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0章,力求立足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原理和方法并重。全书内容包括牧草引种理论基础、区域引种与评价;一年生牧草生长状况、多年生牧草混播系统及单生与混生群丛稳定性分析;暖季型与冷季型、一年生与多年生牧草的互补效应及其生理生态机理;草地种群生态学数量特征及人工草地混播组合、群落组成与产量的变化;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包括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灌丛草地山羊放牧利用、舍饲山羊日粮组成及其对增重的影响、黑麦草饲喂肉猪效果评价;南方草地资源案例分析包括地域地形的格局、草地资源及载畜量评价、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等。
本书是多年来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地区山原草地畜牧业高效发展模式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研究重大专项“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管理利用技术”等项目的基础上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集成与凝练。全书共分10章,系统介绍了牧草引种和评价、一年生牧草高效生产系统、牧草混播互补、人工草地种群生态学变化、灌丛草地利用、南方亚热带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最后从区域环境特点对草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案例分析,对南方典型区域不同类型草地生产系统的持续利用对策及其高效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
本书内容涉及面较广,可供从事生态学、草地科学、土壤学、植物学、畜牧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与生产部门的人员参考。
前言
第一章 牧草资源与引种评价
第二章 一年生牧草高效生产系统
第三章 扁穗牛鞭草与红三叶混生草地研究
第四章 温带型多年生牧草混播研究
第五章 暖季多年生牧草与冷季一年生牧草的互补效应研究
第六章 人工草地种群生态学研究
第七章 亚热带地区放牧型人工草地群落研究
第八章 灌丛草地利用研究
第九章 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研究
第十章 南方草地资源评价——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