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烽火辽阳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程文华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者,事也;录事者,人也。文华老者,皓首穷经,用情文字。肯将残年付党史,愿传薪火泽后人。访伟人、走故地、检史料、查考据、细整理、严编校,耄耋之年奉新作。一册《烽火辽阳》:“峥嵘岁月”忆峥嵘,“伟人足迹”去留香,“清漳血泪”斥倭寇,“浩气长存”吐血花,“论文辑录”写新篇。书有馨香,开卷有益。点滴话情浓,片段显胸襟,可亲可敬真物事,可叹可赞风云史。如烟往事匆匆过,今朝俱到眼前来。孔丘演《周易》、司马写《史记》、班固续《汉书》,赖于斯则泱泱吾华文明不绝。如是亦言,赖程老笔墨,则左权抗战篇更丰,八年抗战史永续。

内容推荐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及左权县城解放65周年之际,《烽火辽阳》一书旨在献给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及在左权这块热土上工作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们!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编者从事史志工作20多年来,特别是退休之后,所撰写的有关左权县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史志资料文稿,共计70余篇、约23万字。本书可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和精神食粮,进一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序言 太行风骨看劲松

综述

第1编 峥嵘岁月

 赵登禹部进驻辽县时期活动片断

 辽县牺盟会活动情况纪实

 太行山上的“黄埔军校”——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随营学校)

 三八六旅在辽县

 辽县(左权)县城的三次沦陷及光复

 八路军总部驻地旧址武军寺村

 八路军总部在麻田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腹地军工生产的一颗耀眼明珠——辽县(左权)高峪村军工部三所

 军工部一所旧址

 一部水轮发动机

 晋冀鲁豫边区民主政权的策源地

 华北新华日报社在辽县(左权)活动片断

 茶棚岭战斗遗址

 西寨村地雷战遗址

 平顶山战斗遗址

 一篇没有刻在石碑上的碑文

 一件镌刻在石碑上的珍贵史料

 白求恩医院旧址

 中共辽县(左权)委员会驻地东黄漳村

 辽县(左权)县政府驻地西黄漳村

 中共辽西县委、县政府驻地蒿沟村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在辽县(左权)

 境内军工生产基地分布情况及重大贡献大事记

第2编 传人足迹

 朱总司令在上武村

 刘少奇在下南会村

 彭副总司令在左权

 刘伯承元帅永远活在左权老区人民的心中

 陈毅元帅留诗麻田镇

 太行丰碑名垂千古——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进驻辽县(左权)70周年而作

 徐向前元帅与西河头村

 杨尚昆同志永远活在太行老区左权人民的心中——为纪念杨尚昆诞辰100周年而作

第3编 清漳血泪

 日军暴行大事记

 日军暴行典型案例调查走访纪实

 辽县友爱会大捕杀

 辽西办事处遭劫

 幸存者的控诉

 难忘的血泪账

第4编

 左权将军与左权县

 何云同志传略

 刘元龙与元龙山

 马佩珍

 申锡荣

 巨贵如

 宋耕如

 段吉昌

 刘浩之

 高占魁

 赵同庆

 马生彦

 王存喜

 马成庆

 韩七五

 青清耀

 阎富贵

 刘二堂

 陈炳昌

 高飞鹏

 李福元

 赵申年

 张玉清

 赵春花

 杨石锁

 孙成寅

 裴乃秀

 陈改改

 左权烈士陵园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左权岭与左权将军纪念亭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对联祭英烈

第5编 论文辑录

 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抗日战争时期左权县双拥工作述略

 左权县抗战时期的统战工作

 意外的收获 历史的见证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访问左权纪实——为纪念中央老根据地访问团访问左权45周年而作

后记

附:山西省左权县革命旧址分布略图

试读章节

4月6日,我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返回辽县,整顿各支队及地方武装和党团组织,准备对付敌人。4月11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团长吴成中率领一个连队及便衣排,于麻田附近给予进犯之敌以痛击,敌退回黎城县上、下清泉。

从正北面,敌人的一个步兵联队,配合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一部,由平定、昔阳出发,经和顺、皋落,分两路向辽县进犯,被我军截击,敌伤亡数百人。经皋落一路被击溃,经和顺一路沿平辽公路进逼辽县。

从南面,敌人分两路进犯。一路由长治经襄垣,向西营镇和辽县进犯。4月14日,县城沦陷,中共辽县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分别迁到千亩川和柏峪村一带。另一路敌军主力由屯留经厩亭,妄图占据沁县、夺取武乡、进犯辽县。但于4月16日被我八路军围困在武乡长乐村,激战终日,歼敌2200余人。占领辽县城之敌,派出2000余名援兵,掩护残敌退却。驻守辽县之敌见各路人马均遭痛击,不能会合,惶惶不可终日。当获悉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向辽县城附近转移,三八六旅各团又进驻辽县长城、川口一带地区时,日军唯恐遭受围歼,便于4月22日仓皇退出县城,向北逃窜,县城失而复得。县委、县政府又迁回县城。这次敌人占据辽县城的时间为9天。

二、县城的第二次沦陷及光复

1939年1月6日,日军为配合冀中、冀南作战,正太路之敌向晋东南根据地发动大举进攻。敌独立第四混成旅团6000余人,从平定、昔阳出发,分三路合击辽县。中路是敌人主力,从昔阳南下,沿平辽公路进犯辽县;西路经昔阳西寨到和顺牛川,又绕道阳光占及辽县的长城、石匣实行包抄;东路约1500余人,自皋落出发,经和顺松烟及辽县的拐儿、粟城、苏亭,向辽县城作大迂回,掩护主力。三路敌军沿途均遭到我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东游击队的不断阻击,伤亡甚多。特别是辽县境内的煤窑沟伏击战,一次歼敌达四五百人,大灭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增抗日军民的必胜信心。

1月30日,日本中路军侵占辽县城。1月31日,我八路军三八五旅一部袭击蛤蟆滩村附近正在集结之敌,激战两小时,敌势不支,’施放毒气,我忠勇官兵,猝不及防,中毒者达50余人。敌军虽然占据辽县城,但却四周被围,后路被截,成为一座孤城,所以无法站稳脚跟。2月1日下午,在我八路军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的猛烈攻击下,日军治高藤味第十师团三八旅团合先岗男部退出辽县城,向北逃窜,县城二次光复。2月2日,辽县县委、县政府机关迁回县城。这次,日军占领辽县城的时间为3天。

三、县城的第三次沦陷及光复

1939年7月5日,日本侵略军第三次占领辽县城。县委、县政府机关分别迁到白家庄和东黄漳。

同年7月8日,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某部袭击寒王镇,毙敌50余人。10日、11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老二团在石匣村附近的狼牙山,与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十三大队展开激战,毙伤敌伪军300余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手枪一支,步枪、子弹甚多。当时,为鼓舞广大军民的斗志,文艺工作者还编出了抗战民歌,其歌词是:“石匣有个狼牙山,它是鬼子的要命关,三八五旅老二团,打得鬼子丧了胆;老二团来真勇敢,活捉了敌人的指挥官,抢了鬼子的大洋马,夺了鬼子的轻机关。”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前方总部及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人员,在辽县麻田附近的十字岭反“扫荡”战役中与敌遭遇。为掩护八路军总部及北方局首长和当地群众安全转移,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突围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为永远怀念左权将军,经辽县万余民众联名请求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1942年9月18日,在辽县县政府驻地西黄漳村召开有5000余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将辽县正式改名为左权县。

1945年4月21日,八路军总部朱德警卫团的两个连及左权独立营的一个连,与当地民兵密切配合,在和辽公路以东山地设伏打援,以扫清县城的外围。另一个连队及地方武装攻击城北外围据点,向县城进击;朱德警卫团主力从南面主攻县城。

4月22日,辽县伪政权人员携眷往阳泉逃跑,在路岩岭地区被我军伏击,缴获牲口22头、公文一箱。

4月23日,左权县委、县政府组织轻骑队,在县委书记杨蕴玉、县长黄明的亲自率领下,到达城南马家拐村,组织各村民兵集结待命,制作云梯、担架,运送粮食、弹药,全力支援解放县城之战斗。翌日夜12时,朱德警卫团从庄则强袭县城,发弹百余发,命中敌清水部队驻地。与此同时,我八路军主力一部强袭城西关。伪保安二中队第二小队队长梁成林率部反正。我八路军某部攻击城西七里店据点,伪一中队第一小队队长杜世英率25人,携轻机枪一挺、步枪18支投奔我八路军。P26-28

序言

红史钩沉,集腋成裘成佳篇;含英咀华,丹心一片映晚霞。当年抗战事,烽火满辽阳。太行有幸埋忠骨,清漳浩浩建奇功。往事知多少,甲子烟云,从头说。纤笔一支谁与似?头飞白雪伏枥耕。且道:苍龙暮色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史志为用者三,一为述事,二为咨政育人,三为励志。

且说一,述事。卢沟断月,铁骑踏遍,中华告急,国运堪忧。微乎小县,历史大浪勇搏击。牺盟播火种,革命成燎原。朱彭运筹,刘邓挥鞭,跃马太行竞驰骋。八载浴血成死生,七万人民赴滔火。功绩载史册,光照万年秋。时势造英雄,国难谱伟业。斯事斯史,实为百年一遇之奇缘、万代铭传之绝唱。国之财富,县之荣耀,吾邑吾民,宁不记之乎?况岁月倏忽,人事俱老,无语陈迹,沧桑情事,时久则知之寡也。程老用心,牵手历史,书之述之,垂史永记,实为吾邑之幸事也!

再说二,咨政育人。当是时,国运昌盛,神州春晓,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大国崛起显风流,十亿人民舞蹁跹。然则,放眼寰球,凉热不同,列强觊觎,颠覆打压,民主博爱,意识渗透,靖社参拜,军国蠢动。正可谓,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阵营对垒一触即发。抛头颅,洒热血,中华得来尤不易;强根基,固长城,守业胜比创业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众志成城;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民众,势在必行。《烽火辽阳》一书,见证历史,还原真实,一册在手,再现当年叱咤事,金戈铁马宛眼前。军民鱼水情,将帅伟岸身。读来心潮澎湃,细味心绪难平。丝丝缕缕,入心入肺,实为红色教育之优秀范本、国民感念之生动教材也。

再说三,励志。时光如逝,白驹过隙,吾邑民众,勇承太行精神之精髓,恒念将军不死之英灵。六十年,励精图治,厚积薄发。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今胜昔。更可赞,“十五”显端倪,“左权现象”谱华章;“十一五”再攀高,“三大目标”抒壮志。放眼“十二五”,“三大项目”立天地,六大集团竞风骚,庄园经济染太行,文化旅游声名起。日发展、曰创业、曰赶超,太行精神传家宝,红色烛火永高擎。温青史,励后人,知荣辱,坚磐石,建吾和谐文明之左权,富我十六万纯朴民众,不也幸事乎?

史者,事也;录事者,人也。文华老者,皓首穷经,用情文字。肯将残年付党史,愿传薪火泽后人。访伟人、走故地、检史料、查考据、细整理、严编校,耄耋之年奉新作。一册《烽火辽阳》:“峥嵘岁月”忆峥嵘,“伟人足迹”去留香,“清漳血泪”斥倭寇,“浩气长存”吐血花,“论文辑录”写新篇。书有馨香,开卷有益。点滴话情浓,片段显胸襟,可亲可敬真物事,可叹可赞风云史。如烟往事匆匆过,今朝俱到眼前来。孔丘演《周易》、司马写《史记》、班固续《汉书》,赖于斯则泱泱吾华文明不绝。如是亦言,赖程老笔墨,则左权抗战篇更丰,八年抗战史永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凛凛风骨,松柏延年。史志线上不老松,为有党心自奋蹄。赞曰:太行风骨看劲松。

是为序,时维二○一○年四月三日。

后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及左权县城解放65周年之际,《烽火辽阳》一书即将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谨以此书献给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及在左权这块热土上工作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们!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本人从事史志工作20多年来,特别是退休之后,所撰写的有关左权县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史志资料文稿,共计70余篇、约23万字。本书可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和精神食粮,进一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受到中共左权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书记孙光堂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兵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巨树民、县政协主席韩卫平为本书题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左红。不仅在百忙中审阅了全部书稿,而且还为本书写了序。中共左权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郝红东、副主任孟振先及原《左权县志》副主编霍云林等同志对书稿进行了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补充意见。马海明同志还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照片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竭诚期望有关部门领导、史志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程文华

2010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