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从出生直到发育成一个社会化的人,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理上不断地成熟,心理上不断地社会化。具体说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身长不断地增高,体重不断地增加,各个器官、系统不断地成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儿童在智力、心理、情绪、个性行为特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不断成长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儿童发展”。成长中的儿童是否能保持健康的状态,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乃至终身。
什么是“发展评价”
既然发展关系到未来乃至终身,那么对孩子发展现状的了解就成为每个家长的愿望。对孩子发展现状了解和评量的过程就是“发展评价”。比如:女孩1岁5个月,身高80厘米,体重10千克,那么这个孩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身高与体重比率正合适,是个标准体型的女孩。这是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对其体格发育做出的评价。
再比如对语言发展的评价:一般情况下,10~14个月的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已经1岁半(18个月)了,可是他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就表明这个孩子语言表达的发展水平低于常态,还不如14个月的孩子。
要提示家长的是,对孩子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是有根据的,或者说是有一把“衡量尺子”的。这把尺子就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应该出现的正常行为,我们称其为年龄特点。我们用年龄特点这把尺子与儿童发展现状作比较,就会得出以上结果。
概括地说:评价就是观察、倾听、记录和比较儿童发展状态或某项行为的过程。是以正常的发展水平或行为模式为标准(尺子),来比较观察到的状态或行为,并将结果用年龄表示出来。它是评价儿童神经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功能的手段,因此有较强的专业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儿童的发展水平。通过观察和倾听,还可以发现儿童的潜在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
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①评价数据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一般信息,如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孩子的状态:体格发育怎样?运动、语言、认知、情绪怎样?不仅有利于父母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促进发展的环境和活动,还可以用于超常儿童和发展迟缓及其他问题儿童的早期发现,为早期干预奠定必要基础。
②连续不断的评价可以追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长时间记录儿童发展的变化与进步,获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切变化的综合信息,为选择促进孩子成长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③通过评价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识别神经肌肉或感觉系统是否有缺陷,对一般的孩子可以了解他的优势或不足,及早发现健康儿童微小的发育偏离,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④通过评价可以洞察儿童的兴趣和性格类型。这对于父母和养护者做出正确的应对很有用处。如果你了解了一个孩子,满足他的需要就变得容易多了。比如,一个反应强度高的孩子,虽然会惹大人生气,但是如果你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你就不会以同样的强度对待孩子,而是尽力了解孩子的真正要求并冷静地对待。
评价由谁来做
如果评价是为了诊断,一定要由专业人员来做。因为评价的操作过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结果做出判断和解释,只有具备儿童发展专业知识、广泛且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和儿童发展问题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才有可能胜任此工作。
如果评价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进行教育,家长自己也可以进行评价。但是家长的评价结果只能作为进行教育的参考,也利于早期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
P3-5
每小时我国有2000名新生儿诞生。过去,一直以为新生儿是无所作为的,父母只要尽心喂养即可,而教育对这一年龄的孩子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但这一观点已被近二十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所否定。其实,喂养、教育等各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段综合性历程,它承载着传授知识、培训技能、发现潜能及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研究证明,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感知觉系统正在迅速发展,并在比运动系统更发达的层次上发挥其机能。婴儿正是通过运动模式和感觉经验,在与特定的环境事件的联系中进行辨认学习,表现出他们特有的感觉运动智能,而且早期的经验对其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家、社会和家庭所重视。我国政府制定了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号召全社会为造就高素质人才而努力。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婴幼儿教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孩子的营养、喂养得到极大提高,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家长认识到了早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全国掀起了一股早教热潮。从1998年开始掀起的早教热潮,在这几年尤为兴盛。婴幼儿期是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培养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将决定日后成长的众多重要方面,也决定了中国下一代的素质。因而教育在早期即向0~3岁婴幼儿延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遗憾的是,我们发现两类家长大量存在。一类是不懂也不管孩子教养的家长,他们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年轻父母,没有早期教养的意识。他们的父辈用传统的方法教养他们,现在时代发展了,他们却依然用最传统的方式养育自己的下一代。另一类是过分重视孩子教养的家长,他们多半是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父母,一心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拔苗助长、过度教养造成孩子超负荷所带来的各种隐患。
在中国,城市与农村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别,但是人们并不希望看到在教养上也存在着这种差距。应该做到让农村与城市的孩子有着公平的机遇。要做到这点,新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0~3岁婴幼儿教养实践亟须科学理论的支持,又亟须合理实证的支撑,还需要积极在城乡推广。一句话,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婴幼儿教养方法。
究竟应该如何合理教育、科学喂养0~3岁的孩子?
从生理、心理发展来看,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大脑重量的快速增长时段,大脑的构型与身体各部分功能的有机联系正在缜密增强和完善,尤其是功能方面向高层次及更深空间发展。在此阶段儿童在感觉、运动以及与此有关的技能掌握和进展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大脑综合功能的有序性发展已有相应的、可快速测查的客观标志。这些都为婴幼儿体能及心理的良好发展创建了必要的条件。而且,这个阶段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增长及功能的实现远较身体其他部位更快和更完善,从而为创建以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中心导向的生理代谢模式提供必要条件。因而为满足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为其提供和创建必要的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喂养及适龄保健就是其中的重要基础。
胎儿自出生直至幼儿期经历从流食到固体食物喂养等阶段,这段自然发展时段有其内在的因素和规律,如唾液腺及胃肠道腺体的发育,出牙,肝、胆、胰腺功能的成熟,肠道良性微生态的建立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遵循这个规律创建条件结合儿童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喂养及保健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为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功能成熟,协调和处理好这段时期的喂养、膳食调理工作以及维护能量及营养素供求间的稳定、平衡关系,是婴幼儿才智运用、健康发展及拓展潜能的关键所在。
胎儿出生后即通过自身感觉器官感受所获得的信息,在经过脑-中枢神经相应部位接收、整理、分析、投射至相关功能区并经过网络统合后,在已经取得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搜寻、对比,以找出过去环境中是否有同样的人或物体(或类似主体)的信息(刺激)记录,做出或不做出是否熟悉这一信息的相应反应。这种反应和应答也是在形体发育及运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所有这一切都与这一时期大脑的快速增长和功能进一步成熟有密切关系,这种与环境交往、互动并借此增进认知、累积经验的过程被广义地理解为教育过程,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而设计并开展的教育也就是早期教育。接受教育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本能,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则是充实智慧、开启儿童潜能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编写“春芽工程系列”丛书的期望。
我们希望通过本丛书,为社会公众建立一套可依循的跨学科的、全面的、客观的婴幼儿教养理论,建立一套易于操作实践的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关心下,让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身心全面发展有益于社会、为国家创立功勋的人才。
本丛书具备如下特点。
1.让父母在实践中体会教养理论及其运用。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国家早已列入日程,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科学成果通过教育和实践转化为城乡居民自己的行为。为此,我们在书中提供了较多的实践操作指导,如婴儿的抚触、婴幼儿早期发展的自我评价等。
2.严谨科学的态度让家长有据可依。我们在本丛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严谨的数据及图表便于家长很好地操作和比对应用。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在多种标准的数据中精心选择的,为了这些数据,专家委员会经过严谨的专题会议研讨。例如,为读者提供不同喂养方式下(母乳喂养及不确定喂养)婴幼儿各自参照应用的标准,以及为便于家长对营养失衡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态做出一次性直接判读,借以区分及评价体重低下、发育迟缓、肥胖及消瘦等状况的相应数值。尤其是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评价,按照月龄结合中国婴幼儿特点详尽地做出判断的依据,为家庭自我评价提供适合我国儿童的可靠参数。
3.跨学科的科学教养指导手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来自保健、医疗、心理、营养、法律等各行各业的从事并关注下一代健康发展的优秀资深专家,专家们就各自的专业所长,以月龄为基础就婴幼儿整体发展态势,在形体增长、智能发展、营养保健等多方面讲述该月龄的特点及应注意事项,使读者获得该儿童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全面综合的知识信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指导。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除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外,还有:车廷菲、张静、牟龙、楼晓悦、强燕平、李微、何丹、丰怡欣、刘玲玲、赵献荣等老师,借此机会,谨致以诚挚谢意。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2011年夏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婴幼儿身心成长指南(0-3岁宝宝同步成长评测)》为“春芽工程系列”图书中的一册,为中国婴幼儿身心成长指南0~3岁宝宝同步成长评测篇。
《中国婴幼儿身心成长指南(0-3岁宝宝同步成长评测)》详尽介绍了0~3岁宝宝各个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和科学评价方法,针对各个阶段宝宝列出了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会交往、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测查项目,并给出了贴心的测查记录表,指导父母科学评价宝宝发育,促进宝宝健康成长,是婴幼儿父母必读育儿宝典。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婴幼儿身心成长指南》为社会公众建立一套可依循的跨学科的、全面的、客观的婴幼儿教养理论,建立一套易于操作实践的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关心下,让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身心全面发展有益于社会、为国家创立功勋的人才。
《中国婴幼儿身心成长指南(0-3岁宝宝同步成长评测)》详尽介绍了0~3岁宝宝各个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和科学评价方法,针对各个阶段宝宝列出了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会交往、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测查项目,并给出了贴心的测查记录表,指导父母科学评价宝宝发育。