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恩来人生纪实(上下)/领袖人生纪实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目前国内最全面最详实的周恩来人生实录!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权威专家组探底同类书不敢碰触的话题,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的私人关系及其处理首次揭秘。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为了缅怀周恩来为党、人民、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推出这部《周恩来人生纪实》。

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有目共睹的历史功业。本书全面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外交发展历程,读懂大国智慧,参悟大国战略!

内容推荐

在中国众多的领导人中,几乎没有谁能够像周总理一样在人民心中几无挑剔、备受爱戴,也几乎没有谁如周恩来那样在外交领域上享有世界性的赞誉。

周恩来,一介儒生,出生常人世家,因投奔大伯转学东北,继而身历目睹了中国孱弱备受欺压的现实,树立起为中华举起而读书的志向,后参加学生运动、领导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投生革命,并以才华和智慧融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核心,在经历了历次战争、运动、反复,周恩来的身影最多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代表中国争取利益发出声音、号召世界的代表,并为世界人所仰慕。然而,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与世界群雄智斗沙场,周恩来本身的位置其凶险,凡人难以想象,然而周恩来,却以他高超的处事手腕,儒雅的外交智慧,赢得了领导的肯定、人民的爱戴,世界的赞誉,假如说毛泽东是神,那么周恩来就是圣,千古神人,只毛泽东一人,那么千古圣人,也只非周恩来,一人也?他的三有三无,他的临终遗言,他与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在圣化之名下,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等等,这些问题的真相,可能已在他的圣名之下也被模糊。《周恩来人生纪实(上下)》将一一为您揭示这其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周恩来人生纪实(上下)》记述了周恩来从出生到学习、交往,到参加革命,领导革命和领导国家建设直到辞世这一生。书中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地再现了周恩来不平凡的经历、交往和斗争,也展示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大事件尤其是外交事件的始末真相。

目录

第一编 中华骄子

(1898-1924)

 历程

悲欢童年

东北三年

“南开最好的学生”

留学日本

五四狂飙

留法岁月

 交往

“有什么事需要我来帮忙吗”——与朱德

入党介绍人——与张申府

“以同学为兄弟”——与张鸿诰

 珍闻

惊人的记忆

魏家楼之行

表演话剧

注重体育

《新青年》的巨大影响

反对列强共管中国铁路

第二编 砥柱中流

(19241927)

 历程

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两次东征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总指挥

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

 交往

患难与共的朋友——与宋庆龄

赠皮袍——与瞿秋白

战友加兄弟——与胡志明

 珍闻

出生入死第一回

革命伴侣

“宵禁”遭枪击

贺龙的引路人

第三编 勇挑重担

(1927-1937)

 历程

出席中共六大

顺直之行

面对共产国际的压力

特殊的战斗

半个总管家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

在遵义会议前后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交往

生死的情谊——与王稼祥

担架队长——与陈赓

危险关头舍身相救——与萧华

爱国情缘——与张学良

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与斯诺

 珍闻

神秘的古玩商

“伍豪启事”

指挥红三团的战斗

一次医疗奇迹

在党小组里

指挥脱险

劳山遇匪

第四编 团结御侮

(1937-1945)

 历程

五次谈判

在山西前线

在武汉的日子里

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处理张国焘叛逃事件

云岭之行

在皖南事变前后

雾重庆的一盏明灯

为建立联合政府而努力

 交往

相知甚深——与冯玉祥

在正义的斗争中结为知己——与陈嘉庚

相遇贵相知——与马寅初

师生友情——与张伯苓

为了和平与民主——与吴耀宗

 珍闻

武汉空袭与长沙大火

故乡绍兴感知音

看望西路军

坠马事件

超越血缘之爱

双乐天图

“悲痛之极,抱恨终天”

重庆抗战文化军

要像八月风荷,出污泥而不染

第五编 谈判高手

(1945-1949)

 历程

重庆谈判

与马歇尔在  年

在上海“周公馆”

转战陕北

协助指挥三大战役

肝胆相照的光辉篇章

北平和谈

首届人民政协

筹建新中国

 交往

“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与沈钧儒

“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与于右任

“去时腹虚空,回来力无穷”——与陶行知

三次会晤——与朱学范

“把猪鬃公司交给你全权负责”——与古耕虞

 珍闻

枪击事件

震动山城的演奏会

“复堤尤重于堵口”

视察宣化店

“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

营救新四军死囚出狱

一本《政协文献》

雨中救人

宴请柳亚子

“要保留中南海的固有特色”

第六编 开国总理

(1949-1956)

 历程

组建新中国首届“内阁”

协助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

抗美援朝

领导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引进新技术倾注心血

出席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

魅力挥洒万隆

对台湾进行争取工作

提出四个现代化

 交往

“随便、自由、不客气”的朋友——与十世班禅

用美国战俘交换——与钱学森

一清如水,难能可贵——与赵朴初

忘年交——与齐白石

知音——与李四光

怀仁堂里认同乡——与筱文艳

 珍闻

首次外交部之行

与中国铁路的不解之缘

治理淮河

居住 年的西花厅

三峡梦

与卓别林的交往

领导原子核科学技术事业

和各族学员欢度五一节

与泰国“儿童人质”

第七编 励精图治

(1956-1966)

 历程

知识分子的春天

在“反‘反冒进’”困境中

民以食为天

解决中缅边界问题

为开展卫生工作而操心

中央专门委员会主任

中法建交

出访亚非欧 国

在四年调整时期

最后一次访问苏联

率中国民航飞出国门

 交往

琴瑟和音,相得益彰——与毛泽东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与李宗仁

“我一定帮你办到”——与朱启钤

“我愿意做你的介绍人”——与程砚秋

 珍闻

一位普通的观众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生育要有计划

电影工作要两条腿走路

会见“特殊”客人

西双版纳之行

视察舰艇部队

导演东方绝唱——《东方红》

亲临天山脚下

在邢台震区

三到大庆

第八编 鞠躬尽瘁

(1966-1976)

 历程

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

保护知识分子

“生产绝不能停”

领导草拟“四五”计划纲要

在“林彪事件”前后

叩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揭开中日关系新篇章

对统战工作呕心沥血

“全面整顿”的后盾

 交往

舍身“陪斗”——与陈毅

“你不要去,我顶着”——与贺龙

人类最高尚的灵魂——与谢觉哉

安排五次转移住地——与廖承志

大树荫深荫弱苗——与张治中

临终召见——与罗青长

 珍闻

“自己当起了铁道部长”

平息武汉“七二○事件”

领导中苏边界谈判

“送阜外医院”

谈外语教学改革

智捉“四大金刚”

两个女民兵舞蹈的诞生

175名将军的解放

回延安

参观云冈石窟

“5·19”批示

在最后的日子里

魂归江河大地

编后记

摘编附注

试读章节

周恩来爱好文艺,兴趣广泛。邓颖超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戏迷。”

周恩来看戏,是为了了解百姓生活,接触百姓,了解戏剧界的情况,好有发言权。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也是表演话剧的活跃分子。1909年,南开剧社成立。校长张伯苓亲自写了南开第一幕新剧《用非所学》,供剧社排演并亲自担任角色。1914年11月,南开新剧团成立,下设编纂、演作、布景、审定四个部,周恩来担任话剧布景部副部长,并登台扮演过许多角色,如《一元钱》中的孙慧娟、《仇大娘》中的范慧娘、《恩怨缘》中的烧香妇、《千金全德》中的高桂英、《华娥传》中的华娥、《老干金全德》中的童男等。1913年9月18日,周恩来在第38期《南开校风》“校闻”中写道:“校中每届周年纪念会,例演新剧,以志庆贺。今年暑假期中,校长因每岁稿本,编纂非易,特集同新剧团团员数人,前往高家庄李氏小学,预先编纂,以冀匆匆忙于临时。计往者校长张先生……暨同学于佩文、李纶襄、李福景、周恩来四君……”此外,周恩来还撰写了《吾校新剧观》等文章,认为新剧是对国民进行通俗教育以为重整河山、复兴祖国的重要工具。他写道:“夫通俗教育之组织,大都不外演讲事理、出版书说等事,然演讲则失之枯寂,书说则失之高深。即有以演讲中而加入兴趣小说、书报取其平易近人者,而对于浮躁子弟,又何能使其静心不厌,目不识丁者,又何能使其翻卷阅诵?是知今日之中国,欲收语言文字统一普及之效,是非借通俗教育为之先不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舍极高之理论,施以有效之实事。若是者,其惟新剧乎。”

南开学校的话剧不仅受到本校师生的欢迎,而且受到京津许多观众的瞩目,声誉超过了专业剧团。许多学校和专业剧团争相上演南开学校的话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15年10月18日,广德楼戏园上演南开学校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周恩来闻讯后与李福景等二十多人组成“津门学界观剧团”,乘火车前往北京,下榻于前门西河沿元成房。当晚,来到大栅栏广德楼戏园,在包厢里观看了《因祸得福》(即《仇大娘》)。观毕,周恩来等人返回客房进行了热烈的评论,直到次日凌晨两点钟。下午,周恩来等人再次来到广德楼,观看话剧《恩怨缘》,统观全剧,无懈可击,剧本佳,又加之演者之聚精会神,遂得圆满之结果。剧终后,周恩来等人去外面吃晚饭,饭后又返回戏园观剧。这场话剧演得比头天晚上的效果还要好,大家直至午夜才返回住所。通过观摩,周恩来等人不仅了解了北京的演出情况,同时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收获。

当年周恩来几次观摩话剧的广德楼,后来成为前门小剧场。1957年,周恩来再次来到这里,他和秘书从大栅栏东口步行到前门小剧场,拿着预先买好的入场券,观看了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观毕,他到后台亲切接见了魏喜奎等演员。他说:“我出国访问刚刚回来,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就赶来看你们的戏了。”他还说:“我喜欢这出戏,不只因为它是我从小就爱看的家乡戏,更主要的在于它跟别的公案戏不一样,平反冤案,并没有借助清官,而是借助两宫斗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不久,这出戏拍成了电影。

周恩来自己参加演出的《一元钱》也曾进京演出。该剧表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不为贫富巨变所动,追求自主婚姻的动人故事,在南开演出后受到好评,并应北京文艺界之邀,赴北京演出,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闻讯观看了演出,并与演员们进行了座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是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与梅兰芳相见时,曾经高兴地回忆起这件往事。周恩来说:“三十多年前,南开校庆,我们排演了话剧《一元钱》,北京文艺界曾邀我们来京演出。”说到这里,梅兰芳说:“我想起来了,您在《一元钱》里演一个女子。演过之后,好像我们还开了座谈会。”周恩来笑着说:“对。虽然那是青年时代的事,但我们可以说是同行。”

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后,周恩来自己便不再登台演戏了,但他对话剧艺术、话剧团体仍给予极大的关注。即使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也是如此。1937年10月,中国旅行剧团在汉口法租界天声舞台首演四幕抗日锄奸话剧《前夜》,该剧由阳翰笙编剧,由中国旅行剧团团长唐槐秋导演并主演。应阳翰笙之邀,周恩来前来观看演出,给剧本提意见并作指导。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在阳翰笙的陪同下,来到后台看望演员,并微笑着和全体演职员一一握手。当与唐槐秋握手时,唐槐秋客气地说:“您好!请多指导。”周恩来更加客气地说:“我是来学习、受教育的。”在对演出加以肯定和鼓励之后,他还希望中国旅行剧团更多地创作演出这种振奋抗日精神,鼓舞抗日斗志的好戏。

自此以后,凡是中国旅行剧团推出新剧,周恩来都来看。他每次到剧场,都有邓颖超陪同,另有秘书、警卫、司机等随员一行六人。每次演出结束,他都到后台看望演职员,祝贺演出成功。他们每次来看演出,都是照章购票,决不“看白戏”。一次,唐槐秋托田汉给周恩来送去六张戏票,请他来看戏。周恩来见了戏票,就问田汉:

“戏票多少钱?”

田汉说:“这是槐秋请你看戏,他要我带给你的。”

周恩来说:“那不行!”又郑重表示:“槐秋的剧团是职业剧团,全靠卖票维持生活和发展。我们怎么能‘看白戏’呢?”

田汉只好说:“那票钱由我来付吧!”

周恩来说:“不行!不行!你不也就那么几个钱吗?”

结果,田汉拗不过他,还是收了他的票钱,才算了事。

中国旅行剧团在武汉期间最隆重与成功的演出,应推1938年1月首演的《阿Q正传》。它是鲁迅这部同名原作首次搬上舞台,由田汉编剧,洪深导演,姜明饰阿Q,唐槐秋饰赵老太爷……

为隆重推出该剧,田汉、洪深、唐槐秋联名邀请周恩来和当时在武汉的文艺界名流前来看戏和提意见。结果,演出非常成功,赢得了来宾与观众的同声称赞,达到了“要民族生命不灭,只有阿Q精神在人人心中死绝”的主题表达。

为了祝贺该剧的演出成功,揭示该剧的现实意义,当时的文化界名流于观看演出后,纷纷为该剧题词。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也在观看演出后欣然命笔。周恩来的题词是:“坚持长期抗战,求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以打倒中国的阿Q精神!”邓颖超的题词是:“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P58-60

序言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

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年2月29日)胡锦涛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人民、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9世纪末年。当时的中国,遭受着列强欺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国运衰微。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认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他开始积极思考、探索中国社会的出路。20世纪20年代初,他到欧洲勤工俭学,通过反复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巴黎参与旅欧共产党组织的创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4年,他回到祖国,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此一直奋斗在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他强调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政治上也就不能完全独立。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到统筹全局、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强调”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强调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不要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他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调”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他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时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周恩来同志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大量心血。在长期实践中,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进行理论思考,深刻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

同志们、朋友们!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1973年,他重返延安时,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1975年,大手术之后,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逝世前,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深知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他把增强党的团结、反对个人主义提到“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事业都具有决定意义”的高度,特别告诫:因为我们党是胜利的党、执政的党,尤其要警惕种种破坏和危害党的团结的行为。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特别是要在高级领导同志中间加强集体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保证我们党的团结”。他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有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和事就说、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和事就不说、不做,讲党性不徇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个人荣辱置于身外。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堪称楷模。

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他一贯倡导实际工作者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单靠多读几本马列主义的书是不行的,问题在于实践”。他善于把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有超人的大智大勇,处变不惊,善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善于应对险象环生的局面,又能够极为周密和细致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干劲要大,步子要稳,既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先进水平,又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他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考虑问题时总是力求在分析、综合、比较上多下功夫,主张“一切当从多方考虑,经过集体商决而后行”。正因为如此,在组织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创造性地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深得毛泽东同志的倚重。

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周恩来同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功劳越大,他越是虚怀若谷。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认为做工作“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他认为“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他善于启发和倾听不同意见,即使是普通干部或群众讲的意见都认真考虑。他说:“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每个同志的聪明才智,自己却从来不居功、不诿过。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真诚同各界人士广泛交往,从不以领导者自居。他经常说:“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周恩来同志以其谦虚谨慎、广纳善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风范,赢得了党内外由衷的信赖和爱戴,是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最好榜样。

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经常进行反思,自觉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总结、自我考察、自我完善,从不文过饰非。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说:“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夙愿。周恩来同志生前多次代表我们党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灿烂的前景。

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把老一辈革命家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后记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为了缅怀周恩来为党、人民、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推出这部《周恩来人生纪实》。

从2003年起,我们相继编辑出版了《毛泽东人生纪实》、《邓小平人生纪实》、《陈云人生纪实》、《刘少奇人生纪实》、《朱德人生纪实》。现在,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生平业绩和品格风范的这套人生纪实系列基本完成。作为长期从事领袖图书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者,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本书在体例上与前几部保持一致,大体以时间顺序编排,共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历程、交往和珍闻三个方面。三方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力求全面立体地反映周恩来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本书在资料选取上力求以第一手材料为主,因此书中收选了大量的当事人的回忆。同时,还补充了不少长期从事周恩来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的著述。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编辑体例和篇幅等因素,本书对收选的个别文章及著述进行了一些编辑处理。如重新拟定了标题,进行了删节,有的还取消了注释等,敬请谅解。

因水平及学识的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8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22: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