也松下来,床边就挂了长长的一串白带子,这些陪伴了刘老太太六十年的枷锁,依靠着它们,刘老太太才可以行走。
隔壁巴赫的赋格曲仍然弹得不紧不慢,有些声部交叉发展,也是有点儿长,比较难的地方有些小停顿,但创意曲还是继续弹了下来。
“我明天早上还得再紧紧裹上,不然不舒服,走不了路啊!小姑娘,你运气多好啊!看你这双小手还能摁钢琴哪!你这双自由的小脚,前边要走的路还长着呐!”刘老太太讲这些话时,好像变了一个人,眼神更尖锐了。
终于,隔壁巴赫赋格曲的几个声部合在了一起,渐强地结束在ff强音的和弦声中,妈妈的琴声饱满有力。我赶快和刘老太太道了别,就跑出了这间把我带回到了几百年前时光的屋子。我回到妈妈和老先生身边,现在一想,妈妈刚刚弹的巴赫曲不也是百年前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赋格曲吗?而刘老太太的小脚是同时代在遥远东方的封建王朝遗留下的禁锢女人的枷锁。因为在那个年代,皇帝认为女人有一双畸形小脚走路,移动起来才像舞蹈一样有韵律,有女人味儿,因此被风行了几百年。我在妈妈的巴赫音乐陪伴下,亲眼见证了那时代中国女人不能摆脱的一个痛苦的可怕枷锁。P17-20
什么样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虎妈”现象也使很多美国人开始关心什么样的妈妈才是个中国妈妈,我的妈妈绝对不是个普通的妈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
记得我16岁那年,妈妈第一次带我去欧洲旅行。坐在巴黎一个咖啡馆时,她说我应该学会多交些朋友,而且是男朋友。我当时很害羞。
妈妈就当场拉住正在我们旁边喝咖啡的法国年轻人问他:“你想不想和我的女儿约会?”
在我被吓得还没缓过劲儿来的时候。妈妈就让这个陌生人陪我逛街去了。
我妈最爱看歌剧,但她却买不起最好位置的票。当我们到了著名的维也纳大歌剧院时,她就拉我跟她一起到前排去碰运气,我不敢,只好一个人买了最便宜的站票,爬到剧院的最顶层。在那里我只能看到演员的头顶却根本看不到脸。而我妈却大摇大摆地穿着她那妖艳的红裙子,露着她那又黑又粗的胳膊坐到了一楼的正当中。
这就是我妈。她永远活在生活的第一排,不甘心命运的安排,坚持做自己的选择。敢于给自己调整位置,为了活得更好、更精彩。
我佩服我妈的勇气,更理解她的无奈。也许我的妈妈是个不会当妈妈的妈妈。但命运把她推上这个舞台。她不甘心只做个妈妈。因为她失去了太多。她需要找回自己。有了她自己才能有我们。
我用了很多年才悟出这个道理。因为现在我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我知道当个好妈妈有多难,不管你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很多年没有机会与妈妈一起旅行了。我们全家分散住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见面不容易,写书更不容易。我在美国做了16年职业记者。直到现在我才鼓起勇气准备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我的妈妈已经出第六本了!
小的时候妈妈太忙没有时间给我们讲故事。后来我们长大了又没有心思读她写的书。幸亏妈妈心宽不放弃,作品不断,现在翻开她的书就如同又跟她一起上路旅行了,又有机会发现新的惊喜。
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的我曾对我妈有过说不完的不满,现在我知道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妈妈,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妈妈最好。越不完美的妈妈越有一肚子的好故事能打动我们,帮助我们换个角度去理解人生和为人父母的意义。
这是妈妈的第六本书。包含了她几乎整个生命的故事,用她自己的叙述风格来讲述。它是真诚的、有趣的、传奇的。又有娱乐性的,而且很丰富。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放下它直到最后一页,井期待一个续集!——顺子 流行歌手
她永远活在生活的第一排,不甘心命运的安排,坚持傲自己的选择。敢于给自己调整位置。为了活得更好、更精彩。——现在翻开她的书就如同叉跟她上路旅行了。又有机会发现新的惊喜。——青青
读者们是幸运的,只一本书就能饱览世界风光和这样一个非凡女人的人生缩影。就能感知到流淌于她血液里的一脉相承的“流浪欲望”。它源于基因,也源于黄爱莲的生命底色。如果你想探究她何以拥有于荆棘乱丛中坚定前行的勇气,或许会在这本新书里寻到答案。抑或许能从她的经历中捡拾到令你心动的浮光片羽。——殷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