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怎么样?
大峡谷,从地理上讲,它首先是西藏的、中国的,但也是属于世界的;从文化上讲,它首先是民族的、藏民族的、中华民族的,但也是全人类的。它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自然遗产。
一
神秘的西藏,神奇的大自然。
同在喜马拉雅山地,有海拔8884.4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巍巍矗立,又有最深处达9006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深深切割。两者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强烈的地形反差。
河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雅鲁藏布江奔腾而来,它的下游切过喜马拉雅山,在东经95度附近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尾闾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这大拐弯以巨大而连续的峡谷形式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急陡的斜面上,这便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核心河段平均深达2673米左右,从派乡到边境线上的巴昔卡,全长504.64公里。
1994年4月,中国科学家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峡谷。从此,过去曾先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退居次要地位。1998年10月,雅鲁藏布大峡谷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定名。
1998年10月29日至12月3日,中国科学探险考察队59人首次徒步走通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此次徒步穿越历时37天,行程近600公里,动用民工上千人次,仅民工费用开销就达45万元人民币。其探险规模虽不敢说是绝后的,但至少是空前的。
穿越活动一开始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整个穿越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各档次的新闻节目,对此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和深度挖掘,公布了多年来这里探索研究发现的秘密,第一次让国人对自己国土上的这块宝地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并因此掀起了全国上下的“大峡谷热”。
二
大峡谷很快从科学探险的专家视野,进入了普通人的审美享受范围。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雅鲁藏布大峡谷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首。同时,南迦巴瓦峰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
一路奔腾不羁的雅鲁藏布江,几经转折,切过喜马拉雅山,在南迦巴瓦峰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拐弯。雅鲁藏布江和南迦巴瓦峰,像一对情意绵绵的神仙眷侣,一个豪放而缠绵,一个羞怯而神秘。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撼人风光风靡了旅游圈,吸引了世界旅游爱好者的目光,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云中的天堂”。其特色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高、深、润、幽、长、险、奇、秀。
2005年,华润雪花啤酒携手Discovery,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共同召开“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新闻发布会,开始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成长之旅的消费者活动。
2010年12月6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的正式揭牌,标志着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被成功地运用于大峡谷旅游实践。
2012年3月至6月,西藏旅游公司在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开展“春天计划”系列主题活动,要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打造为爱情旅游的圣地。让携爱旅行的恋人、情侣、伉俪、朋友,在世界最大峡谷,在三四月的桃花和五六月的杜鹃花的相互辉映下,看最美山峰,见证最圣洁爱情,欣赏西藏林芝独特的自然风光,品味这里的原始、纯粹、圣灵与隐秘。
数不清的歌曲,都在歌唱雅鲁藏布江。其中一首唱道:
清清的雅鲁藏布江
流向远方
高高的天空升起圆圆月亮
在这梦一般的晚上
有人忧伤
有人把那古老的情歌
一遍一遍轻唱
比江水还纯洁的姑娘
你在何方
让我看看你月光下美丽脸庞
我要你紧紧地依偎在我的身旁
除了相信世上有天堂
什么也不用想
三
没有雅鲁藏布江,何来这条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西藏的母亲河。这条母亲河冲出国界,流到了印度,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这样,中印两国关于这条河的利益不免就会发生争执。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早在2000年就报道,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建造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厂。此后,不断有印度媒体提及此事,并极力渲染印度可能受到的威胁。加拿大的印度学者哈里萨德称,中国试图截流雅鲁藏布江将导致一场战争,他甚至预测,中国将在持久战中失利。
2010年11月12日,藏木水电站已正式宣告截流成功,也揭开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开发的神秘面纱。藏木水电站位于雅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v”形峡谷的收口处,海拔约3200米,规划用途仅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投资79亿元,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规模比180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小得多,却已几乎相当于西藏目前水电开发的总和。
2012年1月23日,《印度时报》报道指出,印度国家火电公司(NTPC)已完成在中国藏南地区(印控的“阿鲁纳恰尔邦”)的雅鲁藏布江(印称“桑朗江”)建造大型水电站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道指出,在得知中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设大型水坝和水电站时,印度就决定加快利用雅鲁藏布江的步伐。印度已经意识到必须加快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修建水电站和争夺“下游河岸权”的重要性,以便在与中国就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分配进行谈判时,拥有分量十足的筹码。
197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后来被称为“老爷子”的关志华是雅江干流组长,负责摸底雅江水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青藏高原,涉及50多个专业的400余人,进行了4年野外考察。这次科考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毛泽东要求我国应该有一个远大规划,努力改变经济、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此,周恩来主抓了“十二年科学规划”。但由于遇到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直至1972年才真正施行。 1980年全国启动水力资源大普查,雅江是其中一部分。在综考队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在雅江干流设置了约12处水电站的建设地点。
1988年前后,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陈传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西藏可否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早在十年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财富首脑也在东京开会,商讨能否在世界上建设数个大型公共工程,其中提到在大拐弯地区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称为“喜马拉雅大电站”,解决东南亚电荒问题。
有关西藏之水的话题,另一个是郭开提出的“大西线”引水方案。1990年,郭开提出了“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的设想。具体内容是:引雅鲁藏布江水,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计划年引水2006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的总流量。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