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瞩目的创业神话,无与伦比的商业传奇。
领悟大师的财富智慧,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假如比尔·盖茨是一个国家,他是世界上第37个富国,假如比尔·盖茨是一个公司,他是美国的第13大公司,甚至富过IBM,他20岁开始领导微软,他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他37岁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他39岁身价超过股神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
《世界因你而改变——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财富课》纵观比尔·盖茨一生的经商历程,筛选了很多经典的商业故事,从而来发现他的成功秘诀,解读他的财富密码。本书由马振萍编著。
他是一个天才,7岁时就幻想制造一个香烟盒那么大的魔盒,好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6年级时,他第一次接触电脑,并疯狂地迷上了它;8年级时,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软件程序;13岁时,他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凭借其独特的眼光,准确地预见到了IT业的未来。他是一位管理大师,运用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
他,就是比尔·盖茨。
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思想和智慧的成功,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贫瘠,那才是最大的失败。《世界因你而改变——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财富课》纵观比尔·盖茨一生的经商历程,筛选了很多经典的商业故事,从而来发现他的成功秘诀,解读他的财富密码。
读完这本《世界因你而改变——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财富课》,你会发现这本书就是一堂生动的管理课。本书由马振萍编著。
年轻的比尔·盖茨为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会,不惜放弃自己的学业。他深知机遇的重要性,更懂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也正是他成功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的软件之路才越走越宽。
比尔·盖茨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伟大的事业是一群痴迷于目标的人创造出来的。正是由于有像比尔·盖茨这样一群人,他们深深痴迷计算机,他们把这种痴迷转化为激情,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创造了可喜的成绩。
比尔·盖茨在自己写的一本书中,曾反复提到了一个叫李天佑的韩国软件经销商,他说,正是像李天佑这样的经销商给微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微软才会有今天的成功。比尔·盖茨在书中这样说道:“我们在国内的市场站稳了脚跟,在软件市场我们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到了70年代末,我们的销售额有很大一部分却来自国外,这其中包括韩国。所以我们要感谢名叫李天佑的这个小伙子。李天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他了解微软,时刻关注微软的发展。他说他很想和微软做生意。而事实也是惊人的巧合,李天佑也是一个因为迷上了计算机才退学的大学生。”
不久,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展销会上,比尔·盖茨见到了这个韩国小伙子,二人一拍即合。他们在那里当即就签了合同。接合同规定,他有权在东亚地区独家发行微软的Basic语言。这项合同的交易额高达1.8亿美元,这远远超出微软的想象。
李天佑很会做生意,他善于在韩国商业文化和美国商业文化之间交流。有的时候,他喜欢夸大其词,他说这有利于我们在韩国工作,因为这会给韩国商人留下好的印象。比尔·盖茨后来回忆说:“我在韩国出差的时候,我们住在同一家酒店。他做生意的态度让我敬佩。到了深夜,他还在打电话谈生意,凌晨2点的时候,他的电话还没放下,凌晨5点又来了一个电话,快要挂电话的时候他说:‘今天不行啊,生意很清淡。’”
在以后的几年中,李天佑没有让微软失望,他珍惜每一次合作机会。在这期间,他也发展壮大,并且有了自己的公司。李天佑在经营自己公司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他后来提出了一个奇想:生产一种微型膝上式的计算机,以满足商务人士的需要。他的这个想法得到微软高层的高度重视,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设想。很快,李天佑的设想得到实施,微软和李天佑联手开发这种计算机,1986年将这种计算机推向市场。由于这种计算机携带方便,很快成了市场的宠儿,连续多年占据便携式电脑的市场。在美国如此,在欧洲、在韩国同样如此。
由于李天佑的不懈努力,微软在韩国已经颇具竞争力。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微软决定在韩国建立公司。李天佑的公司在韩国市场上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软件销售企业。但李天佑作为比尔·盖茨一个亲密的朋友,依然像比尔·盖茨一样,对计算机有着无穷的热情,一心要使个人计算机变成人们工作和娱乐的工具。
一个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如何选择事业的起点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就葬送在自己事业的起点,他们刚要有所作为,不幸的是由于家人和他人的反对,而不了了之。此尔·盖茨却不同,他要放弃自己的学业,成立自己的公司。比尔·盖茨的父亲一直希望比尔·盖茨成为一名律师,比尔·盖茨的母亲也不赞成比尔·盖茨的想法。但是比尔·盖茨没有退却,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最终获得了自己选择事业的权利。
湖滨中学的学业结束后,成绩优异的比尔·盖茨进入美国顶级学府——哈佛大学。由于他父亲的原因,他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是选择了法律专业。因为比尔·盖茨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在那个时候律师是一个很受尊敬的职业,而且收入很高。他的父亲很想让比尔·盖茨继承他的职业,光耀家族。但是比尔·盖茨对律师并不感兴趣,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只有计算机和那些程序代码。 一次偶然的机会,比尔·盖茨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也是在湖滨中学计算机房结识的计算机“发烧友”保罗·艾伦。保罗·艾伦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离开学校,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生涯。保罗·艾伦向比尔·盖茨描述着自己的构想,成立自己的计算机公司。比尔·盖茨心动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想法萦绕在他的心头,退学从事软件开发。因为他发现,软件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决定退学。
当比尔·盖茨把这个想法说给他父母的时候,他的父母大吃一惊,感到十分不解,他们以为是比尔·盖茨贪玩的天性还没改变。于是,比尔·盖茨的父母极力反对儿子退学。比尔·盖茨的父亲更是没有放弃让儿子当律师的努力,他把当律师的好处反复说给比尔·盖茨听,同时他也不想让自己被西雅图的同行看不起,说自己有个不务正业的儿子。比尔·盖茨的母亲也指责他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为了让比尔·盖茨继续读书,她声明,只要比尔·盖茨完成学业,她就不再干涉他对职业的选择。在父母和亲戚的反对声中,比尔·盖茨只能暂时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然而,父母的反对并没有打消比尔·盖茨愿望。在哈佛读书期间,他与保罗·艾伦一面共同筹划公司的组建,一面继续钻研计算机知识。最后,当他同时为了事业和学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到了应该抉择的时候了。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再三考虑了自己的事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决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离开学校,创办自己的公司,为开创自己的软件帝国拉开了序幕。P5-7
比尔·盖茨,是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现在的比尔·盖茨已经被全世界人熟知,他让软件创造了一个神话,用自己的一生打造了传奇的软件帝国一微软。
比尔·盖茨13岁开始接触计算机,20岁成立了微软公司,从此他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标志着比尔·盖茨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生涯。刚过而立之年的比尔·盖茨就有了过亿的资产,他也成了美国商业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9岁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首富,并连续蝉联世界首富13年,蝉联美国首富14年。2007年总资产约560亿美元,比尔·盖茨和夫人创办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至今总捐款超过300亿美元。
面对比尔·盖茨的巨大成功,有人可能会问: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历史为什么偏偏选择他?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胸怀梦想的人,他们也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断探索着成功的奥秘,寻找成功的必要条件。勤奋、机遇、人脉,这或许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然而还是有很多人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他们迷失在人生旅途中。
纵观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比尔·盖茨对计算机的迷恋程度可以用“痴迷”两个字来形容,这是他能够在计算机行业驰骋的首要原因。比尔·盖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气魄,而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所必须具备的。年轻的比尔·盖茨总是不断地学习,即使成了世界首富,他也没有放弃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这样他就能够始终走在他人的前列,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在软件行业发展尚未成熟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具备了敏锐的商业眼光和独到的商业头脑,他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他的倡导下,不但微软的软件盗版率得到控制,整个计算机行业的盗版率也降低了,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必然性。与此同时,比尔·盖茨还善于利用父母的社会关系,为微软寻找发展机会,和IBM公司的一次合作是微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他的母亲在这次合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比尔·盖茨成功的偶然性。
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思想和智慧的成功,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贫瘠,那才是最大的失败。本书纵观比尔·盖茨一生的经商历程,筛选了很多经典的商业故事,从而来发现他的成功秘诀,解读他的财富密码。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就是一堂生动的管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