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贵族克利福德的妻子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之间充满生命激情的爱情故事。康妮嫁给了英国贵族克利福德·查泰莱为妻,但新婚不久,克利福德便在战争中负伤,腰部以下永久瘫痪。性功能的丧失导致了克利福德感情的枯竭和性格的刁钻自私,这使康妮倍感煎熬与窒息。康妮对庄园新来的守林人梅勒斯一见倾心,经常悄悄地来到守林人的小屋与其幽会,尽情享受原始的、充满激情的、彻底的性生活。不久,康妮怀孕了,为了避人耳目,康妮来到威尼斯度假。就在此时,守林人尚未离婚的妻子突然回来,公开了守林人与康妮的私情。这迫使梅勒斯不得不向克利福德辞职,并按他先前和康妮的约定,在伦敦相会。肉体的结合再次唤起了他们的百般温情,坚定了他们抛弃旧生活、开始新生活的决心。
本书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尽力使语言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格。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其作者为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劳伦斯。主人公康妮年轻貌美、心地善良,嫁给了贵族地主查泰莱。新婚不久,查泰莱便在战争中负伤,自臀部以下的部分全部瘫痪,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之后,他们回到了查泰莱老家拉格比,查泰莱继承了爵位,而康妮也成了查泰莱男爵夫人。在查泰莱家的庄园中,他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却毫无生气。偶然的机会,康妮认识了庄园猎场的守护人麦勒斯,他们相互被对方所吸引,这让康妮重新燃起了对爱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希望。她经常到麦勒斯的小屋和他幽会,尽情享受原始、自然且充满激情的生活。康妮怀孕了,她向查泰莱提出离婚,并告诉他她所爱的人是麦勒斯。查泰莱辞退了麦勒斯,康妮离开查泰莱去了苏格兰。她心里充满希望,期待着不久即将到来的与麦勒斯相聚的日子……。
该书自出版,特别是解禁以来,畅销至今,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无论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文学读本,全文引进该书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英文故事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第一章
Chapter 1
康斯坦丝·查泰莱夫人对于自己的现状并没有悲痛欲绝,因为她明白自己所处的大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她的丈夫克利福德·查泰莱在度完蜜月之后便去了前线参战,然而在半年之后却几乎粉身碎骨地被送回来。虽然他的生命力很强,保住了性命,可下半身却永远瘫痪了。这一年,康妮(康斯坦丝的昵称)才二十三岁。随后两人回到了克利福德家族在拉格比的大宅。克利福德并没有因为自己惨痛的遭遇而自暴自弃,他依然保持着明朗健康的心态,但眼神里仍然透露着一丝残疾人的内心空虚。
康斯坦丝是一个健康的,有着乡下女子模样的姑娘,她生长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之中,她和姐姐希尔达经常跟随父母一起去参加各种盛大的宴会。在她十五岁那年,姐妹俩被送到德累斯顿学习音乐。在那里,两人经常和男子们争论各种问题,她们都曾在十八岁时涉入爱河。姐妹俩经常一起讨论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对象。等到她们回家的时候,能够明显地被父亲看出有过恋爱经验。她们起初被奇特的男性魅力所征服,很快便找到了自由,仅把性当成一种对于快感的体验。大战到来之后,姐妹俩的情人们都战死沙场,为此她们痛苦了很久。希尔达和一个年长她十岁的老男人闪婚,康妮则嫁给了身为贵族的克利福德。虽然克利福德是正宗的贵族,但他的表现远不如康妮大方自在。他的哥哥赫伯特在战场上阵亡,维持查泰莱家族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查泰莱家的三兄妹原本都几乎在与世隔绝地生活着,他们曾经约定永远住在一起,永远也不谈婚论嫁。但很快克利福德违反了约定,和康妮结了婚。康妮还想要个孩子,可是没想到克利福德却满身伤残地被送了回来。
第二章
Chapter 2
克利福德夫妇回到了拉格比,而克利福德的姐姐爱玛则独自留在了伦敦。在拉格比的老宅并没有什么特色,周围是古老的橡树园,站在小丘上依稀可以看到四周的煤矿区。康妮起初对拉格比还有些厌恶,不过慢慢便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倒是克利福德声称自己更喜欢拉格比。康妮十分不满周围那些无礼的矿工,他们拖沓的脚步声中似乎带着某些神秘而可怕的东西。
拉格比没有任何人对克利福德的到来表示欢迎,克利福德一家与周围的人们没有什么交往,彼此见了面也不打招呼。康妮十分不适应这种生活,她感到痛苦,渐渐地也就变得冷漠起来。她明白了并不是他们不受大家的欢迎,而是他们和周围的人们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这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村子里那些矿工的妻子看到康妮,用一种好奇得就像看着某种动物一样的眼神,她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康妮低下。克利福德不愿意见外界的任何人,残疾的身体使他变得更加敏感和羞怯。他依然着装华贵,打着讲究的领带,与康妮之间以保持距离的方式恋爱着。在康妮看来,克利福德与外界接触太少。特别是对矿工,他更多地是把他们看成物,而非人类。完全依赖于康妮的克利福德雄心勃勃,他开始写小说,并病态地希望人人都赞赏他的作品。康妮起初还很乐意帮助他,热情地回应他。拉格比的生活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可是整个屋子却缺少生气和温情。
爱玛经常回来看望弟弟,但是永远不能宽恕弟弟对当初诺言的背叛。康妮的父亲曾经在这里逗留,他私下希望女儿不要守活寡,这样的生活让女儿失去了生气。转眼间,克利福德夫妇已经在拉格比生活了两年。康妮经常一个人到树林中散步,享受着神秘和孤独。克利福德专心研究着自己的小说写作,他也会请些朋友到拉格比来,不过都是一帮会赞颂他作品的人。那些男人们对康妮很好,但康妮为了克利福德,谨慎地控制着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她的安静和冷漠让那些男人们从来不去妄想什么。时光就这样流逝着,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波澜。
第三章
Chapter 3
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中,康妮渐渐感到不安,她想冲出拉格比,离开克利福德,摆脱这里的一切。她的父亲也多次劝她找个情人,享受人间幸福。这年冬天,年轻的麦克利斯来到了拉格比。他是爱尔兰人,在美国写剧本挣了一大笔钱。后来他的剧本被认为对美国人不尊重,对英国人不忠诚,于是他遭人排斥,成为了大家唾弃的对象。克利福德邀请他到拉格比来,尽管表面上是想让他佩服于自己的惊人成功,真实的想法却是觉得关键时刻的邀请会让麦克利斯心存感激。
康妮喜欢他的亲切和务实,虽然他表现得像一个狡猾的商人。麦克利斯和克利福德一起讨论写作的问题,康妮偶尔也会参与他们的谈话。麦克利斯的财富背景和时而古怪的言行举止给康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参观了康妮的起居室,这是拉格比唯一一问生机盎然的房间,也是显示出康妮个性的地方。他们坐在火炉旁,谈论着各自的事情。随着麦克利斯的靠近,康妮觉得自己渐渐失去了重心。麦克利斯主动提出握一下康妮的手的请求,这个提议激起了康妮内心深处的波澜,她被对方的魅力完全迷住了。麦克利斯热情温柔的目光让康妮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心中涌动起对他无限的渴望……麦克利斯觉得自己对不起克利福德,但康妮恳求他不必让克利福德知道。康妮表达了自己对麦克利斯的好感,这让对方兴奋不已。
午饭时间,克利福德对康妮表示了自己对麦克利斯的不满,但这并没有影响康妮对这个年轻人的好感。康妮已经爱上了这位年轻的作家,晚上她极力坐在那儿做刺绣,控制住自己的神情;麦克利斯也不露破绽,依然和主人们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晚上,康妮如约来到了麦克利斯的房间,两人发生了关系。麦克利斯的高潮很快就过去了,他带着孩子气的赤裸身体激起了康妮长久以来压抑着的欲望。她狂野、渴求的肉欲在那一刻依然没有得到满足,但很快她便学会如何去把持他,让他在高潮过后依旧能够保持坚挺。她疯狂地动作着,终于让自己达到了高潮,这也让麦克利斯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自豪感和满足。
麦克利斯在拉格比只待了三天,这期间他在克利福德面前一直表现得很好,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离开之后,他和康妮之间互相通信,偶尔也在伦敦约会。康妮渐渐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信,有一点盲目,有一点傲慢,愉悦的心情让她愿意激励克利福德写作。快乐和刺激的日子远去了,沮丧的情绪随之而来,康妮变得易怒,这让克利福德很不解。
第四章
Chapter 4
康妮渐渐觉得她和麦克利斯的关系没有希望了。虽然偶尔能够和他偷情作乐一番,可终究要结束。克利福德渐渐有了名气,收入变多的同时,来拉格比看望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一些在剑桥时的同学是这里的常客,查理、哈蒙德都是作家。哈蒙德虽然有家庭,却和一个女秘书搞得火热。哈蒙德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但是查理和在一旁的汤米可不认同他的观点。三个人不停地争吵,在这种时候,克利福德一般保持沉默,他认为自己在性这个问题上已经丧失了发言权。康妮一直坐在旁边,她从不干扰这帮绅士的讨论,而她之所以一直坐在一边,是为了克利福德。克利福德在没有康妮陪伴的时候,总会变得焦躁不安。四个男人的探讨持续了很多个晚上,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不过康妮比较喜欢听他们的谈话,他们的争论很有趣,特别是汤米的发言。
一天晚上,他们谈起了精神生活,对苏格拉底、布尔什维克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在布尔什维主义问题上,他们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查理认为布尔什维克并没有对资产阶级做出明确的界定,完全是起因于对资产阶级的仇恨。汤米也赞成他的这种观点,认为这是对整个工业理想的完美描绘。哈蒙德并不赞同他们的看法,他觉得布尔什维克并不合乎逻辑。双方各持己见,深肤色的贝利很快打破了这种僵局,他将话题引到了爱情上。汤米觉得爱情说穿了就是弱智表演中的一种罢了,他根本不相信爱情,如果硬要相信什么,他理智上认为要拥有善良的品质,充满活力的智慧和一个闲不住的小弟弟。这段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旁的康妮有些看不下去了。她不能认同汤米的观点,她觉得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女子值得去爱。康妮的插话让大家有些不满,在他们看来,男人谈话时女人应该保持沉默。汤米坚持认定自己和女人不能产生共鸣,更谈不上娶妻生子。他乐意和女人保持着快乐纯洁的关系,过着自己中意的精神生活。
P1-3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一生共创作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本短篇小说集,另有诗歌、散文、评论等多篇。在种类繁多的作品中,小说最能代表他的文学成就。其中《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等小说已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这些小说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多次搬上银幕,广为流传。
1885年9月11日,劳伦斯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的一个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矿工,接受的教育很少;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喜欢纵欲享乐,母亲却古板拘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结构对劳伦斯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劳伦斯自小身体孱弱、性格敏感,他是在母亲的庇护下长大成人的,他的成名作《儿子和情人》正是带有他独特家庭经历印记的自传体小说。在1912年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劳伦斯做过会计、工人、雇员和小学教师等工作。1911年,劳伦斯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1913年发表第一部重要小说《儿子与情人》,1915年出版了小说《虹》,1921年出版《恋爱中的女人》,1928年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些小说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着性展开的,劳伦斯把人对性的追求,看成是引起一切生活现象的根源。其中,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由于对性爱的毫不隐晦和直白的描写,被斥为淫秽作品,曾受到英国当局的抨击和查禁。除以上这些作品外,劳伦斯还出版了《亚伦之杖》(1922)、《袋鼠》(1923)等其他题材的小说;出版的诗集有《爱诗及其他》(1913)、《爱神》(1916)、《如意花》(1929)等。劳伦斯长期旅居国外,除到过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之外还到过澳洲和美洲等地区。1930年3月2日,劳伦斯病逝于法国旺斯。
时至今日,劳伦斯仍然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在中国,劳伦斯的作品同样深受欢迎,他的小说几乎都已被引进,并多次再版。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劳伦斯小说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为英文原版。而其中英文原版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主要得益于英文学习的大环境。而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对英文内容梗概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而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因此本书也可以说是国内引进劳伦斯小说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依赖中文注释阅读英文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劳伦斯的四大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语言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这些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刘乃亚、王勋等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纪飞、赵雪、左新杲、黄福成、冯洁、徐鑫、马启龙、王业伟、王旭敏、陈楠、王多多、邵舒丽、周丽萍、王晓旭、李永振、孟宪行、熊红华、胡国平、熊建国、徐平国、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一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