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人文青岛系列丛书”之《老楼故事》,该书围绕着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的老院,还有大量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各界名人留在这座城市中的往事,这一切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枝与叶,鲜活地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楼故事/人文青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鲁海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人文青岛系列丛书”之《老楼故事》,该书围绕着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的老院,还有大量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各界名人留在这座城市中的往事,这一切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枝与叶,鲜活地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内容推荐 老楼与老街犹如城市的长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它们目睹了历史的沉浮,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而鲁海先生笔下的《老楼故事》正真实地记录了老城区百余处老楼百年来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历程故事以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往事,它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技与叶鲜活地反遇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目录 胶澳总督府旧址 总督官邸旧址(迎宾馆) “二提督楼”旧址 胶澳督办官舍旧址 青岛市市长官舍旧址 俾斯麦兵营旧址 毛奇兵营旧址 伊尔底斯兵营旧址 德海军营部旧址 水兵俱乐部旧址 胶海关旧址 总税务司宅旧址 副总税务司宅旧址 多罗特公王邸旧址 青岛警察署旧址 胶澳法院旧址 欧洲人监狱旧址 日本宪兵队总部旧址 美国驻青总领事馆旧址 德国驻青领事馆旧址 德国驻青领事宅旧址 日本驻青总领事馆旧址(德华银行旧址) 日本驻青总领事宅旧址 英国驻青总领事馆旧址 英国驻青总领事宅旧址(花石楼) 丹麦驻青领事馆、领事宅旧址 朝鲜总督府青岛出张所旧址 芬兰驻青领事馆旧址 挪威驻青领事馆旧址 法国驻青领事馆旧址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 德国俱乐部与德国学校 国际游艇(帆船)俱乐部 天后宫 湛山寺 圣神院旧址 天主教堂 圣弥爱尔大教堂 江苏路基督教堂 圣保罗教堂 浸信会旧址 清真寺 青岛红卍字会旧址 青岛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 青岛特别高等学堂旧址 青岛中学校旧址 总督府小学旧址 圣功女子中学旧址 铁路中学旧址 俄国学校旧址 美国学校旧址 学务委员会旧址 青岛广播电台 青岛市立图书馆旧址 米维斯基图书馆旧址 尊孔文社旧址 褐木庐旧址 青岛民报社旧址 水族馆 海产博物馆 福柏医院旧址 如心医院旧址 普济医院旧址 史密特诊所旧址 慎英医院旧址 信义会医院旧址 西马瓦克诊所旧址 志波医院旧址 文化部青岛休养所 青岛疗养院 万国疗养院旧址 亨利王子饭店旧址 路德公寓旧址 海滨旅馆旧址 胶州旅馆旧址 车站旅馆旧址 马克西姆大楼旧址 侯爵庭院饭店旧址 东华旅社旧址 远东饭店旧址 东海饭店 新新公寓旧址 八大关宾馆 汇泉路20号 广东会馆旧址 齐燕会馆旧址 三江会馆旧址 两湖会馆旧址 康有为故居 吴郁生故居 梁实秋故居 王统照故居 杨振声故居 一多楼 沈从文故居 老舍故居 洪深故居 成仿吾故居 鱼山别墅 萧红、萧军故居 鸳鸯楼 李宅旧址 周园旧址 周叔迦故居 王正廷别墅 魏恩华宅 熊希龄宅 林济青宅旧址 孔宅旧址 义聚合别墅旧址 丛宅旧址 刘宅与东莱银行旧址 张宅与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寒碧山庄 麦加利银行经理宅旧址 中鲁银行经理宅旧址 汇丰银行经理宅旧址 太古洋行经理宅旧址 凌道扬宅旧址 青山宅旧址 傅宅旧址 果宅旧址 证券交易所旧址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旧址 麦加利银行旧址 汇丰银行旧址 正金银行旧址 朝鲜银行旧址 交通银行与实业银行旧址 大陆银行与上海银行旧址 中国银行 金城银行旧址 青岛银行同业公会旧址 大港火车站 路矿公司旧址 日耳曼德国啤酒厂旧址 亚当斯大厦旧址 礼和洋行旧址 宝隆洋行旧址 大连汽船株式会社旧址 伊藤忠株式会社旧址 三井株式会社旧址 三菱株式会社旧址 颐中烟草公司旧址 国棉六厂办公楼 青岛茂昌公司 中国电影院 福禄寿电影院旧址 医药商店旧址 亨宝商业大楼旧址 谦祥益 盛锡福 亨得利 宏仁堂 馅饼粥 青岛商会、渔会、农会旧址 试读章节 胶澳总督府旧址 即墨县仁化乡有一个渔村叫青岛村,背依青岛山,前傍青岛河,青岛河注入青岛湾,入海口外有一小岛,叫小青岛,成为青岛河口天然的防风浪屏障。现代海港都要筑一座防波堤,青岛湾有小青岛这个天然防波堤,得天独厚。 明代万历年间,开放青岛村为海上贸易港口,叫青岛口。到清代中期,“旅客商人云集于此”,成为市镇,清政府在此设了海关。1891年登州镇总兵衙门移置青岛口。清代“总兵”为二品武官,总兵衙门相当于今日之省军区。青岛市镇得到了大发展,有工业作坊、商业店铺60余家,行业齐全,如同一个县城。 1897年德国派兵侵占青岛一带。第二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将整个胶州湾及胶州湾周围土地据为“租借地”,租期99年,这个条约,中文叫《胶澳租借条约》,“胶澳”即胶州湾之意,但在德文中,是叫Kiautschou,英文中叫Kiaochow,中文音译都是“胶州”,所以当时官方称胶澳,传媒及其他场合则多称“胶州”,这与山东原就有的胶州县相混淆。 胶澳租借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但在当时,中国人不知该如何称呼,有的以省一级行政长官称之为“巡抚”,有的以军事指挥官称为“提督”。进入20世纪的前20年,逐渐统一称为总督。 德占青岛初期暂在原清总兵衙门办公。不久就选择在葫芦埠(观海山)山麓,正对胶州湾出入口处兴建总督府。 《胶州备忘录》载:“总督府办公大楼,开始曾计划将总督的办公宿舍也设计在内,后来又撤销了,因为建筑物中既没有足够的地方,也很难将办公室、会客室和居住室都结合在一起。” 总督府由马立克设计,1906年竣工。大楼主体高20米,分五层,主层三层,整体为“凹”形。楼前为广场,西为法院,东规划为“议会”。中轴线至海滨为德占青岛“纪念碑”,有叶世克塑像,中轴线两侧为“八”字形两条路,与广场两侧相连,借鉴中国衙门传统,行道树植为银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中国政府宣布“中立”,日本宣战,借机从德军手中抢去了青岛,不仅不归还中国,反而提出了企图灭华的“二十一条”,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12月10日在原总督府、日占时期的守备军司令部大楼前举行回归典礼。 按照双方协议,与会人员聚集在大楼之前观礼,大楼门前原有8名日本兵站岗,正午12点时,8名中国兵持枪走上台阶,向日兵敬礼,日兵撤下岗位,中国士兵站上岗位,日兵向中国士兵敬礼,走下台阶。但日兵撤下岗位后,违反协定,不向中国士兵敬礼,而是径自傲慢地走下台阶,引起观礼中国人极大不满,次日全国舆论哗然。 中国收回青岛后,初设胶澳商埠公署,以山东省长兼任胶澳督办。1925年改称胶澳商埠局,任命赵琪为总办,一般仍称之为胶澳督办。 1929年南京政府接管青岛,称青岛市,为中央直辖市。这里成为市政府驻地。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洪深曾居青岛,其父曾在青岛有房产,后被日本当局没收。以此为背景,洪深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反映青岛历遭德、日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统治的遭遇,电影由电影皇后胡蝶领衔主演。影片中有“大衙门上的旗帜已换了三次”的镜头,当时摄制组就来这里拍外景,市政府工作人员不允许拍摄,洪深出面交涉,摄制组才如愿以偿。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这里作为汉奸组织的青岛治安维持会,1939年又在这里成立伪青岛特别市公署。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这里又成为青岛市政府。反动军队枪杀青年教师费筱芝,导致了全市学生大罢课,上万学生游行示威,最后汇集在市政府门前,市长李先良从后门溜走,参议员张乐古在大门前向学生下跪,请求学生们离去,丑态毕露,这是青岛百年史上的一幕丑剧。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这座大楼作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各界群众10万人在这里集会、游行,庆祝青岛解放。 1992年青岛市政府迁至东部新市区,这里作为了青岛市人大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楼。 1996年,该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战役》、《埋伏》等影片曾在这里拍摄外景。 总督官邸旧址(迎宾馆) 德占青岛,设总督为最高统治者。初在衙门山(鱼山)南建临时总督官邸(俗称旧提督楼),后来在石头山(信号山)山麓新建总督官邸,由拉查鲁维茨设计,1908年完成。主体建筑4000平方米,除居室以外,有大小客厅、书房、大小宴会厅、室内花园。其建筑及设施之豪华,大大优于香港、澳门总督官邸,外部装饰有浮雕、雕塑,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总督官邸虽无围墙,但在四周立以德文、中文标牌:“私人领地,不准入内。” 这年10月20日,山东巡抚袁树勋来青岛访问,总督奥斯卡·冯·托尔柏尔到车站迎接,袁树勋到官邸拜会,托尔柏尔宴请袁树勋。袁树勋是第一个进入官邸的中国高官。奥斯卡·冯·托尔柏尔于1911年离职。 阿尔弗莱德·梅耶·瓦德克,在大学读书两年后参加海军,从士官做到参谋,1908年到青岛任参谋长。托尔柏尔离职后,瓦德克升任胶澳总督,他的妻子约纳·妮,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一家住在这座豪宅。1914年日英联军攻打青岛,孤立无援的德国军队战败,瓦德克代表德国投降,黯然离开了这座官邸,全家被遣送回国,德国皇帝仍因他作战努力,赐予其一枚奖章。 1914年11月,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人住这里。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这里曾作为胶澳督办官舍。 1925年毕庶澄任渤海舰队司令兼胶东护军使,进驻青岛,带着几个妻妾住进了这座大楼。他的一妻四妾住在二楼,一人一个房间,各有侍女。1926年毕庶澄升任海军总长。北伐军北上,毕庶澄进驻上海,却临阵脱逃跑回青岛,被枪决。他的四姨太在官邸跳楼自杀。另外,曾住在这里的张宗昌也遭枪杀。一时间,人称这里为“凶宅”。 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以后,1934年定为“迎宾馆”,作为招待宾客之用。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军队节节溃退,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及周佛海等公开投敌成了大汉奸。日本为了成立一个“中央”汉奸政府,1940年1月召集各方汉奸头目来青岛开会。蒋介石为此很丢面子,令军统暗杀汪、周,破坏会议。汪精卫、周佛海手下特务头目李士群先期到达青岛,布置保卫工作。他买通了蒋介石的特工,使暗杀失败。最终各方汉奸在迎宾馆开会,成立了伪中央政府。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与英、美开战。原在中山路1号的国际俱乐部收为军用,1943年国际俱乐部迁至迎宾馆,原来历年总干事均为英国人,这时亦改由日本人担任。英、美人士被关进了潍县集中营,日本人又有自己的居留民团,一般也不来国际俱乐部,来此活动的人员很少,只有德、意等国人士。1945年陈公博继任汉奸政府主席,来青岛“视察”,俱乐部暂作“宾馆”,四周戒备森严。 抗战胜利后,国际俱乐部迁回中山路,这里仍做迎宾馆,蒋经国等来青岛时下榻于这里。这一时期,这里曾举办过美术展览,寻常百姓得以第一次迈进这座大楼。 解放后,迎宾馆周围建了围墙,在围墙之外建了新龙山路,通至龙江路。 1957年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住过一个月,当时就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书记处会议。一些国家和政党领导人来青岛也曾下榻于此。 1999年5月1日起,昔日的总督官邸正式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对广大群众开放,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P1-7 序言 青岛是闻名中外的海滨旅游城市,蔚蓝的大海,青翠的山峦,温润宜人的海洋性气候使青岛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海滨城市。同时,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悠久的古代文明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近代城市景观,又使其充满着迷人的文化神韵。 青岛的城市化进程虽仅百年,但其历史文化却源远流长。早在五六千年以前,青岛的早期居民东夷人就已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岳石文化。春秋至魏晋,田单火牛阵破燕于即墨古城,秦始皇东巡三次登临琅琊台,田横五百义士殉节田横海岛,晋高僧法显取经东归登陆于崂山沿岸,北魏郑道昭书刻于天柱山峰。唐宋以来,道教大兴,李玄哲、刘若拙、丘处机、张三丰等历代名道相继来崂山修炼,“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使崂山成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近代的青岛因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天然的良港而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殖民地。自1891年城市建置到1897年德人的早期殖民开发,自1914年日本的侵占到因“青岛主权”问题所引发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从1922年青岛回归后北洋政府的统治到国民政府的接管,从日本的第二次侵占到美蒋势力的盘踞,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整个20世纪上半叶,青岛又成为国内外军政要员、商贾名流、文人墨客来往穿梭的舞台。 历史无言,逝者如斯。今天的城市日新月异、步履匆匆,而拂去历史的风尘,我们依然需要从城市历史的“文脉”中汲取营养。 《人文青岛系列丛书》正是基于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而组织编写的。围绕着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的老院,印刻着无数实事履痕的老街,还有大量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各界名人留在这座城市中的往事,这一切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枝与叶,鲜活地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站在21世纪的起点回望,历史的背影虽已渐渐远去,而历史所赋予城市的文化性格与底蕴却一直向前延伸。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岛、一个充满入文魅力的青岛已伫立于蔚蓝的东部海岸。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