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外面的世界--大洋彼岸的诱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苏东波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走出彩云之南,跨越万水千山,到外面世界寻求理想。

我走出中国,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追求梦想。

本书是一个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对他在故乡生活学习和到国外求学、求职并不断完善自我的回忆。真实地记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以坚韧不拔之志,锲而不舍之精神在中国改革开放特定时期的求学成长经历。

内容推荐

本书以纪实性文体,真实地记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以坚韧不拔之志,锲而不舍之精神在中国改革开放特定时期的求学成长经历。作者通过在国外留学和在美国职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美国教育、科技、法律、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生活画面。

本书材料翔实,内容广阔,对有志于求学、留学的青少年和学子具有借鉴、启迪、催化的作用,对干百万望子成龙的父母不无参考价值。

目录

开篇寄语

第一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章 少年的憧憬

 第二章 大学

 第三章 走出彩云之南

第二部 走进首都

 第一章 天安门

 第二章 回顾在航天城的日子

第三部 大洋彼岸的诱惑

 第一章 大洋彼岸的诱惑

 第二章 漫漫托福路

 第三章 苦尽甘来

第四部 外面的世界

 第一章 留学美国

 第二章 在美国的“洋插队”

 第三章 美国校园生活

 第四章 美国的”白领”与&”蓝领”

 第五章 美国绿卡

 第六章 在摩托罗拉

 第七章 人类思想的另一种闪光

 第八章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

 第九章 新一代留学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章 少年的憧憬

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恢复,成就了一代中国人的大学梦。

197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从家里那台由上海半导体收音机厂生产的台式收音机里,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将恢复高考制度。高等学校要实施学位制:恢复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那条新闻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和振奋,我感觉到有一个梦想在向我召唤。那时,我正在云南乡下一所中学念初一。

少年的我第一次听到学位的概念,只隐隐约约感觉是象征大学学术水准的一个权威标志,犹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秀才、举人、进士一般的头衔。中国历代把中举作为读书的最高境界,那么上大学拿学位对一个现代的读书人来说,应该是最有诱惑力的了。

当晚我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我说:”现在国家恢复高考了,我将来要上大学,拿学位。”

说起来奇怪,那时我才十几岁,又在山区农村环境里,连大学门都不知在何方,却在一瞬间就对高考作出如此快捷的反应。

一个少年的大学梦,在”文革”刚结束的乡下环境中,油然而生。

童年的记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中国云南的一个小县城。

这个位于滇中腹地的山区小县,山大林密,放眼望去到处是崇山峻岭,古木苍天,漫无边际。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色像那古老的歌谣,唱不尽历史的沧桑,道不完人间的辛酸。就在这山清水秀、充满诗意的地方,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相传,我的祖辈乃是明朝初年流落到这里落籍的苏氏祖先。至今保存在原苏氏宗祠现为镇文化站里的一幅古诗楹联:”根本眉山三苏秀,源同洛水一脉亲”,此系早年从成都苏轼纪念馆移过来的凸字型木刻。上联在”文革”扫四旧中被当作”封资修黑货”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下联却不知去向;后来经多方考证,找回了下联,此乃得以”完璧归赵”恢复了原貌。从苏轼纪念馆这古老的珍藏里,当地苏氏先辈们认为:本县名门望族的苏氏门宗后裔,乃系北宋父子三苏之秀为代表的大文豪苏东坡(苏轼)世家后代。那时,父亲给我取了一个与苏东坡大名近音的名字,内涵耐人寻味。

据悉,我祖辈世代是农民,无土地,无家业,以租种他人土地糊口为生。到了父辈,他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经过几十年的勤学苦练,默默耕耘,成为作家。我成长在这样一个带着乡土气息,飘着书香浓味的家庭里,一点一点地打造着未来。

4岁开始,我有了童年的记忆。我家住在县城一个单位的职工宿舍区。人们居住在一起,只是一墙之隔,邻居关系单纯、和睦、亲密,相互来往随便、和谐、不拘小节。虽然大家住得简陋,生活过得艰苦,但邻里之间,心灵上似乎也近在咫尺。

生活在这样一个普通国家职工家庭的我,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在父母和邻居眼里,我是个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

五六岁以前,我和同龄伙伴一样,是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热闹。和邻居的孩子一起,一有空就常常聚到一起,玩得开心。

我从小喜欢群体生活,这也是许多中国人的特点,喜欢人气,不喜欢寂寞。

那时,我喜欢到别的人家去玩,总觉得别人家里有新鲜感。我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猎奇感,这种性格一直伴随着我长大,驱使着我不断地追求新的意境,对那些未知数,总想探知。

我从小喜欢独自去探索新事物,而不是随大流走。这种性格,使得我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超越周围的环境,脱颖而出。也就是这种性格,使我在后来的境遇中吃了不少苦头,导致一些失误。有些失误,总是伴随着时间和金钱为代价的。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生没有一种东西能使人永远致胜的。要把握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场合下,做不同的事,客观、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减少或避免失败,争取最大的成功,并非易事。

我后来的执著、任性,也许是从孩童时代开始的。那时,我想要什么东西,非要得到不可。记得大约4岁左右,有一次百货商店里来了一种新玩具,我一定要母亲给我买。母亲没给我买,我就在她的县缝纫厂的工作台板上翻滚哭喊,结果从一米多高的裁剪台上摔了下来,把额头摔破了。母亲送我去医院包扎。

回到家里,父亲看到我头上的绷带,又听了母亲的陈述,一时很生气,少不了一顿严厉的训斥和挨巴掌。父亲认为,一根苗子的成长,自小就要用心浇灌,不能骄惯迁就姑息。

P1-3

序言

2004年8月,在阔别祖国整整10年后,我第一次从美国回国,深深地被中国的巨大变化所吸引。

十几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中国变化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北京,我大学毕业时的人生第一站,一切都令我感到又陌生又亲切,几乎所有市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街区都翻新,过去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现代化高楼,过去的小店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商场。北京成了”新北京”。

16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时,曾经被美国的高度文明和发达所震撼。

记得1994年8月底我在旧金山机场一下飞机,就有一种巨大落差感。少小离家,到外面世界追求梦想的我,在心理上经历了无数次的”落差”感。

从那以后,每次从海外回国,我都非常期待看到祖国的新变化,同时也非常念旧,希望重温过去的感觉。然而,历史的发展是无情的,岁月不等人,我还没来得及怀旧,那块我记忆的土地,已经旧貌换新颜,令我又惊喜又有几分淡淡的惆怅。

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中华民族已经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

今天,那个梦想终于在中国大地实现。

过去30多年是中国人实现梦想的时代。

一代人在那个时代,迅速成长。我在国内的很多同学都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精英,在各行各业各领风骚。

我相信自己回国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过去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我们一代人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很多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和许多中国人一样,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也实现了无数的梦想,大学梦,留学梦。我从中国西南一个普通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科技人,今天纵横在美国高科技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是登上了一个科技学子的高峰。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实现梦想的时代,我有幸生活在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得到了最好的高等教育,历经两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吸收两个民族的智慧和精华。我非常自豪自己能游离在中美两种生活模式和文化氛围之中。我也庆幸自己至今有了三个故乡,除了彩云之南,北京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而美国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又一故乡,这使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美国有句口头禅:”Life is a bout to Dursue the dream.”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梦想,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跨越,极限的突破会给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拓展。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不断超越,不断突破,这些年,梦起梦落,不算辉煌,却不乏精彩。

后记

几年前就想写这本书了,但有人说”非名人作传,非也”。多少年来,许多记忆总是在我脑海中翻腾,令我无法抑制动笔的激情。2009年初,国内庆祝中国改革开放30年,引发了我对一个伟大时代的思考,更激发了我完成此书的决心。

我想,我的许多经历,也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造就了我的过去。

我出生在60年代,我的成长经历有着那一代人的特点,也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就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书中主人公所说的”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颠沛,曾经创造”,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人生的这些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轨迹和规律,有许多地方还会重复。倘若此书能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者有所裨益的话,耕耘者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算是有了收获。

一个人的经历,也许就是一本书。那些在我脑中回旋了多年的话,今天终于可以抒发出来了。完稿后,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理念上也得到了升华!

本书透过作者笔下的文字,也许折射出了一个时代发展变迁的影子。

30年前,作者是中国西南一个普通家庭的子女,改革开放伊始,从乡村到城市,进了大学,成了高科技研究院的一员。16年前,留学美国,从摩托罗拉公司到雅培公司,在美国高科技界开阔了视野。

受父亲影响,3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初识人事的少年时就幻想将来成为作家。但幻想归幻想,我却走上了理工科之路。今天写这本书,也许就是我那根植于心中几十年的文学梦的实践与尝试吧。

感谢父母,从小给了我一个成长的家庭环境,并为我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父母勤俭质朴,目光执著睿智,言传身教的淳朴家风,从小在我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影响了我一生的成长和对知识、事业的追求。

由于种种原因,此书初稿的许多内容,无法呈现于书中。我希望将许多故事,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机会再献给读者。

此书从初稿到定稿,历时两年多时间。在写作过程中,父亲对此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参与了书稿的修改,对部分章节进行了文字润色,为此书付出了不少辛劳。感谢父亲所做的工作,没有他的帮助,此书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由于初练文笔、缺乏经验,加之水平有限,书中不免有不尽人意或谬误之处,恭请读者海涵。

最后,谨向支持本书出版的云南人民出版社致以诚挚的谢意!该书最后落户云南,寄托了作者对彩云之南的那份特殊情感。

苏东波

2010年5月7日于美国芝加哥

书评(媒体评论)

在书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内涵丰富,信息量大,比我看到的同类题材的书写得更精彩。

                                                                                                                       ——旅美华人杨君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宝贵的经验,能让我们新一代留学生受益匪浅,想想你们当年的困难,中国现在真的进步了,可这种进步带来的幸福可能被新的一代学生所忽视。

                                                                                                                       ——美国留学生TAO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